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龙舒净土文▪P10

  ..续本文上一页之物。及微细命多之物。随分用肉。此为次也。若又未能。且常念阿弥陀佛。远胜不念。次忏悔发大愿云。愿我见佛得道之后。尽度从生以来。一切所杀众生。及一切所用肉之众生。使皆生净土。念念不绝。念自纯熟。亦生极乐世界。若转以化人。使更相劝化。现世则可消灭罪业。身后福报无穷。

  劝屠者

  屠者当自念云。人贪其肉,故养物命。我贪其利故杀物命。杀彼物命。以养我身。以活我家。我有骨肉。欲安乐无疾。彼物性命。我乃杀之。其罪无量。若能断除屠业。此为上也。若未能断除。且从减省。此为次也。若又未能且常念阿弥陀佛。远胜不念,次忏悔发大愿云。愿我见佛得道之后。尽度从生以来。一切所杀众生。使皆生净土。如此念念不绝。念自纯熟。亦生极乐世界。若转以化人。使更相劝化。现世则可消除恶业。身后亦福报无穷。

  劝在风尘者

  在风尘者当自念云。生为妇人。已非善业。况我又处风尘。其业不善甚矣。若能省悟。断除淫业。此为上也。如未能断。常念阿弥陀佛。发大愿云。愿我恶业日消。善业日长。衣食粗足。早离此门。见佛得道之后。尽度一切因我为淫之人。使皆生净土。念念不绝。念自纯熟。定生极乐世界。若转以化人。使更相劝化。现世必除灾灭罪。身后亦福报无穷。

  劝罪恶人

  有罪恶人当自念云。我平生罪恶既多。一旦闭眼之后。当奈之何。须急忏悔回心。念阿弥陀佛。发大愿云。愿我见佛得道之后。尽度从生以来。一切所害之人。使皆生净土。念念不绝。念自纯熟。则可渐除恶业。增长善缘。定生极乐世界。若能转此以化人。使更相劝化。非徒现世可以灭罪。身后亦福报无穷。

  劝病苦者

  杀众生者。得命短报。随喜杀者。得烦恼报。若病苦者。乃杀生之余报。食肉之正报。亦恼害众生之正报。善恶于人。如影随形。不可免离。故疾苦者。当自责云。我以恶缘故至于此。常念阿弥陀佛。发誓愿不复为恶。不复杀生。不复恼害一切众生。愿此身早离病苦。见佛得道之后。尽度脱前生今世一切所杀之众生。及一切冤亲。使皆生净土。念念不绝。念自纯熟。定生极乐世界。若转以化人。使更相劝化。功力胜时。善报自应。其病苦必愈。身后福报无穷。

  劝疾恶欲为神者

  世有疾恶者。谓世间为恶人。予力不能治。死必为神以痛治之。而不欲生西方。方按佛言神在六道中。为堕落之数。而西方则超出六道轮回。故修西方者。以正直慈悲为本。见于所为。无非慈悲。若人罪恶。则悯其愚痴。人有困苦。则欲其济拔。是无累于己。而于一切众生有大良缘也。为神者。以正直嗔恨为本。见于所为。无非嗔恨。若惩人之过。则加以疾病。治人之罪。则加以火镬。是有害于物。而于己则受为神福。尽以嗔恨作业。故堕地狱。自地狱出。则为蟒蛇虿蝎之类。无时而超脱也。昔有二僧同修行。一僧作福而多嗔。一僧常戒之不从。后多嗔者死。戒之者附客舟至江上[邱-丘+共]亭。其庙神甚灵。能与人言。客登岸祭神。神告之曰。与汝同舟僧。可来见我。其僧往见之。神乃言曰。我是汝同修行僧。以多嗔故。堕于此为神。其僧欲见神形。坚不肯。再三欲见乃露一截蟒形。神又言曰。有人施绢十疋。可为我作追荐。次于洪州西山上见我。僧如其言。果于西山上见死蟒一条。长二三里。嗔恨之报如此。且人有一心虚明。湛然如清冷之水。一起嗔恨。则若投以污秽之物。败其清冷甚矣。一起慈悲。则若投以沉檀之香。助其清泠亦甚矣。人何苦不为慈悲以修西方。必欲嗔恨而堕于为神。岂不惑哉。

  劝军中人

  当念我辈受国家所养。其钱粮绵帛。皆自民力辛苦得之。我辈所以日食饱足。衣装温凉。上得以奉亲老。下得以养妻儿者。皆国家之赐。皆生民之力。无事常修整兵器。驰习骑射。震军威于可畏。消寇乱于未萌。期于国家安荣。生民休息。每日默念阿弥陀佛千声。愿冥冥中资其气力。壮其军容。有难则力以御之。虽捐驱而不顾。无难则静以镇之。非贪功而妄杀。期于国家常安。生民常保而后已。是为菩萨心。发为将军行。又能转以劝人。使更相劝化。如是则善念纯熟。福禄日增。身后必净土中上品生矣。

  劝恶口者

  身口意谓之三业。藏经所言果报多因口业者。以口易发也。云昔有人恨其母送饭来迟。乃云生于母腹。不如生于鹿腹。后果生于鹿腹中。又有人以食与之。若不如意。则云。不如与狗。后乃生为狗头。是皆口业果报也。所谓恶口者。乃恶怒之口。唯言语不温和耳。今人所为恶口。真为秽语矣。恶口果报。固己不佳。若秽语。则地狱畜生之报也。世人多不知此。乃以恶口秽语为常。奉劝世人。力以戒此。常念阿弥陀佛。以洗涤口业之秽恶。闻人恶口秽语。亦常念此佛名。以洗涤耳根之秽恶。愿以此生念佛之善业。洗涤累世以来之秽恶。如此则善念日熟。恶业日消。又能转以化人。使更相劝化。则灾难可消。福禄可永。身后必于净土中上品生矣。

  劝童男

  人家生男。七岁即令入学。盖欲晓解文义。长大成立。父母之心。莫不如是。不知人生难保。少得高年。或遇冤家。以致横死。或与父母宿为冤业。托生其家。恼害父母。败坏家产。奉劝为父母者。儿童方能言时。即语以日念西方四圣号十声。大慈菩萨偈一遍。及诵净土真言。此止五十九字。甚易诵持。若日满五百遍。或千遍。不一年二年。可足三十万遍。自六岁诵起。七岁乃毕。不妨入学习读。纵此生无冤恶。亦为此大善。必消灾增福。若或有之。因此持诵。遂得以免。不亦善乎。若不信此言。临时悔之无益。孔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

  劝室女

  予见妇女。多因生产而致大病。或致身亡。此乃与其所生之子前世为冤。故有此报。据藏经云。拔一切业障根本往生净土真言有诵持此者。阿弥陀佛常住其顶。不令冤家为害。现世安稳。命终任意往生。若满二十万遍。则菩提芽生。三十万遍。毕竟面见阿弥陀佛。奉劝为女子时。在父母身傍。清净少事。可日诵西方四圣号各十声。大慈菩萨偈一遍外。日诵此真言五百遍。或千遍。不足一年二年。可足三十万遍。能令平生不遭产子之厄。父母若骄纵其女。或不信此言。一旦冤债相逢。以为大厄。悔之无及。纵使其女此生无冤。在父母身傍。先诵此真言三十万遍。种此大善根。作此大善缘。有何不可。此恩爱之甚善而大者也。可不勉哉。

  八八儿口生莲华

  有人养一鸲鹆。俗名八八儿。见僧念佛。亦学念佛。遂舍与僧。此僧常教念阿弥陀佛。后八八儿死。僧为小棺埋之。墓上生莲华一朵。开棺看根。自口中生。人为偈云。有一飞禽八八儿。解随僧口念阿弥。死埋平地莲花发。我辈为人岂不知。盖念阿弥陀佛。有誓愿云。众生念我名号者。必生我国。凡言众生者。上自天人下至微细虫蚁之类皆是。以此观之。则此八八儿必生极乐世界为上善人矣。 人而不知。人而不修。可痛惜哉。事在潭州城外。因此名其城门。

  龙舒净土文卷第六终

  龙舒净土文卷第七

  宋国学进士王日休撰

  参禅者多不信净土。以谓著相。欲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此说甚善。然极不易到。反成弊者多矣。故今详言参禅之弊。且引事迹为证。与诸修行不知其要者。并举而言之。故此卷名指迷归要。

  青草堂后身曾鲁公

  宋朝有二青草堂。在前者年九十余。有曾家妇人。尝为斋供及布施衣物。和尚感其恩乃言。老僧与夫人作儿子。一日此妇人生子。使人看。草堂已坐化矣。所生子。即曾鲁公也。以前世为僧。尝修福修慧。少年登高科。其后作宰相。以世俗观之。无以加矣。虽然。此亦误也。何则。此世界富贵不长久。受尽则空。又且随业缘去。轮回无有了时。不如且生西。方见佛了生死大事。却来作宰相。故虽入胞胎中受生。此一性已不昧。所以虽在轮回世界中。实不受轮回而生死去住自如矣。今未能了生死。乃念区区恩惠。为人作子。则不脱贪爱。永在轮回。其失计甚矣。

  戒禅师后身东坡

  五祖戒禅师。乃东坡前身。应验不一。以前世修行。故今生聪明过人。以三毒习气未除。故今生多缘诗语。意外受窜谪。此亦大误也。若前世为僧。参禅兼修西。方则必径生净土。成就大福大慧。何至生此世界。多受苦恼哉。闻东坡南行。唯带阿弥陀佛一轴。人问其故。答云。此轼生西方公据也。若果如是。则东坡至此。方为得计。亦以宿植善根。明达过人。方悟此理故也。闻鲁直前世为妇人。诵法华经。以诵经功德。故今生聪明有官职。此随业缘来者也。若生西方。岂如是而已哉。

  哲老后身多忧苦

  有哲老者。住京师大刹。四十年不睡。坐禅精苦如此。坐化后。纸袄亦烧出舍利。中官有以三十千买一纸袄者。以其有舍利故也。其效验已如此。若修西方必为不退转地菩萨。即生死自如矣。却来此世界济度众生。有何不可。不知修此。乃生大富贵处。一生多受忧苦。可哀也哉。纵使受大富贵。亦终有尽。依旧轮回。或云。以哲老之精修。今生多受忧苦。何也。答云。佛言。假令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永嘉大师亦云。了则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宿债。以哲老不曾了得生死大事。今生于大富贵处。乃前生愿心也。多受忧苦者。乃因缘会遇。而还千百世之宿债也。若生西方则宿债不须还矣。何则。生死自如。故虽入一切众生生死界中。大作济度。一性已不昧。而超脱三界。岂须还宿债哉。且以佶老之精修。犹不能超脱三界。岂非三界之岸极高。其苦海极深。其波涛极急。故不易超脱乎。修西方而超脱者。仗佛力也。有佛力而不倚仗。犹穷贱饿人。见富贵者而不倚仗。哀哉。

  古老后身耽富贵

  有惠古长老。先住舒州太平。次住浙东大刹。亦名行尊宿也。死而生于宰相家。后生登高科。世固以为荣矣。然此甚失计也。何则。前世斋戒。今世食肉。必以食肉为美矣。前世清修。今生近色欲。必以色欲为美矣。前世恬静。今生享富贵。必以富贵为美矣。譬如入泥。一步深…

《龙舒净土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