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聖衆因緣集▪P6

  ..續本文上一頁佛陀准備前往時,對乞丐出家的五百位比丘說:“我今天及諸比丘,應只陀太子的邀請,要到他家去接受供養,因爲太子曾表示,沒有准備你們的席位。你們可去北俱盧洲,拿自然成熟的粳米飯,然後回到太子家裏,隨意坐下來,吃自己所帶來的粳米飯。”

  五百位乞丐比丘,依照佛陀的指示,各各運用自己的神通力,一刹那間就到了北俱盧洲,大家都把缽裝滿了自然成熟的福食,托缽回來,頗具威儀。他們在虛空中,排成一字形的隊伍,乘空而來,好像雁鳥般的飛行,降落在只陀太子家。他們依照順序而坐,各自展開缽具,吃自己帶來的北方福食,遠勝于太子供養的佳馔。

  只陀太子見到這批威儀莊嚴,神通自在的聖衆,心裏非常歡喜,恭敬地請問佛陀說:“世尊!這麼多的聖衆大德,威神巍巍,衆相具足,是從何方而來?惟願如來,爲我說明他們的來曆好嗎?”

  佛陀說:“只陀太子!你仔細聽著,這衆多比丘就是你昨天拒絕請供的半千乞丐比丘。因爲太子沒有邀請,他們就到北俱盧洲,取自然成熟的粳米福食,來這裏自己吃。”

  只陀太子聽到佛陀這樣說,他心裏感到十分慚愧,知道自己起了分別心,執著太重,懊惱地自責說:“我爲什麼愚癡到這種程度?竟然認不出聖凡,真是罪過無量!”

  接著又稱贊佛陀說:“佛陀的功德,真是難可思議!連這些下賤之輩的乞丐,也能受到得度,成就大阿羅漢道,獲得永世無爲的安樂。一般苦難的衆生,如能竭誠歸依佛、法、僧叁寶,精修佛法,其功德之成就,更是廣大無邊。”

  只陀太子又請問佛陀道:“世尊!這五百阿羅漢的過去世,到底種什麼福因,能夠遇見如來,一律拔度?他們又造了什麼罪業,生下來就當乞丐,過著困苦的生活?惟願世尊慈愍,爲我們開示。”

  佛陀告訴只陀太子說:“過去無量劫中,有二千多位出家人,住在山中修行,他們都是證得緣覺果位的聖衆。因爲此時大旱,很久沒有下雨,無法耕種,生活發生困難。

  有一位大富的散檀甯長者,家財及米谷無量,他發心供養這二千多位出家人的日常生活。于是派遣五百個工人,每天施設大齋,供養諸比丘,侍奉他們的起居飲食。

  長者每天都至心竭誠,恭敬供養這二千多位的出家人。可是,那五百個工人,每天都在忙著施設齋供,十分辛苦,日子久了,工人漸漸地生起厭煩的心,于是造口業說:“我們這麼多人,每天這樣的辛苦,都是這些乞丐所造成的。”工人們頗多怨言,因而怠慢諸比丘。

  有一天,諸比丘告訴長者說:“很快就會下雨,可以種植了,請准備農具,派工人耕種。”長者依照諸比丘的指示去做,派工人種下很多米谷等農作物。果然甘雨來臨,大家都歡聲雷動。這次所播種的農作物特別豐收,倉庫裏積藏得滿滿的,多余的米谷則布施給全國的貧民。

  這時,那五百個工人良心發現,知道已往惡口、輕視、厭惡出家衆的錯誤和罪過。他們知道農作物空前的豐收,一定是長者供養諸比丘的福報所恩賜。因此大家都到諸比丘的面前,求哀忏悔以前造口業的罪過,諸比丘也慈悲允許他們忏悔。

  五百工人又向諸比丘發願說:“願我諸人,于未來世,值遇聖賢,受慈濟恩,同得解脫。”

  那時奉侍二千多位出家聖衆的五百個工人,因爲造口業,罵出家人是乞丐,因此五百世生爲乞丐,遭受饑餓的困苦。到這一生仍是當乞丐,受大苦厄。但由于他們當時已向諸比丘忏悔,改過自新,又至誠發願,所以這生有此福報,遇到我(佛陀)度化他們出家修行,而證得阿羅漢道。

  只陀太子!你知道嗎?當時的大富散檀甯長者,就是我(釋迦牟尼佛)的前身。那時的五百個工人,就是現在這五百個乞丐比丘——五百阿羅漢。”

  詩曰:

  “布施叁輪俱體空,發心供養佛僧同,

  凡夫未識諸賢聖,分執癡迷罪福豐。”

  附注說明:

  (一)佛經告訴我們說:供養布施,必須要叁輪體空。就布施言:施者、受者與所施之物,叫做叁輪。布施供養之後,這叁輪相都不應存在心裏,沒有執著。就是:施空、受空、施物空,名爲叁輪體空。

  (二)愚癡的凡夫,通常都失敗于分別心,更執迷于著相布施。有執著、分別心的人,不但會損福,而且會因此造諸罪業。

  (叁)本篇故事指示我們“造口業”的可怕!罵出家人一句話,從此五百世生爲乞丐,遭受饑餓等困苦。好在當時良心發現,向彼出家人求哀忏悔以及發願,因而獲得福報,遇到釋尊救拔。否則,不知要到何時才能夠得到解脫呢!

  十叁、誣謗苦報 瘡兒呻號

  詩曰:

  “瘡孩呻號令人悲,苦楚連綿衆見奇;

  往昔進讒誣陷善,精誠忏悔業難移。”

  在印虔舍衛城中,有一個大富長者,他娶了一位名門望族,溫柔淑德的女子爲妻。照一般說起來,財富無量,又有賢慧嬌妻,應該是一個非常圓滿的家庭,可是他也有坐臥不安的痛苦。原因是他結婚之後,不久就生下一個不幸的男孩,這個孩子的身體與衆不同,他患有一種皮膚病——生瘡,並且發遍全身,瘡口一破,就很難愈合。這孩子百般痛苦,日夜都在呻號的呼喚中,痛苦不堪!聽到的人,無不憐憫、心酸。

  長者雖然把全國的名醫統統請來,可是毫無效果。他無日不在哀痛呼苦的呻號聲中,度過其可憐的生活;不但父母爲他日夜煩心,連鄰居的人,也被他呻號之聲所擾及。因此,大家就以“呻號”呼叫這個小孩,他的父母也從此叫他們的兒子爲“呻號”。

  歲月如流水般的過去,轉眼“呻號”已經長大成人了。但他身上的瘡病,仍然沒有痊愈,日夜都在哀痛叫苦。鄰居有一位慈心的善人,看見“呻號”全身是病的慘苦,非常同情他,並且祈禱“呻號”的身瘡能夠早日痊愈。善人心裏暗忖:“這位青年“呻號”,他自從出生以來,就罹患身瘡慘苦,事必有因,一定是業障病。”這位慈心人就以善言安慰“呻號”說:“我時常聽到很多人在稱揚贊歎說:只陀太子花園裏的祇洹精舍,有一位大醫王——釋迦佛陀,他不但能夠治愈世人身上的病苦,連世人心裏的煩惱病,他都一律能夠治好。佛陀的甘露妙藥,能夠醫治衆生的煩惱萬病,你爲什麼不趕快發志誠心,去懇求佛陀醫治你的病呢?”

  長者子“呻號”,聽到善人的話,心裏深生歡喜,于是他就力疾拖命,來到祇園精舍,求見佛陀。“呻號”見到佛陀的叁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的金色身,放出無量光明,晖曜十方,超勝百千日月的光明,即時心懷喜悅,不可言喻!他的憂愁痛苦,就此減少了一大半。他就在佛陀的座前,以最恭敬的心,五體投地禮拜佛陀。

  佛陀爲“呻號”宣說五陰熾盛苦。佛陀說:“凡是有肉身的衆生,就有生、老、病、死等各種痛苦。五陰(又名五蘊——色、受、想、行、識。)是無形的瘡癰,心裏的貪、嗔、癡叁毒,是無形毒瘡的根本,好像毒箭穿心一樣,如果不趕快拔除,受害很大。”

  “呻號”聽聞佛陀說法之後,內心非常歡喜,知道自己患的是業障病。他在佛陀的座前,至心求哀忏悔過去的罪業,經過竭誠忏悔之後,身上惡瘡全部愈合,二十年來的哀痛慘苦,就此完全消除了。

  “呻號”見到自身的瘡病全部痊愈,心生大歡喜。他除了感謝佛陀的恩惠之外,更至心懇求佛陀收他爲弟子,允許他出家,佛陀就隨他的願,度他出家爲比丘。“呻號”出家修行之後,非常用功,每天都在精心修習佛陀的教法,不久就證得阿羅漢果。

  這時,諸比丘看見“呻號”曾經身患毒瘡,在至心忏悔之後,卻全部痊愈;而且出家之後,又速成聖果。如此稀有的事,使諸比丘感到不可思議。于是,恭請佛陀宣說呻號比丘的過去因緣。

  佛陀說:“過去無量世時,波羅奈國有甲乙二個大富豪家,他倆平日有積嫌,互生憎惡诤鬥之心。甲富即拿出大量珍寶,去貢獻給國王,國王接受他奉獻的許多珠寶之後,對他特別寵愛。甲富利用機會進讒;他讒言向國王說:“某人非常惡毒,常蓄奸謀,設計害我。希望大王,嚴治惡人,保護善良的百姓。”國王因爲受其貢物,一時失察,輕信讒言,未經查明真實與否,即下命令將對方(乙富)拘捕,不容他任何聲辯,就施用各種酷刑。乙富被打得遍身皆傷,膿血橫流,百般苦楚,體無完膚。後來,乙富的家人,拿了很多黃金去贖罪,才被釋放回家。

  乙富回家之後,深自思惟:有身即有苦,“身”是衆患所集之根源,多諸災禍,甚可厭惡。我與某人,並無重大怨仇,他卻惡意地予以陷害,使我遭受如此痛苦。于是,乙富即決志出家,進入深山去修行,以觀察十二因緣,及世間一切事物皆是無常、空、苦,深心了悟空義。不久,即證得辟支佛果。

  乙富成道之後,發大慈悲心,視一切怨親悉皆平等,他念及甲富以前陷害別人,因而造業,怕他將來受地獄慘報,于是到甲富的家中,踴身虛空中,作各種神通變化,使甲富醒悟。甲富看見乙富(辟支佛)在空中現出各種神變,心生渴仰,異常信敬。隨即恭請辟支佛駕臨家中會坐;並呈獻財物等種種供養,竭誠向辟支佛忏悔前罪。”

  佛陀再告訴諸比丘說:“那時向國王進讒言誣害善良的人,就是現在慘遭身瘡痛苦的呻號比丘。他的慘苦,不止這一生,而是從那時富人(甲富)死後,就生生世世慘受如此遍身生瘡的痛苦,群醫束手,這是自作自受,自食其報。

  富人後來向辟支佛至心忏悔,並出于精誠,于辟支佛前作歸依叁寶的功德,所以今日他有緣得到我度他出家,同成聖果。”

  詩曰:

  “憎嫌忿诤種愆因,妒忌讒言造孽塵;

  果報不亡還自受,加增萬倍利償人。”

  附注說明:

  (一)本篇也是說“禍從口出”的慘報。誣告陷害人家,將來會有像“呻號”的痛苦,自食其報。

  (二)瑪巴上師說:“妒忌,是修行學佛最大的障礙。”有妒忌心的人,不但不能得到成就,而且會因此造作惡業,慘遭萬世無量痛苦。

  (叁)造口業毀謗的罪惡,除“自作自受”之外,還要加上萬倍的苦報,這叫做“一本萬利”的收益…

《佛教聖衆因緣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教小常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