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聖衆因緣集▪P8

  ..續本文上一頁盡此一生永遠當侍者,供養其師尊所需。

  均提尊者說:“我前世出生爲狗的原因,是因爲失言造口業所致。在過去迦葉佛的時候,我曾出家當和尚,那時我和許多比丘在一處念經,自以爲年輕音聲清雅,很會唱贊,因而輕視不會唱念的比丘。

  有一次,一位老比丘念經的發音滯鈍,非常難聽。那時候的我,妄生輕慢心,譏诃老比丘說:“長老唱念的聲音好像狗吠!”(說這一句話就夠慘苦了!)那時老比丘已證得阿羅漢聖果,他問我說:“少年比丘!你認識我嗎?”少年比丘回答說:“我早就認識了,你于迦葉佛時,爲比丘上座。”

  老比丘說:“我雖然不會唱念,但已得到了脫生死苦事,已斷除後有。”我那時聽到老比丘的話,深生惶怖,知道失言,而自慚愧,求哀忏悔。但罪已成立,無法消除,從此出生五百世爲狗,償還譏诃一句“狗吠”的口業罪報。

  由于我五百世以前已出家修行,種植持戒的功德善因,我遭受口業罪報期滿,得蒙師尊——舍利弗尊者救度,今生才有此善根、福德、因緣得度出家,而得成阿羅漢果。”

  詩曰:

  “狗吠遭殃五百生,輕言毀謗罪連城;

  無知作孽成愆大,口業苦因豈不驚?”

  附注說明:

  (一)本篇所說:均提比丘的過去世,因爲一時失言,譏诃老比丘唱念好像“狗吠”,造這一句口業,即墮落惡道中,五百世爲狗。口業如此嚴重,我們可以不謹慎嗎?

  (二)作惡受苦報,修善得安樂,因果報應,如影隨形,自作自受,毫厘都不會偏差。

  (叁)惡因耕種于叁寶福田中,其所收成的業報特別嚴重。種善因,便得樂果;種惡因,即得劇苦果報,決不變異。

  十六、供僧福德 不可思議

  詩曰:

  “供養沙門狗得餐,轉生王女見心歡;

  爲夫廣說前身事,禮佛齋僧福慧寬。”

  又雲:

  “心分十界任君臨,六道升沈遍古今;

  學佛善修超出速,惡因種墮罪根深。”

  中印度佛法盛行的時候,有一位虔誠的居士,每天發心供養比丘,當時有一位已經證得阿羅漢聖果的比丘,每天都到居士的家中受供。

  這位居士家裏養了一只母狗,每當供養比丘時,狗都在眼睜睜的盼望,想得到一點食物。這位神通自在的出家人——比丘,他知道這只狗的心思,常常捏飯團分給它吃。這位比丘天天去接受供養,狗也天天得到比丘的食物。因此,狗天天都歡喜想見比丘,這位比丘也知道狗的心意,每天去受供時,均拿一團飯給狗吃,狗更加喜歡看見出家人——比丘。因爲歡喜恭敬比丘,能消除一切罪業,狗就因此脫離了惡道。

  經過一年多以後,狗就訣別命終了,命終之後,魂神投生到安息國王的王宮,生爲王女——公主。她出生以後,就知道自己的宿命,知道前世作某居士家中的狗,天天都受到比丘施給飯團。她禀告父王和母後說:“我前世是中印度某居士家中的狗,每天都吃比丘分食的飯團,因此看見比丘就生歡喜恭敬心,由于恭敬比丘的功德,脫離了狗身而生爲王女。”當時安息國境內,均無佛寺和出家比丘。

  有一天,月氐國的國王派追一位使臣到安息國,安息國王看見這位使臣很賢明,就把公主嫁給他。

  公主到達月氐國,看見國內有但多比丘,心裏非常歡喜。她回憶前世作狗時,比丘拿飯給它吃,因此每見比丘即生歡喜心,又因爲歡喜恭敬出家人,今生才得到人身且爲王女。她心想:“我應當大興供養比丘僧衆,以報答其救我脫離畜生道之大恩大德。”

  當時月氐國佛教非常興盛,有很多出家比丘,公主每天都供養四、五百位比丘,並且親自料理供養的一切食物,不肯讓他人代爲效勞。供養諸比丘完畢之後,她又親自打掃。家中的傭人、奴婢等,非常贊歎她,都說女主人是王女——公主,來到這裏,不但天天齋僧供養比丘,又親自掃除清潔,甚爲難得,我們也應該做一點功德才是,奴婢們就暗中把掃帚藏起來,不讓公主掃地。女主人找不到掃帚,就去拿她自己當初所穿的衣服,把它卷起來當作掃帚,她的丈夫看見公主以新衣掃地,便對她說:“你恭敬佛法,怎麼可以把衣服當掃帚來掃地?未免太可惜了吧!”

  公主回答說:“我前生但以歡喜心,恭敬出家比丘二年,今生才得到這些衣服。以此衣作掃帚,又有什麼可惜呢?我前世時,連一物布施也沒有,只憑著用歡喜心恭敬比丘,種此善因,今生才有福報得生爲王女。我又沒有辛勞的去做苦工,賺錢來購買這些衣服。”

  丈夫說:“你對佛法僧叁寶這麼恭敬,竭誠供養比丘僧,我從來沒有看過比丘們給你一塊錢,這些衣服都是我勞力得來的呀!”

  公主就向丈夫解釋說:“我的前世,本是畜生道中的狗,因爲主人是佛教徒,每天供養比丘,比丘每天都把食物分給我吃,我便以歡喜心恭敬比丘,由于恭敬出家人的功德,而脫離狗身,出生爲王家公主。我能夠得脫狗身,今生我的一切,全都是比丘所賜。”

  丈夫說:“你只對一位比丘生起歡喜心恭敬,就能夠得到這麼大的功德福報。恭敬供養叁寶的功德,真是不可思議!”

  公主的丈夫本來不如此發心,自從他聽聞公主敘述這福報因緣之後,即大發布施心,廣種福田。他從此歸依叁寶,精進學佛,竭力興建佛寺,供養叁寶,並受持齋戒,發揚大乘佛法。

  詩曰:

  “敬僧福德等虛空,毀謗輕憎罪亦同;

  佛法若能修禮供,吉祥勝樂永興隆。”

  附注說明:

  (一)本故事詳載于“福報經”中。

  (二)佛教中每一位出家人(僧尼)的一福德威力,都是無量無邊,能夠使一切衆生滅罪生福。若能竭誠恭敬、供養比丘——和尚,所得福德無量無邊。相反的,如果對于出家人不恭敬,或輕慢、毀謗僧尼,此人的罪業也是無量無邊!

  (叁)比丘是叁寶之一的僧寶,他身穿佛衣,代表佛住世,爲衆生的福田;恭敬比丘就是恭敬佛,獲福無量。如果有人毀謗出家人——法師、僧尼,就是毀謗佛,罪過無量無邊!

  十七、夫人生天 國王得道

  詩曰:

  “得道升天赴約王,凡人皆苦命如霜;

  出家學佛靈山會,成就應真永不忙。”

  印度槃提國的國王——優達王。他在迦葉佛時曾經出家,修學佛法,後來又遇到釋迦佛陀,因爲宿世修行種植的福報,而轉生得爲人王。

  優達王的第一王妃,名叫月明夫人。她的才能品德都很好,國王特別愛敬她。

  有一天,月明夫人忽然現出衰相,是壽命將盡的一種現象;國王的心中非常憂戚。

  月明夫人問王說:“大王!你爲何如此憂愁?”

  優達王說:“你的壽命將終,我想到人生無常,生死恩愛別離的痛苦,不免憂悶煩惱。”

  月明回答國王說:“佛陀曾經說過:“高者必墜,存者必滅,合必有離,生必有死。”這是一定的道理,死是每一個人所難免的事。人的身體,就像一座房屋,死就像搬家一樣,這座房屋壞了,就搬到別家去住,只要有資本,就可以住進好房屋。大王如果有慈悲的心想念我,就請大王放我出家修行,使我能早點得到准備搬家所需要的資本。”

  國王說:“你若出家修行,如果現世未能得到成就證果,也一定會生到天上。若生到天上,你要趕快回來與我相見。你能做得到,我就放你出家去修行。”月明王妃答應了優達王的請求。

  于是,月明王妃就在宮中設立精舍,恭請大德比丘尼入宮爲她剃度圓頂,並受比丘尼戒。因爲她出家而未離開王宮,時常有很多宮人前來問訊請安、恭敬供養等,使她無法精進修持,于是決心離開王宮,到遠地去專精靜修。

  月明比丘尼離開王宮之後,在偏遠之地精進苦行,經過六個月的用功修持,就證得叁果——阿那含聖道。她得道後不久就在一個鄉村中靜坐圓寂,上生色界天,成爲色界天的天人。

  月明生天之後,即用天眼觀察過去因緣,知道生前與王有約,應去赴約。她見國王沈迷于五欲之中,難施化度,需要先用恐怖逼他,否則不能調伏使他醒悟。于是她就變作夜叉王,手拿五尺大刀,于夜深時分來到國王身邊,國王看見如此高大的鬼王,心裏非常恐懼。夜叉向國王說:

  “你現在縱有千萬軍隊,也無能救護,因爲你的性命已在我的手中,死期已經到來,你怎麼辦?”

  國王恐懼的說:“我沒有做壞事,我的一生遵守本分行善,修心清淨,期望死後能夠轉生善處。”

  天人回答說:“能夠修心清淨而行善的人,一定會依願實現,轉生到良好的地方去。這是一定可靠的,沒有比修善更好的方法了。”

  國王覺得奇怪,這個恐怖的鬼王,爲何有菩薩的慈悲心呢?優達王便問他說:“你到底是什麼人?敢來使我恐怖畏懼?”

  天人答說:“我是月明夫人,大王放我出家之後,我精進修持淨行,得道生在色界天,今來赴約。”

  國王說:“看你是一個恐怖的魔鬼,我不能相信你的話。你如果真是我的愛妃月明,必須現出原形,我才能相信。”

  天人就變回原形,她的衣服、容貌,均和過去一樣,站在國王的面前。優達王看見她確實是月明妃,便生起欲念,想擁抱她,。月明天人騰身飛上空中,爲優達王說法。她說:

  “大王!人的色身是無常的,佛陀說:“人命在呼吸之間而已,一彈指頃(極短的時間)就保不住了,又好像早晨草上的露水,太陽一出來就會消逝無蹤。”

  大王!你豈不是見過許多如花似玉年輕的美人嗎?她們轉瞬就會變成雞皮皺紋的老人。人老的時候痛苦特別多,例如:兩眼蒙眬,看不清楚,雙耳重聽聞不聰,腰酸背痛,手足遲鈍,出入都不方便。人的色身又好像釀酒一樣,取去醇味,糟就無用處了。如此衰老的人身,死期將近,有什麼可貪戀愛樂的呢?人由生至死,一切都是無常。

  大王!你豈不見人生無常嗎?死不一定是衰老的人,有的尚未出生就死在母胎裏,還有幼死、壯死均不一定,世間沒有不死的人。一旦死期來臨,一切財産都帶不去,連自己最寶貴的身軀也要自棄,何況其他的財物?

  大王!你是有智慧的人,既然人生有這麼多痛苦,你爲什麼不尋求出離,厭離痛苦去出家修道呢?”

  …

《佛教聖衆因緣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教小常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