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聖衆因緣集▪P9

  ..續本文上一頁

  國王聽聞如此至誠苦切的告誡,頓有所悟,遂發心出家學道。月明天人又一再重申說:“大王!你若出家以後,應該要好好求學佛法,求得妙法之後,更要日夜精進修持,用功修行,切勿懈怠,虛度寶貴的時日。”天人說完話就回到天上去了。

  優達王把王位讓給太子,割愛辭親,舍離五欲,禮迦旃延尊者爲師,決心出家學道。

  國王出家修行的消息,很快地傳遍全國,很多臣吏官員,以及人民都來供養,但卻妨礙了道業,他就遠行到王舍城外的靈鹫山,參加靈山法會,聽聞佛陀說法。優達王見佛聞法之後,很快就證得神通自在的阿羅漢道。

  有一天,他入城乞食,乞得夙飯,他就拿回林中去食用。這時,有一位萍沙王出遊,來到林中與王相見問訊說:“你本是大名鼎鼎的國王,如今出家當乞兒,乞討別人吃剩的殘物。我看你實在可憐!假如你罷道還俗,我可以分一半國家給你統治,你想好嗎?”

  比丘(優達王)說:“感謝大王的美意!我出家之後,心裏沒有任何挂礙,非常安樂。你爲五欲所纏縛,如飛蛾投火,又好像蠶吐絲捆縛自身,死在樂處,沒有援手,這樣才是真正的可憐呀!”萍沙王聞已,即便回去。

  詩曰:

  “世間事物俱無常,如露人生命不長;

  危脆苦空身自棄,速修佛法集資糧。”

  附注說明:

  (一)本篇故事出于“雜寶藏經”中。

  (二)出家學佛最主要的目的,是在于解脫人生的生死等各種痛苦,了脫六道輪回,證得涅槃寂靜安樂。

  (叁)生天。生死尚未解脫,還在六道輪回之中。證得阿羅漢道,才是真正了脫生死痛苦,得到永久不生不滅的安樂自在。

  十八、邪思退道 長淪生死

  詩曰:

  “雙孩共責起邪思,父母驚聞鬼怪疑;

  欲起幹薪燒絕患,佛言得度即今時。”

  又雲:

  “生死關頭豈可疏,升沈路異自心如;

  邪思罷道招愆墮,恰似沙中樹靜虛。”

  在印度憍薩羅國的舍衛城外,有一個山村,住著五、六十戶人家,村中有一貧戶,娶婦結婚不久,就生下一對男孩。這對雙生兄弟的相貌,端正莊嚴無比,父母非常喜愛,一個取名呼“雙德”另一個叫“雙福”。

  雙德與雙福出生將滿二個月的時候,有一天,他們的父親出外牧牛未歸,母親要到山中拾取幹薪,就把兩個嬰孩臥放在床上。

  這時,兩個嬰孩彼此自責,一個說:“當時我出家修行,本來快要得道了,可惜那時我癡心妄想,以爲我壽命會很長;還俗享受五欲之樂一段時間,五、六十歲再來出家修道還不遲。那知,人命無常,罷道還俗之後,天天爲家務而忙碌,未能如願再出家修行,因此退道而墮落于生死輪回之中,無法解脫。

  那時,我如果修行不退道,現在也不會遭受流浪生死的痛苦。如今出生在這個貧困的家庭中,睡的是不暖的蓑草,吃的是不好的粗菜飯,只能夠勉強維持生命。像這樣下去,日子久了,不知道要怎麼過生活?這些痛苦,都是前世戀慕富貴,放身散意,貪受須臾快樂,從此長途受諸痛苦。自作自受,如今憂惱,當何恃怙?”

  另一個嬰兒答道:“我當時出家修行,不堪忍受小小的困難挫折,就罷道還俗,至今數世,沈淪于生死苦海之中,慘遭各種苦難。我回憶所受之種種痛苦,都是自作自受,自己耽誤害了自己,要怪誰呢?事到如今,只有忍耐逆來順受,還有什麼辦法呢?”

  兩個嬰孩正在煩惱自責的時候,他們的父母剛好回來,聽到嬰孩們所說的話,非常驚訝,懷疑這兩個小孩是鬼怪,于是商量說:“趁目前他們還年幼,及早把他們除掉,免得將來後患無窮。”于是父親立刻外出去取幹柴,母親問他要做什麼?父親說:“把這兩個嬰孩燒死,以絕後患!”母親聽到這話,于心不忍,勸阻丈夫不要這麼做。

  第二天,夫婦同時出去做事,回來的時候,又聽到雙德與雙福兩小孩和昨天一樣,彼此在自責埋怨。因此便下定決心一同收集幹薪,要把兩個小孩燒死,以求平安無事。

  這時,釋迦世尊以天眼觀察,知道這對嬰兒即將被火燒死的事,即現身在村中,放大光明,大地震動。佛陀的毫光照耀到山、川、樹、木,一切都變成黃金色。

  佛陀來到雙生嬰孩的家中,兩個嬰孩見到佛陀的金色光明,歡喜踴躍。父母見狀均感驚訝,各抱一子來到佛陀的面前,請問世尊說:

  “佛陀!這兩個嬰孩出生未滿兩個月,爲何會如此說話?我們覺得十分怪異,深恐會招來災禍,因此准備把他們燒死。不知他們是何等鬼魅?敬請世尊慈悲開示。”

  佛陀說:“這兩個嬰孩,並非鬼魅,而是有福德的孩子。”兩個嬰孩見到佛陀,非常歡喜。佛陀即爲他們述說這對嬰兒過去世的因緣:

  過去迦葉佛時,這兩個嬰孩就已經出家當沙門。因爲他們幼年時是好朋友,志同道合,同時出家修行;兩人均能精進用功,他們臨當得道之時,忽然動了邪思妄想,因而退道還俗墮落,不能得到解脫,從此長期沈淪于生死苦海中。他們兩個生生世世都在一起,均投胎爲雙生兒。這次出生,其罪將畢,因爲過去曾經修行供佛,有此因緣福報,所以出生後即識宿命,今當得度。我佛陀就是要來拔度這兩個嬰孩,如果我不來救度,他們就會枉被烈火燒死。”

  詩曰:

  “貪戀世樂享須臾,罷道還家作凡夫;

  退墮長淪生死海,皆因動念起邪愚。”

  附注說明:

  (一)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如有因緣得聞佛法,當勤精進不退,竭力修持佛法,以期解脫成就,得證聖果。否則,沈淪生死苦海,永無解脫之期。

  (二)佛教之僧衆,按照戒律可自由出家與自由還俗。但出家與在家的身份和責任不同,必須分清楚,不可混亂。出家衆,是叁寶之一的僧寶,以住持和弘揚佛法爲其職責;在家衆,即稱爲叁寶弟子,是佛教的擁護者——居士。

  (叁)出家修行的人,志在廣利人天,爲十方諸佛菩薩、諸天護法所共贊歎,功德無量,如有播弄是非,毀謗出家僧尼的人,即爲諸天護法所共诃責,其罪業無量無邊!

  十九、毀謗惡報 如影隨形

  詩曰:

  “妒婦奸謀子點頭,墮燒煮獄苦千秋;

  余生五百遭謠謗,實力現身業不休。”

  有一天,佛陀告訴衆弟子說:“實力子比丘,因爲他過去世曾經供養一位辟支佛,種此福因,所以他今生出生在富貴的家庭,生活受用均能得到安樂自在。他又能發心在我的教法中,出家學道,精進行持,而證得阿羅漢道。他雖然是得到聖果的大阿羅漢,因爲過去曾造作毀謗的惡業,成道之後,也照常遭受人家的惡言批評與毀謗。”

  佛陀又繼續說明實力子比丘受人惡言毀謗的原因。佛陀說:“過去世時,在一個村中,住有一戶富豪人家,夫婦之間的感情都很親厚,沒有任何嫌怨,只是爲了婚後沒有生育而憂悶不樂而已!有一天,妻子向丈夫說:“由于我不能生育,而使夫君沒有後代,你應該再娶一房,讓她爲你生生孩子。”丈夫回答說:“從古以來,家有二妻,則易起紛爭,很多家庭,都是因此而破裂,難以相安無事。”妻子又說:“這些事情我都很了解,但是能夠互相調和,相讓尊敬,就可平安無事,你說對嗎?我的心中不會有任何挂礙的。”

  鄰村另外有一位富豪長者,他育有二男一女,都已經長大成人。不久,這二男一女富豪子弟的父母均相繼逝世。那對無子的夫婦,即委托媒人到二位兄長處去說親,求娶其妹,結果得到兄長的諾許,遂迎娶爲妾。

  經過不久,前妻忽然有孕,生下一個男孫。這男孩長得端嚴可愛,又很聰明,對于事理都能通達,更不會說謊話。正因爲這個小孩所說的話,都是真實的,所以大家都稱他爲“實語”。

  到了“實語”五歲的時候,他的母親起了嫉妒心,她暗忖:“我已經生下這麼一個可愛的男孩,可是我的丈夫仍然如此寵愛後妾,太不應該了!”于是妒心大熾,想把後妾趕走。她對兒子說:“實語!你知道女人的苦事嗎?”實語回禀說:“孩兒不知道。”母親告訴他說:“女人心有苦事,就是嫉妒。”兒子說:“媽媽!嫉妒不是好事,不可存有妒心!”

  母親說:“實語!我想要捏造你庶母的罪惡,彰露她的惡名,你要爲我當證人。”

  兒子說:“媽媽!你要我作證的事,到底是真有此事,或者是假的呢?”母親說:“是假的。”兒子說:“媽媽!我年紀雖小,但是大家都知道我實語不會騙人,豈可爲了媽媽而說妄語?”

  該婦人于妒心之中,萌生出奸計之芽,擾亂這個小孩的心。她說:“實語!你的父親如果問你這件事,你可以不用口說,點頭就可以了。你是媽媽的乖孩子,應該要聽媽媽的話,才是一個真正的好兒子。”五歲小孩的閱曆未深,中了他母親的奸謀,竟以點頭作有力之證,因此陷身于無量萬億兆丈深之罪坑,而不覺知。

  這個奸妒的婦人,就告訴丈夫說:“夫君的愛妾居心不正——行邪事,她與外面的男人私通。”

  丈夫說:“賢妻!你不要有這種惡意的想法,她決不會做壞事。”

  妒婦說:“夫君如果不相信,可以問實語。”她的丈夫心想:“我的兒子,大家都稱贊他是實語,他一定不會說謊話。他對外人都如此說實言,豈會對我說妄語?”

  父親就問兒子說:“實語!你知道你庶母和外面的男人私通行惡事嗎?”

  母親急忙用手掩住兒子的口說:“她也是你的母親,你不可以說母親的壞話——罪狀,如果這件事情是事實,你但可點頭。”

  這個小孩,因爲不明白母親是設計陷害,便糊塗遽行點頭。實語之名,即從此隱沒,變成妄語的大罪業人。

  這時丈夫告訴後妾說:“你行惡事,不應該住在我這裏。”便把後妾趕回娘家。

  妾被驅逐之後,即含冤揮淚向哥哥哭訴說:“被夫主斥逐趕回,他冤枉我私通男人,由實語作證。”

  她的兩個哥哥就秘密查訪鄰居,大家都說:“她並沒有不端的行爲。”二兄知道妹妹是清白的,即留她住在家裏。

  這時,有一位得道的出家人,托缽行乞來到她家,二兄虔誠地供養這位聖者,其妹即發惡願說:“我今生被毀謗,來生及未來世,…

《佛教聖衆因緣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教小常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