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上)▪P18

  ..續本文上一頁。如此種種想念,有情、往附、厭離的愛生形式,各自相互間又有種種變化移易,一時之間所有欲求、思念、想像,等等衆生的業力,紛紛逐趨著衆生往這些起伏沈淪的事物之處去受生。由于這種種因綠,衆生也就相續相繼下來。

  富樓那。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是等則以欲貪爲本。貪愛同滋。貪不能此。則諸世間卵化濕胎。隨力強弱。遞相吞食。是等則以殺貪爲本。以人食羊。羊死爲人。人死爲羊。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啖。惡業俱生。窮未來際。是等則以盜貪爲本。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唯殺盜媱叁爲根本。以是因緣。業果相續。

  富樓那啊!想念和愛欲糾結在一起,相互珍愛不願分離,如此,世間的父母子孫才相生相繼不曾間斷,這樣一類衆生,他們就是以貪欲爲本。貪欲和愛戀一起滋生,貪欲便不會停止,那麼,世間種種生物,如胎生、卵生、濕生、化生等等,就會依持各自力量的強弱,相互間競爭吞食,這一類衆生,就會以貪殺爲本。人爲吃而殺羊,羊死後轉爲人身,人死後又轉爲羊身,這樣直至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等十種生物之間,其生生死死,都是如此吞食殘殺,由此,種種惡業欲求都與生命共生,一直窮盡到未來無際之時永無休止。這一類衆生,就是以貪盜爲本。你欠我的命,我還你的債,如此種種因緣,曆經百千劫的時間,都是在生生死死之中。你珍愛我的心,我憐愛你的姿色,如此種種因緣,曆經百千劫的時間,都是在纏裹不清之中。以此貪殺、貪盜、貪淫立爲根本,如此種種因緣,惡業果報相續相繼竟不停息。

  富樓那。如是叁種顛倒相續。皆是覺明。明了知性。因了發相。從妄見生。山河大地諸有爲相次第遷流。因此虛妄終而複始。

  富樓那啊!這叁種相續的顛倒妄相,都是由于本覺妙明,卻妄爲明覺的緣故而生發,由此認知了別的妄爲而生種種相,由妄亂的明覺而生出山河大地等等。種種有爲事相,就是如此相續相繼,次第流轉,都依持著虛妄覺見流轉不息,周而複始。

  富樓那言。若此妙覺本妙覺明。與如來心不增不減。無狀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爲相。如來今得妙空明覺。山河大地有爲習漏何當複生。佛告富樓那。譬如迷人。于一聚落。惑南爲北。此迷爲複因迷而有。因悟所出。富樓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何以故。迷本無根。雲何因迷。悟非生迷。雲何因悟。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時。焂有悟人指示令悟。富樓那。于意雲何。此人縱迷。于此聚落。更生迷不。不也世尊。富樓那。十方如來亦複如是。此迷無本。性畢竟空。昔本無迷。似有迷覺。覺迷迷滅。覺不生迷。亦如翳人見空中華。翳病若除。華于空滅。忽有愚人。于彼空華所滅空地。待華更生。汝觀是人爲愚爲慧。富樓那言。空元無華。妄見生滅。見華滅空。已是顛倒。敕令更出。斯實狂癡。雲何更名如是狂人爲愚爲慧。佛言。如汝所解。雲何問言諸佛如來妙覺明空。何當更出山河大地。又如金礦雜于精金。其金一純。更不成雜。如木成灰。不重爲木。諸佛如來菩提涅槃。亦複如是。

  富樓那說:如果這個覺見本來是妙覺明見,其與如來本心一樣,不增也不減,于無狀之中忽然現出山河大地以及種種事物,那麼,如來,現在明覺已是妙明空性,山河大地以及種種事物,種種有爲習漏,它又怎麼能再生出呢?如來告訴富樓那:譬如有一個迷路之人,他來到一個村落,誤以爲南面即是北面,這個迷途之人是因爲無明而迷路的,還是因爲本覺而生出迷惑的?富樓那說:這個迷途之人,並不是因爲其無明,也不是因爲其本覺而迷路的。爲什麼呢?因爲無明本來就沒有根,又爲什麼是因爲無明呢?本覺不會生出無明,而說是從本覺生出?如來說:這個迷途之人正迷惑時,突然有一個明白方向的人指示他,令他開了悟,富樓那,這是什麼意思呢?這個人縱然在這個村落裏有了迷惑,以後他會不會又生出迷惑來?富樓那說:不會的,世尊。如來說:富樓那,十方如來佛也是這樣。這個迷惑本來沒有自己的根本,它的本性畢竟是空。本來沒有迷惑,只有迷惑了的覺見。覺見到迷惑,迷惑也就滅絕了,覺見並不會再生出迷惑來。猶如眼睛長有翳膜的人會看見虛空中的花,一旦除去翳膜,這花也就從空而滅了。這時,忽然有個愚蠢的人,在那空花已滅去的虛空地方,等待著空花再生出來,你認爲此人,他是愚蠢還是聰明?富樓那說:虛空本來沒有花,妄見到花的生滅,看到空花已滅的虛空上這已經是顛倒,怎麼還要等待那空花的再生呢?這實在是又癡又狂啊!哪裏還說得上這個狂癡之人是愚還是慧?如來說:正如你所悟解的,爲什麼還要問各方如來佛的妙覺明本是空、怎麼才能再生出山河大地呢?又比如金礦與種種金屬物質雜亂處在一起,但是金礦一經過煉成精純,就不會再成爲原來混雜的狀態。又好比木頭燒成了灰、就不會再成爲木頭,各方如來佛的真如菩提涅槃,也是這樣的情形。

  富樓那。又汝問言。地水火風。本性圓融。周遍法界。疑水火性不相陵滅。又征虛空及諸大地。俱遍法界。不合相容。富樓那。譬如虛空。體非群相。而不拒彼諸相發揮。所以者何。富樓那。彼太虛空。日照則明。雲屯則暗。風搖則動。霁澄則清。氣凝則濁。土積成霾。水澄成映。于意雲何。如是殊方諸有爲相。爲因彼生。爲複空有。若彼所生。富樓那。且日照時。既是日明。十方世界同爲日色。雲何空中更見圓日。若是空明。空應自照雲何中宵雲霧之時。不生光耀。當知是明。非日非空。不異空日。觀相元妄。無可指陳。猶邀空華。結爲空果。雲何诘其相陵滅義。觀性元真。唯妙覺明。妙覺明心。先非水火。雲何複問不相容者。真妙覺明亦複如是。

  富樓那,你又問,地、水、火、風本性圓融,盈布一切世間。但是爲什麼水火二性並不會相抵觸而毀滅,爲什麼虛空及大地等,都是遍布于形質世界之中,它們本來並不是相容相和的?富樓那啊!譬如那個虛空,它的形質不是種種物相群集而成,但是它並不拒斥那種種物相在其中生發。爲什麼這樣?富樓那啊!那個巨大的虛空,太陽照射時它就明亮起來,雲層遮障時它就昏暗起來,風吹拂時它就搖動起來,天氣澄澈時它便清朗起來,雲氣凝結時它又渾濁起來。塵土聚積就成爲土堆,水澄靜就可以映物。這些又是什麼意思呢?這些種種不同的事物是從那些事物之中生出,還是從虛空中生出?如果這種種事物是從那些事物中生出的,那麼,當太陽照射時,十方世界全體就是太陽,爲什麼會在空中又看到一個太陽?如果是虛空自己生出光明,虛空就應能夠自照,可是爲什麼深夜雲霧遮障時,虛空中不生出光亮呢?應當知道,這個光亮,既不是因日而生,也不是因空而生。同時,它既不與太陽相異,也不與虛空相異而生。觀見所見的事物本來就是虛妄的,一定不能指出實體來,就像等候空花再生一樣,只能結成一個空果而已。還有必要去诘難水火二性不相抵觸滅絕的奧義嗎?觀見的真性只在妙覺明見,妙覺明心本性圓融,在沒有顯示其虛妄的假相之前,先就融攝了水火二性的對立,在本真觀見之中,爲什麼要說水、火不相容的呢?本真的妙覺了知也是這樣的情形。

  汝以空明。則有空現。地水火風。各各發明。則各各現。若俱發明。則有俱現。雲何俱現。富樓那。如一水中現于日影。兩人同觀水中之日。東西各行。則各有日隨二人去。一東一西。先無准的。不應難言。此日是一。雲何各行。各日既雙。雲何現一。宛轉虛妄。無可憑據。富樓那。汝以色空相傾相奪于如來藏。而如來藏隨爲色空。周遍法界。是故于中。風動空澄。日明雲暗。衆生迷悶。背覺合塵。故發塵勞。有世間相。我以妙明不滅不生合如來藏。而如來藏唯妙覺明圓照法界。是故于中。一爲無量。無量爲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不動道場。遍十方界。身含十方無盡虛空。于一毛端現寶王刹。坐微塵裏轉大*輪。滅塵合覺。故發真如妙覺明性。而如來藏本妙圓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風非火。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聲香味觸法。非眼識界。如是乃至非意識界。非明無明。明無明盡。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盡。非苦非集非滅非道。非智非得。非檀那。非屍羅。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羅密多。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非阿羅诃。叁耶叁菩。非大涅槃。非常非樂非我非淨。以是俱非世出世故。即如來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風即火。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聲香味觸法。即眼識界。如是乃至即意識界。即明無明。明無明盡。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盡。即苦即集即滅即道。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屍羅。即毗梨耶。即羼提。即禅那。即般剌若。即波羅密多。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即阿羅诃。叁耶叁菩。即大涅槃。即常即樂即我即淨。以是俱即世出世故。即如來藏妙明心元。離即離非。是即非即。如何世間叁有衆生。及出世間聲聞緣覺。以所知心測度如來無上菩提。用世語言入佛知見。譬如琴瑟箜篌琵琶。雖有妙音。若無妙指終不能發汝與衆生。亦複如是。寶覺真心各各圓滿。如我按指。海印發光。汝暫舉心。塵勞先起。由不勤求無上覺道。愛念小乘。得少爲足。

  你以爲空一旦被認知了別,就會有空現示出來,地、水、火、風各自都被認知了別時,它們就各自現示出來。如果它們一起被認知了別,就會一起現示出來。那麼,什麼是一起現示?富樓那,就如在一團水中現出太陽影子,二個人一同觀看水中之日,他們一個往東走,一個往西走,就會分別有二個太陽隨著他們走。一個向東,一個向西,並不一樣,但是,我們知道太陽只有一個,爲什麼還要說他們各有一個太陽在跟隨呢?既然各有一個太陽相隨,就應當有二個太陽,爲什麼各自看到的卻只是一個太陽呢?所以,怎樣說都是…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