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上)▪P4

  ..續本文上一頁都是用眼看見的。如來告訴阿難:你回答我,如來握光明拳照耀你的心和眼,你的眼可以看見,你又以什麼爲心來知道我的拳光呢?阿難回答:如來要我印證心在哪裏,那我用心去仔細推究,這個能推究尋找的,就是心了。如來說:亂說,阿難,這個心不是你的心。阿難聽後寂然不語,退座合掌,然後站起來對如來說:這個心不是我的心,那它是什麼呢?如來告訴阿難:這個心是根塵妄念的所思所想,它迷惑了你的真性,你從無始無根源處以至現在,都在認賊爲子,以致于失去了你的本真心性,所以只能墮入生死輪轉之中不能拔除。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佛寵弟。心愛佛故。令我出家。我心何獨供養如來。乃至遍曆恒沙國土。承事諸佛。及善知識。發大勇猛。行諸一切難行法事。皆用此心。縱令謗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若此發明不是心者。我乃無心同諸土木。離此覺知。更無所有。雲何如來說此非心。我實驚怖。兼此大衆。無不疑惑。惟垂大悲。開示未悟。

  阿難對如來說:世尊一向愛憐弟子,因爲弟子一心向佛所以出家。弟子向來以心供奉如來,不論在任何地方,都侍奉諸佛和各位得佛智慧之人,弟子修行勇猛精進,且不畏一切艱難,都是憑著這個心去做的,即使是歪曲了佛法,絕滅了智慧,也是因爲這個心。如果像如來揭示的那樣,這個心不是我的心,那我就是無心之人,與泥土草木一樣了。離棄了能覺能知的心,我就什麼也沒有了。如來您爲什麼要說這不是我的心呢?我實在害怕極了!在場衆人都有一樣的迷惑,都祈望如來悲憐,開示未能覺悟的大衆。

  爾時世尊。開示阿難。及諸大衆。欲令心入無生法忍。于師子座。摩阿難頂。而告之言。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阿難。若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葉縷結。诘其根元。鹹有體性。縱令虛空。亦有名貌。何況清淨妙淨明心。性一切心。而自無體。若汝執吝。分別覺觀。所了知性。必爲心者。此心即應離諸一切色香味觸諸塵事業。別有全性。如汝今者承聽我法。此則因聲而有分別。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閑。猶爲法塵分別影事。我非敕汝。執爲非心。但汝于心。微細揣摩。若離前塵有分別性。即真汝心。若分別性。離塵無體。斯則前塵分別影事。塵非常住。若變滅時。此心則同龜毛兔角。則汝法身同于斷滅。其誰修證。無生法忍。即時阿難。與諸大衆。默然自失。佛告阿難。世間一切諸修學人。現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皆由執此生死妄想。誤爲真實。是故汝今雖得多聞不成聖果。

  這時,如來開示,要讓阿難和衆人得到能安忍不動心的大法。如來安坐獅子座上,爲阿難摩頂,並告訴他:如來常說,一切塵世器物都是心的現示,一切事物的因果關聯,一切世界間事物,都是由于心的作用而結成物體。阿難,各方世界中的一切,以至于小草細葉,推究它們的根本,都是有其本體本性的,即使是虛空,還是有其名相外貌。怎麼說無垢無染妙明覺圓的心,以及性一切心,即具有一切萬物的本性的心,沒有自身本體?如果你持執在那分別認知的知識上並以爲它就是心,那麼,這個心就應當離棄所有與覺知相關的事物,如色、香、味、觸等等塵世器物,這才會有心的整全的本性。就如你現在聽我說法,是因爲有聲音才能分別識知,即使除去所有引起見聞覺知的東西,向內守望那一片寂靜空無,這也是一些現示出來的塵世器物種種分別的幻影。我沒有責怪你依持一個假的心,只要你仔細揣摩這個心,如果離棄了六塵境像,仍然有能分別的體性存在,那就是你的真心。如果這個能分別的體性,離開了六塵境界,就不存在,那麼,它就不過是六塵境界的分別影像顯現,這個心也就是塵世器物世界的種種分別的幻影罷了。六塵境象不會常存不變,如果它變易生滅,那麼這個心也就隨之而空無所有,你的常住不滅的真身也會與六塵境界事物一樣變易滅絕了,這時誰來修證那不生不滅安忍不動的心呢?聽到這裏,阿難和大家都受到震動而不能自持。如來告訴阿難:世間一切修行參學的人,雖然能成就至高的禅定,但是仍然不能斷滅一切煩惱,僅僅成就阿羅漢果位。這都是將生死妄念執著爲真實不變的心性的結果,所以你雖然博學多聞,仍然不能修證到佛的正法,

  阿難聞已。重複悲淚。五體投地。長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從佛發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無勞我修。將謂如來惠我叁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雖身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窮子。舍父逃逝。今日乃知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如人說食。終不能飽。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纏。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願如來。哀愍窮露。發妙明心。開我道眼。

  聽罷如來說法,阿難又悲泣起來,他伏地禮拜如來,合掌長跪不起,並對如來說:自從我發心追隨如來出家以來,秉持了佛的威德神明,因此常常自己思想,不須我自己艱苦修行研習,如來就會惠賜我獲至無上正持正定正覺的智慧,殊不知我身與佛心本來不可以相互代替,從而失卻了我的真實本心。現在我身雖然出家,但是我的心卻沒有真正進入佛的聖道,這就像兒子舍棄了父現自己逃走一樣。今天我才知道,我雖然博學多聞,如果不自己行持修習佛法,就與愚昧無知是一樣的。這就像只聽別人說吃飯不能飽自己肚皮一樣。世尊,像我這樣的人被世間煩惱和認知意識所阻礙與糾纏,實在不知道止寂不易之心的本性,祈願如來垂憐我們的無知,爲我們指示妙覺圓明之心,開示我們能觀知真妄,能抉擇分明的辨道之眼。

  即時如來。從胸卍字。湧出寶光。其光晃昱有百千色。十方微塵。普佛世界。一時周遍。遍灌十方所有寶刹諸如來頂。旋至阿難。及諸大衆。告阿難言。吾今爲汝建大法幢。亦令十方一切衆生。獲妙微密。性淨明心。得清淨眼。阿難。汝先答我見光明拳。此拳光明。因何所有。雲何成拳。汝將誰見。阿難言。由佛全體閻浮檀金。赩如寶山。清淨所生。故有光明。我實眼觀。五輪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佛告阿難。如來今日實言告汝。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開悟。阿難。譬如我拳。若無我手。不成我拳。若無汝眼。不成汝見。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義均不。阿難言。唯然世尊。既無我眼。不成我見。以我眼根。例如來拳。事義相類。佛告阿難。汝言相類。是義不然。何以故。如無手人。拳畢竟滅。彼無眼者。非見全無。所以者何。汝試于途。詢問盲人。汝何所見。彼諸盲人。必來答汝。我今眼前。唯見黑暗。更無他矚。以是義觀。前塵自暗。見何虧損。阿難言。諸盲眼前。唯睹黑暗。雲何成見。佛告阿難。諸盲無眼。唯觀黑暗。與有眼人。處于暗室。二黑有別。爲無有別。如是世尊。此暗中人。與彼群盲。二黑校量。曾無有異。阿難。若無眼人。全見前黑。忽得眼光。還于前塵見種種色。名眼見者。彼暗中人。全見前黑。忽獲燈光。亦于前塵見種種色。應名燈見。若燈見者。燈能有見。自不名燈。又則燈觀。何關汝事。是故當知。燈能顯色。如是見者。是眼非燈。眼能顯色。如是見性。是心非眼。

  當時,如來從胸部處,推湧出奇妙光彩,千百種寶光耀眼輝煌,一時照遍十方與微塵一樣多的世界,一時灌遍了十方世界中的寶刹法場,和十方如來的頭頂。同時也聚集在阿難和衆人周圍。這時,如來對阿難說:現在我爲你顯示顯真摧妄的妙法,同時也讓十方一切衆生一起獲至佛法的微妙密義,獲至嚴淨明澈的心性,獲至真妄能明的道眼。阿難,先前你說看見了我的光明拳,那麼,這個拳能放光明,是因爲什麼才能放光明?爲什麼說它是拳?你又是用什麼看見的呢?阿難回答:佛的全身就如閻浮檀河裏的金子,光豔如金山,潔淨無垢染,光明由此而生,我用眼睛觀看,看到佛屈握五指,拳的外形由此而生。如來對阿難說:現在真真切切的告訴你,那些有智慧的人,也須聽到譬喻而能開悟。阿難,就拿我的拳來說吧!如果沒有我的手,就不會産生拳的外形,如果沒有你的眼睛,就不會産生你所看到的拳的外形。以你的眼根,來比我的拳,這道理是不是一樣的?阿難回答:這是一樣的,世尊。沒有我的眼睛,就沒有我所見到的。以我的眼根來比如來的光明拳,這裏的道理是一樣的。如來對阿難說:你說道理是一樣的,其實這並不對。爲什麼呢?就像一個沒有手的人,也就沒有拳,但是一個沒有眼睛的人,並不就是看到任何東西。怎麼說呢?你試著去問那些路上的盲人,他看到的是些什麼,那盲人必定回答我的眼睛只是一片黑暗,再看不到其它任何東西。從這道理來看,器物世界自身就是黑暗不清的,見本身並不會受到什麼影響。阿難說:盲人眼前,只看見一片黑暗,爲什麼說他有見呢?如來對阿難說:那些盲人沒有眼睛,只看得到黑暗,這與那些有眼人處在暗室看到一片黑暗,這兩種黑暗,是不同呢?還是沒有不同?阿難回答:是這樣,世尊,處在暗室的有眼人和那些盲人所觀見的黑暗,並沒有什麼不同。如來又說:阿難,如果那些盲人面前所見只是黑暗,這時他的眼睛忽然複明,再看面前器物世界,就看得到種種現示的事物,這叫做眼見,因眼睛能觀看而現示事物。那些處在暗室的明眼人面前所見也只是黑暗,這時忽然有燈光亮起,他們也看見了面前器物世界裏的種種現示的事物,這叫做燈見,因燈的照射而現示事物。如果是叫做燈見,那麼燈能看,就不能叫做燈,只能叫做燈觀,以燈去觀照事物,如果是以燈去觀見事物,這與你的眼睛有什麼關系?所以你應當知道,燈能夠顯現事物,由此而看見東西,是眼睛的作用,而不是燈的作用。眼睛能夠顯現事物,這樣來觀見事物的見,是心的作用,而不是眼睛的作用。

  阿難。雖複得聞是言。與諸大衆。口已默然。心未開悟。猶冀如來慈音宣示。合掌清心。伫佛悲誨。

  此時阿難雖然再次聆聽如來教法,與大家一樣的息心靜氣,但是仍然沒有領悟到其中…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