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方面的研究。Wambach博士當時在一所學院任教。爲了收集大量的資料,她以辦工作班的形式進行實驗,每個班有十幾人,Wambach博士引導他們進行一整天的分爲四個階段的催眠回溯之旅,並收取少量的費用,以維持她的研究所需要的開支。從腦電波來看,催眠並不是睡眠,而是和傳統的佛家、道家的禅定很相似的一種深度入定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可能觀察和體驗前世。在前世回溯中,受試者可以根據自己前世和現世的知識見聞判斷當時的年代和地點,但入定中的人還具有確定年代和地點的超越世俗經驗的能力。當受試者被問到當時的年代時,在他的心中會閃現出以西元計年的數字,即使受試者的前世是在西元前或者非基督教的國度。對于地點的確認要困難一些,但有的受試者仍可以在現代的地圖上閃現當時的位置。
Wambach博士把受試者集體引導到入定回溯狀態中,然後問他們一些前世生活細節的問題,讓他們記住答案,在出定後回答她的問卷。Wambach博士一共收集了1088份答卷,對答卷的社會階層、種族、性別、穿著、食物等資料根據年代做了圖像和列表分析。
對于社會階層,Wambach博士根據答卷提供的資訊把它們分類爲上層、中層、和下層。她發現上層案例占總數不到10%。中層的比例隨年代變化,占20%到35%。在西元前1000年中層的比例較高,之後開始下降,到西元1700年後又恢複到西元前1000年的水平。西元前1000年時的工匠和商人多集中在東地中海一帶,那時那裏的商業似乎很發達。底層的窮人占總數的60%到77%左右,穿著家做的衣服,住在簡陋的茅屋裏,大多數是農夫,日複一日地單調的耕作。沒有任何一個人回憶自己是著名的曆史人物。那些前世身居高位的人並非很快樂,他們覺得活得很累。最快樂的人生反倒屬于一些農夫和生活在原始部落中的人。從這組社會階層的資料來看,受試者的回憶和幻想很不相同,因爲如果受試者在幻想的話,他更可能幻想自己是個曆史人物或貴族。
關于種族,Wambach博士的受試者基本上都是生活在加州的中産階級白人,可是他們回憶的前世卻有著不同的膚色和頭發,居住在不同的地域。Wambach博士把這些案例的種族大概地分爲叁類:高加索人種、亞洲和印第安人種、黑人和近東人種。在西元前2000年,只有20%的案例是高加索人種,大多居住在北地中海一帶,並擴散于中亞的山區和北部地方。其他兩類人種大概各占40%。
有5位受試者回憶在西元前1000到2000年間曾居住在高加索山一帶,他們入定時以地圖閃現位置時,發現他們生活在今伊朗的北部到巴基斯坦的地方。他們似乎是遊牧人,居住的是帳篷而不是房屋。但是,他們很奇怪地發現他們的膚色是白色的,有著淺黃或金黃的頭發。“這看起來不太對。我很吃驚地圖閃現出亞洲,在靠近近東的中部位置。我覺得我應該是深色皮膚和黑頭發。”叁名受試者在答卷上寫著類似的話。所有的五人都說自己穿著皮製的褲子,這在遠古時代很罕見。但這確實和史實相符,而且那時在這裏的人口確實是高加索人,有著白色的皮膚和淺色的頭發。在這些案例中,受試者認爲自己所看到的是錯的,因爲與自己的知識不符,可事實證明他們看到的確實是對的。這種情況在Wambach博士的案例中反覆發生,這顯示受試者看到的顯然不是根據自己的知識做出的想像。
受試者的年齡平均在30歲左右,他們大多出生在1945年以後。有45位受試者曾在前世生活在1900至1945年間,而其中有叁分之一是亞洲人。這些人在1900至1945年間的前世非正常死亡的比例非常高,很多死于兩次世界大戰和亞洲地區的國內戰爭,顯然這些人在離世後很快又轉生。
Wambach博士對答卷者前世的性別、食物、器皿、衣著、鞋子、死亡原因、人口等方面都做了細致的分析,發現和曆史非常相符。對于Wambach博士的資料,輪回可能是最好的解釋,而把它們完全歸之于想像則很牽強。比如很多讀者可能都通曉中國曆史,對上下五千年發生的大事都能如數家珍。但如果讓你描述周朝人、宋朝人、清朝人吃什麼食物,穿什麼衣服,住什麼房子等細節,恐怕即使熟讀《食貨志》的朋友也難以給出滿意的答案。
總的來說,目前西方的研究有以下要點必須以輪回轉世來解釋:
1、很多關于兒童前世記憶的案例被嚴謹的學者存檔、確認。
2、受試者關于前世細節的回憶與曆史相符,並且同時期、同地域的前世案例也相互印證。
3、受試者回憶出他們根本無法知道的古代的語言和文字。
4、有一些案例顯示不同的受試者(如親友)獨立回憶出相同的人物和事件,細節吻合。
5、受試者對前世創痛的回憶使他們今生的恐懼症和長期性疼痛消失。
西方人有良好的科學精神,如果不是基督教的阻礙,輪回轉世的研究將更加廣泛和深刻得多。基督教雖主張人死後有天堂和地獄,卻不認爲人死後也有可能轉世爲人,這是基督教反對輪回轉世理論的原因。
這也有著更深層的、神性方面的因素。
佛陀在《阿逸夷經》中談到梵天天人下生爲人後的修行時指出:“諸弟子,若有情從彼界而亡,來生此界,如是來已,其人或許離棄在家生活而出家,出家、勤勉、精進、虔誠、實在、富有智慧,速證喜樂禅定,以此喜悅之心,憶想前生之處,但不再記得比此前生更早之事。其人即說:“彼是應受恭敬之梵天,征服者、一切見者、施一切者、世界之主、造作者、創世者、天主、施予者、我之主、現在將來一切有情之父。我們由他而生,他是常一,永恒不變。他將永遠永遠存在。但是,由他創造而來此世間的我們都是無常的、變化的、不定的、短暫的、注定要消亡的。””
基督教的高修行人,前世就可能是梵天中人,他們修基督有成,能記起這在梵天中的前生,但不記得更前面的前生。這種情況下,他們當然認爲自己絕對正確,並視輪回爲歪理邪說了。這類人修基督的本質,就是再回到梵天,他們在修行中,尤其需要讀“創世紀”前叁節,實質是恢複他們前世在梵天中的回憶。對這類人,我不特別建議他們改修佛道。但如果他們繼續深入禅定,證更高的果位,就自然而然能了知更廣泛和深遠的真實了。
絕大多數人,包括絕大多數一般的基督徒,應該不是從梵天下來的,這類人則均可改修佛道,得大福報、證大智慧。
第叁:日常生活中的觀察和分析
我們可以深刻注意到:每個人的精神活動歸根到底是由他的神識決定的,而每個人的神識都蘊含著很多往世的記憶,輪回轉世的影響實際上是涉及到人類生活的每一個細節的。
我們可以觀察一些特例。比如有某種神奇天賦的兒童,他們也許並不能回憶起自己的前世,但他們卻表現出某方面的特殊才能,而這些才能遠超他所受的教育;或者,有些不可理喻的、強烈的愛情,比如說有的人移情別戀,而移情別戀的物件各方面條件都遠不如原來的戀人;或者有的人置很多優秀的追求者而不顧,偏偏對某個並不怎麼樣的家夥一見鍾情;或者有些莫名其妙的仇恨,兩人在旁觀者看來明明沒有什麼冤仇,或者幹脆以前根本不認識,卻一見面就互無好感,乃至互相攻擊。這些都適合解釋爲前世記憶在今世的反應。
神童有各種類型,往往是在某方面很強而在其他方面不一定高于同齡,比如數學神童、文學神童、音樂神童、美術神童等類型,這些都常見報導。
數學神童的典型例子是上世紀的著名數學家諾伯特·維納,他從小就智力超常,叁歲時就能讀寫,十四歲時就大學畢業了。幾年後,他又通過了博士論文答辯,成爲美國哈佛大學的科學博士;國內13歲即被保送北京大學的鮑宇陽也屬于數學神童;德國數學家高斯也是數學神童,具有驚人的記憶力和心算技巧,3歲已能糾正父親計算上的錯誤,11歲發現二項式定理,19歲發明用圓規和直尺作正17邊形的作圖法。後來對超幾何級數、複變函數、統計數學和橢圓函數論都有重大貢獻。數學神童意味著邏輯力比較強,所以也比較容易學習和接受其他知識,早上大學比較容易。
文學神童則很可能是前世愛好文學,比如國內時常有報導:兩叁歲的兒童就能背幾百首詩,那是因爲他前世是文人,背熟了。有些人精通各種語言,或者對某種外國語言感覺比較容易上手,那麼很可能他前世是使用那種語言的人。或者有的西方人,對中國特別很感興趣,那麼有可能他是中國轉世過去的。
音樂神童中最有名的大概要數莫劄特,他3歲就能在鋼琴上彈奏許多他所聽到過的樂曲片斷,5歲就能准確無誤地辨明任何樂器上奏出的單音、雙音、和弦的音名,甚至可以輕易地說出杯子、鈴铛等器皿碰撞時所發出的音高……。如此過硬的絕對音准觀念是絕大多數職業樂師一輩子都達不到的。6歲就開始在歐洲大陸巡回演出了。當代的音樂神童有10歲的阿比蓋爾·辛,她是新加坡最年輕的鋼琴演奏家,並且十分聰明,2歲開始識字,在過去3年中連續在由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贊助舉辦的國際數學比賽中取得佳績,但只有她在音樂方面的表現才使她有資格被稱爲真正的“神童”。很多孩子不喜歡連續幾個小時坐在鋼琴前,但阿比蓋爾不同,她平均每周要練習25個小時鋼琴,她熱愛演奏,而且進步神速。阿比蓋爾的雙胞胎弟弟喬賽亞雖然同樣在數學方面很優秀,但在音樂方面卻沒有姐姐的激情。
這兒順便說一下,有的家長望子成龍,看別人孩子是神童自己也想培養,拼命教孩子背唐詩啦、彈鋼琴啦、畫畫啦,卻不知各個孩子有各自的根器,很多時候是強求不來的。揠苗助長很可能反而壞事,或者事倍功半。最好根據孩子確實的天賦或興趣加以培養,如果沒有什麼天賦也不要過于強求。
藝術從本質上講是一種靈性的感…
《佛教起信與入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