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起信與入門▪P2

  ..續本文上一頁夫治呢?的確,即使這位大夫曾經解過一百例這樣的毒無一失敗,也並不意味著第一百零一次必定成功,但如果不治療,卻是必定身亡,如果因爲未被“證明”,而拒絕采用,不但毫無科學理性可言,相反根本就是大傻瓜。

  如果你確實是以這樣真正的科學理性精神來信仰和應用科學的,那麼你就可以信佛,並且很容易理解佛教的真實理論。相對而言,信基督則確實會有一定的麻煩,因爲你可以看到《聖經》的一開頭就和現有的科學理論不大符合,裏面說先有大地和菜蔬果子然後再有太陽、月亮、衆星,和現代人觀測到的明顯不合。信仰,確實是沒有證明就可以信,但自相矛盾總不是回事吧。你到底是信先有太陽再有地球還是先有地球再有太陽呢?你總不能兩個都信吧?

  當然,《聖經》開頭部分另有深遠的神性因素。如果您已皈依基督,我樂意看到您還是繼續信,並希望您的信仰更加虔誠和富有意義。

  至于尚未有宗教信仰的讀者,我還是建議您信仰佛教,因爲佛教不但真實,而且信佛有極大意義。

  也許我們可以先把釋迦牟尼看成一位大科學家,當然“大科學家”的稱號相對于“佛”、“世尊”或者“正遍知”、“世間解”(這些均同“佛”一樣是“佛”的別稱)這樣的稱號而言是遠遠低了,但請允許我爲了把佛教理論更通俗易懂的講清楚,先這麼說吧。釋迦牟尼作爲大科學家,他的出發點與現代物理學家並沒有什麼區別:同樣是爲了揭示宇宙真實狀況。他的科學實證主義精神與現代物理學家也沒有什麼不同,其實佛教裏對真實、實證的要求甚至遠高于世俗的科學家團體。釋迦牟尼與現代物理學家的區別主要在于具體的研究方式上:他是以精神修行調整個人的身心,達到能夠遍知宇宙無窮真相的;而物理學家們則以實驗觀測加理性推導爲主要方式。在結果方面,兩者是相容的,並且釋迦牟尼所看見和指出的遠遠多于和高于目前物理學家們所看見和指出的。

  爲什麼會這樣呢?沒有任何實驗,單憑精神修煉就能知道那麼多?對此我只能說:這是宇宙真實狀況本身所決定的。科學家們的研究方式對不對?也對。有沒有意義?有意義。能不能適用于人們生活?能。但是由于宇宙的複雜度和真實屬性遠遠超過一般人所能感知的程度——不管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感知還是物理學家們在物理實驗中的感知——只有通過深度的精神修煉才能感知宇宙更深遠的真實。

  這正是古代東方叁聖的另一位聖賢李老君所說的:“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爲而成。”(《道德經》第47節)

  李老君也可稱得上是一位大科學家,他在2500多年前的遠古時代就已指出太陽與地球人之間的准確空間關系,這在他唯一流傳于世的《道德經》中只字未提,我們是從古代東方叁聖的另一位聖賢孔子的故事中了解到的:

  “孔子東遊,遇兩小兒辯。一小兒曰:日出于山東是以屬東;一小兒曰:日歸于山西是以屬西。孔子不能決,以之求老子,老子笑曰:日本無根基,何以算東西。”(《列子·兩小兒辯日》)

  科學家們必須深刻注意到這意味著什麼。2500多年前的人,完全背離當時一般人的經驗,憑空就指出太陽在宇宙空間和地球人位置關系的准確狀況,是多麼了不起的科學成就!而這還很可能只是他看到的很小一部分,我們可以注意到他只是在被別人問到的時候,簡單的回答了一句,而顯然對被後世稱贊毫無興趣,他的《道德經》據說還是在出函谷關飄然消失之前應太守尹喜力邀才寫下的,並且《道德經》只字未提這些驚人的科技發現。

  如果他提了,比如說,給出一個太陽系的真實模型,結果會怎麼樣呢?我們現代人當然會更加相信他。但在他之後的一、兩千年內,人們卻反而會更不容易相信他言說的真實性,以致也許是否能流傳至今都成問題。

  我相信當時的釋迦牟尼佛也面對著同樣的問題。釋迦牟尼佛的一個優勢在于,他在世時就深受信仰,信徒衆多,所以即使說些當時人看來不可思議的話,也仍然可預期被人相信。再加上他看得極其全面和真實,所以盡管他的本意在于引導人心,很少描述宇宙物質世界的客觀狀況,但這少量的描述整理下來,也已經極其驚人了。

  虔誠的佛教徒通常會把釋迦牟尼佛看成絕對真理的化身,我也這麼相信。但從科學的角度來講,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已經清楚的知道:“理論只不過是宇宙或它的受限製的一部分的模型”,“在它只是假設的意義上來講,任何物理理論總是臨時性的:你永遠不可能將它證明。”所以對于科學家來說,您也可以先認爲,我這兒根據佛經整理出來的整套理論也只是一個物理模型,一個由一系列假設構成的理論體系。

  我以前曾經寫過一篇哲學論文,叫做《真理是絕對的》,而我現在又贊同任何物理理論都是假設,都是臨時性的,這是否有所矛盾?對此我的回答是:NO!沒有矛盾。

  我這兒關于真理的定義與亞裏斯多德相同,即“真理就是符合事實的描述”。我在《真理是絕對的》一文中指出,任何一個判斷,或者符合事實,或者不符合,符合就是真理,不符合就不是,並不存在既符合又不符合的情況。唯一的“例外”僅僅是“不知道是不是符合事實”,但這不能成爲否定真理絕對性的理由。

  需不需要我舉出些絕對真理的例子?沒問題。請看下面幾句:

  “世界上曾經存在過人。”

  “如果1+1=2,那麼1+1=2。”

  “你在過去的10年之內未曾把太陽永久毀滅過。”

  那麼物理理論呢?物理理論,作爲對事實的描述來看,它當然也是個判斷,只是它作爲理論與一般的描述不同的是:它一般應該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以及人們所希望的未來永久適用性。你總不能說“我吃過飯了”,或者“那邊有條河”,“世界上曾經存在過人”是物理理論吧?那未來永久適用性,就只能在往後的時間裏不斷證僞了。也即是說,物理理論,就是上面“不知道是不是符合事實”的判斷。我不贊同“真理只能被證僞而永遠不能被證明”的說法,准確的說法只能是“被期望擁有未來永久適用性的科學理論只能被證僞而永遠不能被證明。”只有在這個意義上“真理相對性”的說法才能夠成立。

  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絕大多數判斷都不像科學理論那樣無法分辯真僞,所以我仍然主張真理絕對性的說法。“真理相對性”的概念小而且缺乏意義,並且作爲一個深層的哲學概念,容易成爲歪曲事實、混淆視聽、粉飾醜惡的工具。因爲反正真理是相對的嘛,那就不要去管是非善惡了!“真理相對性”的概念很容易被人這麼引用。看過本文的讀者以後可以用這句話來徹底否定“真理相對性”:“具有相對性的是科學理論,不是真理。真理是絕對的。”

  關于“真理”和“科學理論”的概念分析到這兒,應該足夠清楚了吧。之所以在講正題之前要講這些,是因爲我現在要講述的是宇宙的一系列根本屬性,涉及一系列新的、乃至不可思議的重要理念,那麼與讀者詳談什麼是科學理論的清晰概念,就成了我不得不先做的事情了。這大概也是霍金在《時間簡史》的開頭覺得自己有必要深刻講述什麼是科學理論的原因吧。

  下面讓我們趕快進入正題:我們這個輝煌燦爛的宇宙世界!

  第二章 佛教的宇宙模型

  第一節 釋迦牟尼佛關于我們這個宇宙的描述

  時常有人問我爲什麼信佛,我的回答總是:因爲我相信釋迦牟尼佛關于我們這個宇宙的描述。這個回答可能經常出人意料,以致別人聽到後一般都不知該怎麼反應。

  和大多數受長久唯物主義教育的現代中國人一樣我也一直都是無神論者。不過我從科學實證主義的角度出發,還是相信很多未知的可能性。尤其在人類精神領域,現在的科學研究還處在極初級的階段,並不能提供任何有價值的指導,所以對精神領域的事物,比如鬼神,神通等,我都不置可否,而對據說信了會有好處的宗教,比如佛教和基督教,我則傾向于接近。後來因爲自己有些靈妙的感悟,又接觸了些特異的人,自己也開始精神修行,對這些興趣逐漸增大了起來,只是因爲關于心靈的理論難以驗證,所以我還是不能說深信。真正開始深信是注意到佛陀關于宇宙自然科學的描述之後。

  2500年前就能對我們這個宇宙的狀況作出那樣准確的描述,實在太驚人了!

  最初只是看了《佛教科學論》(索達吉堪布著)中關于“叁千大千世界”的簡要介紹:佛陀以一千個太陽,一千個月亮組成的世界爲一個“小千世界”,而以一千個小千世界形成一個“中千世界”,再以一千個“中千世界”爲一個“大千世界”。我當時想,2500年前就能指出宇宙星體的基本狀況,是多麼驚人的准確,在這樣的事實面前,全知一切的說法也許並不誇大。而且我還注意到:這無數個太陽、月亮的說法根本就是當時的普通世人無法認識的,佛陀說這個于增強世人對他的信仰非但毫無幫助,反而容易令人疑惑,除了佛陀是在真實的向弟子們述說之外沒有任何其他合理的解釋。

  我後來查到了《起世經》中佛陀關于叁千大千世界的詳細論述:

  “佛言。比丘。如一日月所行之處。照四天下。如是等類。四天世界。有千日月所照之處。此則名爲一千世界。諸比丘。千世界中。千月千日千須彌山王。四千小洲。四千大洲。四千小海。四千大海。四千龍種姓。四千大龍種姓。四千金翅鳥種姓。四千大金翅鳥種姓。四千惡道處種姓。四千大惡道處種姓。四千小王。四千大王。七千種種大樹。八千種種大山。十千種種大泥犁。千閻摩王。千閻浮洲。千瞿陀尼。千弗婆提。千郁單越。千四天王天。千叁十叁天。千夜摩天。千兜率陀天。千化樂天。千他化自在天。千魔身天。千梵世天。諸比丘。于梵世中。有一梵王。威力最強。無能降伏。統攝千梵自在王領。雲我能作能化能幻。雲我如父。于諸事中。自作如是憍大語已。即生我慢。如來不爾。…

《佛教起信與入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