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所以者何。一切世間。各隨業力。現起成立。諸比丘。此千世界。猶如周羅(周羅者隋言髻)。名小千世界。諸比丘。爾所周羅一千世界。是名第二中千世界。諸比丘。如此第二中千世界。以爲一數。複滿千界。是名叁千大千世界。諸比丘。此叁千大千世界。同時成立。同時成已而複散壞。同時壞已而複還立。同時立已而得安住。如是世界。周遍燒已。名爲散壞。周遍起已。名爲成立。周遍住已。名爲安住。是爲無畏一佛刹土衆生所居。”
我在此分析認爲:
一、小千世界對應的叁維空間即爲銀河系。理由如下:
1,佛陀把一千世界合在一起講,說明這一千世界有一定的聯系屬性,並且尤其說明了此小千世界“猶如周羅”,也即不僅圓,還帶螺旋狀,正是銀河系的形狀。
2,從數目上看,千日千月與銀河系1千億顆恒星的數量相比當然差了很多。但我在這兒要強調指出的是:整個佛教理論的核心是“人”,人是“正報”,物是“依報”,佛並未把無數沒生命的星球放進去,他關注的只是有生命的日月世界。 “千閻浮洲。千瞿陀尼。千弗婆提。千郁單越。”均是指各種類型的外星高級智慧生命(他們的特點和生活狀況將在後面“外星文明的狀況”一章中詳述),這當中的“千”是虛數,總的尺度是數千個。美國科學院院士、尋找地外理性生命(SETI)研究所所長德拉克(Drake)是現代SETI科學的奠基人。他將一個星系中發現存在理性生命的概率寫成了由簡單因數構成的公式:
Nc=N ·fp·nLZ·fL·fI·Fs
其中,Nc代表一個星系中可檢測到理性生命社會的數目,N 是一個星系中恒星的數目,fp爲有行星環繞恒星的概率,nLZ爲適合生命演化的行星的平均數,fL代表生命域中生命起源的可能性,fI爲生命産生理性的概率,Fs也稱爲社會因數,它代表理性社會能存活的時間和恒星壽命之比。在這個公式中,多數因數隨著人類對宇宙的認識了解而變得越來越大,只有Fs因數非常不確定。也就是說,一個理性社會能夠存活多少年,以地球人類的演化來看,真正大規模影響環境的技術社會,也就只是半個世紀的時間,今後還將持續多長時間,這是一個非常不確定的數字。社會因數Fs是決定SETI科學命運的因數。
根據這個方程式,SETI的資深天文學家Shostak估計我們銀河系有1萬到100萬顆行星存在理性生命。
《起世經》還提到除了這四種類型的大州以外還有“八萬小洲”,我推測是其他類型生命的星球。
兩者大尺度上相當接近。
二、叁千大千世界對應的叁維空間即我們當前觀察到的整個宇宙星空。
關于叁千大千世界經裏的解釋不是叁千個大千世界,而是一個大千世界,因爲計算起來要叁個千連成,所以叫成“叁千大千世界”。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古代流傳下來時這麼定名的,但無論如何,從流傳下來的結果的字面意義上看,叁千個大千世界(30億個星系)在大尺度上接近目前觀察到的星系數量(約10億個星系),而單純大千世界一百萬個星系則差得較遠。不過無論是哪種解釋,都已經是相當驚人的准確了。
這個叁千大千世界是同時成住壞空的,也意味著這確實應指當前整個宇宙星空。
叁、經中一個世界對應的空間包括但不止于我們一日月的叁維空間。
經中所述的“四天王天。叁十叁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魔身天。梵世天。”均是不同于我們這個叁維世界的宇宙空間。不過佛陀把這些“天”與我們這個叁維空間合在一起論述,顯然意味著這些“天”與我們這個“天”關系密切。
四、叁千大千世界仍只是整個佛教宇宙模型的一部分。
還有很多層天,以及佛淨土並不包括在這兒所指的叁千大千世界內。並且類似“叁千大千世界”這樣的宇宙空間也可能有無量多個。這些將在下面的核心構架中論述。這兒先簡單談一下我們這個宇宙世界的起源和未來。
我想大家首先關心的還是未來,那麼我們先談未來。上面已經提到我們這個宇宙世界有成住壞空,目前我們當然是在“住”的狀態下,那下一步就是“壞”了。但大家先不要著急,因爲這“成住壞空”是無限循環著的,我們人的神識也是可超出這個“壞”掉的叁千大千世界永恒不滅的。
毀壞我們這個叁千大千世界的是大火劫。《起世經》雲:“諸比丘。雲何世間住已轉壞。諸比丘。當于彼時。無量時長遠時。天下亢旱無複雨澤。所有草木。一切幹枯。無複遺余。譬如葦荻乘青刈之。不得雨水。幹枯朽壞。無複遺余。如是如是。諸比丘。天久不雨。一切草木。悉皆幹枯。亦複如是。諸比丘諸行亦爾。一切無常不久住。不堅牢不自在。破壞之法。應當厭離速求解脫。”
看上去很像太陽進入紅巨星狀態使地球變熱的情況。根據估計,太陽將在50億年後進入紅巨星狀態,這一狀態將持續約10億年,光度將升高到今天的好幾十倍。到那時侯,地面的溫度將升高到今天的兩叁倍,北溫帶夏季最高溫度將接近100℃。
在更長遠的尺度上,與大爆炸相對應的大收縮(這還有待觀測)也將導致宇宙過熱(最後收縮爲極熱的奇點乃至歸于空無)而無法容留生命。
不過在此之前叁千大千世界中的生命似乎都已轉世到更高層的世界中去了,這是《起世經》中描述此火劫之前的一段:“雲何火災。諸比丘。火災起時。諸衆生等。皆有善行。所說如法。五見成就。無有顛倒。具足修行十善業道。無覺觀禅。不用功修。自然而得。時彼衆生。以神通力。住于虛空。住諸仙道。住諸天道。住梵行道。如是住已。受第二禅無覺觀樂。如是證知。成就具足。身壞即生光音天中。地獄衆生。畜生衆生。閻摩羅世。阿修羅世。四天王世。叁十叁天。須夜摩天。兜率陀天。化自樂天。他化自在天。及魔身天。乃至梵世。一切衆生。于人間生。悉皆成就無覺無觀。快樂證知。身壞即生光音天處。一切六道皆悉斷絕。此則名爲世間轉盡。”
大火災不僅把我們這個世界燒掉,還向下燒滅地獄,向上燒毀梵天,但這似乎是件好事情,因爲轉生去的光音天是個不錯的地方。光音天裏面衆生以喜悅爲食,住于安樂,自然光明,具有神通,可乘空而行,因爲沒有音聲,而由定心所發光明替代語言傳達彼此之意,故稱光音天。
這世界“壞、空”的階段,也即現有宇宙“奇點”之前的階段,現有的物理學家們是不能就此提供任何具體描述的,但對佛陀來說卻顯然不是一個問題。世界壞掉是大火災,那“空”的階段,因爲是“空”,我們當然也沒什麼好說的了,我們再來看看世界是如何成的。這同樣在《起世經》有述:“諸比丘。雲何世間壞已複成。諸比丘。爾時複經無量久遠不可計數日月時節。起大重雲。乃至遍覆梵天世界。既遍覆已。注大洪雨。其滴甚粗。或如車軸。或複如杵。經曆多年。百千萬年。彼雨水聚。漸漸增長。乃至梵天所住世界。其水遍滿。然彼水聚。有四風輪之所住持。何等爲四。一名爲住。二名安住。叁名不墮。四名牢主。時彼水聚雨斷已後。還自退下。無量百千萬億由旬。當于爾時。四方一時有大風起。其風名爲阿那毗羅。吹彼水聚。波濤沸湧混亂不停。水中自然生大沫聚。時阿那毗羅大風。吹彼沫聚。擲置空中。從上造作諸梵宮殿。微妙可愛。七寶間成。所謂金銀琉璃頗梨赤珠車磲瑪瑙。諸比丘。以此因緣。有斯上妙宮殿牆壁。梵身諸天。世間出生。”(《起世經》世住品第十一)
《聖經》創世紀開頭“初神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上。”這梵天的成立,正是先天地,然後水。
梵天成,然後下面一層層天依次先後形成,直到我們人類可以看見的這層天。“諸比丘如是作已。彼大水聚。複更退下。無量百千萬億由旬。略說如前。四方風起名阿那毗羅。由此大風。吹擲水沫。複成宮殿。名魔身天。牆壁住處。如梵身天無有異也。唯有寶色粗細差降少殊異耳。如是造作他化自在諸天宮殿。化樂諸天宮殿。次後造作兜率陀諸天宮殿。次造夜摩諸天宮殿。”
《起世經》中從梵天到我們這層天之間共有七層天,分別爲魔身天、他化自在天、化樂天、兜率陀天、夜摩天、叁十叁天、四天王天,各層天之間的一個主要區別就是光明程度,每層天都要比下一層天光明很多倍。而宇宙大爆炸初始就是極強的光,然後隨著空間的擴散光的強度逐漸減弱。那麼根據
1,先後次序
2,光明程度
3,這些層天與我們這個空間同時成、住、壞、空
這叁個重要屬性,我傾向于將以上各層天與宇宙大爆炸對應起來,也即我們這層天中的大爆炸,對應著上面各層天的不同變化。剛爆炸最亮的時候是魔身天、他化自在天等,然後隨著光亮變弱又逐漸生成化樂天、兜率陀天、夜摩天、再弱又成叁十叁天、四天王天,最後人類世界出現。
叁千大千世界內的各層天是緊密相關的,相對而言,超出叁千大千世界的各層天中的生靈因爲處在某種程度的“定”中,與我們關系似乎要小一些。
《聖經》開頭“神的靈運行在水上”之後,立刻就是“神說,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或可視爲宇宙大爆炸的開始。
夜摩天下面的叁十叁天、四天王天似乎在深度精神修行的境界中看上去像座山,也即須彌山。請看經中:“諸比丘。時阿那毗羅大風吹彼水沫。即複造作須彌山王。次作城郭。雜色可愛。四寶所成。謂金銀琉璃頗梨等寶。諸比丘。以此因緣。世間便有須彌山王。出生顯現。諸比丘。又于是時。毗羅大風吹彼水沫。于須彌山王上分四方造作山峰。其峰各高七百由旬。雜色殊妙。七寶合成。所謂金銀乃至砗磲瑪瑙。以是因緣。世間出生四大山峰。彼風如是次第。又吹水上浮沫。爲叁十叁天。造作宮殿。次複更于須彌山王東西南北半腹之間。四萬二千由旬處所。爲四大天王。造作宮殿。城壁垣牆。皆是七寶。端嚴殊妙。雜色可觀。如是訖已。爾時彼風又…
《佛教起信與入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