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起信與入門▪P22

  ..續本文上一頁,卻也意味著對于很多人來說,有些過于高不可攀。

  本書前面的章節,就是以現代科學化的語言和研究方式,解釋佛教的深奧理論,並力圖得出一個明確清晰的、結構化的佛教理論體系,以便于讀者理解。本章和下面章節則主要講如何信仰佛教和修佛。

  第一節 爲什麼要皈依

  有很多人雖然也相信佛法真實可信,卻不願皈依,盡管皈依佛教是有大利而無小害的事情,卻還是莫名其妙的不肯皈依,實在令人遺憾。究其原因,也可能是末法時代,很多人善根福德因緣不夠所致。不過我沒有大宿命通,並不清楚衆生善根福德因緣之事,所以就我來說,我還是要盡我所能竭力勸讀者皈依佛教。

  往日行惡之人,固然要趕緊皈依佛教,消除惡業,離惡向善,但平日行善之人,也要皈依佛教,意義也一樣重大。《地藏經》有雲:即使是“行善之人,臨命終時,亦有百千惡道鬼神,或變作父母,乃至諸眷屬,引接亡人,令落惡道。何況本造惡者。”要是不信佛,光向善,等于“無根之木”,生時得不到諸佛的護佑,死後得不到諸佛的接引,畢竟比皈依佛差了很多。而現在又是“五濁惡世”、加 “末法時代”,即使很多向善的人,無形中也通常也造過很多惡,比如宰殺動物、吃過多葷腥、墮胎、或者賺他人或公家便宜、不告而取、小偷小摸、不當得利、或者婚外情、談過多情愛、或者說謊、罵人、乃至可能誹謗過佛法,以及抽煙喝酒等不良生活行爲,這些惡業,都需要信佛、修佛才好消。所以不論善惡,都該皈依佛教,得大利益。

  對于一帆風順之人,包括大富大貴之人,皈依佛教、信佛修佛,也意義重大。

  實際上,當人們發展到未來,科技和社會生活水平極高,人類極其繁榮富足快樂,人壽也極長,達到84,000歲的時候,彌勒佛出世,那時修佛的人,反而更多。因爲畢竟在叁界內輪回,是有苦有樂的,就算享受一萬年和美女做愛的性高潮,那過後又可能遭受一萬年在地獄的極大痛苦,還是不合算,或至少遠不如修成佛道,永遠處在巨大的快樂之中。所以,富貴之人,因爲衣食無憂,繼續追求過多的物質財富意義不大,相對而嚴信佛修佛的意義也更大。

  從根本上講,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爲了利益,不管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利益;或者說是爲了快樂,不管是長久的快樂還是短期的快樂。皈依佛教,無論是求修成佛道得永恒的快樂,還是做佛善事求福報消惡業都是大利益;而皈依佛教本身並不需要物質方面的付出(即使需要也只是極少的皈依證工本費),付出的主要是信仰,而人本身就是需要信仰的,信仰的是大慈大悲的佛菩薩,有百利而無一害。所以,如果一個人不信佛所講的道理,那麼不皈依佛教,雖然可惜,但畢竟還算符合邏輯;但信佛,卻不皈依,則實在是很不明智了,等于明知眼前有一百萬美元或更多的財富,卻不肯以伸手之勞,把它取來。

  第二節 如何皈依佛教

  皈依是心的依靠和歸宿。從根本上看,只要一個人信佛,決心皈依佛教,就可以稱得上是佛教徒了,但一般來說,皈依的儀式還是需要的,也是有意義的。

  一、皈依儀式

  皈依儀式可在寺廟裏進行。一般寺廟都有定期爲信徒舉行皈依的儀式。如果覺得不方便,比如說,如果附近寺廟一年才舉辦一兩次皈依儀式,而你現在就想皈依,那麼你可以自行在佛面前行皈依禮。因爲皈依是心的皈依,就算沒有人證,但佛卻是無所不在、全知一切的,只要你真心皈依,佛就認你,你就是佛教徒。

  面對的佛可以是寺廟裏的佛像,也可以是自己買來或請人製作的佛像。自行皈依當然最好還是要有慎重的儀式,因爲皈依一個宗教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情,並且是非常神聖的事情,所以一旦認定以後,盡快皈依是第一,盡量嚴肅認真也很重要。

  這兒我要強調指出的是,佛教雖然信者衆多,但皈依信徒卻並不多,皈依儀式的不常規、不普遍,是個很重要的直接原因。

  所以這兒我根據對佛教的理解,承佛威神,略爲大家定一個皈依的儀軌。

  第一,行皈依禮前要持戒清淨。皈依前叁天到七天之內要清淨,不殺、不盜(所有的非法占有行爲)、不淫(夫妻間的正常性行爲亦不可以)、不妄語(所有謊話、惡語)、不食用五辛(蔥、蒜、韭菜等刺激性食物)、酒肉、香煙、毒品。使自己的身心盡量清淨。因爲佛菩薩最喜歡清淨的環境和清淨的人。最好要七天,因爲現在是五濁惡世,一般人都很不清淨的。只是守七天淨戒,應該沒什麼問題。就算不是爲了行皈依禮單純這麼守幾天戒也很有功德的。

  第二,皈依前要沐浴。有條件的還要熏香。

  第叁,皈依所面對的佛像一般是我們娑婆世界的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佛像。其他,比如如果你傾向修淨土,那麼首選的也可以是阿彌陀佛佛像。佛和菩薩還是有區別的,首選應是佛像。但如果你對某尊菩薩特別親近,喜歡把祂當你的皈依主神,比如觀世音菩薩,或者地藏王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彌勒菩薩,那麼也可選用相應菩薩。注意必須是十地以上的等覺菩薩,我這兒只推薦這五位大菩薩,因爲祂們與我們娑婆世界的衆生因緣最大。至于其他菩薩,你最好先了解一下祂是否已是等覺菩薩了。選用的佛像應具有標准的叁十二相,沒有叁十二相的佛像是有問題的,最好不要購買和供奉。

  第四,行皈依禮時最好要由清淨僧侶主持。比如說,你可以把主持儀式的僧侶請到家裏來。皈依時周圍可以有其他人,或者和其他人一起行皈依儀式也可以。但是一定要注意:皈依時房間裏每個人都最好是像你一樣持戒清淨、沐浴熏香的人。如果你找不到這樣的人,那麼甯, 可一個人自行皈依,也不可有其他不清淨的人在場。

  第五,皈依前焚香,上供。焚香叁支就可以了。供品主要可用香甜的瓜果,切忌不可有葷腥。

  第六,行皈依禮。至心鄭重的念皈依誓言:“我某某某,今誓皈依佛、法、僧,直至成佛”叁遍,每念一遍,磕一下頭。向至高無上的佛磕頭,是表示恭敬,並求得加持、護佑之意。皈依佛教,主要就是叁皈依,即皈依佛、法、僧叁寶,下面將詳細解釋皈依佛、法、僧的具體意義。

  第七,皈依誓畢,儀式結束。

  注意皈依誓詞各寺廟可能有所不同,比如有的是“我某某某,盡形壽皈依佛,盡形壽皈依法,盡形壽皈依僧。”但我上面所取的誓言是更大的,涉及到往後生生世世的佛教修行,及至成佛,“盡形壽”只是這一生,雖也可以,但願力要小。佛教的核心就是要教人修行,最終覺悟成佛。而成佛通常不是一世就能修得,而是需要很多世的修行的,故我們的誓願要發到成佛,以此願力保證以後生生世世不離佛法僧叁寶。

  理想的皈依儀式,是在寺廟裏,由高修行的僧侶主持,清淨僧侶團見證,單個或和其他清淨人一起皈依。但現在的寺廟似乎皈依儀式經常是批量處理,乃至周圍可能有很多閑雜人,這種情況下,我認爲首先要取清淨,可請僧侶到家主持,或者自行皈依。

  最簡單的皈依儀式,則是自行在寺廟焚香禱告,按上面第六條的方式發皈依誓言,即行皈依。

  寺廟最好每天都接受皈依。因爲救度衆生是大乘佛教僧侶的根本誓願,就算一個頑劣之人,你也要設法度他,何況人家自心皈依呢。至于人家皈依之心是否誠,那是人家自己的事情,你又沒有“他心通”,怎麼判斷人家心誠不誠呢?就算你有“他心通”,你也未必全通,因爲人心是複雜的,你讀出一點皮毛,根本不能爲據。就算人家確實不夠誠,但至少想行皈依是確確實實的,這就是好事。

  一般來說,應該認爲每個想要皈依的人都是心誠的。皈依是一個宗教信仰的確認,又不涉及任何物質利益,有什麼理由要假皈依呢?

  據說有的寺廟給信徒皈依時還要收手續費,實在是非常不應該。這根本就完全失去了宗教神性的意義,而純粹變成世俗的“手續”了。這是把自己當成什麼了?公司麼?政府機構麼?寺廟接受信徒捐贈可以,但皈依的手續費決不能收。佛教徒本身應以勸人皈依爲己任,現在倒好,人家皈依還要收人家錢。有這樣規定的寺廟,說明其僧衆是非常有問題的,建議信徒不要在這樣的寺廟皈依。

  總而言之,寺廟應隨時接受信徒的皈依,可按這種方式進行:

  1,只要有人提出要皈依,即得立刻接受,不可以任何理由拒絕。

  2,約定行皈依禮的日期。一般是3到7天之後,並要求其在這些天內持上面第一條內所定的淨戒。

  3,行皈依禮時除了僧侶和皈依者外不可有其他人在場。

  4,行完皈依禮後,可頒發“皈依證”。此證內容可由皈依人的姓名、行皈依禮的時間、地點、皈依時發的誓願等組成,並由主持儀式的僧人簽名作證。這個證可以收取實際的工本費(我估計不應超過5元人民幣),其他費則一律不可收。

  世俗的佛教協會,比如中國佛協,也可以設立製度,給想要的佛教徒行皈依儀式,並頒發“皈依證”,這當然同樣可收取實際的工本費。

  皈依佛教並不一定需要出家。出家僧侶是專門修佛,當然比信佛更進一步了,但單純皈依佛並不一定要出家。這就像基督教,做個基督教徒並不一定非得做牧師。

  不要小看在家皈依。皈依的核心是心的皈依。出家人如果心不向佛,等于沒用。在家人如果真心向佛,則自能得到佛菩薩的感應和愛護。這像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的區別一樣。最初的基督教也即天主教,主張信徒需要通過神甫、主教等宗教神職人員才能和上帝溝通,十六世紀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張信徒可以直接與上帝溝通,最終成功與原先的天主教分離開來,成爲基督教新教,也即我們現在一般所稱的基督教。佛教也主張人可以直接與佛菩薩感應和溝通,而並不需要通過任何中間的媒介。

  出家人的關鍵是持戒和修行,得到更高的靈性成就。出家人因爲深入經藏精研佛學,所以一般佛道修行和理論都高,可以向很多在家人講經說法,傳播佛教,並且,因爲其持戒和修行,可以成爲人家的“福田”,在…

《佛教起信與入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