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第略論▪P19

  ..續本文上一頁護學處,受戒敬戒,依于情及非情所生衆苦,能忍不厭,修作善事,欣喜無厭,止觀瑜伽,無分別修,由此六事,盡攝一切能趣大乘。彼由六度次第引發,無須更多。如雲:不愛樂受用,極敬二無厭,瑜伽無分別,攝一切大乘。依一切道或方便數決定者:謂于已得受用之境,無貪著道或方便者,謂行布施,能離貪故。諸未得境爲得彼故功能散亂,防護方便謂持淨戒,苾刍律儀一切事業邊際散亂悉不生故不舍有情方便,謂能忍辱,意不生起。一切能作惱害苦故,增長善法方便,謂之精進,由能精進善法增長。淨治弄障方便,謂後二度,禅定對治煩惱障,般若能治所知障故。故六度決定,如雲:不貪諸境道,得彼防散亂,增不舍有情,余淨治二障。觀待叁學數決定者:戒學自性即是戒度,此要有施不顧財物乃能正受,是戒資糧。既正受已,任由他辱,而不辱他,忍耐守護,是戒眷屬。禅定是心學,般若是慧學,精進遍通叁學所攝,故六度決定。如雲:依叁學增上,故佛說六度,初學攝前叁,後二攝後二,一通叁分攝。如是當以何等殊勝身,圓滿何等自他義利,安住何乘,具足幾種方便之相,修何學處,能圓滿,能攝受如是“身”“利”“大乘”“方便”及諸學處。當知即是六度。總攝一切菩薩修行精要大揾柁南,乃至未獲定解時中是當思維。

  子二 兼說位次決定分叁: 醜一 生起次第, 醜二 勝劣次第, 醜叁 粗細次第。 今初。

  謂不顧財物,離貪而施,則能受戒,若具防護惡行淨足,則能忍惱害。既有堅忍,不厭難行,迢緣希少,故能精進,晝夜精勤,心住善緣,是生正定。若心定者,乃能如實通達真實。

  醜二 勝劣次第。

  謂前前下劣,後後殊勝。

  醜叁 粗細次第。

  前較後者易行易作故相粗顯。後較前者難行難作故相微細。莊嚴經論雲:依前而生後,住勝住劣故,粗相細相故,說如是次第。

  癸叁 于此如何學習次第分二: 子一 于總行學習道理。 子二 特于後二度學習道理。 初中分二: 醜一修學六度能成熟自佛法, 醜二 修學四攝能成熟他相續。 初中分六: 寅一布施, 寅二持戒, 寅叁忍辱,寅四精進, 寅五禅定, 寅六智慧。 初又分叁: 卯一布施自性, 卯二布施差別, 卯叁相續行理。 今初。

  謂善舍思,及此等起身語業,此思即是身語施正行時思。圓滿施度,不必觀待于他舍所施財,亦不觀待損除衆生所有貪窮,是壞悭貪執著,即施舍果報亦至心舍他,由修此心到極圓滿,則爲布施波羅密多。

  卯二 布施差別分二: 辰一 觀待各各身異, 辰二 施本性異。 今初。

  總之財施,唯是在求菩薩所修,出家菩薩當行法施,不行財施,此是菩薩別解脫戒經所說。集學論說:此中密意,是爲聞思修等障礙,故遮出家,積聚財物而行布施,若不妨害自善所作,是由先福德力而多所得,是須財施。夏日瓦雲:我不爲汝說施功德,而說執持過患。此謂出家人辛勤追求積聚財物而行布施,是于戒體多生瘡疣,不樂之語。

  辰二 施本性異。

  施性異中,法施者,謂無倒宣說正法,如理教誨工巧等明世間無罪事業邊際,令受學處。無畏施者,謂從國王盜賊人中怖畏,獅子虎等非人怖畏,水火等大種怖畏普作救護。財施者,謂以財物施與他人。

  卯叁 相續行理。

  唯是無余斷除身財悭吝,猶非布施■波羅密多,悭是貪分,二乘羅漢並其種子亦能無余斷除故,是以施障不唯破除悭執,應由至心發心施舍一切所有利益他等,故須修習守積過患,惠施利益。此中初者,如月燈經說:身不潔淨,生命飄搖,如懸崖水,身命俱是隨業所轉,自無自在,如夢如幻,觀其虛妄,滅除貪著,若不爾者爲貪新製,造大罪惡,當墮惡趣。次如集學論雲:如是我身心,一一刹那滅,若以無常身,垢穢常流注,得常淨菩提,豈非得無價。正生起理趣如入行論雲:身及諸受用,叁世一切善,爲利諸有情,故當無吝施。謂身財善根叁法,爲所緣境數數修習,思維惠施一切有情。現在力弱勝解未熟,意樂雖能將身施給有情,然未能實施自身血肉,此若不修能舍意樂,後亦不能能舍身命,集學論雲:現在雖忍,而不能施舍身命,故從現在當修意樂。集學論又說:如是至心于諸有情,所舍衣食及房舍等,若受用時,當作是念,爲利他故,受用此等,若忘此心,愛著自利,是染違犯,若無愛著或忘安住,攀緣利益一切有情之想,或貪利樂余一切有情,非染違犯,于己施他,作他物想,爲自受用,成不與取。若價夠足,犯別解脫他勝處罪。若謂受用他有情物作利他事,由作是念而受用者悉無違犯。犯他勝理,其密意者謂于人趣,至心回施,他亦了知執我現前,作他物想,自利而取,若價夠足,可成他勝。瑜伽師地論雲:複次至心清淨,意變無量種種所施之法,施給有情,信解如是信解行者,福德微時,可以增長無量福德。此亦菩薩慧施。故學施波羅密多時,亦當兼具六波羅密多,若如是修功能極大。如行法施時防止聲聞獨覺作意,是名持戒,于種智法信行堪忍,忍恕他罵,爲令法施倍複增長,發起欲樂是名精進,心專一境不雜劣乘,回向此善于大菩提,是名禅定,了知所施能施受者悉如幻化,是名般若,是名六足。

  寅二 持戒分叁: 卯一持戒自性, 卯二持戒差別, 卯叁相續行理。 今初。

  從損害他及其根本令心厭舍,此名持戒,此以防護淨戒爲上首。由修此心增進圓滿,爲戒波羅密多,非由遍離余外有情損惱建立此名。入行論雲:由得能斷心,說名屍羅度。

  卯二 持戒差別分叁: 辰一律儀戒, 辰二 攝善法戒, 辰叁 饒益有情戒。 今初。

  此有二種:若以等起說,即是斷除十不善之十斷,若以自性說,即是斷除七種不善之身語七種斷。菩薩地說,七衆別解脫律儀,說爲菩薩相續律儀戒者,是說若以具足別解脫律儀而住菩薩律儀者,若在家品,或出家品,所有真實別解脫律儀,及諸共同能斷律儀,是律儀戒。若不堪爲別解脫律儀之身而具菩薩律儀者,謂等同別解脫所斷,自性罪及遮罪,隨其所應能斷律儀,是律儀戒。應知菩薩相續之別解脫律儀,雖是菩薩相續律儀戒,但非真正菩薩戒,余等是與菩薩律儀根本,和合而有。

  辰二 攝善法戒。

  謂緣自相續六度等善,未生令生,巳生不失令倍增長

  辰叁 饒益有情戒。

  謂從戒門,如其所應引發有情此生後世無罪義利。

  卯叁 相續行理。

  如是能令屍羅清淨,依賴于諸進止之處,如製行持,又此隨逐猛利堅固欲守護心,故當久修,未護過失善護勝利而令發起欲護之心,此于中士道時業已解釋。如攝波羅密多論雲:毀戒不能辦自利,豈有勢力而利他。故勸善修利他者,于此緩慢非應理。又雲:屍羅能獲殊勝道,與諸悲性平等修,清淨勝智以爲性,離過第一莊嚴具。遍薰叁界悅意香,塗香不違出家衆,行相雖同若具戒,此于人中最超勝。又由依此能令相續展轉增盛,與諸菩薩大悲性者共同學處,永斷一切惡行種子得淨妙智,余等莊飾不宜老幼著戴,屍羅莊嚴老少鹹宜,若具足者遍生歡喜。故爲最勝妙飾。余等香味順風則散逆風則止是有方域,屍羅香味遍薰十方,栴檀等香雖除炎熱,有違出家,除煩惱熱塗香,無違出家,出家之相雖同,具戒寶者,勝出余等。即前論雲:未經言宣未聚積,所須受用次第來,無匹世間遍敬禮,無貪無求得自在,不可說爲自親族,除暴安良均未作,會未相識諸士夫,禮彼具戒勝士夫。足履吉祥諸塵土,最勝頂戴所攝持,遍爲人天稽首禮。故當善自思惟。如是叁聚戒中律儀戒者,謂于真實別解脫戒或此共戒而正進止,此于菩薩亦爲初要。若守護此,亦能守護余二,若是于此不能守護,亦于余二不能守護,故若毀棄律儀戒者,名毀菩薩一切律儀,此爲攝抉擇分所說。

  是故若執別解脫律是聲聞律,棄舍此所開遮等製,而說另須修學菩薩學處,是來了知菩薩學處所有扼要,以曾多次宣說律儀戒者,是後二種律儀所依處故。律儀戒之最主要者,是斷性罪,攝諸性罪過患重者,厥爲斷除十種不善,雖等起心莫令現起。攝波羅密多論雲:不應失此十業道,是生善趣解脫路,住此思能利衆生,意樂殊勝定有果。應當善護身語意,總之佛說爲屍羅。此爲攝盡屍羅本,故于此等應善修。總之以此爲本,于自所持戒學,數數修習防護心等,是爲持戒。所謂具足六波羅密者,自住戒已,亦能將他安住屍羅是屍羅施。余如前說。

  寅叁忍辱 分叁: 卯一 忍辱自性, 卯二 忍辱差別, 卯叁 相續行理。 今初。

  耐他怨害,安然忍受自身所生衆苦,且極安住于法勝解。此相違品亦有叁種,謂填恚心,怯弱心,不信解無其樂欲。圓滿忍辱波羅密者,唯由自心滅除忿等修習圓滿,非爲觀待一切有情悉離暴惡。

  卯二 忍辱差別。

  (一)他怨害忍,(二)安受苦忍,(叁)思擇法忍。

  卯叁 相續行理分二: 辰一 修學忍辱利益, 辰二 修學不忍過患。 今初。

  謂當來世怨敵微少,親不乖離,身心快樂,臨終無悔,此身壞後當生天界。應當思維。如攝波羅密多論雲:若有棄舍利他心,佛說忍爲勝方便,世間圓滿諸善事,由忍救護忿過失,是大力者妙莊嚴,是難行者最勝力,息害惱心野火雨,現後生害忍能除。諸大士夫忍辱铠,惡人粗語箭難透,反成贊歎妙蓮華,名稱花鬘極悅意。忍爲工巧成色身,功德端嚴勝妙飾。故當于此利益,直至未得堅固猛利定解之時而勤修習。

  辰二 修學不忍過患。

  如入行論雲:千劫所施集,供養善逝等,此一切善行,一恚能摧毀。此是如其聖勇尊者所作錄于入行論者。曼殊室利遊戲經說:摧毀百劫所集衆善,須嗔何境者,或說菩薩或說總境。前者與入中論相符,如雲:由嗔諸佛子,百劫施戒善,刹那能摧壞。生恚之身者。入中論釋說:菩薩生嗔且壞善根,況非菩薩而嗔菩薩。境爲菩薩隨知不知,見可嗔相隨實不實,悉如前說能壞善根,總其能壞善根,非是定須嗔恚菩薩。…

《菩提道次第略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宇宙萬有本體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