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萬有本體論
金陵白衣定熙集
倓虛老法師序
印順老法師贊
屈映光老居士序
李炳南老居士序
方倫老居士題
前言
一、般若義趣
二、萬法緣生
叁、諸法本寂
四、自心本淨
五、自性本體
六、無明不覺
七、逆流覺照
八、了幻非實
九、心空境自空
十、我空
十一、法空
十二、畢竟空
十叁、道不屬修
十四、行起解絕
十五、遠離妄執
十六、無念無住
十七、平等一相
十八、定慧等持
十九、縛解從心
二十、綿密不斷
二一、性等虛空
二二、聖心無知
二叁、隨緣保任
二四、防魔事
二五、平等大悲
二六、修淨土行
倓虛老法師序
接江士謙居士函告:偶借到“宇宙萬有本體論”原稿一冊,不悉作者爲誰,經呈印順法師及李炳南居士,均謂可以刊印利人,並爲分別作敘或贊。今又承囑倓作一簡略敘文,以增讀者信心。倓披讀一過,亦以爲如廣布流通,誠足資爲如來之*輪,度衆生之寶筏,實爲末世中不可多得之書也。倓老矣,自愧無力報答四恩,空過歲月,但于一切善知識弘揚佛法之崇論宏文,無不贊歎隨喜,推薦流布;以冀慧日高懸,甘露遍灑,扇慈風于處處,蕩腥膻于寰宇,發聾振瞆,導歸蓮池,于此書之行世,有厚望焉。要之宇宙萬有本體,吾人非加認識不可。宇宙者,無量空間無量時間之幻想;萬有者,結合時空幻想之紛呈;本體者,諸法之源泉。靈山會上八萬人天,世尊拈花,個個看在眼裏,獨迦葉微笑,要在當人薦取耳。是爲序。
倓虛 五月十六日
印順老法師贊
統經論于一極 示佛法之宗本
明迷悟于一心 會禅淨而無诤
定熙居士于此發心 于此趣向
更舉此以告人 悲心殷重 可謂
末法之大心衆生矣
印順題
屈映光老居士序
佛法橫遍虛空,豎窮叁際,斷四句,絕百非,非宇宙所能容,亦非萬有所能盡,惟言空,必須言有,言非有非空,必須言亦有亦空,定熙居士博覽群經,集爲宇宙萬有本體論,集宇宙即虛空,合萬有盡叁際,誠探本之談也,余因之更進一詞曰,依自性成際,原無際,亦自性成亦原無際,自性成與原無二者俱非自方成際,彼四際者,如兔角,決定無有,但是依明而破,彼所執之知即執實,本離四際,一切法之本性即真空,通達一切法本離四際之智,即通達真空之智,同學江士謙攜來囑題,特開懷與談,即以爲序。中華民國四十七年戊戌仲春臨海屈映光撰
李炳南老居士序
宇宙森羅萬象,成住壞空,何爲其然也?人生依正二報,生住異滅,何爲其然也?實千古之大惑,而莫有能窮之者。夫惑依于迷,迷則事理顛倒,從而業系苦纏,既憂乎苦纏,則恩有以脫之,而複造業,造業仍屬顛倒,顛倒益入于迷,如環無端,不知所從起,亦不知所從止,此宇宙人生所以生滅無常,輪轉不已焉。古人雲: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誰知斯言耶?不惟聞者不知,而言者豈足深徹己言?是縱能言之,亦偶中耳。厥有大覺世尊,憫衆生以擾止擾,從苦入苦,猶之以棒擾水左旋,複欲右旋使止,左之右之,水愈不止,特爲說出歇了之法,果歇了,則天下太平矣。第觀信而行者,能幾人哉,良由曠劫俱生分別諸惑,以致歧中尋歧,曾不肯回光返照,當下即歇,竟累世尊于無可說處,而唠叨四十九年,雖有八萬法門,莫非破執息妄,如良醫寒與桂附,熱與連苓,無病則亦勿藥。讵彼執者,又複迷法,拘空而排有,滯有而斥空,以法擾法,皈佛謗佛,如庸醫持一方欲療千病,其不殺人者幾希!病殺人其迹顯,醫殺人其迹隱,顯者欲求其悟,啓之尚易;隱者導陷于迷,拔之則難,藥與醫是誰殺人乎?!法與執是誰殺人乎?!咎自有所歸矣。一日董生正之寄簡來,附定熙開士所著宇宙萬有本體論一卷,囑爲作序,予叁複之,見于禅相密律,皆能納相歸體,終複贊歸淨土,事理圓融,深印佛心,行文體裁,多采偈言,可弦可歌,尤便諷誦,至其辭藻風華,筆勢夭矯,乃其余事,予掩卷太息曰:是論行世,將大有匡于時弊也。複次,佛法者何,即于宇宙萬有體證之聖言量也,然宇宙萬有,本屬緣生幻有,空無自體,幻有非實,體空非虛,非即有無以顯空,非即空無以幻有,有與空又非一非異也,真相如是,辯豈易哉。惟世尊妙舌粲花,樂說無礙,時立時掃,或權或實,立掃權實,亦非一非異也,譬之牟尼寶珠,煥發異彩,青黃赤白,隱現靡常,迷者說隱說現,皆寱言也,悟者說隱說現,皆如語也,寱言則自欺而欺他,如語能宏道而宏人,毫厘之間,損益存焉。開士豈徹悟者欤?何今人好悖聖言,而開士獨否耶?蓋嘗聞之,言爲心相,言執知其心塞,言融知其心通,嗚呼,語如而心通,人無間然矣,如是論者,始可以之宏道,複可以之宏人,故曰,大有匡于時弊也,此予不慚不文,樂所爲之序爾。
中華民國四十七年歲次戊戍元日濟南李炳南謹撰
方倫老居士題
此論,爲直談心性之鴻文,未悟者看之不解,已悟者無須更看,若上上根人,內因已熟,在將悟未悟之際,得此一篇,因指見月,如催生符,哇地一聲,誕生王子,位在百官上,此所以可貴也。
文中一字一句,或隱或顯,皆談第一義,故與古經論契合,般若經,起信論,禅門語錄等,罄無不盡,蓋達人說性,如老艄說海,不約而皆同也。
宇宙萬有,皆吾心之所生,心外無一法可得。楞嚴經中,佛告阿難:“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鹹是妙明真心中物。”所以本論以介爾心性,爲宇宙萬有本體,此可以破極微實相,及上帝造物等謬論,使一切學人,歸于正見,厥功甚偉。
篇中不著有,亦不著空,雖崇性德,而不廢修德,最後乃以提倡淨土爲歸結,妙哉!可謂得清淨法眼矣。
學人方倫敬題
宇宙萬有本體論
金陵白衣定熙集
十方無邊際的空間爲宇。過去現在未來無窮盡的時間爲宙。有爲無爲色心染淨一切萬法,假名萬有。一切萬法,從本以來,寂滅湛然的,本自不生的,常住不動的,與虛空同體同壽的,同一真如法性,假名本體。又萬有約相而說,本體約性而談,亦即諸法實相也。
前言
一、吾人妙圓湛寂,靈明洞徹,非昏非掉,無名無相,各自本具本覺性體,乃宇宙萬有之大本也。以迷真逐妄,(真者:真相,真理,真如,真空,真實,真際,真覺,真性,真智,聖智,實智,實際,實相,實性,法性,法界,法身,本體,一體,一如,一味,一相,空相,涅槃,平等,究竟之謂。妄者:虛妄幻化之相,垢染六塵之境。)致遭沈溺,虛受生死。大覺世尊,爲導衆生悟入正知見故,示現于娑婆,辛勞四十九年,擊法鼓,吹法螺,開遮權實,隨機接引,無非欲令衆生,離于幻化,絕諸障垢,滅除煩惱,破其妄執,而覺悟自心,還複清淨本體也。叁藏經論五乘教法,無非方便誘導,權巧次第,令人解惑去縛,漸悟自性本體也。性相臺賢密律諸宗,無非令不同根機各得一門,而入于不動本體也。達摩之教人直下明悟自心,即是斬枝截葉,直窮根源,而頓悟真空本體也。宗下功夫雖屢有變遷,各立門庭,無非因病與藥,爲實施權,使頓徹真如本體也。志趣任何淨土,無非藉淨緣之增上,條件之優越,大願之攝持,菩提之不退,以利進修,而期徹證實相本體也。十方大覺聖者,過去因中,爲一切智,經無量劫,勤修一切難行苦行,志求無上正等菩提,皆是爲證萬法本體也。諸聖之所以成大覺,而自在解脫無盡妙用者,悟此本體也。吾人之所以爲凡夫,被業障系縛沈淪五趣者,迷此本體也。是故本論在闡明迷悟之所以然,與歸元之一般根本原則耳。
二、欲窮究宇宙人生,乃至無盡時間空間塵塵刹刹,萬有本體真實之相。非是世智,辯聰,度量,推理,之所能知,亦非意識,思想,遍計,分別,之所能到,乃絕諸動念,名言,攀緣,離諸對待,戲論,能所,非見聞覺知,非貪嗔癡愛,而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者也。唯有甚深般若,方能照了。唯有智證,方能相應。所謂以如如之智,契如如之理,理智一如,體用不二,則理無不盡,鑒無不窮。心言絕處,圓明朗照。以不二相,洞徹無遺。蓋有分別是識,無分別是智。依識爲染,依智爲淨。若起見解,即落意識,不見真實。諸法實性,真如一體。此萬法一體凡聖不異如如之性離念境界,無可名,無可言,而假名之第一義谛也。大智度論雲:“第一義空者,諸法實相也…
《宇宙萬有本體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