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第略論▪P2

  ..續本文上一頁喜金剛二次第,又從薩迦派學密法大集,最後所受黃教灌頂尤多,不可勝述,總之見正則行無不正,特志于此,以與學佛者共勉!

  方今世亂日亟,亞洲人民水深火熱,玆願以此譯經印經功德,回向全世界人民,獲致永久和平。

  譯者序于美國加州大學圖書室

  一九五九年七月四日

  菩提道次第略論卷一 道前加行

  敬禮一切具大悲心者殊勝至尊足!

  敬禮無憂自在佛,殊勝當來彌勒佛,

  一切佛父文殊智,教證龍樹無著前。

  爲令有情易了知,甚深廣大見與行,

  引導菩提道次第,由略攝理此中說。

  此中攝一劫殊勝佛語扼要,並攝龍樹無著二大車之道軌,到一切智地殊勝士夫法門,叁士夫一切修行次第。至于如何以菩提道次第之門,引導具根性者到達佛地是爲當說之法要。如迦濕彌羅諸善巧大師所許,說法之前顯叁殊勝:(一)造論者殊勝,(二)法之殊勝,(叁)說者聽者應如何作業之殊勝。最後正說引導菩提道次,故分四科:

  甲一 爲示法源尊貴故,說造論者殊勝。 甲二 爲對教授生起恭敬故,說法之殊勝。甲叁 具二殊勝已,說者聽者應如何作業。 甲四 正說如何引導弟子次第。 今初。

  總說此論教授,是至尊彌勒現觀莊嚴論,別說此論則爲菩提道燈論。故彼造論者即此造論者,亦即世所通稱大阿阇黎“庇邦噶拉喜卡劄那”另名具德阿提沙尊者是也。

  此中分叁:乙一 種性圓滿, 乙二 得功德身, 乙叁 作聖教事業。 今初。

  大譯師贊雲:東薩賀勝境,彼中有大城,謂次第聚落,中有大王宮,宮殿極廣大,名爲有金幢,受用極圓滿,似中國國王,國王具善德,後妃名光耀,父母有叁子,長子蓮花藏,次月藏,德藏,太子蓮花藏,有五妃九子,長子名福德,當時大善巧,稱打那西卡,幼子德藏者,比丘精進月,次子月藏者,是至尊上師。

  乙二 得功德身分二。丙一 得遍知聖教功德。 丙二 得如理修證功德。 今初。

  尊者于廿一歲前,學習內外四共明處,所有聲明,因明,醫方明,工巧明,無不善巧究竟。特如大卓絨巴雲:十五歲時,聽正理滴論一遍,與外道戲論大論師辨論,即能令之折服,故聲名甚噪。此後于黑山寺從現證瑜伽自在,親見歡喜金剛,已得金剛空行母授記之上師羅喉羅翅多請求圓滿灌頂,取名慧密金剛。尊者于廿九歲前,親近甚多獲得成就之上師,學習金剛乘法門,故于經論教授,能無余善巧。尊者有時或于自心作是思維,我于密乘,最爲善巧?即于夢中由諸空行母示以前所未見密乘輕咒摧其慢心。此後並于夢非夢中由諸上師本尊啓示,若能出家于佛聖教及衆多有情,必能生起廣大饒益,爲殷重依止,故從大衆部上座,大持戒者,證得加行道真實空性住叁摩地之堪布,梵名喜那惹卡達尊者出家,取名燃燈智。此後直至卅一歲精習大小乘內明上下諸部,尤其于一切有部大毗婆沙論,在能飛聚落,從上師當惹噶卡達聽聞十二年之久。不僅根本四部經論極其善巧,且于所有別部作受食等一切取舍微細部份,亦能清晰不紊。

  丙二 得如理修證功德。

  總一切如來教正法者,是由叁藏所攝,證正法者,是由叁學所攝。此中戒學者,是定慧學等一切功德之所依,于佛經中,已數數贊歎:初須戒學,乃能證得一切功德故。此中分叁:所謂具足殊勝別解脫戒者,謂其正受芯刍戒已,如愛尾牛,若尾一縷,纏著于樹,雖見臘人傷害其命,甯舍其命,護尾不斷,如是雖于一輕學處,尚甯舍命不犯,況其所受重大學處,故成大持戒上座。次具足菩薩戒者,因系修習以慈悲心爲根本之菩提心,教授雖多,總之從依止金洲大師上溯至尊彌勒,文殊,乃至無著,寂天一脈所傳殊勝教授常時修習,則于自心能生由我愛他之菩提心,且由願心引生行心,受學菩薩,廣大妙行,學受隨行,所有學處而臻善妙,故能不違諸佛子等,所有限製。次具足金剛戒者,成就自身現見本尊之生起次第,及具金剛心圓滿次第叁摩地之瑜伽行者主要。尤其從獲叁昧耶起,永未超越,以上所有受持叁種戒學,均從受持起,隨行守護,永未超越,如有少許逾越,亦以各各還出儀軌,疾疾令淨。

  具足定增上學分二,共及不共,共定者,謂從止心中而得堪忍。不共定者,于生起次第極其堅住,並于明禁行實修叁至六年。

  具足慧增上學分二,共及不共。共慧者,謂得止觀雙運之觀叁摩地。不共慧者,謂得圓滿次第之殊勝叁摩地。

  乙叁 作聖教事業分二: 丙一 于印度所作, 丙二 于西藏所作。 今初。

  尊者于金剛座大菩提宮曾經叁次折服外道惡見。護持聖教,即于自部上下內道聖法,剔除不明了者,錯誤者,以及可疑等惡垢,故一切部,均無偏見,奉爲頂嚴。

  丙二 于西藏所作。

  尊者因譯師精進獅子及戒勝二大德前往印度多次迎請,經大努力,故允來藏。又因菩提光之迎請,而往上阿裏,因啓請樹立聖教故,故攝一切經咒扼要,引導修行次第,而造菩提道燈論,依此種種受持之門,廣大聖教。且卓錫阿裏叁年,聶塘九年,衛藏等地五年中,統爲具根性無余開示經咒教授,正法衰落者,重新樹立,有少許者,令作增長,有錯誤者,予以更正。務于聖教法離垢清淨。又造論者,光顯佛意複具叁種圓滿因素,(一)善巧五明處,(二)所受持扼要教授應從正等正覺佛無間所傳承。(叁)要親見本尊面賜法要,如是具足以上一因,雖可造論,如具叁因,則成甚奇希有圓滿法要。尊者則叁種因素均具焉。此中所謂本尊隨持者,如贊雲:具德喜金剛,建立誓願王,勇世間自在,覺窩救度母,親見得開示,夢中或現住,甚深及廣大,常聞聽正法。其中上師傳承有共及不共傳承二,共謂波羅密多,不共謂陀羅尼。初又有見傳承及加行傳承二:行傳承又分從慈氏所傳及從文殊所傳共稱叁傳承。陀羅尼亦分五軌傳承,宗派傳承,加持傳承,教授傳承等等甚多。關于正聽法之上師,如贊雲:正依止上師,寂靜及金洲,覺賢吉祥智,成就者極多。遠傳承龍樹,一脈相傳來,甚深廣大教,尊者鹹具足。此中正依止證得成就之上師,統稱十二,其他尚有甚多,是故尊者能于佛說密意善能抉擇。尊者並于克什米爾尼泊爾西藏等地,極多不可思議弟子,在印度境,有大班赤達比第巴,當阿噶拉麻地,中觀獅子,地藏,蜜親五人,功德相埒尊者。在阿裏有大譯師寶賢,菩提光尊者,那羅巴譯師。在後藏者有:噶格巴,古孔巴,藏南有:穗勝座,護善,在康地有:大瑜伽者,棍巴瓦,慧金剛,確達登巴,前藏有:庫,奪,宗叁人,而于尊者聖教事業護持傳承不斷者,則爲救度母授記宗登巴勝生是也。以上謹爲略說造論者功德,若欲廣知,可閱本傳。

  甲二 爲對教授生起恭敬故,說法之殊勝。

  總說法者,是指菩提道燈論。尊者造論雖多,而根本最圓滿者,應是道燈。因(一)攝經咒二種扼要,(二)所宣正法圓滿,(叁)以調心次第爲主要,易于受持。尤其于二大車之道軌,于二大善巧上師教授,能作莊嚴,故勝其他法門。又分四科:

  此中分四:乙一 證得與一切聖教無違, 乙二 顯示一切佛語教授, 乙叁 爲易獲得佛語密意, 乙四 甚大罪行自行消滅。 今初

  乙一 證得與一切聖教無違。

  如慈氏雲:如其所有一切佛語教授,了解此中是一補特伽羅成佛廣大之道,此複隨其所應,有許道之主要,有許道之支分,因諸菩薩所欲求事,是成世間義利,所調伏者有叁種種姓,須學彼等各各之道,故說叁乘道者,是菩薩所許能成義利之方便。應知大乘道有共及不共二種,共者,諸劣乘法所說,具有唯希自寂滅心。不共乘者,謂除共乘外,不共乘等。複次圓滿正等正覺佛者,非盡少分過失類,圓滿少分功德類,是盡一切過失,圓滿一切功德,能成辦此所有大乘能遮止無邊過失,生起無邊功德,故大乘道必攝一切他乘所有斷證功德。是故一切佛語,皆攝入成佛大乘道之支分中。僅盡過失品,不圓滿功德品,佛語無故,凡是大乘者,無不成故。若作是念,波羅密多乘雖是如此,金剛乘則非如此,亦不應理,雖金剛乘與般若乘,施等無量差別法門學處不同,但加行發心之依止身,亦與行六度之依止身同,故不相違。金剛頂經雲,縱爲活命故,不舍菩提心。又說:六波羅密多,畢竟不應舍。其他密乘經論所說亦多。甚多無上瑜伽曼陀羅儀軌亦說共及不共二種叁昧耶,兩須受持,前者,即系菩薩叁昧耶也。敦巴上師亦雲,能知一切聖教由四道所挈,此句應作殷重觀察。

  乙二、顯示一切佛語教授。

  若以諸大經論,唯講說法,其中無有修持扼耍,另有精要教授,遂于正法執有別別講修二種,此則對于無垢經續及密意論藏,作生恭敬之障礙,說此等中,不顯內義,唯是外解,如所堅執,應知是集謗法罪障。諸希解脫者,應自思維,諸大經論,即是無欺殊勝教授。惜因智慧低弱,僅依于彼經論,有無殊勝教授,不能決定,實則除此無余,仍應依止殊勝佛經而求決定。是故教授須內尋求,不應執著經論唯是斷除外執,上師教授乃是開示內義。如大瑜伽行者菩提寶雲:言悟入教授者,非說僅于量如掌許一小函卷而得定解,是說了解一切至言,皆是教授,覺窩弟子貢巴仁青亦雲:阿提沙尊者教授,能于一座法中,清淨叁業令乃了解,一切經論,皆是教授。登巴大師亦雲:聞甚多法,而須別求作法道軌,是爲錯誤。是故雖經長期學法聽法,而不能知修法之道,于欲修時,從他尋求,實爲不了前說罪患。言聖教者,俱舍論雲,正法有二種,教法及證法,除教證外,別無正法,教正法者,是抉擇修持理趣,證正法者,是如所抉擇,依而起修,此二是因果隨行,例如跑馬,先示跑處目的,于是向彼而馳,若馬不依跑處而去,則成笑谑,故修法者,如從聞思而外抉擇,則修不堪能,修行次第末卷亦雲:何是由聞及思所生智慧之所通達,即是由修生慧,修所當修,非向他求,亦如先說跑處而後跑馬。是故由此教授,從依止善知識,乃至止觀中…

《菩提道次第略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宇宙萬有本體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