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略论▪P2

  ..续本文上一页喜金刚二次第,又从萨迦派学密法大集,最后所受黄教灌顶尤多,不可胜述,总之见正则行无不正,特志于此,以与学佛者共勉!

  方今世乱日亟,亚洲人民水深火热,玆愿以此译经印经功德,回向全世界人民,获致永久和平。

  译者序于美国加州大学图书室

  一九五九年七月四日

  菩提道次第略论卷一 道前加行

  敬礼一切具大悲心者殊胜至尊足!

  敬礼无忧自在佛,殊胜当来弥勒佛,

  一切佛父文殊智,教证龙树无著前。

  为令有情易了知,甚深广大见与行,

  引导菩提道次第,由略摄理此中说。

  此中摄一劫殊胜佛语扼要,并摄龙树无著二大车之道轨,到一切智地殊胜士夫法门,三士夫一切修行次第。至于如何以菩提道次第之门,引导具根性者到达佛地是为当说之法要。如迦湿弥罗诸善巧大师所许,说法之前显三殊胜:(一)造论者殊胜,(二)法之殊胜,(三)说者听者应如何作业之殊胜。最后正说引导菩提道次,故分四科:

  甲一 为示法源尊贵故,说造论者殊胜。 甲二 为对教授生起恭敬故,说法之殊胜。甲三 具二殊胜已,说者听者应如何作业。 甲四 正说如何引导弟子次第。 今初。

  总说此论教授,是至尊弥勒现观庄严论,别说此论则为菩提道灯论。故彼造论者即此造论者,亦即世所通称大阿阇黎“庇邦噶拉喜卡札那”另名具德阿提沙尊者是也。

  此中分三:乙一 种性圆满, 乙二 得功德身, 乙三 作圣教事业。 今初。

  大译师赞云:东萨贺胜境,彼中有大城,谓次第聚落,中有大王宫,宫殿极广大,名为有金幢,受用极圆满,似中国国王,国王具善德,后妃名光耀,父母有三子,长子莲花藏,次月藏,德藏,太子莲花藏,有五妃九子,长子名福德,当时大善巧,称打那西卡,幼子德藏者,比丘精进月,次子月藏者,是至尊上师。

  乙二 得功德身分二。丙一 得遍知圣教功德。 丙二 得如理修证功德。 今初。

  尊者于廿一岁前,学习内外四共明处,所有声明,因明,医方明,工巧明,无不善巧究竟。特如大卓绒巴云:十五岁时,听正理滴论一遍,与外道戏论大论师辨论,即能令之折服,故声名甚噪。此后于黑山寺从现证瑜伽自在,亲见欢喜金刚,已得金刚空行母授记之上师罗喉罗翅多请求圆满灌顶,取名慧密金刚。尊者于廿九岁前,亲近甚多获得成就之上师,学习金刚乘法门,故于经论教授,能无余善巧。尊者有时或于自心作是思维,我于密乘,最为善巧?即于梦中由诸空行母示以前所未见密乘轻咒摧其慢心。此后并于梦非梦中由诸上师本尊启示,若能出家于佛圣教及众多有情,必能生起广大饶益,为殷重依止,故从大众部上座,大持戒者,证得加行道真实空性住三摩地之堪布,梵名喜那惹卡达尊者出家,取名燃灯智。此后直至卅一岁精习大小乘内明上下诸部,尤其于一切有部大毗婆沙论,在能飞聚落,从上师当惹噶卡达听闻十二年之久。不仅根本四部经论极其善巧,且于所有别部作受食等一切取舍微细部份,亦能清晰不紊。

  丙二 得如理修证功德。

  总一切如来教正法者,是由三藏所摄,证正法者,是由三学所摄。此中戒学者,是定慧学等一切功德之所依,于佛经中,已数数赞叹:初须戒学,乃能证得一切功德故。此中分三:所谓具足殊胜别解脱戒者,谓其正受芯刍戒已,如爱尾牛,若尾一缕,缠著于树,虽见腊人伤害其命,宁舍其命,护尾不断,如是虽于一轻学处,尚宁舍命不犯,况其所受重大学处,故成大持戒上座。次具足菩萨戒者,因系修习以慈悲心为根本之菩提心,教授虽多,总之从依止金洲大师上溯至尊弥勒,文殊,乃至无著,寂天一脉所传殊胜教授常时修习,则于自心能生由我爱他之菩提心,且由愿心引生行心,受学菩萨,广大妙行,学受随行,所有学处而臻善妙,故能不违诸佛子等,所有限制。次具足金刚戒者,成就自身现见本尊之生起次第,及具金刚心圆满次第三摩地之瑜伽行者主要。尤其从获三昧耶起,永未超越,以上所有受持三种戒学,均从受持起,随行守护,永未超越,如有少许逾越,亦以各各还出仪轨,疾疾令净。

  具足定增上学分二,共及不共,共定者,谓从止心中而得堪忍。不共定者,于生起次第极其坚住,并于明禁行实修三至六年。

  具足慧增上学分二,共及不共。共慧者,谓得止观双运之观三摩地。不共慧者,谓得圆满次第之殊胜三摩地。

  乙三 作圣教事业分二: 丙一 于印度所作, 丙二 于西藏所作。 今初。

  尊者于金刚座大菩提宫曾经三次折服外道恶见。护持圣教,即于自部上下内道圣法,剔除不明了者,错误者,以及可疑等恶垢,故一切部,均无偏见,奉为顶严。

  丙二 于西藏所作。

  尊者因译师精进狮子及戒胜二大德前往印度多次迎请,经大努力,故允来藏。又因菩提光之迎请,而往上阿里,因启请树立圣教故,故摄一切经咒扼要,引导修行次第,而造菩提道灯论,依此种种受持之门,广大圣教。且卓锡阿里三年,聂塘九年,卫藏等地五年中,统为具根性无余开示经咒教授,正法衰落者,重新树立,有少许者,令作增长,有错误者,予以更正。务于圣教法离垢清净。又造论者,光显佛意复具三种圆满因素,(一)善巧五明处,(二)所受持扼要教授应从正等正觉佛无间所传承。(三)要亲见本尊面赐法要,如是具足以上一因,虽可造论,如具三因,则成甚奇希有圆满法要。尊者则三种因素均具焉。此中所谓本尊随持者,如赞云:具德喜金刚,建立誓愿王,勇世间自在,觉窝救度母,亲见得开示,梦中或现住,甚深及广大,常闻听正法。其中上师传承有共及不共传承二,共谓波罗密多,不共谓陀罗尼。初又有见传承及加行传承二:行传承又分从慈氏所传及从文殊所传共称三传承。陀罗尼亦分五轨传承,宗派传承,加持传承,教授传承等等甚多。关于正听法之上师,如赞云:正依止上师,寂静及金洲,觉贤吉祥智,成就者极多。远传承龙树,一脉相传来,甚深广大教,尊者咸具足。此中正依止证得成就之上师,统称十二,其他尚有甚多,是故尊者能于佛说密意善能抉择。尊者并于克什米尔尼泊尔西藏等地,极多不可思议弟子,在印度境,有大班赤达比第巴,当阿噶拉麻地,中观狮子,地藏,蜜亲五人,功德相埒尊者。在阿里有大译师宝贤,菩提光尊者,那罗巴译师。在后藏者有:噶格巴,古孔巴,藏南有:穗胜座,护善,在康地有:大瑜伽者,棍巴瓦,慧金刚,确达登巴,前藏有:库,夺,宗三人,而于尊者圣教事业护持传承不断者,则为救度母授记宗登巴胜生是也。以上谨为略说造论者功德,若欲广知,可阅本传。

  甲二 为对教授生起恭敬故,说法之殊胜。

  总说法者,是指菩提道灯论。尊者造论虽多,而根本最圆满者,应是道灯。因(一)摄经咒二种扼要,(二)所宣正法圆满,(三)以调心次第为主要,易于受持。尤其于二大车之道轨,于二大善巧上师教授,能作庄严,故胜其他法门。又分四科:

  此中分四:乙一 证得与一切圣教无违, 乙二 显示一切佛语教授, 乙三 为易获得佛语密意, 乙四 甚大罪行自行消灭。 今初

  乙一 证得与一切圣教无违。

  如慈氏云:如其所有一切佛语教授,了解此中是一补特伽罗成佛广大之道,此复随其所应,有许道之主要,有许道之支分,因诸菩萨所欲求事,是成世间义利,所调伏者有三种种姓,须学彼等各各之道,故说三乘道者,是菩萨所许能成义利之方便。应知大乘道有共及不共二种,共者,诸劣乘法所说,具有唯希自寂灭心。不共乘者,谓除共乘外,不共乘等。复次圆满正等正觉佛者,非尽少分过失类,圆满少分功德类,是尽一切过失,圆满一切功德,能成办此所有大乘能遮止无边过失,生起无边功德,故大乘道必摄一切他乘所有断证功德。是故一切佛语,皆摄入成佛大乘道之支分中。仅尽过失品,不圆满功德品,佛语无故,凡是大乘者,无不成故。若作是念,波罗密多乘虽是如此,金刚乘则非如此,亦不应理,虽金刚乘与般若乘,施等无量差别法门学处不同,但加行发心之依止身,亦与行六度之依止身同,故不相违。金刚顶经云,纵为活命故,不舍菩提心。又说:六波罗密多,毕竟不应舍。其他密乘经论所说亦多。甚多无上瑜伽曼陀罗仪轨亦说共及不共二种三昧耶,两须受持,前者,即系菩萨三昧耶也。敦巴上师亦云,能知一切圣教由四道所挈,此句应作殷重观察。

  乙二、显示一切佛语教授。

  若以诸大经论,唯讲说法,其中无有修持扼耍,另有精要教授,遂于正法执有别别讲修二种,此则对于无垢经续及密意论藏,作生恭敬之障碍,说此等中,不显内义,唯是外解,如所坚执,应知是集谤法罪障。诸希解脱者,应自思维,诸大经论,即是无欺殊胜教授。惜因智慧低弱,仅依于彼经论,有无殊胜教授,不能决定,实则除此无余,仍应依止殊胜佛经而求决定。是故教授须内寻求,不应执著经论唯是断除外执,上师教授乃是开示内义。如大瑜伽行者菩提宝云:言悟入教授者,非说仅于量如掌许一小函卷而得定解,是说了解一切至言,皆是教授,觉窝弟子贡巴仁青亦云:阿提沙尊者教授,能于一座法中,清净三业令乃了解,一切经论,皆是教授。登巴大师亦云:闻甚多法,而须别求作法道轨,是为错误。是故虽经长期学法听法,而不能知修法之道,于欲修时,从他寻求,实为不了前说罪患。言圣教者,俱舍论云,正法有二种,教法及证法,除教证外,别无正法,教正法者,是抉择修持理趣,证正法者,是如所抉择,依而起修,此二是因果随行,例如跑马,先示跑处目的,于是向彼而驰,若马不依跑处而去,则成笑谑,故修法者,如从闻思而外抉择,则修不堪能,修行次第末卷亦云:何是由闻及思所生智慧之所通达,即是由修生慧,修所当修,非向他求,亦如先说跑处而后跑马。是故由此教授,从依止善知识,乃至止观中…

《菩提道次第略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宇宙万有本体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