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觀想。觀想後起來,再拜下去,還是要念觀想偈。每拜一拜,念一次觀想偈,觀想久了,真空境界現前,忽然間道場空了!我在拜佛,怎麼好像到虛空裏去,佛像怎麼看不見?我能拜的人怎麼沒有了?這時候不要害怕,有人碰到這境界很害怕,就是不知道這觀想偈。有人虔誠的拜佛,忘身、忘心,連佛像也忘記,落到真空境界,這是第一步。還要起妙有呢?所以多聽講就能得到利益,依著觀想偈觀,遇到真空境界,你就不會害怕。
爲什麼要這樣觀想,真空、妙有、徧入法界呢?因爲佛的境界就是這樣。釋迦牟尼佛說《華嚴經》是直顯教,直接說出來他所證得的境界,顯明他所證得的境界,依他自己的心意講出來,不將就衆生。他證得什麼境界,說什麼樣子,如證而說。佛所證得的境界,就是佛性,一切衆生統統都有,而且與佛平等平等,毫無差別,佛才講給我們聽。我們都有佛性,佛性也叫做真心,我們的佛性本來是活活潑潑,玲珑透徹,就是《華嚴經》上重重無盡的境界。因爲我們衆生被無名煩惱障蔽住了,起我執、起法執,天天執著,把廣大無邊玲珑透徹的真心,執著成妄想心,而且越執著越死板,起不來妙用。佛說給我們聽,我們都有真心,都有佛性,教給我們這個禮佛的觀想作什麼呢?叫我們得利益。
第一個利益,拜佛使我們增加智慧。修行求福求慧,把福求圓滿叫福足,把慧求圓滿叫慧足,福足慧足成了佛,叫兩足尊。我們現在要學佛修行,從哪裏下手呢?求福求慧,一方面求福,一方面求慧。先說求智慧,你照《華嚴經》上的境界去拜佛,你就增加智慧。你沒有聽過《華嚴經》,也沒有聽過勒那摩提叁藏法師傳授的七種禮佛的方法,也沒有聽過文殊菩薩禮佛觀想偈,你發心拜佛,智慧增加不起來,所以大家聽講這些禮佛的方法,應該可以得到一點智慧,你如果依著觀想偈作觀想,智慧不是會天天增加嗎?
第二個利益,拜佛使我們增加福報。古人說:「念佛一聲,罪滅河沙;禮佛一拜,福增無量。」怎麼禮佛一拜,增加那麼多的福報呢?因爲你依著華嚴觀拜的是無量佛,拜了無量佛,不是增加無量福嗎?你的福報增加,智慧增加,等到福慧具足,你不是成了佛嗎?是叫我們得成佛的利益。在未成佛前,使我們得到增福增慧的利益,所以叫我們要這樣禮佛拜佛。
第一種行願是禮敬諸佛,你照第一種行願來修禮拜行門,就斷除我慢障,能得到尊貴身。釋迦牟尼成了佛,具有叁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怎麼能得到最尊貴身呢?拜佛得到的,禮敬諸佛得到最尊貴身。我們拜佛拜不好,有的人還不肯拜呢?就是被我慢障礙住了,你要除我慢煩惱,非拜佛不行,我們平常說拜佛,這裏說禮敬諸佛。最初拜佛有點勉強,拜久了就成自然。你作觀想,觀想不來,觀想久了,就成自然。久而久之,你就會作觀想,得到大利益。
我慢障是五個根本煩惱之一,我們平常只講叁個根本煩惱:貪、瞋、癡。還有兩個:第四、慢,第五、疑。我慢障,力量還是很強很大,生了障礙,不能學佛法,于是就順著凡夫造業,一造業就墮到叁惡道裏,所以我慢障礙很厲害。
慢煩惱的種類有七種,我們凡夫沒有智慧,不學佛法,連這些名相都分不清楚,自己天天動煩惱,不曉得生的是什麼煩惱?就是不認識佛,不認識法,連我們自己都不認識,所以諸佛看我們是可憐愍者。貪、瞋、癡、慢、疑從哪裏來的?與生俱來的,前生帶來的,生出來就具有。
第一、單慢:對著其他人起高舉之心,認爲自己比他人高。對著他人,或者對著一、二個人,或者對一切人,起貢高的心,總覺得我了不得,這就是慢。單慢,就是以自己和他人相比較,認爲自己無論學問或技術,都比他人高。但是你不應該起慢心,你比別人高,是你有才能、有智慧、有福報,你應該起慈悲心,他學問不如你,你應該教他學問;他技術不如你,你應該教他技術,這才是發菩薩心。你瞧不起對方,以爲什麼都比別人高,這就是單慢,單慢是一種煩惱,你不應該起單慢煩惱。
第二、過慢:是過分的慢,比單慢過分。他人與自己相等,硬說自己勝過他。他人勝過自己,偏說與自己相等,所以叫過慢。
第叁、慢過慢:過慢是人家跟自己平等,硬說超過人家。慢過慢是他人勝過自己,反而說自己勝過他人,比過慢更加過分。
第四、我慢:這是七種慢的根本慢。爲什麼叫我慢?慢由我而起,要是沒有我執,根本不會起慢。有我執,起來一種慢心,叫我慢。
第五、增上慢:指用功的佛弟子,他一用功,起一個我慢心。從高處說,他證得一種「相似」境界,他認爲證得「真實」境界,這叫做增上慢。他認爲自己已經轉凡成聖,若是小乘家,他認爲證得初果、二果,實際只是證得一種相似境界。大乘家沒有開悟,說自己已經開悟,實際只是得相似的悟境,不是真實悟道,這叫增上慢。這是老修行起的慢,有的出家後很用功,有的老居士很精進,念佛,一天念幾千聲、幾萬聲。拜佛,一天拜幾百拜、幾千拜。這樣精進用功生起一種慢心,瞧不起別人,認爲別人都不如他。他說:你們都不用功,我一天念五萬聲佛,你們一天才念五千聲佛,是怎麼念的?這就是從用功生起的慢心,叫增上慢。
第六、卑劣慢:卑劣慢是可笑的一種慢,他知道樣樣不如人,學問沒有人家高,道德也沒有人家好,但是他絕對不肯低頭,他說:「我卑劣我的,你高明你的!」最可憐又可笑是卑劣慢,這種人很難教化。你說他不學佛法不行,不學佛法怎麼能成佛呢?不學佛法將來可能還要墮地獄,他竟然說:「你成你的佛,我墮我的地獄,我不希望你來度我。」唉!這種「卑劣」仍要「慢」的人,真是可笑又可憐!
第七、邪見慢:邪見,就是撥無因果,你跟他談因果報應,他付之一笑,答說:「迷信!」因爲他起了邪見。另外一種是外道,執著外道的修行方法是最正確的,實際是邪而不正,可是他執著得很厲害,你要把他外道的修行方法導正過來很難,因爲他被邪見慢障住了。
這七種慢,最厲害的是第六種卑劣慢,和第七種邪見慢,最不容易教化。前面五種慢,比較容易教化。禮佛拜佛,最容易消除我慢障,你們看不肯拜佛的人,還有回想自己當初學佛的時候,看見佛像要拜叁拜,腰好像彎不下去。怎麼回事?被我慢煩惱障住了。等你拜久了,拜得很自然,就是把我慢障消除了。
所以要多拜佛,除我慢障,成了佛,得叁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還沒成佛之前,現在就得尊貴身的果報。尊貴身的果報,正是對著我慢的果報說的,你爲什麼要我慢呢?就是覺得自己比別人高,希望被別人尊重,佛菩薩看見了憐愍你,知道你我慢障重。凡夫都有我慢,你認爲比他人高,他人也認爲比你高,怎麼會瞧得起你呢?你瞧不起別人所得的果報,就是別人瞧不起你,所以你的身體就變成卑賤的身體,不會尊貴。你多拜佛,把我慢障消除,還沒得到叁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身體已經變成尊貴身。爲什麼呢?因爲你見了任何人不會起我慢,就是謙遜之德現前。無論你是出家人或在家居士,別人看見你特別恭敬,這樣你的身體不是變成尊貴身嗎?
以上把禮敬諸佛的大願再多講幾句,因爲光照著經文講過去,經文的意思,沒有了解透徹,不能得到利益。要找到下手處,所以把七種禮佛的方法,尤其禮佛觀想偈,以及如何去除我慢障,詳細解釋。我們再去禮佛拜佛,就有一個下手處,就知道禮佛時應如何作觀想了。
複次,善男子!言稱贊如來者:
「複次」,重複次第再講第二種行願。前面總標時已經說過,現在重複再說叫「言」,現在要詳細解釋稱贊如來,「稱」是稱揚,「贊」是贊歎,稱揚贊歎如來的功德。「如來」就是佛,佛爲什麼又稱如來呢?佛有十個德號: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每一尊佛都有這十個德號,晚課《禮佛大忏悔文》,前面先念這十個德號,如來、佛都是十個德號之一。每一部經都有一尊佛爲法主,具足叁覺才稱爲佛。「如來」兩字怎麼解釋呢?「如來」,是如同先佛而來叫如來,先佛是過去的佛,怎樣來度衆生?現在這一尊佛出世,如同先佛而來,照著先佛的規矩來度衆生。「如來」者,乘如實道來成正覺。「如」,乘真如實相之道;「來」,來成正覺,來示現成一尊佛。乘如實道來成正覺,就是成佛,成正覺,就是成道。成道前後,一共有八個相,叫八相成道,每一尊佛都是這個規矩。第一個相從兜率天降下來,第二個相入胎,第叁個相出胎,第四個相出家,第五個相降魔,第六個相成道,第七個相轉*輪,第八個相入涅槃。每一尊佛都是這樣,這也是如同先佛而來,示現八相成道,這是小乘家建立的八相成道。《華嚴經》是大乘,而且是圓教大乘,有住胎之相,沒有降魔之相。因爲要下到人間來成佛,先把魔降伏好了才下兜率天,所以沒有降魔之相,多了一個住胎之相。佛示現人間的規矩,有父親、母親,入母親肚子裏住胎十個月才出胎。但是他在母親肚子裏,就開道場轉*輪度衆生。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叁世一切剎土,所有極微一一塵中,皆有一切世間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薩海會圍繞。
你要贊歎如來的功德,贊歎多少如來呢?《華嚴經》上的境界,講過第一種行願,你們就知道了。他禮敬的諸佛,是重重無盡諸佛,盡法界、虛空界,所有極微塵數諸佛。這裏要贊歎如來的功德,不是贊歎一尊如來、兩尊如來,而是贊歎這麼多的如來。
看著經文,把經文消一下。這跟前面禮敬諸佛一樣,「所有盡法界、虛空界」裏面,「十方叁世一切剎土」,「剎土」就是世界,十方叁世一切世界。這一切世界,每一個世界都是一個叁千大千世界,記住這個單位。
世界最小的塵土,在空中飄來飄去不落地,叫微塵,把微塵再分作七分,叫做「極微」。「…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