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還有一層薄薄的雲彩隔著。到了登地,雲彩散了一部分,看見月亮一部分,這叫豁破一分無明,親證一分法身。叁賢位仿佛看見,還沒有真看見,到初地菩薩確實見到一分,所以稱爲聖人。分分破無明,分分證法身,到了十地菩薩算圓滿,但還沒有成佛。十地位修圓滿,再進一步叫等覺位,即與佛相差一等,至此五十一位,都是因位的菩薩。
有五十二個位,先說五十一個因位的菩薩位,表此作什麼?接引這五十一位菩薩都生西方去。五十一個位最高像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是等覺位菩薩,都發願生西方。五十一個位最低是十信位第一個信心,就是初發信心。我們受過菩薩戒,是十信位初發信心的菩薩,只要一心念佛,煩惱沒有斷,一樣生西方,叫帶業往生。生到西方十信修圓滿,入十住位,都是「阿鞞跋致」,翻成中國話叫「不退轉」。在娑婆世界,想把十個信心修圓滿很難,《大乘起信論》有明文,但進不退要修一萬大劫,進進退退不知多少萬大劫?只要生到西方,就超過一萬大劫,證到不退轉。
第五十二個是妙覺位,是佛的果位,有兩種解釋:
第一種解釋,菩薩裏面有成佛的菩薩,例如觀世音菩薩,過去已經成佛,是正法明如來,現在示現爲菩薩,叫倒駕慈航。既然已經成佛,爲什麼要倒駕慈航來度衆生?因爲成了佛,不是成阿羅漢,成阿羅漢是小乘的極果,是修小乘法最高、最極的果位,成了阿羅漢就超出叁界,他視叁界如牢獄,視生死如怨家,好不容易了脫生死、超出牢獄,所以不再回來度衆生。大乘是發菩薩心、修菩薩道才成佛,發菩提心就是要度衆生,成了佛,福慧具足,正好滿菩提大願來度衆生。所以成了佛,不會像阿羅漢一樣,他要去度化一切衆生,衆生有見佛得度的根機,他就示現八相成道。衆生沒有見佛得度的根機,他就隨類現身,度化衆生。
第二種解釋,表佛果的法示現第五十二個位,是爲利益衆生,表示念佛法門,只要初發信心的菩薩,念佛生到西方就成佛。因爲在娑婆世界要超升一個階級非常困難,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超出五十一個因位很容易。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是不退轉,不受輪回,而且壽命無量,有這叁個好條件。在娑婆世界就困難了,有輪回生死,只有人道的衆生才能修行,但是壽命很短,世壽一盡,來生來世不知道轉到哪一道?就算再轉人,一入母胎就迷糊了,第二生修行間斷,接續不上。退步的緣很多,進步的緣很少,見佛聞法非常困難。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天天見佛、見大菩薩,可以聞到法,有情鳥會說法,無情風聲、水聲都會說法,所以生到西方,念佛、念法、念僧,心裏不起凡夫念,妄念都變成正念,因爲聽到的全是佛法的音聲,沒有凡夫的音聲,打不起凡夫的妄想,所以一生可以成佛。
「大勢至法王子」,是首領,「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和他的同類,都是修念佛法門的五十二位菩薩。經文上雖然沒有說他們是從西方極樂世界來,因爲大勢至菩薩是西方叁聖之一,絕對是由西方極樂世界來娑婆世界,參加楞嚴法會。這五十二位大菩薩「即從座起」,請法不能坐著,從本座站起來,走到佛的面前。「頂禮佛足」,磕頭頂禮佛的兩只腳。拿我們最高的頭頂,來頂禮佛的兩只腳,表示恭敬到了極點。「而白佛言」,然後才開口和佛說話,仰白于世尊。這是請法的禮節,一定要叁業虔誠,一心恭敬,這樣尊重佛法,才能得到佛法的真實利益。
現在釋迦佛已經涅槃,阿彌陀佛我們還沒有看見,我們要頂禮佛足,頂禮不到。因爲現在佛像供得很高,所以拜佛的時候,要把兩個手掌翻過來,托佛的兩只腳作觀想,這是表示對佛最極的恭敬,對自己是斷除我慢煩惱。
貪、瞋、癡、慢、疑是五個根本煩惱,其中我慢煩惱是大障礙,有我慢煩惱障礙住,佛法不能學,貪、瞋、癡也不能除。這裏單講拜佛,是專降伏對治我慢煩惱,拜佛頂禮佛足,要五體投地,頭一定要磕到地上,手掌翻過來,表示觀想接佛的足。頭若不著地,頂禮還是我慢禮。
我慢煩惱是執著我的知見太重,認爲我了不得,才起我慢。我們懂得佛法,知道這些道理後,看衆生相,沒有善根的,根本不進佛殿。進了佛殿,我慢重的,叫他拜佛他不拜。已經進了佛殿,他爲什麼不拜佛?就是被我慢煩惱障礙住。親戚、朋友或是眷屬,我們好不容易接引他到寺院,進了佛殿,叫他拜佛,他不肯拜。我們拜佛,先合掌,表一心恭敬,要俯身下拜。他不肯拜佛,兩只手不合在前面,卻背在背後。平常頭擡不起來,到了大殿頭擡得高高的,好像他比佛還大,這就是貢高我慢。
談到尊重佛、尊重法,要頂禮佛足,大勢至菩薩與其同倫都是等覺菩薩,見佛還這麼恭敬,我們見佛爲什麼不要至誠恭敬?至誠恭敬,當下就能降伏我慢煩惱,得佛法的真實利益,何況能聞到真正的佛法,成佛就不遠了。
在楞嚴法會上,釋迦佛問大菩薩如何證得圓通?從哪個地方下手用功,好讓衆生跟他們學。因此,二十五位大菩薩,各說一個下手的功夫。大勢至菩薩怎麼證得圓通,他說他的功夫是念佛,他怎麼知道念佛?因此從學念佛的因緣談起。
我憶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叁昧。
先說大勢至菩薩學念佛法門的緣起,佛教講,沒有天生的釋迦、自然的彌勒。阿彌陀佛不是天生的,大勢至菩薩也不是自然生成的,都是凡夫修的。不然和外道一樣,不講因果,以爲是自然有的。佛教講有果必有因,如何得到念佛叁昧,得有個因。「我」是大勢至菩薩自稱,阿羅漢已破我執,等覺菩薩哪有我呢?這是順世間法說我,不說我,衆生不能了解。「憶」是回憶。「往昔」是過去,我回憶過去。「恒河沙劫」,印度有一條大河叫「恒河」,恒河的沙子很細,一粒沙算一個大劫,滿恒河的沙都變成劫數,經過那麼長遠的時間。恒河沙數大劫之前,有一個大劫,接連有十二尊佛出世,在十二尊佛面前學念佛法門,得到念佛叁昧,成了等覺菩薩。
「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在恒河沙數大劫之前,有一尊佛出世,名叫無量光佛,無量光佛涅槃後,第二尊佛出世,第叁尊佛又出世,……「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如來就是佛。在一個大劫裏,相繼有十二尊佛出世。「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最後一尊佛,叫超日月光佛。「彼佛教我念佛叁昧」,這是說他學念佛法門的因緣,念佛是因,叁昧是果。梵語「叁昧」,翻成中國話叫正定、正受。正定揀別不是凡夫的不定,不是外道的邪定。受,是領受、納受,入正定的人,受苦、受樂都不感覺,一切境界都不領受。
只要是佛法的功夫都可以證得叁昧,大勢至菩薩是用念佛的功夫,得到念佛叁昧,也就是《阿彌陀經》上說的,念阿彌陀佛念到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叁昧。誰教他念佛法門,證得念佛叁昧?有人說是「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但不是這樣講,要是只有這一尊佛,他只要說:在恒河沙數劫之前,有一尊佛出世,號超日月光,他教我念佛叁昧就夠了,不必說前面那十一尊佛。就是十二尊佛都教他念佛法門,到超日月光佛的時候,才證得念佛叁昧,他學念佛法門是和十二尊佛學的。
大勢至菩薩是西方叁聖之一,他是輔佐阿彌陀佛宏揚念佛法門,大勢至菩薩的念佛法門,應該是和阿彌陀佛學的,爲何說了十二位如來,其中沒有一位叫阿彌陀佛?看《無量壽經》,才知道十二位如來的名字。《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經文短,只說第一尊和第十二尊佛,沒有說出中間十尊佛的名字。《無量壽經》上講,阿彌陀佛是現在的德號,還有十二個德號,一、無量光佛,二、無邊光佛,叁、無礙光佛,四、無對光佛,五、炎王光佛,六、清淨光佛,七、歡喜光佛,八、智慧光佛,九、不斷光佛,十、難思光佛,十一、無稱光佛,十二、超日月光佛。如何知道《無量壽經》稱阿彌陀佛有十二個德號,就是大勢至菩薩親近的十二尊佛呢?因爲第一尊無量光佛,第十二尊超日月光佛,從頭到尾都是對的,而且從這裏還可以悟到,大勢至菩薩爲什麼到西方極樂世界輔佐阿彌陀佛,宏揚淨土法門?因爲阿彌陀佛是報身佛,由報身佛再示現變化,叫化身佛。大勢至菩薩最初也是凡夫,初發心無法親近報身佛,只能親近化身佛,但親近的化身佛,他不知道是阿彌陀佛,他親近的第一尊是無量光佛,第二尊是無邊光佛……乃至第十二尊超日月光佛,都是教他念佛法門,結果他得到念佛叁昧,才知道十二尊佛都是阿彌陀佛的化身,感念阿彌陀佛的恩德太重,所以他發願要到西方極樂世界,輔佐阿彌陀佛宏揚淨土法門。
以上是大勢至菩薩講自己念佛圓通的功夫有師承,由師父傳授給他。他和我們一樣是凡夫,參學慢慢修,慢慢的善根深厚。一連親近十二位如來,都教他念佛法門,到第十二位超日月光佛時,念佛才念出功夫,證得念佛叁昧。怎麼知道這十二位如來,都教他念佛法門呢?這是由大勢至菩薩的口氣知道的,他要是專跟超日月光佛修念佛叁昧,前面不應當說那十一尊佛。既然說出來一個大劫,親近過十二位佛,一定是從無量光佛起便學念佛法門,在超日月光佛時,才證得念佛叁昧。
大勢至菩薩回憶得念佛叁昧的由來,表示他尊師重道,他從十二如來那裏得道,不忘佛恩,不忘法恩。我們現在修念佛法門,目的在證得念佛叁昧,證念佛叁昧是果,如何證得念佛叁昧呢?念佛是因,我們從哪裏學起呢?先學念佛,才能得念佛叁昧,同時要和大勢至菩薩學尊師重道。尊師重道這四個字,在過去不必講,因爲古代本來就講究尊師重道,但今天一定要講,因爲今天大家對所謂的舊道德不注重,以爲時代不同,道德就不一樣,結果新道德沒學會,舊道德卻舍棄了。今日因無道無德,社會才會亂,社會一亂,連人的生活都過不好,還能成佛嗎?
社會不講究尊師重道,這個問題說起來太遠了。我們單講佛門的規矩,你既然學佛法,一定要注意尊師…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