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还有一层薄薄的云彩隔着。到了登地,云彩散了一部分,看见月亮一部分,这叫豁破一分无明,亲证一分法身。三贤位仿佛看见,还没有真看见,到初地菩萨确实见到一分,所以称为圣人。分分破无明,分分证法身,到了十地菩萨算圆满,但还没有成佛。十地位修圆满,再进一步叫等觉位,即与佛相差一等,至此五十一位,都是因位的菩萨。
有五十二个位,先说五十一个因位的菩萨位,表此作什么?接引这五十一位菩萨都生西方去。五十一个位最高像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是等觉位菩萨,都发愿生西方。五十一个位最低是十信位第一个信心,就是初发信心。我们受过菩萨戒,是十信位初发信心的菩萨,只要一心念佛,烦恼没有断,一样生西方,叫带业往生。生到西方十信修圆满,入十住位,都是「阿鞞跋致」,翻成中国话叫「不退转」。在娑婆世界,想把十个信心修圆满很难,《大乘起信论》有明文,但进不退要修一万大劫,进进退退不知多少万大劫?只要生到西方,就超过一万大劫,证到不退转。
第五十二个是妙觉位,是佛的果位,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菩萨里面有成佛的菩萨,例如观世音菩萨,过去已经成佛,是正法明如来,现在示现为菩萨,叫倒驾慈航。既然已经成佛,为什么要倒驾慈航来度众生?因为成了佛,不是成阿罗汉,成阿罗汉是小乘的极果,是修小乘法最高、最极的果位,成了阿罗汉就超出三界,他视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怨家,好不容易了脱生死、超出牢狱,所以不再回来度众生。大乘是发菩萨心、修菩萨道才成佛,发菩提心就是要度众生,成了佛,福慧具足,正好满菩提大愿来度众生。所以成了佛,不会像阿罗汉一样,他要去度化一切众生,众生有见佛得度的根机,他就示现八相成道。众生没有见佛得度的根机,他就随类现身,度化众生。
第二种解释,表佛果的法示现第五十二个位,是为利益众生,表示念佛法门,只要初发信心的菩萨,念佛生到西方就成佛。因为在娑婆世界要超升一个阶级非常困难,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超出五十一个因位很容易。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是不退转,不受轮回,而且寿命无量,有这三个好条件。在娑婆世界就困难了,有轮回生死,只有人道的众生才能修行,但是寿命很短,世寿一尽,来生来世不知道转到哪一道?就算再转人,一入母胎就迷糊了,第二生修行间断,接续不上。退步的缘很多,进步的缘很少,见佛闻法非常困难。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天天见佛、见大菩萨,可以闻到法,有情鸟会说法,无情风声、水声都会说法,所以生到西方,念佛、念法、念僧,心里不起凡夫念,妄念都变成正念,因为听到的全是佛法的音声,没有凡夫的音声,打不起凡夫的妄想,所以一生可以成佛。
「大势至法王子」,是首领,「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和他的同类,都是修念佛法门的五十二位菩萨。经文上虽然没有说他们是从西方极乐世界来,因为大势至菩萨是西方三圣之一,绝对是由西方极乐世界来娑婆世界,参加楞严法会。这五十二位大菩萨「即从座起」,请法不能坐着,从本座站起来,走到佛的面前。「顶礼佛足」,磕头顶礼佛的两只脚。拿我们最高的头顶,来顶礼佛的两只脚,表示恭敬到了极点。「而白佛言」,然后才开口和佛说话,仰白于世尊。这是请法的礼节,一定要三业虔诚,一心恭敬,这样尊重佛法,才能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
现在释迦佛已经涅槃,阿弥陀佛我们还没有看见,我们要顶礼佛足,顶礼不到。因为现在佛像供得很高,所以拜佛的时候,要把两个手掌翻过来,托佛的两只脚作观想,这是表示对佛最极的恭敬,对自己是断除我慢烦恼。
贪、瞋、痴、慢、疑是五个根本烦恼,其中我慢烦恼是大障碍,有我慢烦恼障碍住,佛法不能学,贪、瞋、痴也不能除。这里单讲拜佛,是专降伏对治我慢烦恼,拜佛顶礼佛足,要五体投地,头一定要磕到地上,手掌翻过来,表示观想接佛的足。头若不着地,顶礼还是我慢礼。
我慢烦恼是执着我的知见太重,认为我了不得,才起我慢。我们懂得佛法,知道这些道理后,看众生相,没有善根的,根本不进佛殿。进了佛殿,我慢重的,叫他拜佛他不拜。已经进了佛殿,他为什么不拜佛?就是被我慢烦恼障碍住。亲戚、朋友或是眷属,我们好不容易接引他到寺院,进了佛殿,叫他拜佛,他不肯拜。我们拜佛,先合掌,表一心恭敬,要俯身下拜。他不肯拜佛,两只手不合在前面,却背在背后。平常头抬不起来,到了大殿头抬得高高的,好像他比佛还大,这就是贡高我慢。
谈到尊重佛、尊重法,要顶礼佛足,大势至菩萨与其同伦都是等觉菩萨,见佛还这么恭敬,我们见佛为什么不要至诚恭敬?至诚恭敬,当下就能降伏我慢烦恼,得佛法的真实利益,何况能闻到真正的佛法,成佛就不远了。
在楞严法会上,释迦佛问大菩萨如何证得圆通?从哪个地方下手用功,好让众生跟他们学。因此,二十五位大菩萨,各说一个下手的功夫。大势至菩萨怎么证得圆通,他说他的功夫是念佛,他怎么知道念佛?因此从学念佛的因缘谈起。
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先说大势至菩萨学念佛法门的缘起,佛教讲,没有天生的释迦、自然的弥勒。阿弥陀佛不是天生的,大势至菩萨也不是自然生成的,都是凡夫修的。不然和外道一样,不讲因果,以为是自然有的。佛教讲有果必有因,如何得到念佛三昧,得有个因。「我」是大势至菩萨自称,阿罗汉已破我执,等觉菩萨哪有我呢?这是顺世间法说我,不说我,众生不能了解。「忆」是回忆。「往昔」是过去,我回忆过去。「恒河沙劫」,印度有一条大河叫「恒河」,恒河的沙子很细,一粒沙算一个大劫,满恒河的沙都变成劫数,经过那么长远的时间。恒河沙数大劫之前,有一个大劫,接连有十二尊佛出世,在十二尊佛面前学念佛法门,得到念佛三昧,成了等觉菩萨。
「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在恒河沙数大劫之前,有一尊佛出世,名叫无量光佛,无量光佛涅槃后,第二尊佛出世,第三尊佛又出世,……「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如来就是佛。在一个大劫里,相继有十二尊佛出世。「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最后一尊佛,叫超日月光佛。「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这是说他学念佛法门的因缘,念佛是因,三昧是果。梵语「三昧」,翻成中国话叫正定、正受。正定拣别不是凡夫的不定,不是外道的邪定。受,是领受、纳受,入正定的人,受苦、受乐都不感觉,一切境界都不领受。
只要是佛法的功夫都可以证得三昧,大势至菩萨是用念佛的功夫,得到念佛三昧,也就是《阿弥陀经》上说的,念阿弥陀佛念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三昧。谁教他念佛法门,证得念佛三昧?有人说是「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但不是这样讲,要是只有这一尊佛,他只要说:在恒河沙数劫之前,有一尊佛出世,号超日月光,他教我念佛三昧就够了,不必说前面那十一尊佛。就是十二尊佛都教他念佛法门,到超日月光佛的时候,才证得念佛三昧,他学念佛法门是和十二尊佛学的。
大势至菩萨是西方三圣之一,他是辅佐阿弥陀佛宏扬念佛法门,大势至菩萨的念佛法门,应该是和阿弥陀佛学的,为何说了十二位如来,其中没有一位叫阿弥陀佛?看《无量寿经》,才知道十二位如来的名字。《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经文短,只说第一尊和第十二尊佛,没有说出中间十尊佛的名字。《无量寿经》上讲,阿弥陀佛是现在的德号,还有十二个德号,一、无量光佛,二、无边光佛,三、无碍光佛,四、无对光佛,五、炎王光佛,六、清净光佛,七、欢喜光佛,八、智慧光佛,九、不断光佛,十、难思光佛,十一、无称光佛,十二、超日月光佛。如何知道《无量寿经》称阿弥陀佛有十二个德号,就是大势至菩萨亲近的十二尊佛呢?因为第一尊无量光佛,第十二尊超日月光佛,从头到尾都是对的,而且从这里还可以悟到,大势至菩萨为什么到西方极乐世界辅佐阿弥陀佛,宏扬净土法门?因为阿弥陀佛是报身佛,由报身佛再示现变化,叫化身佛。大势至菩萨最初也是凡夫,初发心无法亲近报身佛,只能亲近化身佛,但亲近的化身佛,他不知道是阿弥陀佛,他亲近的第一尊是无量光佛,第二尊是无边光佛……乃至第十二尊超日月光佛,都是教他念佛法门,结果他得到念佛三昧,才知道十二尊佛都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感念阿弥陀佛的恩德太重,所以他发愿要到西方极乐世界,辅佐阿弥陀佛宏扬净土法门。
以上是大势至菩萨讲自己念佛圆通的功夫有师承,由师父传授给他。他和我们一样是凡夫,参学慢慢修,慢慢的善根深厚。一连亲近十二位如来,都教他念佛法门,到第十二位超日月光佛时,念佛才念出功夫,证得念佛三昧。怎么知道这十二位如来,都教他念佛法门呢?这是由大势至菩萨的口气知道的,他要是专跟超日月光佛修念佛三昧,前面不应当说那十一尊佛。既然说出来一个大劫,亲近过十二位佛,一定是从无量光佛起便学念佛法门,在超日月光佛时,才证得念佛三昧。
大势至菩萨回忆得念佛三昧的由来,表示他尊师重道,他从十二如来那里得道,不忘佛恩,不忘法恩。我们现在修念佛法门,目的在证得念佛三昧,证念佛三昧是果,如何证得念佛三昧呢?念佛是因,我们从哪里学起呢?先学念佛,才能得念佛三昧,同时要和大势至菩萨学尊师重道。尊师重道这四个字,在过去不必讲,因为古代本来就讲究尊师重道,但今天一定要讲,因为今天大家对所谓的旧道德不注重,以为时代不同,道德就不一样,结果新道德没学会,旧道德却舍弃了。今日因无道无德,社会才会乱,社会一乱,连人的生活都过不好,还能成佛吗?
社会不讲究尊师重道,这个问题说起来太远了。我们单讲佛门的规矩,你既然学佛法,一定要注意尊师…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