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就能夠解脫苦惱,他聽說就相信,相信了就念。「一心稱名」,「一心」是無二念,「稱名」是口裏念:「南無觀世音菩薩!」這一稱名,觀世音菩薩就知道了。
「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觀世音菩薩不用耳朵聞,用智慧觀察衆生稱名的音聲。「即時」,感應同時,正在稱名號,即蒙感應之時。「皆得解脫」,「解」是任運自然,衆生任運自然就脫離苦惱。衆生受到貪瞋癡煩惱的纏繞,好像受到束縛一樣,但是這種束縛,是人自已作的,如蠶作繭,如蛾撲火。你能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煩惱自然消滅,痛苦立即解脫。
《普門品》經文翻譯得很淺顯,而且是菩薩果位上的功德,都是依照事相說的,很好了解。但是有幾點要注意的地方:一、要知道我們是苦惱衆生,在受苦惱,我們要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才能得解脫,這是自利。二、我們觀察無量無數衆生,受諸多苦惱,要使衆生得到解脫,你就傳這個普遍救苦的法門,教衆生念觀世音菩薩聖號,這是利他。
我剛才勸請諸位學講經,其他的經不好講,你就先學講《普門品》,到處去講,等于到十方世界講;年年講,等于盡未來際講。你就介紹觀世音菩薩給一切衆生聽,他聽到了,就是「聞是觀世音菩薩」,他有了苦難,一心稱名就能解脫苦難,這不是自利利他嗎?
還要注意「聞」字,沒有善根,聽不到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我們在座諸位,不是今天才聞到,多少年以前可能就聞到了,就證明諸位都有大善根。不要輕視自己,把善根糟蹋,有了善根,要栽培長養自己的善根,好像菩提樹發了苗,要好好灌溉澆水,讓它越長越大,將來才能開花結果。「聞是觀世音菩薩」,「是」是「這」,你聞到這一位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一心稱名」,稱名屬于口,一心是從心裏念出來。沒有散亂、沒有二念的心,叫做一心。
我們衆生的心是散亂心,無始劫來就打妄想,白天一整天不休息,你不想,它要想,夜裏睡覺作夢還在想,想習慣了。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要用心念,你一面念,一面打妄想,不叫一心。你要是初用功,越念雜念越多,有人說:「我不念觀世音菩薩,妄想還少一點,這幾天發起道心,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越念妄想越多,這不是糟了!」你不必害怕,這是一個過程,因爲你以前沒有注意妄念,如今注意了,才知道心散亂。
妄念從哪兒來呢?因爲我們的八識好像一個倉庫,裏面儲存的全是妄念的種子,打妄想是種子起了現行。八識裏面存的是無始劫來熏習的種子,多得很,都是一些妄念的種子。你不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沒有刺激到妄念的種子。你一念,刺激到妄念的種子起現行,妄念反而多起來。你不要怕,只要認真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念幾天,妄念就慢慢減少,再念,只存觀世音菩薩名號,沒有散亂的心。再進一步,沒有二念,叫做一心。二念,就是還存能、所二個念頭,有能念的心,有所念的菩薩。現在拿起念珠,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心裏清清淨淨,就是一句觀世音菩薩的名號現前,你以爲只有一個念,其實此時仍有能念的心、所念的菩薩,有能、有所,還不叫一心。要念到能所雙亡,能所二個念頭皆空,才叫一心,這時候我們的真心才現前。
念觀世音菩薩,怎樣才能念到一心呢?有個方法,你要至誠懇切地念:「我的苦難只有觀世音菩薩能救,他是我的大救星、大恩人,離了觀世音菩薩,我的苦惱不能解脫。」要這樣至誠懇切地念,把散亂心先降伏住,再念,沒有能念的心、所念的菩薩,這個時候感應道交,真心現前,你的心,跟觀世音菩薩的心相通了。
「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就在你稱名那個時候,他就加被你。下面經文講,你掉到大火裏,念觀世音菩薩,一念火就熄滅。爲什麼感應道交這麼快?因爲觀世音菩薩有大智慧,他觀察到了,感在衆生,應在菩薩,念菩薩,菩薩應。我們怎麼感?就是一心稱名。即時觀其音聲,是菩薩應。感應道交,一念當時解脫苦惱。
觀世音菩薩只有一位,可是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的衆生無量數,別人念都有感應,爲什麼你念了沒有感應?你怪菩薩偏心,觀世音菩薩是古佛再來,怎麼會偏心?別人有感應,是一心稱名。你是用雜亂的心念,怎麼有感應呢?你怪菩薩偏心,其實是自己沒有至誠心。
講了一大段道理,用功下手的方法在「至誠」,你至誠念,用不著了解那麼多道理。不懂得經的老太太,她聽說念觀世音菩薩,能夠救她的苦難,至誠懇切地念,感應很快,她不懂得什麼叫八識田中種子起現行,不懂得有能、有所,爲何感應快?因爲她至誠地念,一心稱名,所以感應很快!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這是一段問詞,《普門品》按文法上分兩大段,第一大段是長行文,第二大段是偈頌。在長行文中有兩個問答,這是第一個問答,問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取名叫做觀世音?下面佛就答複他:「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衆生,受諸苦惱」,這是總說,衆生無量數,受的苦惱,是諸多苦惱,叁苦、八苦、無量諸苦,都包括在裏面。受苦惱的衆生,苦惱現前,怎麼辦?「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你有善根,能聽到觀世音菩薩名號,就至誠地一心稱名:「南無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觀世音菩薩用他的廣大智慧,觀察到世間衆生一心稱名的音聲,衆生所有的苦惱,皆得解脫。
前面是總說,受諸苦惱,一切苦惱都包括在裏面,無不解脫。下面是別說,分別說明觀世音菩薩救七種災難。
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
一、救火難,「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假若有一個人,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突然進入大火裏面,決定會喪身失命,可是火不能燒,爲什麼?「由是菩薩威神力故」,因爲有觀世音菩薩威德神通大力加被,所以不會被火燒死。
這段經文很好解釋,但是怎麼叫做「持」呢?憶念不忘曰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不是念在嘴裏,要記到心裏,常常想到,不會忘記。就是這個人不是臨時念的,平常就念觀世音菩薩,每天有定課,一天念多少聲,念出功夫來,口裏不念,心裏還在念,不會忘記。遇見大火,結果沒被火燒到,這是平常持念功夫的感應。
若爲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
二、救水難,「若爲大水所漂」,假若大水把你沖走,自己做不了主,被大水漂流去了。「稱其名號」,這時你就用口稱名,口裏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即得淺處」,水一沖,把你沖到淺的地方,自己可以上岸,就脫離了水難。
這兩段文前後對照,臨時念,一念就有感應,你要知道,平常你不念,臨時你想不起來念,因爲平常就在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所以遇到災難就想起來了。譬如剛會走路的小孩子過門檻,栽了跟鬥,自然而然就叫:媽媽!爲什麼叫媽媽?因爲平常學說話就叫媽媽,叫習慣了,所以一有難,自然而然脫口而出叫媽媽。你遇見災難,怎麼想起來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平常受持的。
若有百千萬億衆生,爲求金、銀、琉璃、砗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于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漂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以是因緣,名觀世音。
叁、救風難,「若有百千萬億衆生,爲求金、銀、琉璃、砗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于大海」,衆生爲謀生活,求財的方法不一,有的衆生入海去采寶。采寶的衆生,有百千萬億那麼多,到大海裏去采什麼寶呢?一、黃金,二、白銀。叁、琉璃,翻成中國話叫青色寶,像中國的翡翠。四、砗磲,是白色寶,一種大蚌殼,蚌殼的紋路像車輪溝一樣。五、瑪瑙,是紅色寶,礦石之類。六、珊瑚,是海中珊瑚蟲骨胳凝成的,長得像樹枝一樣。七、琥珀,是松香樹脂流到地下,經過千年以後變成的寶貝。八、真珠,是蚌殼裏面生出來的珠子,總共有八種。「等寶」,是除了這八種以外,其他一切寶貝都在裏面。《金剛經》說的是七寶,《普門品》說的是八寶,不必去研究這些數目,是就我們所知道的,說幾種而已。
「假使黑風吹其船舫,漂墮羅剎鬼國」,「黑風」就是暴風。「羅剎」翻成中國話,叫可畏鬼,因爲他是吃人的鬼,樣子令人畏懼害怕。遇到暴風,撐船的人做不了主,船就隨暴風漂走,墮落到羅剎鬼國,不但財寶采不了,生命都保不住。「其中若有乃至一人」,「乃至」是超略之詞,這一艘大船載滿了人,要是多數人知道念更好,乃至只有一個人,知道觀世音菩薩能救苦救難,「稱觀世音菩薩名者」,至誠懇切地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全船的人都解脫黑風羅剎鬼之難。
「以是因緣,名觀世音。」這一句答複前面無盡意菩薩所問:「以何因緣,名觀世音?」遇見火難救火難,遇見水難救水難,遇見風難救風難,因此因緣,名爲觀世音。
我們在座都是佛教徒,佛經說到哪裏,我們信到哪裏,絲毫不懷疑,因爲佛說的話沒有妄語。但是不信佛的人,看見這段經文會懷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羅剎鬼,有羅剎鬼國嗎?羅剎鬼國在哪裏?世界地圖從沒有看見過?你要曉得六道輪回,跟我們人道相通的只有畜生道。地獄道、餓鬼道、天道、阿修羅道,我們都看不見。可是佛菩薩的眼能看到。不是人的國,是鬼的國,地圖上怎麼會畫呢?你要是一定要考究事實,要去羅剎鬼國參觀,你參觀了也不能回來證明,因爲你一到羅剎鬼國,鬼就把你吃掉,怎麼回來證明呢?
引證一個公案,可增加信心:古代有一位丞相,等于現在的行政院院長,是最高的官,他常常到廟裏找住持談佛法。這廟裏的住持,每天受持《普門品》,有一次丞相來寺廟時,這位住持正在念《普門品》,丞相說:「你們不要禀…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