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八大人覺經講記▪P3

  ..續本文上一頁常住的時間呢?所以古人說:「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人的壽命活不到一百年,但是他卻懷著如一千年的憂愁,這就是迷而不覺,所以要覺悟世間是無常的。

  第二、「國土危脆」,「國土」現在叫做空間,就是世界。「危脆」,不安曰「危」,虛浮曰「脆」。十方世界都是虛浮不安定,危險很多。所以《法華經》說:「叁界無安,猶如火宅。」叁界不安定,就像一個大房舍失火了,這是譬喻國土是危險、不堅實的,按現在說,你看種種災難隨時發生。十方世界我們把它縮小到小世界,小世界再把它縮小到地球。你以爲地球是實在、堅固的嗎?不是,它很脆弱,說壞就壞,說空就空。夏天的夜晚,我們看見流星在虛空裏亮了一下,就是一顆星球爆炸了,碎片落到地球上叫隕石。證明星球並不結實,說爆炸就爆炸,所以你把國土觀察清楚,要覺悟它不是安定的世界,災難重重。

  第叁、「四大苦空」,執著有個我,執著身體執著得厲害,叫身見。執著身體這個邪見,把身體硬當成我,所以要先觀察「四大」:地、水、火、風四大種,有內四大、外四大。我們的身體屬于內四大,外面的山河大地,屬于外四大。內四大,我們的身體有四種元素:堅、濕、暖、動。一、地大,堅相爲義,我們的身體有骨頭,是堅硬的,屬于地大。二、水大,潤濕爲義,我們的身體有血液、水分,屬于水大。第叁、火大,暖觸爲義,身上有熱氣,屬于火大。第四、風大,動搖爲義,鼻子能呼吸,身體四肢能動,屬于風大。身體是地、水、火、風組合起來的,分開來是四種元素,哪有我的本體呢?把身體的四種元素分開來,找不到個我,身體是假的,就把身體觀空了。假的身體,你把它當成我不好嗎?「苦空」,生、老、病、死,一切痛苦都在身體上,你有了身體就要受苦,結果一點代價也沒有,白白地受苦,苦到死無所得,所以應該把它觀空,不可以再執著身體是我。

  第四、「五陰無我」,我們執著有個我,不單身體屬于色法叫我,裏面還有個心,心有四種作用:受、想、行、識。色、受、想、行、識,叫五陰,就是《心經》上的「五蘊」,翻譯的文字不一樣,意思相同。蘊是積聚之義,是五種法積聚起來,成一個身體,成一個心。

  「陰」者蓋覆之義,我們人人都有本覺,顯現不出來,因爲被五陰蓋覆住了。五陰,色陰,質礙爲義,有體質會阻礙,是眼睛可以看得見的,所以身體屬于色陰。受、想、行、識四個陰,屬于心法,就是妄心。我們的心髒是肉團心,屬于身體的一部分,它不是知覺的心,知覺的心眼睛看不見。雖然看不見,怎麼知道有心呢?因爲有受、想、行、識四種作用:一、受陰,領納爲義,領受、納受外境,心對著的境界有順境、違境,順著我們的心就受樂,違背我們的心就受苦。二、想陰,取像爲義,境界現前,由受陰領納。境界過去了,是樂的境界,它能取個像,想起來很快樂;是苦的境界,它能取個像,想起來很痛苦。叁、行陰,造作爲義,行是行動,它能造作一切善業、惡業。四、識陰,了別爲義,它能明了分別人、物。

  身體屬于色陰,心有受、想、行、識四個陰,合起來叫五陰,這五陰假合起來是一個我。你詳細地觀察分析,五個陰一旦分開來,沒有一個我的本體,我就空了,所以五陰沒有我,這個觀察是要破我執。二乘聖人觀察到五陰和合的假我,找不到我的本體,所以把我執破掉,但是他們認爲真實有五陰,法執不空。菩薩把我執觀空以後,再觀察五陰是五類,沒有本體,就把法執也破了。說一個譬喻,比方五根線合成一條繩子,凡夫認爲繩子是真實的,二乘聖人觀察到繩子分開來是五根線,繩子沒有本體,我執就破掉了。菩薩進一步觀察這五根線沒有本體,把線分開來,全是纖維,線的本體也找不到,法執就破掉了,所以五陰也是空的,這是第四個覺悟。

  第五、「生滅變異」,一切法都有生、住、異、滅四個相。從沒有而有,叫做「生」。暫時有一個相,叫做「住」。但是住不久住,剎那剎那變異,叫做「異」。變來變去滅掉了,叫做「滅」。拿人爲例:我們的身體,就是生滅變異的假法。本來沒有我,父母把我生出來,是「生」相。活在世間,是「住」相。但住在世間不能長久,剎那剎那在變異,是「異」相。變來變去死了,是「滅」相。這句經文只說「生相、滅相、異相」,沒有說「住」相,因爲住相不久住,剎那剎那變異,所以不說住相,住相包括在異相之中。父母把我們生出來是個小孩子,慢慢長成大人,大人慢慢變老,老了之後死了、滅了。學佛法要觀察,從出生的時候就開始接近死亡,所以《楞伽經》上說:「初生即有滅,不爲愚者說。」愚笨的人聽不懂什麼時候開始滅?不是活到一百二十歲才死,是活著的時候就開始慢慢接近死亡。

  再觀察我們的心,也是生、住、異、滅,一個念頭跟著一個念頭來,剛動一個念頭,這個念頭過去了,第二個念頭又跟著上來;第二個念頭剛過去,第叁個念頭又來了。就像念珠,看是一串,實際是一個珠子、一個珠子連接起來。心也是一個念頭、一個念頭連接起來,這一個念頭剛生出來叫「生」相;暫時有這個念頭,叫「住」相;但是不久住,它有變異,叫「異」相;這個念頭過去了,叫「滅」相。所以我們的心也是虛妄的,剎那剎那在生滅。這就是五陰和合的假我,生、住、異、滅,中間變異了,最後滅了,你想停住,也不能停住,你執著它作什麼呢?

  第六、「虛僞無主」,我們的身體沒有個主,內心也沒有個主,再往深處推究,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心,是由無明煩惱生出來的,無明煩惱不是真實之法,煩惱是「虛」而不實,無明是「僞」而不真。無明煩惱要是真實之法,無明煩惱你破不掉。因爲是虛妄之法,所以你用功觀察,用智慧觀照,無明煩惱就沒有了。

  第七、「心是惡源」,第八、「形爲罪薮」,我們執著的這個我,把它分開來,外面一個身體,裏面一個心,這個假合起來的我,你不把它觀空,它就作惡、造罪。惡法一共有十種:身叁、口四、意叁。意,就是心,我們的妄想心有貪、瞋、癡叁種惡法。

  「心是惡源」,一切惡法都是從貪、瞋、癡生出來的,這叁種是一切煩惱的根本,叫叁種根本煩惱。這叁種根本煩惱是從心生出來的,所以心是惡法的根源。

  「形爲罪薮」,「形」是我們的身體,「薮」是一大片亂草。形容造罪像一大片亂草,都是從我們的身體生出來的。身體有形有相,可以看見,包括身、口二業,分開來有七種,叫身叁、口四,都是造罪的。

  身叁:身體造殺、盜、淫叁種罪,殺生害命,是身體造的罪。偷盜財物、邪淫男女,也是身體造的罪。

  口四:口造妄言、绮語、兩舌、惡口,四種罪。妄言,是說謊話,是,他說不是;看見,他說沒看見。绮語,是說不正經的話。兩舌,鬥構是非,離間恩愛。見到甲方,說乙方不好;見到乙方,說甲方不好。比方見了父親,說他兒子不好;見了兒子,說他父親不好,父子的感情被他離間,結果生起是非。好像一個嘴裏生了兩個舌頭,叫兩舌。惡口,是說罵人的話。

  身業叁種、口業四種,叫做身口七支。身業、口業合起來就是一個身形,造的罪多,像亂草一樣。我們的身形,等于生罪業的地,一切罪業都從身形上造出來。所以「心是惡」法之「源」,「形爲罪」業之「薮」。

  那麼「惡源」和「罪薮」有什麼關系呢?「衆生畏果不畏因」,畏是害怕。衆生果報臨頭了,才害怕;果報沒有臨頭,不害怕。他要作惡只管做,造罪盡管造,不曉得如是因、如是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作了惡,造了罪,要墮地獄。等你到地獄去,悔之晚矣!所以不如現在畏因。「菩薩畏因不畏果」,菩薩害怕造惡因,他知道造惡因一定得惡果,所以不敢造惡因。等到墮地獄,再後悔晚了!墮地獄,不是天公叫你墮地獄,也不是閻羅王叫你墮地獄,是你自己造的惡業,把自己牽引到地獄應該得的惡果。

  最後總結起來,「如是觀察,漸離生死。」「如是」,指上文八個法,這八個法你把它觀察清楚,就漸離生死。造業是因,生死是果,你不造生死之業因,自然不會得生死之果。

  從第一覺到第八覺都是「覺悟」,但是有的寫「覺知」。因爲漢朝、唐朝印刷術還沒有發明,經文都是用抄寫的,《八大人覺經》經文短,大家都喜歡念,抄寫的次數很多,有些地方有筆誤。但是經典有個規矩,錯字不可以更改,所以有的寫「覺悟」,有的寫「覺知」,後人不敢更改,但是我們要知道,「覺知」就是「覺悟」。

  第二覺知:多欲爲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爲,身心自在。

  第二覺悟,「多欲爲苦」。前面第一覺悟,有八個事相都要覺悟,八個事相破法執、破我執,但主要是破我執。先說根本沒有個我,你執著有個我,外面一個身形,裏面有個心,它要你作惡、造罪,把你牽引到地獄裏去,所以一定要把它觀空,把我執打破。

  第一覺悟,是講破除煩惱,先糾正我們錯誤的知見,破見惑,見惑是迷理之惑,見惑破了,明了佛理,還得破思惑。思惑是迷事之惑,事相境界現前,你還是被境界所轉,所以自第二覺悟以後,都是破思惑。前面講身、口、意,是造業的工具,身體造的惡業:殺、盜、淫。口造的惡業:妄語、绮語、兩舌、惡口,合起來是身口七種。身口造惡業,完全由意業推動。意就是心,心不打妄想,身口不會去造惡業,所以身口七種惡業,完全起于意業貪、瞋、癡,而貪心是根本中的根本,因爲衆生一起心動念,就貪圖五欲;貪得不順心,才動瞋恨;不應當貪而貪,不應當瞋而瞋,就是愚癡。瞋煩惱、癡煩惱,都由貪心生起。

  貪是貪圖五欲,廣泛地說,就是五塵之境:色、聲、香、味、觸。眼睛看到色法可愛,就貪色;耳朵聽到聲音好聽,就貪聲;鼻子聞到香氣好聞,就貪香;舌頭吃到好的滋味,就貪味;身體接觸感覺很舒服,就貪觸。五塵之境是總說,分開來,色…

《佛說八大人覺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