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八大人覺經講記▪P4

  ..續本文上一頁有多種色,聲有各種聲,所以叫「多欲」。

  五種境界,世尊爲什麼取名叫「五塵」呢?塵者染汙之意,境界能染汙我們的真心,你一貪圖境界,就把你的真心染汙了,所以境界叫做塵境。境界能轉動我們的心,我們的心被境界轉,就是凡夫。我們的心能轉動境界,就是聖人。佛、菩薩的心能轉五塵之境,他在五塵境界之中不被境界轉,而能轉境界。他不多欲,不造罪,能夠權巧方便在五塵境界之中做佛事。

  五塵境界,都是貪欲之境,其中轉人轉得最厲害,最粗重的是五欲:財、色、名、食、睡,我們凡夫對五欲沒有不貪的。貪了怎樣呢?墮地獄。所謂:「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種善根可以成佛,種惡根一定轉到地獄,就是貪圖財、色、名、食、睡五欲。這五欲很重要,下面分別解釋:

  一、貪財,五欲最重的是色欲,爲什麼把錢財列爲第一?因爲凡夫的根機不一樣,有少數凡夫,不貪男女之色,但是沒有不貪財的。因爲財是生活的要件,沒有錢財不能生活,食衣住行都需要錢財,所以錢財列在第一。但是錢財夠用就好,不要多貪,多貪變成苦惱法。貪財的欲望要是多了,沒有餍足,沒有止境。按現在說,生活要過得舒服一點,有一百萬元就好了,但是有了一百萬,他要貪一千萬;有了一千萬,他要貪一億;有了一億元,他還想要更多。所以貪財的欲望多,思慮複雜,影響吃飯、睡眠,就變成一種苦惱。

  二、貪色,色不是廣義的色塵,專指男女之色。男女之色是生死的根本,要是男人不愛女色,女人不愛男色,就不會流轉生死,所以男女的色欲,是無始劫來的習氣。佛叫我們斷煩惱,是把男女之色的淫欲心完全斷掉。《八大人覺經》第二覺,是對四衆弟子說法,尤其是對漸根人說法,叫你慢慢地斷,你完全斷掉男女之色最好,但不是簡單的事,佛就開方便定規矩,在家弟子一夫一妻製,男居士除妻子以外,再去貪愛第二個女人,就犯邪淫戒。女居士除丈夫以外,再去貪愛第二個男人,也犯邪淫戒。我們中國過去重男輕女,女人不可以有第二個丈夫,但丈夫有優越權,可以有很多個太太。到了民國法律規定一夫一妻製,不許有第二個太太。但是法律有漏洞,丈夫有第二個女人,在法律上不許可,不能稱太太,叫同居人。但是男人多享女色是福嗎?多欲爲苦,社會上有一句經驗之談:叫你娶兩個太太,保證你一生不會痛快!你多一個女人,實際是多苦惱。

  叁、貪名,就是希望有名氣,和貪財、貪色比較,貪名是一種清高的貪欲,他不貪色、不貪財,要大家都知道他的名。但要是只求名,不求實際,還是生苦惱。「名是實之賓」,名是真實學問、道德的賓客,不是主人,主人是學問、道德。你有真實的學問、道德,不需貪名,自然有名。以佛弟子來說,你佛理學得好,修行修得好,有真實功夫,你不用求名,自然就有名。你了解佛理,不真實修行,要想求名,不是自生苦惱嗎?

  四、貪食,吃東西是生活的要件,不吃飯人會餓死,吃飯有菜配就好,不要貪多。我在念佛會曾經跟大家講:我們不要爲吃衆生肉,去殺害衆生。青菜、豆腐營養很多,我們只要有青菜、豆腐配飯,不就很知足了嗎?你要是貪吃衆生肉,就變成苦惱。有的人絕不吃素,一定要貪吃衆生肉,廚師爲迎合顧客心理,變出很多花樣,一桌葷菜能花新臺幣幾萬元。貪吃還是小的苦惱,最重的苦惱是把你牽引到地獄去,地獄出來還得還命債,這都是貪食遭受的苦惱。

  五、貪睡,人的果報需要睡眠,要是夜裏睡不好,隔天就不舒服;要是很多夜沒睡,就要生病。但是不可貪睡,因爲你貪睡,就把臥室、臥具布置得很考究,越弄越好,你就多睡。社會上的人貪睡,影響社會上的事業;學佛法的人貪睡,影響學佛的事業。貪睡的心一起,睡越多,懈怠的煩惱就起來了。不能精進修行,就要放逸,你放逸了,戒律就持不清淨,所以睡覺睡到地獄裏去,太冤枉了!

  財、色、名、食、睡是人生的必需品,可是貪多就變成罪過。這就是第二覺知,對于五欲不可貪多;對于五塵之境,不可貪多,貪多就生起苦惱,叫「多欲爲苦」。下面解釋生死大苦。

  「生死疲勞,從貪欲起」,「疲勞」,疲乏勞累。我們每天從早上開始做事,到晚上就感覺很疲乏勞累,因爲沒有得到休息。人的生命,一生一死,死了再生,生了再死,不得休息,沒有智慧的人,感覺不出來。佛叫我們覺悟生死是大苦惱,從無始劫來生死流轉到現在,使我們不能休息,疲乏勞累。這是由佛親證告訴我們,我們才知道,因爲我們凡夫只知道現在,死了以後的事不知道,受生以前的事也不知道,所以只講現在,不講過去,也不講未來。那麼有沒有過去呢?沒有過去就沒有現在。有沒有未來呢?沒有現在就沒有未來,有現在一定有未來。佛教講生死的學問,其他的宗教講不清楚。社會上宗教以外的學問,只講現在生活,不講生死。從小學至大學畢業,讀了十六年,求的是生活的知識,不談生死的學問,但是生死是件大事,沒有智慧的衆生,不研究不相信,就沒有生死輪回嗎?生死輪回是因果事實,不管你相信不相信,該生天轉人,一定生天轉人;該墮叁惡道,一定墮叁惡道。

  果報法從你造業來的,業是業因,有人學佛理問:「我們生從何來?死從何去?」生從業道裏來,死從業道裏去,業就是生死的道路。你怎麼會受生呢?前生造的業。你怎麼會轉人呢?前生造的業。你死了以後隨業受報,你活著造善業,決定生到叁善道;造惡業,決定轉到叁惡道。生了死,死了生,都因爲造業,你說死了沒有來世,除非你現在不造業。身、口、意叁法,是造業的工具,造身業、口業、意業。你心意沒有思想,口沒有說話,身體沒有做事,死了沒有來世。身口意叁業都在造作、行動,造善業決定生叁善道,造惡業決定生叁惡道,如是因,得如是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天天種瓜、種豆下去,不結瓜、結豆行嗎?你不種瓜、不種豆,種些亂草的種子,不就生亂草?所以造了業,想不受報絕不可能。

  我們生在叁善道,而且轉人生天,不是很好嗎?不久長。所以佛不勸我們轉人生天,人乘法、天乘法是方便法,先把衆生救出叁惡道,實際不是究竟法。我們現在轉人,是叁善道之一,可是人身難得易失,人生多苦。人生雖有快樂,但不長久。人身難得,你必須守五戒才能轉生爲人。你轉人的時候,不持五戒,犯殺、盜、淫、妄的業,結果把人身失掉,墮到叁惡道去。人生不滿百年就結束,墮到叁惡道時間長得很,再想出來,不知哪一生、哪一劫?

  「生死疲勞」,生了死,死了生,不得休息,必須學佛,開了智慧,才能感覺到生死疲勞是個大苦。生死疲勞從哪裏來的呢?「從貪欲起」,造了貪欲業,才有生死的果報,輪回不息。生死疲勞的大苦,是從貪欲之業生起的。下面就勸我們用功修行。

  「少欲無爲,身心自在。」「無爲」,是指凡夫沒有貪多的作爲,不是無漏法的無爲。這是對著漸根人說法,也是對著四衆弟子說法,不說完全斷絕貪欲,先要減少貪欲。你身體不貪多,心裏減少思慮,就沒有貪多的作爲,身心沒有太多作爲,就得到解脫自在。

  你多欲,白天奔波勞碌,身體不自在。心裏計劃了再計劃,考慮了再考慮,白天心裏不得閑暇,夜裏也睡不著覺,心裏生了痛苦。身體不自在,心也不自在,所以要少欲。人要生活,衣、食、住是生活必需品,夠生活就可以,所以對漸根人說法,不叫你完全斷欲,先做到少欲。多欲多苦惱,少欲就得到解脫自在的快樂。

  下面第叁覺知,要修「知足」的法門,是跟著第二覺知「少欲」法門來的。第二覺知「少欲」,不要貪多,是第一步功夫。接著講第叁覺知,「知足」的功夫。

  第叁覺知: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

  「心無厭足」,「心」是我們凡夫的妄心,具足貪、瞋、癡叁個根本煩惱。第一、貪心,貪到什麼時候才知足呢?「心無厭足」,「厭」字作「滿」解,沒有滿足的時候。前面講過貪財,有了一百萬,想要一千萬;有了一千萬,想要一億元;有了一億元,還是不滿足,因爲我們的心沒有滿足的時候。

  「惟得多求」,「求」是欲,財、色、名、食、睡,越多越好,因爲他心裏只希望求得多,所以沒有滿足的時候。對不了解佛經、不修佛道的人來說,貪心是根本煩惱,由根本煩惱作出發點,多求不厭足,就增長罪惡。要是用正當的方法多求,罪過較少;要是用不正當的方法求,罪過就大了。

  前面講的五種粗重的煩惱,財、色、名、食、睡,凡夫衆生沒有不貪的。一、貪財,因爲錢財是生活必需的要件,沒有錢財不能生活,足夠生活就可以,但他不知足要多求,錢財多了,接著就貪色、貪名、貪食、貪睡,都是增長惡法。二、貪色,如果沒有很多錢財,一個太太都養不活,還會貪色嗎?因爲錢財多,妄想就起來。一個太太不夠,還要到家庭以外去找女色,不是增長罪惡嗎?叁、貪名,因爲錢財多,就花錢買名,名氣大了,不做好事,利用大名做惡事,不是增長罪惡嗎?第四、貪食,因爲錢財多,吃一桌菜可以花幾萬元臺幣,吃什麼東西這麼貴呢?吃衆生肉,變很多花樣來吃。變花樣的時候,衆生受苦受得很多,但是吃葷菜的人,不顧念衆生苦。

  道源出家早,二十歲出家就吃素,沒有到葷菜館子吃過變花樣的菜。道源還沒出家未吃素以前,前生帶了一點善根,觀察到因爲貪吃衆生肉,衆生受到特別的痛苦。我的俗家請客,請廚子到家裏來做特別的葷菜,有一道叫清蒸螃蟹,把活的螃蟹都壓到盤子上面,一次壓上一、二十只,上面扣一個大盤子,再用繩子把兩個盤子捆起來,放在蒸籠裏,下面用火蒸,蒸籠熱起來,螃蟹受不了,掙紮逃命,拼命掙紮,只能把腿從盤子縫伸出來,身子是逃不出來的。裏面有一、二十只螃蟹,伸出來的腿很多!我那時才十幾歲,他們怎麼捆螃蟹,我都看見,心裏好著…

《佛說八大人覺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