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常住的时间呢?所以古人说:「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的寿命活不到一百年,但是他却怀着如一千年的忧愁,这就是迷而不觉,所以要觉悟世间是无常的。
第二、「国土危脆」,「国土」现在叫做空间,就是世界。「危脆」,不安曰「危」,虚浮曰「脆」。十方世界都是虚浮不安定,危险很多。所以《法华经》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三界不安定,就像一个大房舍失火了,这是譬喻国土是危险、不坚实的,按现在说,你看种种灾难随时发生。十方世界我们把它缩小到小世界,小世界再把它缩小到地球。你以为地球是实在、坚固的吗?不是,它很脆弱,说坏就坏,说空就空。夏天的夜晚,我们看见流星在虚空里亮了一下,就是一颗星球爆炸了,碎片落到地球上叫陨石。证明星球并不结实,说爆炸就爆炸,所以你把国土观察清楚,要觉悟它不是安定的世界,灾难重重。
第三、「四大苦空」,执着有个我,执着身体执着得厉害,叫身见。执着身体这个邪见,把身体硬当成我,所以要先观察「四大」:地、水、火、风四大种,有内四大、外四大。我们的身体属于内四大,外面的山河大地,属于外四大。内四大,我们的身体有四种元素:坚、湿、暖、动。一、地大,坚相为义,我们的身体有骨头,是坚硬的,属于地大。二、水大,润湿为义,我们的身体有血液、水分,属于水大。第三、火大,暖触为义,身上有热气,属于火大。第四、风大,动摇为义,鼻子能呼吸,身体四肢能动,属于风大。身体是地、水、火、风组合起来的,分开来是四种元素,哪有我的本体呢?把身体的四种元素分开来,找不到个我,身体是假的,就把身体观空了。假的身体,你把它当成我不好吗?「苦空」,生、老、病、死,一切痛苦都在身体上,你有了身体就要受苦,结果一点代价也没有,白白地受苦,苦到死无所得,所以应该把它观空,不可以再执着身体是我。
第四、「五阴无我」,我们执着有个我,不单身体属于色法叫我,里面还有个心,心有四种作用:受、想、行、识。色、受、想、行、识,叫五阴,就是《心经》上的「五蕴」,翻译的文字不一样,意思相同。蕴是积聚之义,是五种法积聚起来,成一个身体,成一个心。
「阴」者盖覆之义,我们人人都有本觉,显现不出来,因为被五阴盖覆住了。五阴,色阴,质碍为义,有体质会阻碍,是眼睛可以看得见的,所以身体属于色阴。受、想、行、识四个阴,属于心法,就是妄心。我们的心脏是肉团心,属于身体的一部分,它不是知觉的心,知觉的心眼睛看不见。虽然看不见,怎么知道有心呢?因为有受、想、行、识四种作用:一、受阴,领纳为义,领受、纳受外境,心对着的境界有顺境、违境,顺着我们的心就受乐,违背我们的心就受苦。二、想阴,取像为义,境界现前,由受阴领纳。境界过去了,是乐的境界,它能取个像,想起来很快乐;是苦的境界,它能取个像,想起来很痛苦。三、行阴,造作为义,行是行动,它能造作一切善业、恶业。四、识阴,了别为义,它能明了分别人、物。
身体属于色阴,心有受、想、行、识四个阴,合起来叫五阴,这五阴假合起来是一个我。你详细地观察分析,五个阴一旦分开来,没有一个我的本体,我就空了,所以五阴没有我,这个观察是要破我执。二乘圣人观察到五阴和合的假我,找不到我的本体,所以把我执破掉,但是他们认为真实有五阴,法执不空。菩萨把我执观空以后,再观察五阴是五类,没有本体,就把法执也破了。说一个譬喻,比方五根线合成一条绳子,凡夫认为绳子是真实的,二乘圣人观察到绳子分开来是五根线,绳子没有本体,我执就破掉了。菩萨进一步观察这五根线没有本体,把线分开来,全是纤维,线的本体也找不到,法执就破掉了,所以五阴也是空的,这是第四个觉悟。
第五、「生灭变异」,一切法都有生、住、异、灭四个相。从没有而有,叫做「生」。暂时有一个相,叫做「住」。但是住不久住,剎那剎那变异,叫做「异」。变来变去灭掉了,叫做「灭」。拿人为例:我们的身体,就是生灭变异的假法。本来没有我,父母把我生出来,是「生」相。活在世间,是「住」相。但住在世间不能长久,剎那剎那在变异,是「异」相。变来变去死了,是「灭」相。这句经文只说「生相、灭相、异相」,没有说「住」相,因为住相不久住,剎那剎那变异,所以不说住相,住相包括在异相之中。父母把我们生出来是个小孩子,慢慢长成大人,大人慢慢变老,老了之后死了、灭了。学佛法要观察,从出生的时候就开始接近死亡,所以《楞伽经》上说:「初生即有灭,不为愚者说。」愚笨的人听不懂什么时候开始灭?不是活到一百二十岁才死,是活着的时候就开始慢慢接近死亡。
再观察我们的心,也是生、住、异、灭,一个念头跟着一个念头来,刚动一个念头,这个念头过去了,第二个念头又跟着上来;第二个念头刚过去,第三个念头又来了。就像念珠,看是一串,实际是一个珠子、一个珠子连接起来。心也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连接起来,这一个念头刚生出来叫「生」相;暂时有这个念头,叫「住」相;但是不久住,它有变异,叫「异」相;这个念头过去了,叫「灭」相。所以我们的心也是虚妄的,剎那剎那在生灭。这就是五阴和合的假我,生、住、异、灭,中间变异了,最后灭了,你想停住,也不能停住,你执着它作什么呢?
第六、「虚伪无主」,我们的身体没有个主,内心也没有个主,再往深处推究,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心,是由无明烦恼生出来的,无明烦恼不是真实之法,烦恼是「虚」而不实,无明是「伪」而不真。无明烦恼要是真实之法,无明烦恼你破不掉。因为是虚妄之法,所以你用功观察,用智慧观照,无明烦恼就没有了。
第七、「心是恶源」,第八、「形为罪薮」,我们执着的这个我,把它分开来,外面一个身体,里面一个心,这个假合起来的我,你不把它观空,它就作恶、造罪。恶法一共有十种:身三、口四、意三。意,就是心,我们的妄想心有贪、瞋、痴三种恶法。
「心是恶源」,一切恶法都是从贪、瞋、痴生出来的,这三种是一切烦恼的根本,叫三种根本烦恼。这三种根本烦恼是从心生出来的,所以心是恶法的根源。
「形为罪薮」,「形」是我们的身体,「薮」是一大片乱草。形容造罪像一大片乱草,都是从我们的身体生出来的。身体有形有相,可以看见,包括身、口二业,分开来有七种,叫身三、口四,都是造罪的。
身三:身体造杀、盗、淫三种罪,杀生害命,是身体造的罪。偷盗财物、邪淫男女,也是身体造的罪。
口四:口造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四种罪。妄言,是说谎话,是,他说不是;看见,他说没看见。绮语,是说不正经的话。两舌,斗构是非,离间恩爱。见到甲方,说乙方不好;见到乙方,说甲方不好。比方见了父亲,说他儿子不好;见了儿子,说他父亲不好,父子的感情被他离间,结果生起是非。好像一个嘴里生了两个舌头,叫两舌。恶口,是说骂人的话。
身业三种、口业四种,叫做身口七支。身业、口业合起来就是一个身形,造的罪多,像乱草一样。我们的身形,等于生罪业的地,一切罪业都从身形上造出来。所以「心是恶」法之「源」,「形为罪」业之「薮」。
那么「恶源」和「罪薮」有什么关系呢?「众生畏果不畏因」,畏是害怕。众生果报临头了,才害怕;果报没有临头,不害怕。他要作恶只管做,造罪尽管造,不晓得如是因、如是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作了恶,造了罪,要堕地狱。等你到地狱去,悔之晚矣!所以不如现在畏因。「菩萨畏因不畏果」,菩萨害怕造恶因,他知道造恶因一定得恶果,所以不敢造恶因。等到堕地狱,再后悔晚了!堕地狱,不是天公叫你堕地狱,也不是阎罗王叫你堕地狱,是你自己造的恶业,把自己牵引到地狱应该得的恶果。
最后总结起来,「如是观察,渐离生死。」「如是」,指上文八个法,这八个法你把它观察清楚,就渐离生死。造业是因,生死是果,你不造生死之业因,自然不会得生死之果。
从第一觉到第八觉都是「觉悟」,但是有的写「觉知」。因为汉朝、唐朝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经文都是用抄写的,《八大人觉经》经文短,大家都喜欢念,抄写的次数很多,有些地方有笔误。但是经典有个规矩,错字不可以更改,所以有的写「觉悟」,有的写「觉知」,后人不敢更改,但是我们要知道,「觉知」就是「觉悟」。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二觉悟,「多欲为苦」。前面第一觉悟,有八个事相都要觉悟,八个事相破法执、破我执,但主要是破我执。先说根本没有个我,你执着有个我,外面一个身形,里面有个心,它要你作恶、造罪,把你牵引到地狱里去,所以一定要把它观空,把我执打破。
第一觉悟,是讲破除烦恼,先纠正我们错误的知见,破见惑,见惑是迷理之惑,见惑破了,明了佛理,还得破思惑。思惑是迷事之惑,事相境界现前,你还是被境界所转,所以自第二觉悟以后,都是破思惑。前面讲身、口、意,是造业的工具,身体造的恶业:杀、盗、淫。口造的恶业:妄语、绮语、两舌、恶口,合起来是身口七种。身口造恶业,完全由意业推动。意就是心,心不打妄想,身口不会去造恶业,所以身口七种恶业,完全起于意业贪、瞋、痴,而贪心是根本中的根本,因为众生一起心动念,就贪图五欲;贪得不顺心,才动瞋恨;不应当贪而贪,不应当瞋而瞋,就是愚痴。瞋烦恼、痴烦恼,都由贪心生起。
贪是贪图五欲,广泛地说,就是五尘之境:色、声、香、味、触。眼睛看到色法可爱,就贪色;耳朵听到声音好听,就贪声;鼻子闻到香气好闻,就贪香;舌头吃到好的滋味,就贪味;身体接触感觉很舒服,就贪触。五尘之境是总说,分开来,色…
《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