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持力帶來的。就像《入行論》中所言:“猶如烏雲暗夜中,刹那閃電極明亮,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暫萌修福意。”在這樣的末法時代,我們生起如閃電般短暫的學佛意樂,或者對佛陀生起信心、對衆生生起悲心,是特別特別不容易的,因此,這一切均爲佛陀的加持。
倘若沒有這種加持,我們會永遠沈溺在苦海中,感受極大的痛苦,所以一定要時時感恩佛陀。《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也說:“若佛如來不出世,一切衆生受大苦,無複善道唯惡趣,但聞叁塗苦惱聲。”《方廣總持經》還說[3]:佛陀滅度之後,若有法師爲人說法,令衆生趨入大乘之道,假如他們生起一絲歡喜心,乃至掉下一滴眼淚,這也是佛的威神力所致。
就像我們跟別人交流佛法時,有些人對佛陀生起歡喜心和信心,聽著聽著就感動地流淚,這都是佛陀的加持,是很不容易的。對一般世間人而言,哭的話,多是爲了自己的感情、自己的家庭,這時候他流的眼淚比長江黃河還長,但這種眼淚沒有任何價值。
以前我在一所醫院住院,有個護士對我很不好。有一天,我看她在流淚,就問:“你是不是爲我哭的?”她惡狠狠地回答:“我才不會爲你哭呢!”(衆笑)法王講《釋尊廣傳》時說,對衆生因悲心而流淚,或者對叁寶因信心而流淚,這種淚水有很大功德。但如果只爲了自己而哭,那沒有什麼意義可言。
也許有人會問:“如果叁寶有這麼厲害,那天天祈禱叁寶就可以了,我生病是不是就不用看病吃藥了?”
並不是這樣。假如出現病痛、苦痛、魔障等磨難,首先你要祈禱叁寶,除此之外,若是需要采取醫療術、禳解術[4]等行之有效的方法,也要明白這些都是叁寶的事業,然後再接受治療等,而不要認爲“祈禱叁寶起不到什麼作用,我看了醫生以後才好”。其實你到醫院去,不管是醫生診斷還是開藥,全是叁寶的威神力在作饒益。所以,我們要把這些理念搞清楚,對“一切顯現都是叁寶的遊舞”要深信不疑,並且觀清淨心。
如果爲了辦事等目的,我們要前往異地他鄉,也應先頂禮所去方向的如來或叁寶,然後再開始動身。比如,要去東方的話,就觀想東方如來,並作頂禮、祈禱;去西方的話,就向西方如來頂禮和祈禱。或者,可以念些《八吉祥頌》,對叁寶始終有一種恭敬心。若能如此,則會成就一切順緣。《佛說灌頂經》亦雲:“禮拜向叁寶,供養散花香,釋梵相擁護,萬事皆吉祥。”
我們藏地就有這種習慣:出門之前先去寺院供養僧衆,請他們念經,然後自己進行祈禱,向所去地方的佛陀頂禮,這樣的話,一切所願就很容易成辦。
《叁戒論》中也講過,阿底峽尊者規定,皈依後有五個共同學處:“不爲命獎舍叁寶,何等要事不尋他,常供令自他皈依,頂禮所去之方佛。”
意思就是,第一、皈依以後,就算遇到生命危險,或者得到再大的獎賞,也不能舍棄叁寶。
第二、不管發生怎樣重大的事,也不能認爲叁寶不能救護,而去另尋其他的世間辦法。
第叁、行住坐臥中恒時憶念叁寶功德,不間斷供養。
第四、了知功德後,令自他虔誠地皈依叁寶。有些人出去時,坐車也看看有沒有容易調伏的對象,如果有人看起來不錯,就馬上坐到他跟前,笑眯眯地問:“你皈依過沒有啊?”結果別人不但不領情,反而一直抽煙,最後把他給熏跑了。
第五、無論去往何方,要對那方的佛陀進行頂禮。
◎ 日常生活中如何祈禱叁寶
一切時處,都應念修甯提派儀軌的皈依偈“真實叁寶善逝叁根本,風脈明點自性菩提心,本體自性大悲壇城中,直至菩提果間永皈依”[5],或者共同乘的皈依偈“皈依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在藏地,幾乎人人都會念。那天我去一個學校,問了很多小學生,他們大多數都會。不過,現在藏地很多知識分子不像以前了,因爲新文化的沖擊特別大,他們對叁寶的信心日益退化,這種現狀不容樂觀。
念誦叁皈依,其實功德非常大,《聖解脫經》中說,若能在臨死的旁生耳邊,念“南無布達雅,南無達瑪雅,南無桑嘎雅”,它來世就會擺脫惡趣之苦。而四皈依,是在叁皈依的基礎上加了“皈依師”,因爲上師是叁寶的總集。所以,我們要經常念修四皈依,在他人面前也不時贊歎叁寶的功德,令其皈依,並使他們明白:自他所有衆生今生來世的依賴處就是叁寶,故要精勤念修皈依。
不過現在末法時代,有些人真的特別過分,常說佛經的這個道理不對、那個道理不對,出家人如何如何不好……這些人口口聲聲說這是事實,但實際上並非如此。他們只看到過失的一面,卻從不看功德的一面,因爲自己心不清淨,故根本看不到皈依叁寶的功德。
其實,就所有衆生而言,對今生來世最有利的,即是皈依叁寶。如經雲:“唯有諸世尊,能加施無畏,當至歸命佛,及法與聖衆。”唯有世尊可以賜予無畏的境界,故我們應以誠摯的信心,皈依佛陀、法寶和僧衆,只有這樣,今生來世才會得到快樂。
真正懂得皈依功德的人,不管到哪裏去,哪怕路上見到一個人,沒有皈依過的話,他也肯定要講皈依的功德。或者他在旅館裏住一晚上,旁邊的人若不信佛教,他就慢慢慢慢講,到了第二天分開時,那人已經皈依佛門了。
不過,有些人特別剛強難化,你講了半天也沒有用,這樣的話,你就給他念些皈依偈或佛陀名號,這對他也是有利的,因爲在暗劫中,連叁寶的名號也聽不到。所以,遇到實在聽不進去的人,你可以在他耳邊突然念“佛、法、僧”;或者走路、坐電梯時,突然念“釋迦牟尼佛”、“南無阿彌陀佛”……在別人看來,你可能有點問題,但實際上,這對他們利益非常大。只要能在衆生阿賴耶上種下善根,這也是一種弘揚佛法。畢竟你即生中想找一批眷屬,專門給他們講經說法,機緣不一定很成熟。但在走路的時候,可以把路人當成你的得力弟子——呵呵,是不是啊?
在日常的行住坐臥中,也要觀想憶念叁寶。
睡覺:晚上就寢時,要像前面所說那樣,將皈依境的尊衆觀想在自己心間,心專注于皈依境而入睡;倘若你沒有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的境界,實在不會觀想,那也要在心裏意念:“上師叁寶此時就安住在我的枕頭上,以慈悲的目光垂視我,憐憫地關照我、加持我。”若能在這種境界中入眠,自己迷亂的夢就會變成光明夢。所以,睡覺前應當這樣觀修,盡量不要有貪嗔癡的心態,而應在不離隨念叁寶的狀態中入睡。
吃飯:享用飲食的時候,就像平時會供一樣,將叁寶的壇城觀于自己喉間,以飲食的美味作供養。不過,有實執的人因爲沒有生圓次第的境界,就會産生很多不必要的念頭:“具體是在喉間的哪裏呢?叁寶會不會有這麼小?”其實,在觀想時,我們的身體並不像現在這樣,而是全部顯而無自性的,一塵上有無數刹土和世界。說喉間,只是一個方向而已,在那裏有無量無邊的如來壇城,你也變成無量無邊的幻化身作供養。
若實在不能這樣觀想,則可誠心意念:一切所飲所食的獻新[6]部分,首先供養叁寶。藏地很多老修行人就是這樣,平時哪怕喝一瓶飲料,也是一打開就先沾少許,向空中彈叁下。假如你不方便這樣做,也可以在心裏念一遍供養叁寶的偈頌,然後再自己享用。
這方面,學院大多數道友做得不錯,不管是男衆、女衆,平時吃飯的時候,把飯盛到碗裏後,先合十念供養偈,然後才開始吃。這也是一種修行,這種習慣要慢慢養成。我們每個人世間習氣很重,不好的念頭和行爲經常出現,好的行爲學起來非常艱難,所以,大家應該經常這樣串習。
穿衣:當你准備換上一件嶄新的衣服時,還沒有穿之前,應先觀想供養叁寶,向空中甩動一下,然後意念叁寶賜給了自己,再穿上。
當然,不僅僅是新衣服,任何一種你特別喜歡的對境,比如新房子、新道場,都可以先供養叁寶,之後觀想叁寶賜給自己,這樣是非常有功德的。聽說有個道友天天在佛前供水果,完了以後,就跟佛說:“釋迦牟尼佛啊,您把最好的蘋果給我吃哦!”呵呵,這樣也可以。
同樣,遇到悅意的外境,如美麗的花園、清澈的河流、美妙的宮殿、悅意的樹林、廣大的財産、富饒的受用、佩帶裝飾的俊男美女等,也應先供養叁寶。(你在路上看到一個特別好看的人,可以馬上想:“供養叁寶!供養叁寶!”)無論看見任何喜愛或貪執的事物,都要誠心意念供養叁寶。
打水時,也應將獻新供養叁寶之後,再把水裝入自己的水器。不過,現在城市裏有自來水,不一定有條件這樣做。在以前,人們去泉邊、井邊打水時,都會先沾取水瓢裏的一點點,向空中灑叁下,然後再裝入自己的水桶。
古人的這些行爲,如今不少人覺得是一種多余,這是因爲他們不了解此舉的功德。其實,除了我們眼睛看見的以外,還有無形的叁寶加持,不管你承不承認,只要供養了叁寶,就算財物不是很多,也可以積累許許多多功德。《大莊嚴論經》雲:“雖無諸珍寶,及以資生具,能信叁寶者,是名第一富。”因此,我們看見一個美妙的對境時,隨時隨地都要供養叁寶。
此外,自己獲得現世的幸福美滿、安居樂業、名聲遠揚等任何稱心如意的事情,也要想到這完全來自于叁寶的大悲,首先供養叁寶,生起恭敬心,並觀清淨心。
自己頂禮供養、觀修本尊、念誦咒語等一切善根,也應當供養叁寶,然後回向衆生。我們平時念的放生儀軌中,就有專門供養叁寶的偈頌,有些人看後覺得:“我自己放生就可以了,還供養叁寶幹嘛?沒有必要。”其實不是這樣的,無論你做任何一件善事,將善根先供養叁寶,後回向衆生,如此既有供養的功德,也有…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八十八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