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若攝頌釋 第五十二課▪P2

  ..續本文上一頁清楚。很多人糊裏糊塗,到底事情做好、不做好,都不明白、不清楚。若是以前修過安忍的,生生世世當中無論遇到什麼事情,辨別事理都很容易,不會變成愚昧。還有,修安忍者死後會轉生善趣,還能淨除最大的惡業,所造惡業也能全部得以淨除,等等,有各種不同的果。

  本頌講:有了修安忍,身體會顯得莊嚴,佛陀的叁十二相會逐漸具足;還有威力無窮,即生中給別人宣說空性法門一點困難都沒有。有些人爲什麼一聽到空性法門能在很快的時間中有所了悟,並能將自己的覺受和感應爲他人講述,甚至他人也能馬上得到利益,這就是修安忍的果報。

  對在座各位來講,對未來自己的生生世世,一點都不顧及、不考慮的人應該沒有。作爲一個人,誰對未來都會考慮,既然如此,那我們在生活中就應修持安忍。當然,在一切修行中,修安忍還是比較困難,就像《入行論》裏面所講的一樣[2]。尤其受到無緣無故的誹謗,或在不同環境中受到不同歧視,那個時候就很難受。但對大乘佛子來講,大家都應接受,也需要修行。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多修行《入菩薩行論》和《佛子行》,這兩部論典會使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舉止有非常大的改變。光是聽過一遍或以前學過一遍根本不行,應該經常在耳邊聽受。即使有些內容不懂,只要在耳邊聽到這種聲音,對相續也會有很大的改變。以前法王如意寶在美國念《佛子行》傳承的聲音我這邊有,以後想給每位道友,希望大家能經常聽老人家的傳承。聽了之後,我相信相續中自然而然會生起大菩薩的安忍和智慧、慈悲等功德。

  確實,我們相續中的功德需要依靠各種因緣而生,不可能某天一位上師用棍棒一敲打就馬上開悟。因爲,所謂恍然大悟,並不一定是裏面的東西全部露出來,就像剖開雞蛋一樣。所謂開悟,是指到一定的時候領悟了整個宇宙人生的真相。比如說,我們經常迷迷糊糊,不需要生嗔恨的地方經常生嗔恨,不應該生貪心的地方經常生貪心……恒時處于迷亂和錯誤的狀態當中。如果這樣的信息依靠不同因緣全部息滅,那本來的面目或真相就可暴露無遺。在這個時候,我們就稱之爲開悟。

  當然,開悟也有不同程度。大家想一想,你剛皈依佛門時,對世間的貪執是什麼樣?對整個世間的看法和觀點是什麼樣?然而通過一段時間學習佛法後,雖然還沒有完全領悟到萬事萬物的真相,但跟其他執迷不悟的芸芸衆生比較起來,自己也覺得跟他們還是有一定的差別,甚至會覺得他們很可憐——天天都將不應該實執的東西執爲實有,悲憫心也油然而生。這也是一種覺悟。

  在這裏我們應該知道,以修安忍的因緣,今生能使自身感得妙色、無有醜陋,生生世世能爲他人宣說妙法、令衆人歡喜,有許多功德或美德。現在很多人都有自卑感,覺得很多人都不喜歡我,包括出家人,有些也說:我好痛苦,在誰眼裏我都是一個壞人,我到底造了什麼惡業?可能是生嗔恨心的惡業。(我想起了有些人的總相[3]。)世間人中,有些人長相很不好看,誰都討厭,自己一照鏡子也特別失望。對這些人來講,還是要好好修安忍,不要經常發脾氣,但他們往往脾氣不好。相信大家都能看到,世間中素質比較高,各方面福德具足的人,一般脾氣都很不錯。學佛人中,大多數人都很有善根,也有一些人心地很善良。

  在世間,相信大家遇到某些人時,會發出這樣的感慨:他即生當中這樣,前世肯定更糟糕,後世還會更加可憐。就像這樣,若我們沒有如法修行,就沒辦法超越漫長而可怕的輪回。所以當我們流轉在生死中時,哪怕一天懂得一個偈頌的教義,也要以之調整自己的身心。比如以前你脾氣特別不好,對誰都生起嗔恨心,那在知道前因後果之後,就要盡量製止自己的嗔恨。在佛陀的教法中,許多貪嗔癡煩惱嚴重的弟子,通過修行都獲得了阿羅漢等聖者果位。包括現在爲大家傳法的佛友,很多人剛來時脾氣也不好、修行也不好,但聞思一段時間以後,他的人格和性格完全都改變了,最後也成爲很了不起的法師,這種現象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對每個人來講,修行的確很重要,因爲不修法就會逐漸混入世間,最終也苦惱無邊。

  辛二(耐怨害忍)分二:一、如何安忍;二、如是安忍之果。

  壬一、如何安忍:

  

有衆生取檀香包,恭敬塗敷菩薩身,

  

或有火燼撒其頭,于二者起平等心。

  這裏講我們應該怎樣安忍。當然這種境界很高,一般凡夫人暫時也做不到,但實際上,到證得一地或獲得佛果時,確實會有這種境界。什麼樣的境界呢?假設有人拿著檀香包,以歡喜心和恭敬心在你身上進行塗抹,另外有人在旁邊拿著火燼撒在你頭上,對真正具有菩提心的菩薩來講,他對這兩者完全是平等心。就像釋迦牟尼佛的故事裏面所講的一樣,一邊是羅睺羅供養栴檀香,一邊是提婆達多用兵器來傷害,但佛陀對提婆達多和羅睺羅兩者根本沒有任何偏向,心完全是平等的。

  可是我們並不會這樣,比如一邊一個人拿著寶劍准備殺你,一邊一個人拿著很多金銀財寶供養你,我們的態度會是什麼樣,想必大家都很清楚。若對用刀准備砍你的人和對用金銀財寶(恐怕大家不一定喜歡檀香包,很多人都喜歡錢財)布施給你的人平等生起歡喜心,那就真正有一些境界。所以在修行中,大家應該觀察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

  在《增一阿含經》中,有與此偈相似的偈頌,雲:“設以栴檀香,以塗右手者,執刀斷左手,心不起增減。”意思是說,對佛陀來講,一邊有人拿著栴檀香塗抹他的右手,一邊有人用刀砍斷他的左手,他對這兩者一視同仁、完全平等,根本不會對傷害自己的人産生嗔恨心,對供養或幫助自己的人産生歡喜心。這種偉大的精神或行爲在世間確實是沒有的,因此佛陀的行境或智慧至高無上。不過大家一定要觀想佛陀的偉大與高尚,這樣就能對佛生起信心;就像我們看見利他心特別重的上師或大德的行爲,心裏自然而然會生起恭敬心一樣。當然,這也是他們的功德力感召。

  《大智度論》中,也宣講了佛陀對衆生的平等心,偈雲:“種種惡毀佛,佛亦無惡想;種種稱譽佛,佛亦無喜想;大慈視一切,怨親等無異。”意思是說,種種惡業來毀謗或毀壞佛陀,佛也沒有惡意之想;對佛陀種種稱贊或贊美,佛也不會生起歡喜心;大慈大悲的佛陀對所有衆生一視同仁,對親怨沒有遠近之別,一律無差別的對待。這種崇高的境界,恐怕有些人想都不敢想。我們不說一邊砍你的身體一邊供養你,僅僅一個人說一句好話,自己也會很開心,一個人說你很難看、很壞等,也會很傷心、很不高興。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爲凡夫俗子的心本來如此,想必大家在生活中也能感覺得到。

  大家都知道,有人幫助或供養你時,經常會對他有一種好感,而有人對你不滿或挖苦時,就會對他生起惡意,甚至生起想害他的心,這就是我們現在修的忍辱不夠。有些人說:自己修行境界不夠,經常哭。我覺得凡夫人應該值得哭,因爲很多真理我們都沒辦法接受,而一些顛倒的垃圾分別念卻塞滿了相續,始終清理不出來,即使清理一點,馬上又開始不斷地增添。所以有時候一觀察自己的凡夫相續就很惡心。也許是末法時代的原因,也許是衆生惡業顯現佛陀的妙手也難以阻擋,現在極少數修行人很不如法,表面上裝作是修行人,但實際上真正了解內幕或內心時,就會發現有許許多多不可告人之事。

  因此,很多修行人都沒有必要驕傲,因爲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每個人都有自證分,皆應觀察自己的心到底是什麼樣。自己認爲自己修行很高,到底有沒有?當遇到違緣或特別不樂意的對境時,你的情緒或整個身心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所以,我們對暫時一點點的修行也不能滿足。不能認爲我已遇到殊勝的法,什麼都了如指掌,什麼都融會貫通,現在可以隨心所欲放任所作所爲了,而應一點一滴調整自己,否則對一個簡單的外境也沒有能力應付。總之,凡夫人的修行境界,自己觀察起來也極其可笑。

  那真正的大菩薩是什麼樣的人呢?就是對衆生有平等心。但許許多多人都做不到,雖然如此,我們也不能因此退心,還要不斷努力,總有一天會達到這樣的境界。那個時候,對作害者和饒益者就會生起平等心。在這之前,我們要經常祈禱上師叁寶、諸佛菩薩,願相續中真正能生起對所有衆生的平等觀。

  壬二、如是安忍之果:

  

智者菩薩安忍已,發心回向大菩提,

  

勇士爲世安忍勝,羅漢獨覺衆有情。

  上述已經分析了如何修持耐怨害忍,下面講它的果。如是智者菩薩修持這樣的安忍之後,其發心修持安忍的功德,會回向給天邊無際的一切衆生。也就是說,他並不是以自私自利的心修持安忍,而是爲了利益一切衆生而修安忍:剛開始他的發心也是這樣,在修行過程中也是爲衆生而修,最後得到的善根和果報也回向給一切衆生。其實,這樣的安忍遠遠勝過所有聲聞緣覺以及世間智者的安忍。爲什麼這樣講呢?因爲,這些人表面上看來也在修安忍,實際上並沒那麼殊勝。佛陀在經典中說:舍利子,聲聞的安忍唯一斷除自之煩惱,故是相似安忍;而菩薩之安忍爲一切有情而修,故功德不可估量。在其他經典裏面,也以大海水和蹄迹水、須彌山和芥子等比喻,對菩薩的安忍與小乘的安忍或凡夫的安忍,在安忍的量、功用等方面存在著很大差別作了說明。因此大家一定要學菩薩的安忍,否則也沒有多大的意義。

  當然,在世間中,有些人性情很寬厚,別人怎麼樣說、怎麼樣做,他都不動搖,這也很難得。甚至有些以安忍的功德也得到了暫時的世間果報,下面就講一則“百忍成金”的故事:在唐朝高宗年間,有一位姓張的人發願:在一輩子當中,要修一百次大的安忍。還差最後一忍時,有一位仙人爲了試探他,或…

《般若攝頌釋 第五十二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