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彌陀經疏鈔事義▪P3

  ..續本文上一頁各論父功德,詣祖決其優劣。實曰:「元方難爲兄,季方難爲弟。」

  

  文殊十瑞

  

  一、光明滿室;二、甘露盈庭;叁、地湧七珍;四、神開伏藏;五、雞生鳳子;六、豬娩龍豚;七、馬産麒麟;八、牛生白澤;九、倉變金粟;十、象生六牙。

  

  詳有五名

  

  一雲尊重,一名威猛,一雲降伏,一雲  一雲

  

  龍蛇混雜,凡聖交參

  

  無著禅師禮五臺,遇文殊化老翁問雲:「南方佛法,如何住持?」著雲:「末法僧尼,少持戒律。」無著雲:「此間佛法,如何住持?」翁雲:「龍蛇混雜,凡聖交參。」

  

  命在呼吸

  

  《四十二章經》雲:佛問沙門:「人命在幾間?」答言:「數日間。」曰:「子未知道。」又問:「人命在幾間?」曰:「飯食間。」佛言:「子未知道。」又問:「人命在幾間?」答雲:「人命在呼吸間。」佛言:「子知道矣。」

  

  十種權實淨土

  

  《華嚴合論》:第一《阿彌陀經》淨土,第二《觀無量壽佛經》淨土,此二是權未實。第叁《維摩經》淨土,是實未廣。第四《梵網經》淨土,是實未廣。第五摩酰首羅天淨土,第六《涅槃經》淨土,此二是權未實。第七《法華經》叁變淨土,亦是權未實。第八靈山會所指淨土,是實非權。第九唯心淨土,是實淨土。第十毗盧所居淨土,是實淨土。

  

  《楞嚴》深呵

  

  《楞嚴》破想陰文雲:「都指見在,即爲佛國。無別淨居,及金色相。」

  

  多歧亡羊

  

  《列子》載: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子共追之。楊子曰:「一羊,何追者之衆?」曰:「多歧路。」已而返,竟不得羊。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不知所之,故也。」故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

  

  專注中鹄

  

  鹄,皮革中之的也。射候用皮,其中畫鹄以爲的。

  

  見卵而求時夜

  

  《莊子》曰:「且汝亦太早計,見卵而求時夜,見彈而求鸮炙。」時夜,雞也。見卵而即望其報曉,甚言欲之極也。

  

  體露金風

  

  僧問雲門:「樹雕葉落時,如何?」門雲:「體露金風。」

  

  《瑜伽》一百一十苦

  

  詳具論中。

  

  二十四樂、叁十益

  

  詳具彼鈔、彼論。

  

  聖解還成魔境

  

  《楞嚴經》雲:「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佛見早墮鐵圍

  

  經雲:佛言:「文殊昨夜起佛見、法見,被吾貶向二鐵圍山。」

  

  牛羊絕牧

  

  《孟子》曰:「牛山之木,非無萌檗之生焉。牛羊又從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謂牧養牛羊,而戕其芽也。

  

  過迦旃鄰陀

  

  迦旃鄰陀者,天竺柔軟草名也。觸之者,能生樂受。

  

  庭前柏樹

  

  僧問趙州:「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州雲:「庭前柏樹子。」

  

  檻外藥欄

  

  僧問雲門:「如何是清淨法身?」門雲:「花藥欄。」

  

  八種清風

  

  世間八風,謂:條風、明庶風、清明風、景風、涼風、阊阖風、不周風、廣莫風。然彼土無四時,或應八方,或對八卦,或自有八種,不必強爲之說。

  

  堯處茆茨

  

  唐堯爲天子時,宮室儉素,茆茨不剪。謂以茆茨草蓋屋,而不剪齊其檐。極言其樸陋也。

  

  箕谏象玉

  

  箕子,纣之叔父。纣作象箸,箕子歎曰:「彼爲象箸,必爲玉杯。則遠方珍怪之物至矣。」遂入谏。纣不聽,囚之。

  

  舜在畎畝

  

  《孟子》曰:「舜發于畎畝之中。」《書》曰:「帝耕于曆山。」

  

  警跸冕旒

  

  天子出陳警,入陳跸。天子儀仗也。冕,冠也。天子十有二旒。

  

  有天下不與

  

  《論語》雲:「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注》:「不與,猶言不相關,言其不以位爲樂也。」

  

  誦斯偈者,尚致口出青蓮華香

  

  昔有女尼,日誦《法華經》「青蓮華香,白蓮華香」二句,後世因感口有蓮華香之報。

  

  營修世福,爲有漏因

  

  達摩初見梁武帝,帝問:「寡人造寺、寫經,度僧無數,有功德否?」祖雲:「實無功德。」帝曰:「何以無功德?」師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帝曰:「如何是真實功德?」答曰:「淨智妙玄,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第叁卷

  

  埙鳴篪奏

  

  埙土、篪竹,二器互相唱和。《詩》雲:「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玉振金聲

  

  《孟子》曰:「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注》:「金,锺也。聲,宣也。八音未作,則先擊镈锺以宣其聲。玉,磬也。振,收也。俟其既阕後,擊特磬以收其韻。」

  

  哀矣不傷,樂而不泆

  

  《論語》: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注》雲:「淫者,樂之過而失其正者也。傷者,哀之過而害于和者也。」泆即淫也。

  

  羽寂宮沈

  

  宮、商、角、征、羽,號爲五音。

  

  當平心地,則世界平

  

  持地菩薩,于普光佛時,爲比丘,平填道路。至毗舍如來時,國大王延佛設齋,爾時菩薩平地待佛。佛摩頂雲:「當平心地,則世界平。」

  

  心有高下,丘陵坑坎

  

  《維摩經》雲:舍利弗言:「我見此土,丘陵坑坎,荊棘沙礫,土石諸山,穢惡充滿。」螺髻梵王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見此土爲不淨耳。」于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時大千世界,珍寶嚴飾。

  

  夜氣清明

  

  《孟子》曰:「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氣,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希。」謂一日之間,汩沒于物欲,其氣昏濁。平旦之時,其氣清明,所好惡與人相近,不至大背于人情也。

  

  叁種意生身

  

  一、叁昧樂正受意生身,屬聲聞;二、覺法自性性意生身,屬菩薩;叁、種類俱生無行作意生身,屬佛。

  

  四種叁昧

  

  一、常行叁昧,《般舟》九十日爲期,專念彼佛,亦雲佛立叁昧。二、常坐叁昧,《文殊問般若》九十日爲期,專緣法界理,不兼余事,亦雲一行叁昧。叁、半行半坐叁昧,「方等」、「法華」等忏,限期不定,或叁七日、七日、十日等。上叁實相理觀。四、非行非坐叁昧,諸經行法,不專行坐,並屬此攝。即隨自意叁昧。此一唯事觀。

  

  釋迦、調達宿因

  

  釋迦佛,與調達,往昔爲共命鳥。一爲調達者睡,一爲釋迦佛者醒。醒者因取香果而食,香氣芬然。睡者覺而惡曰:「何瞞我而食也?吾當以毒果害之。」遂食毒果,二命俱喪。

  

  由之瑟

  

  子曰:「由之瑟,奚爲于丘之門?」《注》:「言其聲之不和,與己不同也。」

  

  鄭之聲

  

  孔子曰:「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

  

  黃锺大呂

  

  樂有十二律:黃锺、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爲陽六律。大呂、夾锺、仲呂、林锺、南呂、應锺,爲陰六律。

  

  二十二根

  

  信、進、念、定、慧、憂、喜、苦、樂、舍、眼、耳、鼻、舌、身、意,共十六根;男根、女根、未知欲知根、已知根、命根、具知根。

  

  五邪命

  

  一、爲利養詐現異相;二、爲利養自說功德;叁、占相吉凶,爲人說法;四、高聲現威,令人畏敬;五、說得供養,以動人心。

  

  扞格

  

  《禮記·學篇》:「扞格而不勝。」《注》:「扞,拒扞也。格,讀如凍[冫*各]之[冫*各],謂如地之凍,堅強而難入也。」

  

  一暴十寒

  

  《孟子》曰:「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六律交唱

  

  陽六、陰六,同前。

  

  八音克諧

  

  此《書經·舜典》後夔之語:「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八音者,金、石、絲、竹、匏、土、革、木。諧,和也。)

  

  叁法忍

  

  音響忍,柔順忍,無生忍。

  

  忉利天鼓

  

  《華嚴經》雲:「忉利諸天,著五欲樂,行放逸時。天鼓之中,自然出音,告彼天子:『此樂無常,莫行放逸』等。」

  

  雷音寶林

  

  雷音,例忉利。寶林,例天鼓。

  

  虛空及性功德

  

  虛空功德者,《往生論》頌雲:「無量寶交絡,羅網虛空中,種種鈴發響,宣吐妙法音。」性功德者,頌雲:「正道大慈悲,出生善根故。」

  

  猶是王老師兒孫

  

  黃檗到南泉,一日齋時,捧缽向南泉位上坐。南泉下來見,便問:「長老什麼年中行道?」師雲:「威音那畔。」泉雲:「猶是王老兒孫。」

  

  叁轉四谛

  

  一、示相轉: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滅,可證性;此是道,可修性。二、勸修轉:此是苦,汝應知;此是集,汝應斷;此是滅,汝應證;此是道,汝應修。叁、作證轉: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斷;此是滅,我已證;此是道,我已修。

  

  洛闳、一行

  

  洛闳,漢武帝時人,精于曆數。漢時改正朔,其所定也。算周天數雲:「後幾百年,當有差訛。必有聖人出而正之。」唐玄宗時,僧一行果出,複定曆數。

  

  九章

  

  一方田,二粟布,叁差分,四少廣,五商均,六均輸,七當程,八盈肭,九勾股。

  

  置子莊嶽

  

  孟子謂戴不勝曰:「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齊語也。則使齊人傅諸?使楚人傅諸?」曰:「使齊人傅之。」曰:「一齊人傅之,衆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莊嶽之間數年,雖日撻求其楚,亦不可得矣。」莊嶽,齊街裏名。

  

  願受天樂

  

  昔有貧女,處于糞…

《阿彌陀經疏鈔事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