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細胞而沒有神經,不懂得苦樂,所以也就不存在殺生的問題。所以,如果我們感染病毒後,要趕緊治療才是。
問: 既無自性,那輪回者是誰呢?
答: 既無自性,那下面在聽法者是誰呢?你們雖然沒有自性,但不是說你們就不存在。佛教講無我,因此,生命的延續像流水一樣不常不斷。以佛教的觀點來看,是由阿賴耶識在決定我們的生死流轉。本來這次還要講《佛教心理學》,是有關精神主體的狀況,其中探討到也包括這一問題。
問: 佛教怎麼看靈魂轉世的說法?
答: 佛教從緣起的角度,認爲有情不存在固定不變的主體,並因此而否認靈魂。但否認靈魂並不等于否認生命的輪回,不否認生命的相續,在我們一期的生命結束之後,還會繼續隨著業力流轉于六道,地獄就是其中的一種生命狀態。
問: 天上的人是從哪裏來的?
答: 天上的人是從人道中去的,我們能夠布施、持戒,就能感得升天的果報,天人也會歡喜贊歎。當然,因緣因果是多生的,畜生雖然今生不能布施持戒,但如果往昔的業緣成熟了,同樣可能就生到天上。所謂六道輪回,就是有情會依據自己的業力在六種不同的生命狀態中不斷地流轉。
問: 佛教不承認靈魂的存在,那麼,鬼和靈魂又有什麼區別?
答: 佛教雖然不承認靈魂的存在,但也不同意”人死如燈滅“的觀點。佛教認爲,人在死亡後還存在著識,識像流水一樣不常不斷。所以佛教的生命觀是不斷不常,既不是固定不變的,也不是斷滅的。
至于鬼,是六道衆生之一。它和人一樣,是一種生命形式的存在。
問: 六道裏的畜生道如何通過修行獲得解脫?
答: 真正能夠修行的主要還是人道的衆生。除人道以外,畜生道、天道、地獄道、餓鬼道的衆生都很難修行,因爲他們有著各自不同的障礙。天道是因爲太快樂而想不到修行;地獄道是因爲太痛苦而無法修行;畜生道因爲太愚癡而沒有能力修行。而人道有苦有樂,就會有離苦得樂的希求,並且,人有智慧也有能力爲改善自身幸福不斷地探討真理。那麼,畜生道的衆生又如何解脫?或者它們永遠就是畜生?畜生道的衆生也是果報生,果報一旦償還,就會隨著往昔的業力繼續流轉六道,當它們轉生到人道之時,就有機會修行了。
問: 六道中有鬼道,地獄中是不是也是鬼呢?
答: 鬼道是鬼道,地獄道是地獄道,兩者是不同的。地獄道衆生因爲業力牽引而處于水深火熱的極度痛苦之中;但鬼道的衆生則和人道同樣,屬于一種生命的形式,本身有苦也有樂,並不是純粹的受苦。
問: 阿賴耶識沒有分別和執著的特性,它是怎樣投胎?中陰身有阿賴耶識嗎?在六道中,衆生怎樣相互依賴和製約?
答: 阿賴耶識的投胎主要是靠業力推動,不是阿賴耶識自己所能決定的。中陰身當然有阿賴耶識。至于六道衆生怎樣相互依賴,應當說,六道衆生是一種輪轉關系,相互的依賴並不是特別強,其中人道和畜生道的關系比較密切一點,和天道、地獄道的關系都不是很密切。
問: 世界初成的時候,人是從哪裏來的?
答: 佛教以爲人是從外星球來的,當時光音天的人到我們地球,是以一束光來的,看到地球非常美好,就留連忘返,看到樹上的果實,就摘幾個來吃,吃著吃著就再也回不去了,後來我們的世界就有人了。
問: 請法師講一講自己親眼所見的六道輪回的事例。
答: 六道輪回是人們最不容易相信的事,我們這代人所接受的都是唯物論的教育,人死如燈滅,死亡就意味著生命的消失。而六道輪回的理論卻告訴我們:生命會在死亡後繼續存在並以另外的方式得到延續。
常人的特點是什麼?就是眼見爲實:我能看見的,我能感覺的就是事實,反之,則不能作爲事實來接受。現代人總是跟著感覺走,但很少會對自己的感覺做一番考察,我們的感覺是否可靠?我們的感覺究竟是不是正確的?如果根據佛法來看我們的感覺,我們的感覺既粗糙又錯亂:首先是粗糙,我們的能感覺到事物非常有限,很多東西我們無法感知,比如微觀世界,如果不是因爲放大鏡的發明,我們永遠都無法相信微觀世界的存在;我們也看不到宏觀的宇宙世界,如果不是因爲望遠鏡的發明,我們永遠都不知道宇宙的廣大神奇。相反在生活中我們看到的,以爲千真萬確是真實存在的,並不一定就是客觀的真實。何必一定要我親眼見到才是真實有的呢?
問: 天堂和地獄究竟在哪裏?
答: 天堂和地獄可以在我們的一念之間。當我們內心被喜悅充滿的時候,這一刻就是天堂;當我們內心被煩惱占據的時候,這一刻就是地獄。天堂和地獄也可以在人間,有些人過得無牽無挂,灑脫自在,就如同身處天堂;也有的人貧病交加,精神崩潰,雖在人間,就如同身處地獄。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充滿愛心、充滿慈悲心,那麼人間就是天堂,就是淨土;反之,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充滿痛苦,充滿嗔恨心,那麼人間就是地獄。我們學佛,要關心當下的天堂地獄。
問: 臨終的念頭很重要,那與業力推動生命輪回的關系如何呢?
答: 臨終的念頭就決定業力是善還是惡,臨終的善念會啓發善業的産生,反之,惡念就會引發惡業的産生,所以臨終一念直接關系業力的成熟,也直接關系到未來生命的去處。
問: 中陰身與神識有什麼關系?
答: 中陰身也是色身的一種表現形式,它的存在也是靠識在執持,就象我們的身體和識的關系一樣,是一種相互依賴的關系。
問: 《瑜伽師地論》裏如何解釋試管嬰兒的投生?
答: 《瑜伽師地論》裏說,嬰兒的投生需要交合、中陰身介入等條件。在《瑜伽師地論》的時代,還沒有試管嬰兒的出現,那是不是就不能對這一現象作出解釋了呢?我想還是可以解釋的。因爲當中陰身去投胎時,雖然需要男女交合爲主要條件,但交合只是一個緣,其中最主要的是遺傳基因,是精和卵。試管嬰兒也要有中陰身去投胎,中陰身投胎時,雖然看不到男女交合的情景,可精和卵結合時,在中陰身境界裏就會出現男女交合的幻象,那麼它自然就會去投胎了。這也是因爲它的業力所造成。
問: 人生的六道輪回是按次第的嗎?
答: 六道輪回沒什麼次第,是根據你的業力來決定,什麼業力成熟了,就投生到哪一道裏,沒有一定之規。
問: 識與名色是什麼樣的關系?當色身壞了之後,識又往何處去?
答: 當這一期的色身壞了之後,識就繼續下一期生命。就像這個電燈,電在源源不斷地在輸送,但燈泡卻有一定的使用壽命,一個燈泡壞了,我們再換上一個,再壞就再換。生命的延續也是同樣,永遠都處在相似相續的狀態。
問: 天人的欲望比人間弱,那地獄衆生的欲望是否比人間強呢?
答: 地獄的衆生有沒有欲望呢?地獄的衆生雖然有欲望存在,但因爲時刻處于痛苦的煎熬之中,所以,沒有時間來考慮自己的欲望。墮落在八寒地獄的已經凍成冰棍雪糕,再有什麼欲望也一同被凍結了。
問: 天人的智慧應該比人高,而且他們都有神通。能夠做到天人,他們的阿賴耶識中一定有很深的善根和福報,可爲什麼天人不能修行?到底是聞不到佛法呢?還是佛菩薩不想度他們?他們的智慧比我們高,應該是相當容易得度,爲什麼他們反而難度呢?
答: 天又分爲色界天和欲界天。欲界天的人沈溺在欲樂裏,根本想不到去接觸佛法,他們覺得享樂才是最要緊的。經典中有個故事:佛陀在世時,有個叫耆婆在家弟子,是個名醫,僧團裏僧人病了都找他看,他醫術非常高明,藥到病除。耆婆因爲這樣的功德,死後就升天了。一天,僧團裏又有一個比丘病了,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想到耆婆,就上天去找他,想讓耆婆再來人間幫忙治病。目見連尊者找到耆婆時,他正率領衆天女去參加舞會,遇見尊者後,只看了一眼,車都沒停就揚長而去。目犍蓮尊者是耆婆的皈依師傅,覺得耆婆很無禮:我到天上來找你,你居然看我一眼就走。遂以神通將車定住質問耆婆,結果耆婆回答說:師傅呵,享樂要緊,我念在師徒一場的份上還看你一眼呢,其他的人連看你的功夫都沒有呵。所以,欲界天的人福報雖大,但往往沈溺于享樂,早已將修道置之度外。
那麼,而色界天的情況又如何呢?色界天的人一味安住在定樂裏中,沈浸在禅定帶來的喜悅裏,也不能進一步修習解脫道。
天人的因往昔的善業帶來了極大的福報,可以隨心所欲地享樂,不像在我們的娑婆世界,到處都有天災人禍,有生老病死的種種痛苦,所以,他們缺乏修行的動力,而智慧要通過修行和磨練才能引發出來。天人雖有善根、有福報,但對于欲樂和定樂的貪著使其自身的智慧被覆蓋了,不再産生作用,並因耽于享樂而無暇開發智慧。相反,世間的人有心去追求真理、追求解脫,通過聞思修而修習解脫道,更容易得度。
問: 鬼道比人道低下,是因爲鬼道衆生福報不如人道衆生,但爲什麼鬼道裏的神福報比人道衆生還大呢?
答: 說鬼道的衆生福報比人道低,只是從通常的情況來說,是作整體上而不是個別的比較。鬼道裏的衆生雖然有共業,但也有別業,一些有地位的鬼,福報、威德都很大;就像發達國家也有很窮的人,貧困國家也有很富的人是同樣的道理。
有關在家居士如何處理僧團關系疑問
問: 如果出家人做錯事,在家人是否可以指出他的錯誤?
答: 在佛陀的時代,僧團每半個月要開一次會,在會上展開批評和自我批評,然後進行檢討。至于在家人,因爲對僧團中的很多情況都不是很了解,還是不管爲好!如果是出于善意,而且覺得自己有辦法幫助他,那也應當是可以的。
問: 怎樣和出家幾十年的師父溝通?
答: 怎樣和出家的師父溝通?我們要以恭敬的心、求法的心去向師父請教,不管他出家的時…
《學佛釋疑篇(上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