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行願品》講記▪P17

  ..續本文上一頁悲心和愛心能擴展到你的冤家、仇敵身上嗎

  你能做到隨順他們,有求必應嗎?恐怕很難!至于豬、狗、貓、雞以及蟑螂、老鼠、蒼蠅、蚊子等動物,就更難隨順了。

   一提到老鼠、臭蟲、蒼蠅、蚊子,很多人說,那是四害啊!幹麼要隨順它呢?人類認爲它們是四害,其實,站在它們的角度,它們認爲人才是世界中最大的大害!因爲人類破壞了自然的生態平衡,把地球折騰的不像個樣子:到處發洪水,天氣冷熱不定,環境汙染嚴重,耕地日益減少,森林遭到破壞,許多動物遭到捕殺,甚至許多稀有珍貴動物面臨滅絕!人類不僅破壞、毀滅大自然良好的生態生存環境,而且還破壞、毀滅人類自己,比如戰爭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殘殺。這一切的罪惡,不是蚊子、蒼蠅所能夠造成的!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人類在自然界中才是罪魁禍首。因爲一切醜惡現象,和一切罪惡的根源來自于人類的貪嗔癡。所以誰是大害?人總是站在人的角度,帶著以自我爲中心的有色眼鏡,去看待一切事物。因此,凡是與你個人利益發生沖突的人和事,對你來說何嘗不是大害呢?如生意場上,同一條街,開了兩家店,他的生意做的比你好,你的生意清淡,盈利不如他,你不覺得他是你的大害嗎?會不會?肯定會的。可見害與不害,是相對而言的。有損于你的利益,你覺得是大害;倘能給你帶來利益,那便是大好了。

   我們學佛,行菩薩道,就是要學佛的慈悲心,平等心,對所有的衆生都要一視同仁,用佛的胸懷去包容一切人和事。蚊子叮你一口,你一巴掌拍過去,你的境界跟它一樣高。甚至你比它還要可怕!它只不過叮了你一口,你就要了他的命,如果蚊子訴訟于法庭,那你肯定要判處死刑!蚊子呢?無罪釋放。現在歐美國家大談人權,比起那些不講人權的國家,是文明多了;但比起佛教來,還是落後的,因爲佛教講的是衆生權,一切衆生平等,一切衆生都應該相互尊重。

   "隨順衆生,種種差別"。衆生的種類繁多,世界上的生物千差萬別,"所謂卵生、胎生、濕生、化生"。這是從受生的方式,說明衆生的差別。有情受身的四種方式,在第五願隨喜功德中,已經向大家作了詳細的說明。"或有依地水火風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諸卉木而生住者"。這是衆生生存的環境,主要是依地、水、火、風所構成的物質環境,有生存在水裏的,有生存在陸地上的,有生存在虛空中的。

   "種種生類,種種色身,種種形狀,種種相貌,種種壽量,種種族類,種種名號,種種心性,種種知見,種種欲樂,種種意行,種種威儀,種種衣服,種種飲食,處于種種村營、聚落、城邑、宮殿"。這是進一步說明衆生的差別。先從外在的形相開始說有受生的方式不同,如胎、卵、濕、化等;色身的種類不同,牛、馬、豬、人等;形狀不同,各種動物長相都不一樣;相貌不同,有美有醜;壽命長短不同,烏龜能活上千萬年,而有些衆生壽命很短,朝生暮死,甚至有些動物,才從娘胎裏落地就死了;種族不同,人有白種人、黑種人、黃種人等;民族也不一樣,回族、藏族、苗族、漢族等;名號不同,張叁、李四稱呼各異。

   其次從心理活動看:"種種心性",指心理活動和心理素質不同。"種種知見",對世間的認識不一樣,觀念不一樣。"種種欲樂",欲就是欲望,某種欲望得到滿足後的快感就是欲樂,有情的欲樂千差萬別,就人類而言,有的人喜歡當官,有的人喜歡當作家,有的人喜歡當演員,有的人喜歡炒股票,欲樂不同也。"種種意行",由于思維不同,所表現出來的行爲也不一樣,有的人天生一副菩薩心腸,對人心地善良慈悲,樂意助人;有的人天生凶殘,對人冷酷無情,殺人不眨眼。像希特勒這個千古罪人,就是一個殺人狂,第二次世界大戰無數的人死在他的手下,他的意行就是吞滅整個地球,征服整個人類。

   再從生活方式看:"種種威儀",威儀,指一個人的儀表,外在表現出來的一種形象、氣質,行、住、坐、臥,言談舉止;"種種衣服",人類穿的衣服種類不同,或者說各類衆生它們羽毛和皮毛也不一樣,如孔雀的羽毛十分漂亮、美麗,麻雀的羽毛相比之下,就遜色多了;"種種飲食",飲食習慣不同,四川人愛吃辣椒,北方人愛吃面食,江浙一帶人愛吃甜食等等;馬、牛、羊也是雜食動物,它們吃草,也吃其他一些食物。老虎、獅子、狼等,是肉食動物。衆生的飲食習慣不一樣。"處于種種村營、聚落、城邑、宮殿",衆生居住的環境和地方不同。

   "乃至一切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無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天龍八部,上一講已經向大家作了詳細的解釋,這裏不再多講。無足,如蛇、蚯蚓之類的衆生。二足,像人、鳥類,二只腳的衆生。四足,是獸類,如虎、熊貓、狗等,用四只腳行走的衆生。多足,像蜈蚣、百足蟲之類的動物。有色,指欲界及色界,具有色身形態的衆生。無色,指無色界的衆生。關于無色界,有的說沒有粗色,細色是有的;有的說細色也沒有,僅有心識活動。有想,如人類及一般天趣的衆生。無想,是無想天的衆生。非有想、非無想,是無色界非想非非想處的衆生。

   "如是等類,我皆于彼隨順而轉;種種承事,種種供養;如敬父母,如奉師長及阿羅漢,乃至如來,等無有異。于諸病苦,爲作良醫;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爲作光明;于貧窮者,令得伏藏。菩薩如是平等饒益一切衆生"。如是,指前面所說的各類衆生,我們應該順從他們各自不同的需求,用種種方法,服侍他們,用種種物品,供養他們。雖說他們不是我們的父母,不是佛陀,但我們恭敬、供養他們時,如同恭敬供養我們的父母,恭敬供養佛陀一樣。

   《梵網經》裏講:"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從六道輪回的角度來看,世界上很多衆生,曾經跟我們有過父母、兄弟、姐妹眷屬的關系。只是因爲大家改頭換面了,今生彼此不相識。因爲我們無始以來,死死生生,不知生過多少次?死過多少次?我們無始以來流過的血,比四海的水還要多,我們的屍骨堆集起來比喜馬拉雅山還要高。只是因爲改頭換面的關系,天天碰在一起,也是誰也不認識誰了。

   有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高僧,到了一家人的門口,看見裏面正在大辦喜事,賓客滿堂,無比開心。這個高僧站在那裏,笑了又笑。這家人感覺莫名其妙,上前問道:"師父,是不是來化緣的?"師父回答:"不化緣。"這人說:"既然不化緣,站著笑什麼?"師父念了一首詩偈:"衆生實在苦,六親鍋裏煮,牛羊爲上座,孫子娶祖母。"意思是說:衆生不但活得非常苦,而且實在可憐、可笑。你們現在鍋裏煮的那些菜肴,就是你前生的六親眷屬。你請來的這些賓客,在過去生中,是你家養過的牛、羊,如今卻變成了你們家的親朋好友。你娶的兒媳婦,是婆婆轉生的;因爲婆婆對孫子特別的愛!死了之後,一念之愛,她轉生又來這個家,結果呢?做了孫子的媳婦。通過這個故事,從輪回上來說,人類真是無知可笑,可恥可憐。因此,無始以來,許多衆生跟我們都有過父母、兄弟、姐妹的關系。所以恒順衆生的對象,像上所說種種類型的衆生,我們都要隨順他們。

   "于諸病苦,爲作良醫"。見到有疾苦的衆生,我情願做他們的醫生,爲他們治病,服侍他用藥,這是對身病而言;對患心病的人來說,看見人家心情不好,有痛苦、有煩惱的時候,我們要用佛法的道理去開導,讓他開心,幫助人家擺脫心理負擔和障礙。

   "于失道者,示其正路"。有人迷路了,我們要給他指引方向。比如說,有人初到此地,不知柏林寺怎樣走才能找到,你就告訴他正確的路線,免得走錯路。從廣義上來說,有的人在人生的路上迷了路,活得很苦惱。他們看不見人生的道路和前途,他們找不到人生的價值和最佳的歸宿,思想很空虛,覺得活著沒有什麼多大的意義。

   像臺灣的叁毛,還有顧城之類的人物,他們活得很痛苦。因爲他們找不到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所在,當他們找不到自我的價值的時候,生命對他們來說也就失去了意義。所以,他們最後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像這樣的人不少啊!像社會上許多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他們都比較有思想,但他們活得很累、很痛苦。當我們看見這些人,在人生的路上迷了路,我們應該以佛法的道理去開導他們,我們情願做明亮的燈光去照亮、去驅散他們心中的陰雲,使他們擺脫痛苦,從迷茫、困惑的黑暗間走出來。

   我認識一位居士,他曾經搞過文學創作,二十幾歲發表過小說、詩歌。他曾經活得很痛苦,曾想過自殺。後來,他從《法音》上看到我的《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脫》這篇文章後,改變了他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他對佛法感激不盡!從1994年開始,他對佛法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後來,他把這篇文章複印了幾十份,在朋友中流通。他說自己受益了,應該讓與自己同樣受苦的人也能受益。並來信表示,要做一名好的佛教徒。

   他在給我的信中寫道:"昨夜,我流著淚,在一條彎曲的小路上尋找;尋找光明和人生的歸宿。但是,一點兒希望也沒有,我在痛苦和絕望中倒下。今天,我順著濟群法師指引的正法,我帶著微笑重新走在那條路上。雖然這條路崎岖又漫長,但我始終把佛陀的話,當作我修行的目標。我要沿著師父指引的正道,繼續走下去,永遠走下去。"他在信中還這樣寫道:"我曾把皈依叁寶的心願,悄悄地告訴給小河,每朵浪花都載著我虔誠的祈禱,在爲我祝福!河面上有一片樹葉在跳動,那是我的心,在尋找皈依叁寶、善知識的彼岸。"有的人說,佛法太消極了!佛法消極不消極啊?太不消極了!說它消極的人,其實是對佛法最大的誤會。世界上只有佛法才是最積極的!

   "于貧窮者,令得伏藏"。碰到貧窮的人,我們要用經…

《《普賢行願品》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