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普贤行愿品》讲记▪P17

  ..续本文上一页悲心和爱心能扩展到你的冤家、仇敌身上吗

  你能做到随顺他们,有求必应吗?恐怕很难!至于猪、狗、猫、鸡以及蟑螂、老鼠、苍蝇、蚊子等动物,就更难随顺了。

   一提到老鼠、臭虫、苍蝇、蚊子,很多人说,那是四害啊!干么要随顺它呢?人类认为它们是四害,其实,站在它们的角度,它们认为人才是世界中最大的大害!因为人类破坏了自然的生态平衡,把地球折腾的不像个样子:到处发洪水,天气冷热不定,环境污染严重,耕地日益减少,森林遭到破坏,许多动物遭到捕杀,甚至许多稀有珍贵动物面临灭绝!人类不仅破坏、毁灭大自然良好的生态生存环境,而且还破坏、毁灭人类自己,比如战争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残杀。这一切的罪恶,不是蚊子、苍蝇所能够造成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在自然界中才是罪魁祸首。因为一切丑恶现象,和一切罪恶的根源来自于人类的贪嗔痴。所以谁是大害?人总是站在人的角度,带着以自我为中心的有色眼镜,去看待一切事物。因此,凡是与你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人和事,对你来说何尝不是大害呢?如生意场上,同一条街,开了两家店,他的生意做的比你好,你的生意清淡,盈利不如他,你不觉得他是你的大害吗?会不会?肯定会的。可见害与不害,是相对而言的。有损于你的利益,你觉得是大害;倘能给你带来利益,那便是大好了。

   我们学佛,行菩萨道,就是要学佛的慈悲心,平等心,对所有的众生都要一视同仁,用佛的胸怀去包容一切人和事。蚊子叮你一口,你一巴掌拍过去,你的境界跟它一样高。甚至你比它还要可怕!它只不过叮了你一口,你就要了他的命,如果蚊子诉讼于法庭,那你肯定要判处死刑!蚊子呢?无罪释放。现在欧美国家大谈人权,比起那些不讲人权的国家,是文明多了;但比起佛教来,还是落后的,因为佛教讲的是众生权,一切众生平等,一切众生都应该相互尊重。

   "随顺众生,种种差别"。众生的种类繁多,世界上的生物千差万别,"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这是从受生的方式,说明众生的差别。有情受身的四种方式,在第五愿随喜功德中,已经向大家作了详细的说明。"或有依地水火风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诸卉木而生住者"。这是众生生存的环境,主要是依地、水、火、风所构成的物质环境,有生存在水里的,有生存在陆地上的,有生存在虚空中的。

   "种种生类,种种色身,种种形状,种种相貌,种种寿量,种种族类,种种名号,种种心性,种种知见,种种欲乐,种种意行,种种威仪,种种衣服,种种饮食,处于种种村营、聚落、城邑、宫殿"。这是进一步说明众生的差别。先从外在的形相开始说有受生的方式不同,如胎、卵、湿、化等;色身的种类不同,牛、马、猪、人等;形状不同,各种动物长相都不一样;相貌不同,有美有丑;寿命长短不同,乌龟能活上千万年,而有些众生寿命很短,朝生暮死,甚至有些动物,才从娘胎里落地就死了;种族不同,人有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等;民族也不一样,回族、藏族、苗族、汉族等;名号不同,张三、李四称呼各异。

   其次从心理活动看:"种种心性",指心理活动和心理素质不同。"种种知见",对世间的认识不一样,观念不一样。"种种欲乐",欲就是欲望,某种欲望得到满足后的快感就是欲乐,有情的欲乐千差万别,就人类而言,有的人喜欢当官,有的人喜欢当作家,有的人喜欢当演员,有的人喜欢炒股票,欲乐不同也。"种种意行",由于思维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也不一样,有的人天生一副菩萨心肠,对人心地善良慈悲,乐意助人;有的人天生凶残,对人冷酷无情,杀人不眨眼。像希特勒这个千古罪人,就是一个杀人狂,第二次世界大战无数的人死在他的手下,他的意行就是吞灭整个地球,征服整个人类。

   再从生活方式看:"种种威仪",威仪,指一个人的仪表,外在表现出来的一种形象、气质,行、住、坐、卧,言谈举止;"种种衣服",人类穿的衣服种类不同,或者说各类众生它们羽毛和皮毛也不一样,如孔雀的羽毛十分漂亮、美丽,麻雀的羽毛相比之下,就逊色多了;"种种饮食",饮食习惯不同,四川人爱吃辣椒,北方人爱吃面食,江浙一带人爱吃甜食等等;马、牛、羊也是杂食动物,它们吃草,也吃其他一些食物。老虎、狮子、狼等,是肉食动物。众生的饮食习惯不一样。"处于种种村营、聚落、城邑、宫殿",众生居住的环境和地方不同。

   "乃至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天龙八部,上一讲已经向大家作了详细的解释,这里不再多讲。无足,如蛇、蚯蚓之类的众生。二足,像人、鸟类,二只脚的众生。四足,是兽类,如虎、熊猫、狗等,用四只脚行走的众生。多足,像蜈蚣、百足虫之类的动物。有色,指欲界及色界,具有色身形态的众生。无色,指无色界的众生。关于无色界,有的说没有粗色,细色是有的;有的说细色也没有,仅有心识活动。有想,如人类及一般天趣的众生。无想,是无想天的众生。非有想、非无想,是无色界非想非非想处的众生。

   "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如是,指前面所说的各类众生,我们应该顺从他们各自不同的需求,用种种方法,服侍他们,用种种物品,供养他们。虽说他们不是我们的父母,不是佛陀,但我们恭敬、供养他们时,如同恭敬供养我们的父母,恭敬供养佛陀一样。

   《梵网经》里讲:"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从六道轮回的角度来看,世界上很多众生,曾经跟我们有过父母、兄弟、姐妹眷属的关系。只是因为大家改头换面了,今生彼此不相识。因为我们无始以来,死死生生,不知生过多少次?死过多少次?我们无始以来流过的血,比四海的水还要多,我们的尸骨堆集起来比喜马拉雅山还要高。只是因为改头换面的关系,天天碰在一起,也是谁也不认识谁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高僧,到了一家人的门口,看见里面正在大办喜事,宾客满堂,无比开心。这个高僧站在那里,笑了又笑。这家人感觉莫名其妙,上前问道:"师父,是不是来化缘的?"师父回答:"不化缘。"这人说:"既然不化缘,站着笑什么?"师父念了一首诗偈:"众生实在苦,六亲锅里煮,牛羊为上座,孙子娶祖母。"意思是说:众生不但活得非常苦,而且实在可怜、可笑。你们现在锅里煮的那些菜肴,就是你前生的六亲眷属。你请来的这些宾客,在过去生中,是你家养过的牛、羊,如今却变成了你们家的亲朋好友。你娶的儿媳妇,是婆婆转生的;因为婆婆对孙子特别的爱!死了之后,一念之爱,她转生又来这个家,结果呢?做了孙子的媳妇。通过这个故事,从轮回上来说,人类真是无知可笑,可耻可怜。因此,无始以来,许多众生跟我们都有过父母、兄弟、姐妹的关系。所以恒顺众生的对象,像上所说种种类型的众生,我们都要随顺他们。

   "于诸病苦,为作良医"。见到有疾苦的众生,我情愿做他们的医生,为他们治病,服侍他用药,这是对身病而言;对患心病的人来说,看见人家心情不好,有痛苦、有烦恼的时候,我们要用佛法的道理去开导,让他开心,帮助人家摆脱心理负担和障碍。

   "于失道者,示其正路"。有人迷路了,我们要给他指引方向。比如说,有人初到此地,不知柏林寺怎样走才能找到,你就告诉他正确的路线,免得走错路。从广义上来说,有的人在人生的路上迷了路,活得很苦恼。他们看不见人生的道路和前途,他们找不到人生的价值和最佳的归宿,思想很空虚,觉得活着没有什么多大的意义。

   像台湾的三毛,还有顾城之类的人物,他们活得很痛苦。因为他们找不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当他们找不到自我的价值的时候,生命对他们来说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他们最后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像这样的人不少啊!像社会上许多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他们都比较有思想,但他们活得很累、很痛苦。当我们看见这些人,在人生的路上迷了路,我们应该以佛法的道理去开导他们,我们情愿做明亮的灯光去照亮、去驱散他们心中的阴云,使他们摆脱痛苦,从迷茫、困惑的黑暗间走出来。

   我认识一位居士,他曾经搞过文学创作,二十几岁发表过小说、诗歌。他曾经活得很痛苦,曾想过自杀。后来,他从《法音》上看到我的《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脱》这篇文章后,改变了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他对佛法感激不尽!从1994年开始,他对佛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他把这篇文章复印了几十份,在朋友中流通。他说自己受益了,应该让与自己同样受苦的人也能受益。并来信表示,要做一名好的佛教徒。

   他在给我的信中写道:"昨夜,我流着泪,在一条弯曲的小路上寻找;寻找光明和人生的归宿。但是,一点儿希望也没有,我在痛苦和绝望中倒下。今天,我顺着济群法师指引的正法,我带着微笑重新走在那条路上。虽然这条路崎岖又漫长,但我始终把佛陀的话,当作我修行的目标。我要沿着师父指引的正道,继续走下去,永远走下去。"他在信中还这样写道:"我曾把皈依三宝的心愿,悄悄地告诉给小河,每朵浪花都载着我虔诚的祈祷,在为我祝福!河面上有一片树叶在跳动,那是我的心,在寻找皈依三宝、善知识的彼岸。"有的人说,佛法太消极了!佛法消极不消极啊?太不消极了!说它消极的人,其实是对佛法最大的误会。世界上只有佛法才是最积极的!

   "于贫穷者,令得伏藏"。碰到贫穷的人,我们要用经…

《《普贤行愿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