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行願品》講記▪P28

  ..續本文上一頁,無論你走到哪裏,一切都是無比的順利;沒有福報的人,你走到哪裏一切都不順利。不但自己不順利,而且還會影響到別人。  

   我讀《今古奇觀》,記得第二十二回有一篇小說,叫做《鈍秀才一朝交泰》,講國朝天順年間,福建延平府將榮縣,有個宦官,叫馬萬群,因濫用職權,撤職爲民。夫人早死,留下一子,叫馬德稱。十二歲時,聰明飽學,問一答十,十五歲進場,文章蓋世,誰知叁場得意,榜上無名,二十一歲,叁科不中。父親去世,馬秀才只好投奔親友。誰知每到一處都落空,死的死,走的走,一無所遇。只好往回轉,誰知到了江邊漲潮,一只船影也不見。仰天號哭:"此乃天絕我命也,不如死了幹淨。"正要投河自盡,被人救起,一路賣畫,半饑半飽。有人推薦,一位姓劉的大財主要爲兒子請個家庭教師,馬秀才進門,只見劉大財主正在哭泣,兩天前小兒出水痘,醫生下錯藥,已經身亡!馬秀才轉背出來,

   走在大街上,被尖酸刻薄小人指著他說:馬德稱是個降禍的太歲,耗氣的災神,所到之處,必有災殃。大家把他看成一個大災星,議論紛紛:一個說趙指揮請了他就壞了糧船,那個說,尤侍郎幫了他就壞了官職。他是個不吉利的秀才,不該與他親近。因此,大家給他取了綽號,叫做"饨秀才"。從這以後,饨秀才上街路過人家門口,家家閉戶,處處關門,都怕他上門連累自己。馬秀才做買賣折本,尋人不遇,告官理輸,討債的不是打就是罵,連小孩子見他也吐口水,說句"吉祥"才走,大家把他看作妖怪災星!有個姓吳的官,性格耿直,他偏不相信馬秀才有這樣倒黴,特地跑來與馬秀才相會,自己出錢,在他家裏擺了一桌酒菜,坐上桌子,正准備動筷子,忽然接到家裏一封來信,家中老父病故,匆忙而別。後來馬秀才遇到一位老鄉呂鴻胪,十分同情他,把他請到家裏擺席招待,准備找點事給他做,大家都是同鄉人嘛。誰知才准備上桌,忽然廚房起火,大家驚慌奔逃,忙著救火!

   講這個故事的目的,是想告訴大家:在人世間生活,福報非常重要!有福的人,無論走到哪裏,一切都無比順利;相反,沒福報的人,無論你走遍天涯海角,一切都不順利。不但自己不順利,而且還影響別人連累別人。自己不利,對別人也不利。你看馬秀才,他走到哪裏,哪裏的人就倒黴,誰幫他,誰倒黴。你不幫他,就沒事兒。故事是真?還是假?我們暫且不去理會。但通過這個故事,使我們大家明白:沒有福報的人,走一方,方方不順利。所以,我們要福慧雙修,不能偏廢哪一邊。這樣,在我們未來的生命中積累下福報的資糧,使自己未來的命運有個良好的基礎。不然,來生過著窮困潦倒、饑寒交迫的日子,哪有心思學佛修行呢?修福慧是永久的事,不是叁兩天的事情,正如普賢菩薩告訴我們"所修福慧恒無盡"的道理。  

   "定慧方便及解脫,獲諸無盡功德藏"。我們不僅要修福慧,還要修定、方便和解脫。定,是禅定。我們念佛也是修禅定。念佛,把心專注在佛號上,通過念佛的名號,調整自己散亂的心態。通過長時間的訓練,製服妄想,浮燥、散亂的心就會慢慢平靜下來。其實念佛的目的,主要是訓練自己的定力,定能生慧。一個有定力的人,他的妄念和煩惱就比較少,修定爲了開發智慧,智慧開發出來,我們才有能力認識人生和宇宙的真相。這樣我們就不會被世間的假象所迷惑。一個有智慧的人,他可以征服世間所有的一切,而不被世間所有的一切所征服。 

   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無論遇到什麼困苦、逆境以及各種災難,他都能夠坦然地去面對,去承受。有智慧的人,活得輕松、潇灑、自在、超凡脫俗。方便,是救度衆生的一種巧妙的方法。你要說服一個人,勸他修學佛法,如果沒有方便善巧的方法,你可能度不了他,你的話他就聽不進去,不接受你度化。所以,方便善巧也很重要。  

   學佛不僅要修定、慧、方便,而且要修解脫。佛教裏講解脫有兩種:一種是心解脫,另一種是慧解脫。所謂心解脫,是說解脫心靈的煩惱,沒有痛苦和煩惱。慧解脫是用智慧去改變錯誤的認識,改變自己的人生觀和宇宙觀。你對人生的一切事情,都很清楚,沒有任何困惑,可是,我們現在還不能做到。所以說,我們大家都還沒有解脫。我們通過以上這些修行,就會使我們"獲得無盡功德藏"。功德藏,是藏放功德的寶藏。藏是用來比喻得到修學佛法無窮無盡的利益和好處,而不是說真的把功德藏放在什麼器具裏邊。  

   "一塵中有塵數刹,一一刹有難思佛,一一佛處衆會中,我見恒演菩提行"。一微塵中,有像微塵那樣多的佛刹,一個一個佛刹中間,又有難以想象的那麼多的佛。一尊一尊的佛,都住在各處的一切法會裏邊。我看見無窮無盡的佛,常常在演講成佛道的方法,使得一切衆生,得到成佛的無上大利益。  

  深入諸佛法藏

   【普盡十方諸刹海,一一毛端叁世海,

   佛海及與國土海,我遍修行經劫海。

   一切如來語清淨,一言具衆音聲海,

   隨諸衆生意樂音,一一流佛辯才海。

   叁世一切諸如來,于彼無盡語言海,

   恒轉理趣妙*輪,我深智力普能入。】

   在宇宙中,有無量無邊的世界。《普賢行願品》爲什麼一再地強調這些內容呢?就是要開闊我們的心胸,把自己的視野放開、放遠、放大,我們要以普賢菩薩的心量去修行。所有一切佛的世界,我都要周遍地去修行,一直經過很長、很長的時間,希望自己將來也能像佛陀一樣,建立一個佛國淨土,爲衆生大轉*輪,勸化衆生,救度衆生。《普賢行願品》告訴我們,學佛立志要高遠,要以成佛作爲修學的目標。一個不想成佛的人,他不是一個真正的佛弟子,就像一個不能繼承父親家業的兒子,他就不是父親的好兒子。因此,要做一個好的佛子,就要根據《普賢行願品》的要求去修行。  

   "一切如來語清淨,一言具衆音聲海,隨諸衆生意樂音,一一流佛辯才海"。一切諸佛說起法來,所說的話,都很清淨,每句話對衆生都有益處,所以叫"語清淨"。凡夫的語言清淨不清淨呢?凡夫的語言,總是夾雜著個人的情緒和煩惱的心態。有時出語傷人,有意譏諷、取笑、挖苦別人,使人聽了産生煩惱。這就是語不清淨。而如來所說的每一句話,對衆生都有利益和好處,衆生聽了心裏非常舒暢。  

   "一言具衆音聲海",佛陀說每一句話的聲音裏,能夠具備不同的聲音,各類衆生的語言都包含在其中,各種人都能聽懂佛陀說的話。比如世間人聽了,就覺得是世間話;天上的人聽了,就覺得是天上的話;我們中國人聽了,就像中國話;外國人聽了,就像外國話;不論天上飛的小鳥,還是地上跑的小兔,任何一道的衆生,聽到佛的話,沒有聽不懂的。  

   "隨諸衆生意樂音",佛陀以一種聲音說法,但每一種衆生聽了佛的聲音,都覺得非常快樂,都喜歡聽這種聲音。大家知道,我們每一個人,聽聲音的習慣、標准不同,像不同的歌迷,喜歡聽不同的歌曲。有些歌迷喜歡聽搖滾歌曲,像"冬天裏的一把火",喜歡那種聲嘶力竭地喊叫,聽起來喉嚨都快掙破的聲音,覺得這樣才來勁、過瘾;有的人喜歡那種嬌裏嬌氣地唱歌的聲音。因爲每一個歌星演唱的風格不一樣,因而就有不同的崇拜者。但是這種崇拜是有限的,僅限于某一類人喜歡,另一類人則不喜歡。佛陀說法的音聲則不一樣,任何人都能從這裏找到自己喜歡的感覺,誰聽了都喜歡。  

   "一一流佛辯才海",佛陀說法,沒有任何一個人能辯得過他,佛陀辯才無礙。佛陀的每一句話,都能發出不同的辯論,發出不同的聲音。每一句話,每一種聲音,每一個人的感受都不一樣,每一個衆生聽了之後,都心生歡喜,每句話都能讓衆生心服口服。  

   "叁世一切諸如來,于彼無盡語言海。恒轉理趣妙*輪,我深智力普能入"。叁世一切諸佛,在十方諸佛刹,用不同的語言去弘揚佛法,廣度衆生。我希望對佛陀演說的甚深道理,都能接受,都能理解。不知大家是否注意,許多日常讀誦的經書前,都有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因爲我們對佛法如果不能正確地理解,就沒有辦法修學。所以,希望我能如實地了解佛法,認識佛法,這很重要。  

  通達諸佛境界  

   【我能深入于未來,盡一切劫爲一念,

   叁世所有一切劫,爲一念際我皆入。

   我于一念見叁世,所有一切人獅子,

   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脫及威力。】

   這裏有兩個頌,主要是強調在修行中,念頭到底有多重要?"我能深入于未來,盡一切劫爲一念"。我們現前的一念,究竟有多大的能耐呢?我們一念的力量能夠深入到未來所有一切的時劫。換句話說,所有一切的時劫,都在我的一念之中。不但未來的時劫在我的一念之中,哪怕過去、現在、未來叁世,所有的一切時劫,也都在我的一念中,正所謂"十世古今始終不離當下"。我們平常的人,不太注意自己的念頭,可是在修行中,念頭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人們的念頭,能不能深入到過去?不是不可以,我們也能想起過去許多的往事。但是嚴格地講,不能說是深入過去。你能想起幾十年前的事,但前幾百年的往事,你能想起來嗎?想不起來。但是佛陀能深入過去無窮無盡的往事,這就是宿命通!因爲過去也沒有離開這一念。但凡夫做不到,有時你要想的事情想不起來,不想的事情,偏偏出現在腦海裏。老年人最容易犯這種毛病,是不是?當天發生的事記不起來,可是過去發生的事能夠想得起來。所以過去、現在、未來一切時間都沒有離開我們這一念。  

   "我于一念見叁世,所有一切人師子"。希望我在一個念頭中,能見到叁世所有的諸佛。靠什麼去見這麼多的佛陀呢?就是靠現前一念。佛跟衆生的區別在哪裏呢?就在這一念!修行…

《《普賢行願品》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