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開始
主講:慧律法師
時間:2006年10月2日—3日
地點:香港九龍灣展貿中心
請合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叁稱)
請放掌。
祖國大陸來的諸位尊敬的大和尚、大法師、比丘、比丘尼,祖國大陸來的各位尊敬的護法居士大德們,香港的各位尊敬的大和尚、大法師、比丘、比丘尼,香港的各位尊敬的護法居士大德們,以及發大心,護持這次演講的諸位慈悲的義工,大家阿彌陀佛!
今天是2006年10月2日,我們在九龍的國際展貿中心作演講,諸位遠從內地,像黑龍江,坐了叁十六個鍾頭的火車,雲南、武漢、北京、大連、內蒙古、新疆、青海,都有人參加。這種求法的精神堅持下去,不但能讓自己成道,也能夠讓整個佛教興盛起來。我慧律還在學習的階段,不敢說我在教你們,在座的各位法師、護 法居士,有的修行已經有相當的成就,有的二十年、叁十年,所以,我今天抱著一個向大家學習的態度,謙卑的態度來向諸位法師和護法居士互相研究佛法。
咱們祖國大陸佛教蒸蒸日上,無論是質、無論是量,都一直在提升。質的方面,譬如說:佛學院一屆一屆的畢業,護法居士大德們認真地看VCD,刻錄、印經典,水平一直提高。咱們慈悲的政府,給我們佛教強大的支持;譬如說:在浙江杭州的世界佛教論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政府特別關懷我們佛教,我們無比的感恩、無比的推崇。這是咱們佛教可喜可賀的地方。
佛法是沒有國界的,《金剛經》講: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就是講萬法畢竟空寂。生滅當下就是不生不滅,生滅跟不生不滅都是一個名詞,如果你沒有開悟,生滅是一個名詞,不生不滅還是一個名詞。如果你大悟,生滅叫做妙用,不生不滅方便說叫做理體。佛法沒有國界,佛法超越一切的種族,和超越一切的政治立場。美國人修行,美國人成佛;臺灣好好地修行,臺灣人成佛;祖國大陸的佛弟子好好修行,祖國大陸的佛弟子成佛;乃至非洲黑人認真修行,也會成佛。它是無關于一切的種族,一切的政治立場,它是超越的。所以,我們有今天的因緣,是難能可貴!
我們今天要講的題目叫做《從心開始》。我們的時間有限,所以,我現在先把我做的筆記念一遍,講得完,講不完不知道,但是總得先念一遍。因爲我們今天的內容跟明天的內容不太相同,明天是要講馬祖道一的思想,今天,我盡量講得讓你聽得懂。第一天來,聽不懂,第二天就不敢來了。所以,我今天盡量講讓大家聽得懂。這種演講本身的難度就是很高,有高齡八十歲的,也有十幾歲的。有佛學二十年基礎的,也有連問訊都不會的,只是看到人這麼多,也順便進來瞧一瞧。有的有相當深厚的基礎。所以,年齡不同、程度不同,學佛的時間長短也不同,要這樣集合在一起,同時,師父來這樣演講,同時要滿足大家的胃口很困難!講的太深的,那麼初機的兩眼無神;講的太淺的,那些老參的說:"哼!早知道就不用來了。講這麼淺,我自己看都看得來,還花了好幾千塊。"這個可就很難做了。所以,要體諒一下演講的人的立場,真的很困難,瞻前難顧後。
好,我先念一遍:
第四、從佛心開始。
佛弟子要從佛的心,不明了佛的心,如何成佛呢?我們現在就是一個嚴重錯誤的觀念,我們把世尊的禅修,降伏自我的智慧法門,變成一種求佛、拜神、求保佑、求平安、求福報,變成一個寄托的宗教。釋迦牟尼佛是一個禅修,瑜伽禅修,降伏自我,證悟畢竟空的一個聖者。佛陀用他走過路的方法,教育我們,讓我們依循著佛陀教導的方法、修持的方式,也能步上成佛之道。可是我們現在不是這樣子。把佛當成高高在上,把自己變成無用之人,每天只希望佛來保佑我們,卻不知道自性就是佛,也不想降伏貪嗔癡。我們把一個偉大、大智慧、涅槃妙心的這個思想,變成一個世間庸俗拜神的寄托。
我拜拜佛,佛陀你保佑我,我內心裏面的貪瞋癡除不除不要緊,我拜你,反正你就是要保佑我!幹什麼壞事都不管,貪瞋癡也不管,這個是佛法嗎?佛法是這樣子嗎?我們不懂佛的心,拼死命地認爲心外有佛,喜歡諸佛站在虛空讓我們看。印光大師講:就憑這一念想見佛的心,就會著魔,就會精神病發作。你不懂,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離一切相,即名諸佛。這經典寫得這麼清楚,都弄不懂,很可惜!我們已經把瑜伽禅修的聖者,變成一種拜神的寄托了,我們很可憐,都是迷信。
五、我們要先辨什麼是真心?什麼是妄心?真心才是佛,妄心就是賊。
我們現在就是認賊爲父。《楞嚴經》講的,認那一顆生滅的意識心爲自己的心。看到什麼,就執著什麼,就認爲:那個就是我的心。所以,要先了解佛的心,就是真心。真心才能成佛,依真如不生滅的心修行,叫做佛;如果依生滅的心,叫做意識心,用大家聽得懂的名詞,叫做意識形態,那麼,這個要修百千萬劫,不得其門而入。他用的是生滅的意識心,重複的執著、重複的分別,情緒重複的高、低,強烈的習氣推動著自己,作不了主,這個叫做生死輪回的妄心,這個不是佛的心。所以下手處要對,下手處要從真如自性下手,才能成就。念佛也是一樣的,如果我們念佛、誦經,不從真如自性下手,我們一邊念佛、誦經,就會人我是非不斷、诤論不斷,批判不斷,煩惱不斷、爭執不斷,苦不堪言!我們把自己的心靈逼上死角,這個就是生死輪回心。
第六、心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這是《楞嚴經》講的。
第七、心不是過去心,不是現在心,也不是未來心。
心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心不是過去,心不是現在,心不是未來。——這就有一點困難了!所以,若不見性,說法無本。不開悟的人講經說法,他就會在邊邊一直繞圈子,沿著此岸一直跑,是達不到彼岸的。因爲本身沒開悟,不了解佛的心是什麼,他講的名爲相說,就有爭論了。這個和尚這樣講,這樣叫做對?那個和尚這樣講,這樣叫做對?
我們每天都在處理信件的問題,有一個女居士,學佛學了好幾年了,後來學會了五會的楞嚴咒,很喜歡,她就去問一個和尚,和尚告訴她:楞嚴咒你一定要清晨念。這事情她來問我,我說:"是誰講的啊?"她說,某某大和尚講的啰!我說:"你知不知道,《楞嚴經》裏面楞嚴神咒,是佛什麼時候宣說的嗎?是阿難受到摩登伽女引誘,文殊師利菩薩去救,已經吃完午餐了,午供已經結束了,才去把阿難救出來,那是下午才講的。楞嚴咒早上念才會靈,下午念就不靈了,那麼諸佛菩薩跑去哪兒睡覺呢?你不曉得佛法是沒有時間、空間的嗎?"你如果:哎呀,早上比較清淨,沒有人吵,來念楞嚴咒,心比較靜,這個還有一點道理。——不了解緣起法,經典也不看,胡亂回答。
這個有時候,就很難講,有時候都是法師,我就要裝傻笑:"喔,這法師講的,喔,不錯。"有時候不敢講真話,一講真話,你不曉得,那個居士笨笨的,我跟他講真話,他去質疑那個大和尚:"人家慧律法師說......" 哇!糟糕,這下完了,把我的大名搬出來,把大和尚壓下去,然後那個大和尚就過來,打電話來:"慧律法師,您留個面子嘛!""喔!對不起,實在很抱歉。"有時候,這個很...要了解這個事情。講經說法,有時候還是要看時節因緣。
第八、達妄本空,知真本有。
了達萬法皆是虛幻的,知道真如自性,才是我們真正的本來面目。經典有一段很重要的對話,諸位要注意聽,把筆放下,統統要看這裏。有一次,舍利弗就問世尊,就問佛陀,說:"世尊!雲何名爲度衆生?"什麼叫做度衆生呢?舍利弗說:"令衆生界減,佛界增加,名爲度衆生否?"就是說:讓衆生減少,讓佛界增加,這樣算不算度衆生呢?佛陀說:"作此見者,名爲大邪見人。""雲何爲讓衆生界減,佛界增加,名爲度衆生?舍利弗,作此見者,名爲大邪見人。舍利弗,衆生界者,即是佛界;佛界者,即是法界;法界者,即是衆生界,何以故?舍利弗,衆生界者不增不減;佛界不增不減;法界不增不減。是故舍利弗!衆生界即是佛界,佛界即是法界,法界即是衆生界。"是不二的。"何以故?舍利弗!衆生界者畢竟空,佛界者畢竟空,法界者畢竟空。是故舍利弗!衆生界者即是佛界;佛界即是法界,法界者即是衆生界。"諸佛出現于世,只是爲衆生脫黏解縛,作語言、文字,善巧方便解說,實無衆生可度。慢慢體會,所以叫做達妄本空,知真本有。
第九、從大菩提心開始,發大菩提心,得大般涅槃。
第十、從大慈悲心開始。
第十一、從大喜舍心開始。
衆生是占有叫做快樂,佛法剛好相反,要施舍才叫做快樂。佛陀告訴我們,佛陀說:當你臨命終的時候,你所擁有的東西都將會消失;你所犧牲跟奉獻的,你將會擁有。意思是說:衆生因爲占有,但不知道,所有的房地産,兒女、財富、愛情、事業、大官,一到臨命終,就什麼統統沒有。平常肯爲衆生犧牲,肯爲衆生奉獻,反而,反而擁有清淨的果報。
第十二、從大智慧心開始。
學佛要有智慧,爲什麼要從大智慧開始呢?沒有智慧就會很悲哀,不了解佛的定義,用自己的觀念解讀佛。我們要了解佛不是萬能的,跟上帝不一樣,佛是大能,很有能力的大智慧的人。很多愚癡的衆生,就不了解佛是大智慧心,他吃素,堅持持午,也隨便吃,身體慢慢慢慢地差,再來就生病,生病就念觀世音菩薩,還是生病,醫生看:"你這個營養不良。"他還是我執、我見,我有阿彌陀佛保佑,我有觀世音菩薩保佑!醫生說:"你這樣子營養不良,再這樣持續下去,會敗血症的,製造不出紅血球的,白血球會過多的。"他還是照自己的意思。生病了,念觀世音菩薩不感應,就說:"佛法都是騙人的啦。你看,說念觀世音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做度人舟,你看,我念觀世音菩薩還是生病啊,還是吊瓶兒。"大陸還要卷舌呢:吊瓶兒。
這個…
《從心開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