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就是不明佛義了,佛法是講因果的,不吃飯就是餓肚子,不睡覺就失眠,這麼簡單的道理。有一些事情是佛菩薩幫不上忙的,不相信,那個高速公路上面寫一百,你開車開二百,開始念觀世音菩薩,你不死,我輸你!真的。佛法是這樣念的嗎?開二百才開始念觀世音菩薩,這是什麼佛法呢?是不是?臺灣有一個持槍,搶劫,擄人勒索,搶了好幾千萬,後來良心不安,拿了五萬塊,不敢用他的真名,供養觀世音菩薩,希望不要抓到他,還是被抓到啊!這種生意誰不敢做?搶了五千萬,給觀世音菩薩五萬,我也敢啊,這種生意誰不敢做?不懂得佛法,夠悲哀的!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不是壞人的包庇所,自己都不保佑自己,不做善事,菩薩怎麼保佑你呢?是不是?
有一個人聽經聞法就說:"你看,慧律法師講的,戴這個咒輪,可以滅五逆十惡重罪,太好了!臨命終可以往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護照啊!"從此以後,不用念佛了,不必拜佛了,也不用行善了,什麼壞事都可以幹了,極樂世界的護照在這裏!——這個叫做沒有智慧。戴這個咒輪是表佛的,戴這個咒輪是與佛同在,戴這個咒輪是應該積極的諸惡莫作,積極的衆善奉行,積極的自淨其意。是不是?這樣才是符合佛的本意嘛。是不是?要不然,你戴慧律法師加持過的咒輪,回去開車,你不要開二百,開叁百,撞死,不要找我,不要說:"哎呀,這個咒輪不管用。"不是這樣子的。戴這個咒輪是要按部就班來的,該遵守的法令要遵守的,要有智慧。
第十叁、從應無所住心開始。
第十四、從無所求心開始。
第十五、徹底地透視緣起性空,正知正見開始。
第十六、從萬法畢竟空的心開始。
第十七、要效法五大菩薩的精神開始。
效法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效法大悲觀世音菩薩、效法大行普賢菩薩、效法大願地藏王菩薩,願有多大,力量就有多大。效法大慈彌勒菩薩。
第十八、從無貪心開始。
第十九、從無嗔恨心開始。
第二十、從無癡心開始。
二十一、從無恨心開始。
二十二、從無嫉妒心開始。
二十叁、從隨喜心開始。
二十四、從禮敬叁寶開始。叁寶猶如樹根。
二十五、從離一切相開始。
二十六、從包容和寬恕心開始。
二十七、從萬法一如,性相平等開始。
二十八、要從爲法忘軀開始。
投注、投身在佛教,要有殉道的精神,生命豁出去,不貪財色名食睡,才是佛的弟子。
二十九、從正知正見開始。
正知正見叫做指南針,我們現在叫做衛星導航,衛星定位。知見錯了,就全盤皆輸,就像大海當中的船只失去了方向,找不到目標,沒有正知正見是很可怕的!
叁十、從發堅固的信心不退開始。
發了願就要下定決心。往生是現在的事,不是臨命終的事!現在就要堅固信心,不退轉,現在就要把情緒、執著慢慢地放掉,慢慢地舍掉。現在念南無阿彌陀佛,也不聽經,也不聞法,也不開智慧,人我是非不斷,煩惱不斷,愛情、欲望都割舍不下,要等到臨命終阿彌陀佛來接引,頭腦有沒有問題啊?臨命終,四大要分散,病苦全部都來,臨命終的時候,四大地、水、火、風要分散,平常都沒有把這些執著、分別、顛倒處理,臨終再加上病苦,哪記得阿彌陀佛?不要弄錯了。往生是現在的事兒,不是臨命終的事。
有的人講:"慧律法師,聽您這樣佛學講座,好像非學佛不行?你能不能講一個具體的觀念,讓我心服口服,說非學佛不行?"我說:"這個簡單,我說,你跟我念。"我說合掌,我是叫他合掌,不是叫你們。我說:"我念一句,你跟我念。"我說:"天是棺材蓋。"他念:"天是棺材蓋。"我念:"地是棺材底。"他念:"地是棺材底。"我念:"無論闖哪裏。"無論你怎麼搞,"總在棺材裏。"答案就出來了!"喔,原來如此,佩服佩服!"就是嘛!天就像棺材蓋,地就像棺材底,無論闖哪裏...套一據祖國大陸的話:無論怎麼搞,總在棺材裏。你就一定要躺下去的。棺材一定要蓋起來的,沒有例外的。
好,調查一下。不會進棺材的請舉手!沒有人舉手啊?可見我講的是對的。鼓勵一下啊!哦,謝謝。所以說,生命沒有佛法,生命就完全沒有任何的意義。爲什麼?活著他就會很痛苦,讀到博士也沒有用啊,那個是語言,那個是文字,那個是求生、謀生的工具啊。求生之道易,求死之道難。學生之道易,學死之道難。要學習如何生存,這個簡單,少欲知足,身心自在。要學習如何死亡,這可是一大難題啊!
要死得灑脫,死得自在,死了以後,還要到極樂世界去,這可是要下一點功夫,這是大學問,這不是念博士有辦法的。如果念博士有辦法,我今天不需要出家了。我念了二十一年不夠多嗎?博士才念二十年呢,拿到博士才念二十年呢,我受教育總共念了二十一年。我這個是博士的後面還要加一個博,叫做博士博,真的。還是要出家修行。書讀那麼多有什麼用?不能了生死,不能解脫,是不是?錢那麼多也是一樣,沒有智慧,錢多有什麼用呢?
叁十一、不落入對立是非的心開始。
叁十二、從平等、無分別心開始。
叁十叁、從不執著、不分別、不顛倒心開始。
叁十四、從隨喜贊歎、知足的心開始。
從心靈上升華,喜悅是生命的靈魂,喜悅是生命的樂章,喜悅,永恒的喜悅和慈悲,是聖者的心態。喜悅和慈悲是聖者永恒的心態,一個真正學佛的人,是充滿了法的喜悅的。
叁十五、從如如不動,不取于相開始。
叁十六、了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要親近大善知識。有一個人問:"請問師父,善知識跟大善知識有什麼差別呢?它的義的差別在哪裏呢?"叫你持戒、念佛、明因識果,這個叫做善知識。叫你打破無明,見真如自性,回歸當下,即心就是佛,叫做大善知識。還要加一個大,知道吧。
叁十七、從深信因果開始。一個學佛的人,不相信因果,不是佛陀的弟子。
叁十八、從無所得心開始,從無所求心開始。
叁十九、從身口意叁業清淨開始。
了知萬法都不淨、苦、空、無常、無我,學佛的人要有慚愧心。
四十、從清淨心開始。
禅宗講的要一絲不挂,一塵不染,入不二法門。六塵不惡,還同正覺。
四十一、從行善不落人後開始。
像印光大師,印光大師除了念佛,每天念四十九遍大悲咒。我看了印光大師文集,看了四遍,總共有七冊,臺灣印的,同時作筆記。所以我這一輩子,影響師父最大的,還不是六祖,是印光大師。印光大師影響師父一生一世,第二個是六祖慧能大師。佛陀那就不用說了,我們是佛的弟子嘛。這個印光大師,存了這些錢...他就去布施、赈災。哪裏有水災,印光大師就是布施、赈災。
有的人不了解慧律法師,說:"慧律法師,有的人說您流通往生被,一千塊很貴呢!咱們祖國大陸一條往生被才二十塊錢。"那是人民幣啊,我這一千是臺幣。他說:"慧律法師,這樣人家毀謗、批評。"我說:"阿彌陀佛!太不了解師父了,我在文殊講堂就講過好幾次了,所有的往生被、咒輪,師父一毛錢都不會放在我的口袋裏面,定價一千塊,那是方便,那是給亡者一個修福德的機會。師父發過願的,所有往生被的錢,全部如數地統統印VCD,刻錄VCD、印書,利益無量無邊的衆生。"我跟他講:"你跟師父相處,要理解佛的心,才能夠了解師父的。"
用你那個凡夫的眼光,看師父,會誤解、扭曲師父的。這次也是一樣,我來香港前,我就發過願了,從下飛機,收的一個包的紅包,到回去,所有的紅包供養,我統統不拿,全部印經典,發放全世界。我吃的那叁餐,睡的那一塊床鋪,沒什麼的。但是我告訴你,冥冥當中,就是有諸佛菩薩的加被,這個印光大師,我告訴諸位,越慈悲的人,越精進的人,越喜舍的人,念佛、念咒就是越感應。舉個例子:我看了《印光大師全集》,我深受感動。有一次在印光大師住的地方,有很多的螞蟻,有人要來打掃,說:"哎呀,師父啊!這整排都是螞蟻啊,我們如果要把它用抹布抹幹淨的時候,會殺生呀,師父,那怎麼辦呢?"印光大師說:"沒關系。你不要動它,我來就行。"印光大師就念什麼?念大悲咒。就念大悲咒,請這些螞蟻搬家,那個侍者來看,一天都不敢動,就持這個大悲咒,到叁天、四天,一只螞蟻都沒有,統統搬家了。一代的祖師,不是浪得虛名啊!我們念大悲咒,是越念越多,趕都趕不走,差很多了,修行差很多了。有功夫就是有功夫,沒有功夫,就是沒有辦法。
四十二、 佛教要有大格局,以整個佛教興盛開始。
我們佛教要有大格局的,要尊師,要重道,要守口如瓶,我看了臺灣的那個居士,我說那個居士會往生的,他就往生,而且有種種的瑞相。因爲那個居士,一輩子一句都不敢講叁寶的過失,大甲的一個吳居士,岡山的一個周羅漢居士,他死了,往生的時候有病苦,我說:"這個不怕!"因爲年輕的時候,我看到他,他那種盡心盡力,沒有是非的護持叁寶,從來不挑撥離間,他絕對不會在這個比丘面前講這個,在另外一個比丘面前講什麼話,讓兩個比丘沖突。這個比丘尼別另一個比丘尼有誤會,他就是很慈悲的,想辦法要把出家人和合。哎呀,我看這個和合太重要了。我看這兩個居士,在他們還沒有往生,我就告訴他:"吳居士,你一定往生,周居士,你一定會往生。"他們說:"師父這麼有把握?"當他臨命終的時候很痛苦,我說:"不要煩惱,他一定會往生。"結果斷氣以後八個鍾頭,全部臉都是笑嘻嘻的,紅通通的,比在世的時候還好看,師父親自趕到,去給他們加持。
這個居士沒有話講,一句口業都不會講,打死不講叁寶的是非。他如果看到比丘、比丘尼,有一些跟自己的理想落差的,他就不看,他就非禮勿視,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晚上,洗臉的時候洗到這個地方,記得非禮勿視,洗到…
《從心開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