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離本處,即得菩提。
禅無追尋處,禅無尋覓處,禅無轉圜處,直下就是見性,不二處!所以,我們念佛,在《楞嚴經》裏面講:這不是禅法的,不是如來藏性的本修因。意思就是:不是最殊勝的。最殊勝的是觀音菩薩那種反聞聞自性,用本性修行,才能成爲無上道。所以,真正修禅的人,到最後的人,也不會在心中安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他們不是用這種方式修行的,這個在《楞嚴經》裏面,將來就會講到,二十五圓通裏面,就是觀世音菩薩反聞聞自性是最殊勝的,因爲他用本性修行,直下無心便是道,不離本處,即得菩提。諸位慢慢地薰習、慢慢理解。今天初學佛法的很多,小朋友來的也不少。
遠離于斷常,世間恒如夢。遠離于斷見、常見,世間永遠就像夢。所以,在這個世間,很多事情是不會有答案的,你們爲什麼會做夫妻?沒有答案。你們爲什麼會做兄弟?也沒有答案。你們爲什麼會來到這個世間?也沒有答案。我一出生到現在,爲什麼我是女人?沒有答案的,業力使之然也,沒有什麼答案的,這個世間,你愈追求答案,愈追求不到答案,放下就是,放下,答案就現前。你在這個世間鑽牛角尖:我爲什麼是女人呢?我爲什麼是男人呢?我今天爲什麼病苦病到這麼嚴重呢?對不對?你自己去探討前因後果,最後就是放下,這個世間是沒有答案的。因爲無明所構成的這個世間,業力使之然,業感緣起,緣起就是如幻。因此你想要追求答案嗎?很簡單!放下,那一念就是答案。
二個夫妻吵架,他就說:“我爲什麼要跟你結婚?我爲什麼要討到你?我爲什麼要娶到你?”二個人一直爭吵……爭吵到最後沒有答案,最快的答案就是什麼?就是放下!這個世間很多事情是沒有答案的。所以,不需要一直追求、一直尋覓,認了就是你的,直接了當,接受這個事實,對于不可以改變的事實,你必需接受它,一定要去承受它。
知一切法無我,煩惱即爾焰,心常清淨無相,而興大悲心。了悟一切法都不可得,我們煩惱就像火焰一樣,了知如夢幻,不實在,心常清淨無相,而興大悲。也就是說,所有的善事都不可以執著,弘法利生,雖度無量無邊衆生,亦無衆生可度。若有若無有,是二悉俱離,牟尼寂靜觀,是則遠離生,是名爲不取,今世後世淨。
若有若無就是說:你看到這個是緣起的有,若無,好像是性空,有和無都是二邊,我們不著一個緣起,也不著一個性空。空性是直接證量,解脫的真實境,不可以把它化作意識型態來理解。性空,當下就是沒有任何的執著、分別跟顛倒。所以,要這樣理解“性空”這二個字,當下,體就顯現,體、相、用本自具足,體大、相大、用大。若是無明的話,體不可得,無明體不可得,如來藏性確實存在。所以,若有若無有,你講有,或者是講無有,這二種,有跟無有,統統要放下。
牟尼寂靜觀。釋迦牟尼就是入不二法門,當體即空,了悟人生、宇宙盡是幻,無一法非幻。因爲是幻,不實在的,所以,他不會執著。萬法的真相是什麼?萬法的真相就是統統是假相!所以,六祖講那一句話,你要牢牢地背起來:[萬法無有真,離假一切真。]萬法沒有一樣是真的,你眼睛所看的、耳朵所聽的,沒有一樣是真實的,因爲統統是因緣生,統統是會毀滅的,包括講堂也是會毀滅的,只是因爲暫時的因緣生。你來借重我們這個講堂的因緣,大家聚一聚,弘揚佛法,雖講經說法,實無法可說。聽經聞法,亦無衆生可聞,亦無法可聞。所以,牟尼寂靜觀,能所盡雙亡,是則遠離生。遠離生,因爲緣生,緣生就是無生。緣起跟緣生有什麼不一樣?緣生在講刹那當下,最短暫的這一念叫做緣生,強調現在。緣起是整個人生、宇宙通觀,緣起觀就是性空,無一法不是緣起,無一法不是性空。那緣生在強調什麼?緣生在強調刹那之間的緣起,叫做緣生。所以,緣生跟緣起還是有一點差別,緣生就是當下的緣起。那緣起呢?通人生跟宇宙,統統是緣起,無一法不是緣起,而緣生是指正在進行的緣起。所以,這個是不太一樣的,究竟處,其實也是如幻。是則遠離生,遠離生就不需要滅。
當你在很痛苦的時候,你就要好好地觀想,也許你現在很痛苦,你的錢被倒了,你就告訴自己:“前世欠人的就還,早欠早還!”你內心不要一直去恨他。什麼是佛?就是過著一種沒有恨的日子,就是佛,過著一種完全沒有恨的日子,就是佛!也許你正在談戀愛,或者是說你的男朋友,或者女朋友剛好離開了,你坐立難安、痛苦,今天剛好碰到這個佛法,你告訴自己:“本來就沒有男朋友,現在有,也是因緣生。”將來二個老的,七十、八十,就算你結婚,七十、八十,就是這樣。
沒有學佛,沒有學佛就很悲哀了!對不對?臺灣有一對,九十幾歲的娶這個八十九歲的,結婚的時候,掀開來看,哇!爲什麼?不是新娘,一翻開那個紗罩,哇!原來是“老娘”。爲什麼是“老娘”呢?哇!她滿臉都是星星(皺紋)啊。這個阿伯也是滿臉都是世界地圖,站在地圖上,可以看到臺灣海峽、臺灣,可以看到這邊中國大陸,真的!連桃園機場都可以看得到,這裏是桃園機場。很嚴重的!是不是?好!拜一拜,一拜天地,再拜高堂(高堂早就死了),夫妻對拜,送進靈堂!准備助念!因爲二個加起來快二百歲了!這樣還是要結婚,不曉得他們在想什麼?我們也不知道呢!我們就是說,如果今生今世不學佛,他就是這樣子,你要依靠你的先生,你要依靠你的老婆。諸位!真的靠得住嗎?難!當然也有很好的夫妻啦,有很好的,是不是?當然也有啊!就是說你很愛,是不是?有的人講說:我下輩子願意繼續做你的老婆,我下輩子願意娶你,我願意做你的老公。所以,百千萬劫他就是這樣子,一直卡住。
是名爲不取,今世後世淨。所以,諸位!佛法它是一個關鍵,就是執著的問題,佛法無奇特事,但莫于相上住著即得。佛法不是什麼奇特的事情,只要不在相上執著,這個就是佛法。來去坐立,一切莫執,性自空離,任運浮沈。來也好、去也好、坐也好、站也好,立就是站。來去坐立,一切莫執,性自空離,任運浮沈。意思是說:來無來相,去無去相。來是空相,去是空相,坐是空相,立是空相,既是空相,一切莫執。性自空離,任運浮沈,意思就是:這個世間沒有東西讓你執著,執著也沒有用。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世間爲我所用,非我所有。這個世間,沒有一樣東西是你的,什麼東西都是讓你短暫用一下而已,你要牢牢記住師父這一句話。你今年如果是初學佛法,進來文殊講堂,你聽這一句話就夠,足足給你的壓歲錢,比鑽石更重要。你要永遠記住!世界上沒有一種東西是你的,絕對沒有!擁有是錯覺,失去也是錯覺,絕對不是你的。你今天躺下去的時候,在旁邊助念,什麼東西統統不是你的!
一切衆生,著于知見,鬥诤不斷,壞佛菩提,自障聖道。這個就是祖師大德,苦口婆心這樣勸告我們。說:一切衆生著于知見,著于知見就是意識型態,就是說自己對,別人不對。著于知見,鬥诤堅固不斷,壞佛的菩提,自障聖道。誰會障我們的聖道?就是我們自己。著于知見,什麼叫做知見?就是六祖講的:[無端起知見],猶如太虛生閃電。我們莫名其妙地就起這個無明知見;莫名其妙地就起這個觀念、執著的觀念,把這個觀念化作強烈的執著,變成自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們的生命,就是活在一種痛苦的執著裏面,變成一種懲罰。我們不了解生命,生命對我們來講是一種懲罰,我們每天都在懲罰自己。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可是,這一句話要會善用,有個小女孩才六歲,她媽媽每天看慧律法師的DVD,放……這個小女孩在旁邊也聽了幾句。有一次那個小女孩不乖,她媽媽要揍她,那個小女孩就哭了:“嗚.....師父講的啦!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你爲什麼每次都要改變我呢?”這個小女孩才六歲而已,弄得她媽媽不曉得要打她,還是不要打她?這個真的呢。你看!好可愛的小女孩,來的話,我給她消費券五百,真是好玩,了不起啊!六歲就會講這一句話,真是了不起啊!
佛法、佛教要真實境,不能用模仿的。諸位!今天你聽師父演講,只是一種模仿,不是你們的解脫境界。有一次,有一個爸爸在學校不愉快,不愉快的時候,回來很不高興,就躺著,雙手背這樣子躺著,他老婆叫,也不回應;他老婆正在廚房忙,他的兒子在旁邊,說:“爸爸!你生病了嗎?”他說:“你不要吵!”“爸爸!你這麼凶!”“我明天不去上班!”他爸爸在教書,媽媽也在學校教書,爸爸明天不去上課!他兒子幼稚園剛畢業,念小學一、二年級,也是念他們學校,字認識不了幾個大字,他爸爸就說:“你幫爸爸請假!”然後這個小孩子拿起書來,爸爸要請假!他爸爸沒有想到說這個能力的問題,就說:“你幫我寫一下,說爸爸要請假,拿去交給你們老師。”因爲全校都認識他爸爸,你幫爸爸寫一個請假單!他說:“爸爸!你要請假幾天?”“請假七天。”“爸爸!你要請假的理由是什麼?”“隨便你寫!”這個小男孩就寫請假單,“爸爸!你要看一下嗎?”“不用了!送去給學校,你上課的時候,交給你們導師,叫老師交給校長,說我今天請假!”這小朋友就寫好了請假的理由,就送到學校去,送給老師,老師火速地送給校長,校長一打開,全校都在校長會議,看到那一張請假單,嚇壞了,立刻打電話來跟他爸爸講。他說:“你的請假理由爲什麼寫這樣?”他說:寫什麼?他說:“我爸爸生産痛苦,請假七天!”你在做什麼,你爲什麼……啊?哎呀!這個爸爸氣壞了!這個小孩子很天真地回到家裏來,以爲做了一樁大功德,他說:爸爸!我有把你的請假單送到學校導師那邊去了。他的爸爸拿著棍子要打他,他覺得很委屈:“爸爸!你爲什麼要打我?”“誰叫你請假理由寫這樣子?”他就說:“我抽屜抽出來的時候,媽媽以前寫的那一張請假單,我照抄一遍,…
《2009年慧律法師新春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