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离本处,即得菩提。
禅无追寻处,禅无寻觅处,禅无转圜处,直下就是见性,不二处!所以,我们念佛,在《楞严经》里面讲:这不是禅法的,不是如来藏性的本修因。意思就是:不是最殊胜的。最殊胜的是观音菩萨那种反闻闻自性,用本性修行,才能成为无上道。所以,真正修禅的人,到最后的人,也不会在心中安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的,他们不是用这种方式修行的,这个在《楞严经》里面,将来就会讲到,二十五圆通里面,就是观世音菩萨反闻闻自性是最殊胜的,因为他用本性修行,直下无心便是道,不离本处,即得菩提。诸位慢慢地薰习、慢慢理解。今天初学佛法的很多,小朋友来的也不少。
远离于断常,世间恒如梦。远离于断见、常见,世间永远就像梦。所以,在这个世间,很多事情是不会有答案的,你们为什么会做夫妻?没有答案。你们为什么会做兄弟?也没有答案。你们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间?也没有答案。我一出生到现在,为什么我是女人?没有答案的,业力使之然也,没有什么答案的,这个世间,你愈追求答案,愈追求不到答案,放下就是,放下,答案就现前。你在这个世间钻牛角尖:我为什么是女人呢?我为什么是男人呢?我今天为什么病苦病到这么严重呢?对不对?你自己去探讨前因后果,最后就是放下,这个世间是没有答案的。因为无明所构成的这个世间,业力使之然,业感缘起,缘起就是如幻。因此你想要追求答案吗?很简单!放下,那一念就是答案。
二个夫妻吵架,他就说:“我为什么要跟你结婚?我为什么要讨到你?我为什么要娶到你?”二个人一直争吵……争吵到最后没有答案,最快的答案就是什么?就是放下!这个世间很多事情是没有答案的。所以,不需要一直追求、一直寻觅,认了就是你的,直接了当,接受这个事实,对于不可以改变的事实,你必需接受它,一定要去承受它。
知一切法无我,烦恼即尔焰,心常清净无相,而兴大悲心。了悟一切法都不可得,我们烦恼就像火焰一样,了知如梦幻,不实在,心常清净无相,而兴大悲。也就是说,所有的善事都不可以执着,弘法利生,虽度无量无边众生,亦无众生可度。若有若无有,是二悉俱离,牟尼寂静观,是则远离生,是名为不取,今世后世净。
若有若无就是说:你看到这个是缘起的有,若无,好像是性空,有和无都是二边,我们不着一个缘起,也不着一个性空。空性是直接证量,解脱的真实境,不可以把它化作意识型态来理解。性空,当下就是没有任何的执着、分别跟颠倒。所以,要这样理解“性空”这二个字,当下,体就显现,体、相、用本自具足,体大、相大、用大。若是无明的话,体不可得,无明体不可得,如来藏性确实存在。所以,若有若无有,你讲有,或者是讲无有,这二种,有跟无有,统统要放下。
牟尼寂静观。释迦牟尼就是入不二法门,当体即空,了悟人生、宇宙尽是幻,无一法非幻。因为是幻,不实在的,所以,他不会执着。万法的真相是什么?万法的真相就是统统是假相!所以,六祖讲那一句话,你要牢牢地背起来:[万法无有真,离假一切真。]万法没有一样是真的,你眼睛所看的、耳朵所听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因为统统是因缘生,统统是会毁灭的,包括讲堂也是会毁灭的,只是因为暂时的因缘生。你来借重我们这个讲堂的因缘,大家聚一聚,弘扬佛法,虽讲经说法,实无法可说。听经闻法,亦无众生可闻,亦无法可闻。所以,牟尼寂静观,能所尽双亡,是则远离生。远离生,因为缘生,缘生就是无生。缘起跟缘生有什么不一样?缘生在讲刹那当下,最短暂的这一念叫做缘生,强调现在。缘起是整个人生、宇宙通观,缘起观就是性空,无一法不是缘起,无一法不是性空。那缘生在强调什么?缘生在强调刹那之间的缘起,叫做缘生。所以,缘生跟缘起还是有一点差别,缘生就是当下的缘起。那缘起呢?通人生跟宇宙,统统是缘起,无一法不是缘起,而缘生是指正在进行的缘起。所以,这个是不太一样的,究竟处,其实也是如幻。是则远离生,远离生就不需要灭。
当你在很痛苦的时候,你就要好好地观想,也许你现在很痛苦,你的钱被倒了,你就告诉自己:“前世欠人的就还,早欠早还!”你内心不要一直去恨他。什么是佛?就是过着一种没有恨的日子,就是佛,过着一种完全没有恨的日子,就是佛!也许你正在谈恋爱,或者是说你的男朋友,或者女朋友刚好离开了,你坐立难安、痛苦,今天刚好碰到这个佛法,你告诉自己:“本来就没有男朋友,现在有,也是因缘生。”将来二个老的,七十、八十,就算你结婚,七十、八十,就是这样。
没有学佛,没有学佛就很悲哀了!对不对?台湾有一对,九十几岁的娶这个八十九岁的,结婚的时候,掀开来看,哇!为什么?不是新娘,一翻开那个纱罩,哇!原来是“老娘”。为什么是“老娘”呢?哇!她满脸都是星星(皱纹)啊。这个阿伯也是满脸都是世界地图,站在地图上,可以看到台湾海峡、台湾,可以看到这边中国大陆,真的!连桃园机场都可以看得到,这里是桃园机场。很严重的!是不是?好!拜一拜,一拜天地,再拜高堂(高堂早就死了),夫妻对拜,送进灵堂!准备助念!因为二个加起来快二百岁了!这样还是要结婚,不晓得他们在想什么?我们也不知道呢!我们就是说,如果今生今世不学佛,他就是这样子,你要依靠你的先生,你要依靠你的老婆。诸位!真的靠得住吗?难!当然也有很好的夫妻啦,有很好的,是不是?当然也有啊!就是说你很爱,是不是?有的人讲说:我下辈子愿意继续做你的老婆,我下辈子愿意娶你,我愿意做你的老公。所以,百千万劫他就是这样子,一直卡住。
是名为不取,今世后世净。所以,诸位!佛法它是一个关键,就是执着的问题,佛法无奇特事,但莫于相上住着即得。佛法不是什么奇特的事情,只要不在相上执着,这个就是佛法。来去坐立,一切莫执,性自空离,任运浮沉。来也好、去也好、坐也好、站也好,立就是站。来去坐立,一切莫执,性自空离,任运浮沉。意思是说:来无来相,去无去相。来是空相,去是空相,坐是空相,立是空相,既是空相,一切莫执。性自空离,任运浮沉,意思就是:这个世间没有东西让你执着,执着也没有用。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这个世间,没有一样东西是你的,什么东西都是让你短暂用一下而已,你要牢牢记住师父这一句话。你今年如果是初学佛法,进来文殊讲堂,你听这一句话就够,足足给你的压岁钱,比钻石更重要。你要永远记住!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是你的,绝对没有!拥有是错觉,失去也是错觉,绝对不是你的。你今天躺下去的时候,在旁边助念,什么东西统统不是你的!
一切众生,着于知见,斗诤不断,坏佛菩提,自障圣道。这个就是祖师大德,苦口婆心这样劝告我们。说:一切众生着于知见,着于知见就是意识型态,就是说自己对,别人不对。着于知见,斗诤坚固不断,坏佛的菩提,自障圣道。谁会障我们的圣道?就是我们自己。着于知见,什么叫做知见?就是六祖讲的:[无端起知见],犹如太虚生闪电。我们莫名其妙地就起这个无明知见;莫名其妙地就起这个观念、执着的观念,把这个观念化作强烈的执着,变成自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们的生命,就是活在一种痛苦的执着里面,变成一种惩罚。我们不了解生命,生命对我们来讲是一种惩罚,我们每天都在惩罚自己。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可是,这一句话要会善用,有个小女孩才六岁,她妈妈每天看慧律法师的DVD,放……这个小女孩在旁边也听了几句。有一次那个小女孩不乖,她妈妈要揍她,那个小女孩就哭了:“呜.....师父讲的啦!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你为什么每次都要改变我呢?”这个小女孩才六岁而已,弄得她妈妈不晓得要打她,还是不要打她?这个真的呢。你看!好可爱的小女孩,来的话,我给她消费券五百,真是好玩,了不起啊!六岁就会讲这一句话,真是了不起啊!
佛法、佛教要真实境,不能用模仿的。诸位!今天你听师父演讲,只是一种模仿,不是你们的解脱境界。有一次,有一个爸爸在学校不愉快,不愉快的时候,回来很不高兴,就躺着,双手背这样子躺着,他老婆叫,也不回应;他老婆正在厨房忙,他的儿子在旁边,说:“爸爸!你生病了吗?”他说:“你不要吵!”“爸爸!你这么凶!”“我明天不去上班!”他爸爸在教书,妈妈也在学校教书,爸爸明天不去上课!他儿子幼稚园刚毕业,念小学一、二年级,也是念他们学校,字认识不了几个大字,他爸爸就说:“你帮爸爸请假!”然后这个小孩子拿起书来,爸爸要请假!他爸爸没有想到说这个能力的问题,就说:“你帮我写一下,说爸爸要请假,拿去交给你们老师。”因为全校都认识他爸爸,你帮爸爸写一个请假单!他说:“爸爸!你要请假几天?”“请假七天。”“爸爸!你要请假的理由是什么?”“随便你写!”这个小男孩就写请假单,“爸爸!你要看一下吗?”“不用了!送去给学校,你上课的时候,交给你们导师,叫老师交给校长,说我今天请假!”这小朋友就写好了请假的理由,就送到学校去,送给老师,老师火速地送给校长,校长一打开,全校都在校长会议,看到那一张请假单,吓坏了,立刻打电话来跟他爸爸讲。他说:“你的请假理由为什么写这样?”他说:写什么?他说:“我爸爸生产痛苦,请假七天!”你在做什么,你为什么……啊?哎呀!这个爸爸气坏了!这个小孩子很天真地回到家里来,以为做了一桩大功德,他说:爸爸!我有把你的请假单送到学校导师那边去了。他的爸爸拿着棍子要打他,他觉得很委屈:“爸爸!你为什么要打我?”“谁叫你请假理由写这样子?”他就说:“我抽屉抽出来的时候,妈妈以前写的那一张请假单,我照抄一遍,…
《2009年慧律法师新春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