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者來看那是束縛,不是快樂的事情。凡夫如影逐臭,就追求這種東西。聖人不生不滅,永遠保持這顆清淨心。雖然欲望不容易控製,可是他遠離,保持一個清淨心。所以說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佛陀說,沒有智慧,是人生最大的貧窮。我們沒有金錢,但有一顆知足的心,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我們今天這個初發心一定要發正確。第一個發決定修行的心,到死亡以前絕不動搖,而不修其它的法門,一律單刀直入,一句佛號。就像印光大師講的:老實念佛,莫換題目,敦倫近份,閑邪存誠,深信因果。你一定要深信因果發決定心,拿捏的准不要讓人家動搖。我們不聽是非,不傳是非,不說是非,一心一意你就清淨,你光學這個就不得了。學一個衆生歡喜就諸佛歡喜,講話不要傷人。你不是聖人,對錯我們沒有辦法分辨的,你就把每個人都當作是菩薩,唯我一個是凡夫。縱然看到我們認爲他是錯的,我們都把他當作聖人。個人因果個人負,個人生死個人了,個人吃飯個人飽,我們用清淨心修行,不能動搖。
第二個發覺悟心,徹底的覺悟,要徹徹底底的覺悟世間是無常,一切法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希望”是一個無知人的名詞,我們每天都在希望,每天都在盼望。在這個世間你所希望得到的,得到了你又能如何?你希望,希望以後得到失望,失望以後又變成絕望,絕望又安排希望,希望、失望、絕望,我們都在惡性循環裏面追求。爲什麼?這世間是無常的,根本就沒有一種東西是我們的。這世間爲我所用,非我所有,都是暫時讓我們用一下,沒有一件東西是我們的東西。我們來到這個地方如旅遊一樣的,人生六到輪回就像無限的旅遊,我們今生今世做人如同暫時停在人道的客棧一樣的無常,我們務必要了解。
第二,苦,你要徹底的覺悟這個世間是苦的。確確實實是苦的,這個世間無一可求。你不覺得做人很難嗎?你怎麼做都不對嗎?你在公司上班,怎麼做的吃力也不討好,你有沒有發現這樣子,怎麼做都不對?有一天有一個人來到他師父這裏無精打采的:啊,師父,你救救我。我好像怎麼做都不對,我的同事都笑我。我說:你盡心盡力了沒有?他說:我已經盡心盡力了。有人贊歎你嗎?有,少數。有人毀謗你嗎?也有,少數。你每天苦惱什麼?我一直爲了討好他們,我拼命的盡心盡力,可他們還是很不滿意。我說:你研究佛法幾年了?他說:我研究兩年了。我說:你知不知道釋加摩尼佛沒有人毀謗?他說:有。我說:佛都有人毀謗,那你算老幾?對,我怎麼沒有想到這樣子?現回去他很自在了,有人毀謗他,他說:佛陀都有人毀謗,何況我?是吧?這不就解決了嗎?生命就是一個理念,一個觀念而已,沒有什麼了不得的事情。對不對?轉的過來你就自在,轉不過來你就是不自在。苦,要記住,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子。
這個世間是空的,萬法到最後。空就是無,就是因緣生因緣滅。師父教你一個大智慧,一個無上的法門,一個字,你什麼事都挂上一個[無]字,記住!無就是不執著的意思。你回去碰到一些是非,你就告訴自己,無所謂的是,也無所謂的非,是非都是人定出來的,知道嗎?你碰到人家罵你,四大皆空,五陰無我,無!沒有所謂侮辱我的事。今天你做善事布施,就像師父今天負債累累,你要幫師父負債,可以。布施了一了百了,無!加一個無字,沒有所謂的布施一百萬的事。爲什麼?一切因緣法不可得,求其自性,了不可得。百年後這個全部沒有,全部消滅。
你今天貧窮,你告訴自己沒有所謂的貧窮;你很富有,加一個無,沒有所謂的富有,過幾年這就不是我的了;你很健康,要告訴自己沒有所謂的健康;你很病苦,你也不必苦惱,盡量把身體養好,挂一個無,沒有所謂的病苦。叫作空一切法。說法者無法可說,聽法者無法可聞,當下不生不滅,就是我們未來的面目。你就馬上進入涅槃。所以,既不高傲,也不自卑,無所謂的大,無所謂的小,無所謂的是,無所謂的非,無所謂的對,無所謂的錯。一切都不要動搖到這一念,保持一個覺悟清醒的心,那就是空一切法,就是所謂的無!
無者,碰到一切好的不執著,碰到人家跟你計較,你今天吃虧,沒有所謂吃虧,吃虧就是占便宜。你今天占便宜,有一天人家就會來報複你,你今天什麼都要贏,有一天你就必須吃盡苦頭。有一個無,你想想看,世間的修養就夠了。出世間的法就覺悟了,在這個世間,能夠空,那麼求生極樂世界,就在一念之間。我們有了無常、苦、空,還要有個大菩薩的精神,就是無我!無我就是不自私。同學們,師父教你一個偉大的思想:你什麼事情都不要考慮到[我],先考慮整個佛教,整個團體,大無我的精神!你任何事情都不要顧慮到自己,你的煩惱就少,爲什麼?你沒有時間來自私,沒有自私,處處考慮別人,你的煩惱就沒有。煩惱從那裏來?從一個[我]開始。什麼你今天怎麼對我不滿,我受盡委屈,無我,你煩惱什麼?處處爲別人著想,犧牲奉獻,你想想看,你的煩惱怎麼會多呢?根本不可能。所以第二個要發覺悟心,要徹底的覺悟這個世界是苦的,空的,無常的,無我的。運用這個智慧在世間,哇!無往不利!
再來,要發大菩提心。什麼叫做大菩提心呢?所謂菩提就是自覺覺他。菩提心定義很廣,覺悟心也是菩提心,慈悲心也是菩提心,簡單講,就是自利利他的心。發菩提心要怎麼樣發法?第一個,思維佛陀的偉大,拿佛陀來作我們的模範,你才發的起來。你內心裏面常常這樣想,我們無量億劫來還在六道生死輪回,而佛陀已經超越時空的支配,已經擺脫了生滅法,跳出了六道輪回,想想看,我們要起仰慕心。
我們要修行,第一個要發感恩的心。大菩提心就是感恩心,無量的衆生、叁寶、父母、師長對我們都有恩。既然發大菩提心,怎麼樣能夠持續這個菩提心?我要感恩,所以要好好的修行。如果沒有佛,我們聽不到這個法,沒有叁寶、沒有師長,這個法也沒有辦法延續,我們要報師父的恩。師父是我們的法身父母,我們今生能夠覺悟生死,開采我們內在的般若智慧,那都是師父的恩、叁寶的恩。所以我們一定要有感恩心,用這個感恩心,我們就可以持續菩提心。因爲如果一個人心存感恩的話,那他內心裏面會充滿著慈悲,內心裏面就想利益衆生,所做一切都認爲那是當然我們應該這樣做的。在叁寶發心,做的再大的布施,都認爲這是我們必須這樣做的,沒有怨言,你才有辦法講求犧牲奉獻。我感念叁寶的恩,我在叁寶吃再大的虧都會很高興的對不對?所以菩提心的持續要以感恩心作爲一個支配延續。
發大菩提心的第二個就是寬恕心。無知是衆生的常態,每一個衆生都必須經過無知的階段才能夠覺悟。所以我們面對這些無知的衆生,他那一些仇視、嫉妒、恨、貪、嗔、癡,我們都要寬恕。我們對他的行爲不能恨,要憐憫他。恨他你沒有機會救他,你明明知道這個是個很惡的人,你合掌就好了,令他歡喜。你不要批評他,也不要跟他敵對。甯可得罪一個君子,不可以得罪一個小人。你內心裏面如果不寬恕他,不寬恕別人你會痛苦了自己,所以發菩提心就是發寬恕的心。
再來發菩提心就是發什麼?無诤!沒有鬥爭,無诤的心。鬥爭是障道的根本,一個人修行,一天到晚鬥爭的話,沒有辦法。就像我們在這個僧團,我們好不容易發一個心來出家,因爲一點點的事情,而來跟同參道友敵對,搗蛋這個僧團,你說這個罪過有多重?鬥亂僧團這個罪過無量,就算你們在家也是一樣。所以我們一個修行人、念佛的人,你一天到晚跟左鄰右舍搞得合不來,那你臨命終怎麼知道有沒有跟隔壁鄰居吵架呢?萬一跟鄰居吵架的時候那不是很麻煩嗎?
嘉義有沒有學佛的,他開店面很沒有肚量,如果有人摩托車擺到他家前面,他就把它刺破,不然就放氣,人家東西稍微放在他隔壁他就把它弄出去,左右鄰居沒有一個跟他合得來。結果他死後,要跟隔壁鄰居要一盆洗臉水,這是嘉義以前的一個風俗,結果連續問十幾家沒有一個願意給他一盆水,這樣的人有什麼意義呢? 生命這樣有什麼意義呢?他死了不就剩一個軀殼一堆骨頭嗎?爲什麼不在有生之年施舍出去呢?人所能留下來的不是錢,是一個字——[德]。德就是慈悲喜舍的代表。衆生只能用一個德讓人家懷念,我們在有生之年爲什麼不要施舍?把我們所有的東西統統搬出來與衆生共享呢?
所以菩提心第叁個要發無诤的心。無诤就是沒有鬥爭,所以我們要忍耐。可是我們不能用忍耐的心去修行,那會煩惱很重。你內心裏面要忍耐,有一天你忍不下去就會發瘋的。忍耐是粗淺的功夫。要發什麼心?無生法忍的心,無生的心。一切法不可得,畢竟空性,我們要悟,徹底的了解我們的心就是一切法不可得。悟你們懂嗎?所謂無生,就是因緣生因緣滅,它本來就是不可得的東西。你不要勉強要忍耐,法師講的要忍,要忍耐,不要用這種心,要用無生的心。單刀直入,空一切法不可得,連這個忍耐都沒有,根本不要去挂礙它,你把它放下,用一個很自在灑脫無礙的心去面臨這個世間,悟到無生法忍!所以無诤是入道第一要件。
第四個要發離相的心。《金剛經》講不離相不能成道,《金剛經》講:離一切相,即名諸佛,你要認識佛嗎?我們每天都在拜佛、念佛,希望成佛。你就是佛,那一種情形下你就是佛?很簡單,離一切相!離一切相不是抛棄一切相,就是當下離相。就是你面臨一切境界而對一切境界統統不執著!離一切相,即名諸佛,著相之人累劫不得見性。著相就不行。禅宗裏面講的動念即乖,乖就是違背的意思。《愣嚴經》講的歇即是菩提,歇就是休息、停止,停止一切的妄想就是我們本來的面目。我們一般人認爲修行很困難,錯了,修行很簡單,一般人不了解修行真理是唾手可得,就像我們在沙灘上要揀一粒砂那麼容易。就是你不肯,會假借…
《談初發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