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心理學▪P5

  ..續本文上一頁所以這些語言、文字,純屬于假相,務必要放下,即得解脫。

  心靈如果要清淨,要想如如不動,釋迦牟尼佛說:要難舍能舍,這是第一步的功夫。難就是沒有辦法舍,大家都忍不過了,忍耐不過了,還是要忍過去,難舍能舍這是第一步的功夫。反觀社會的人,一般的衆生,他不知道語言是假的,音波振動是假的,一言不合馬上鬧出人命出來。不知道語言是假的,我們忍一下就好了。所以說,忍一口氣就海闊天空,退一步想就會風平浪靜。

  那麼一般人的忍,這個功夫是不夠的,它叫做強忍,勉強的忍耐。今天你得罪我,師父講的,今天我忍耐你一次,明天再來侮辱我們,我忍耐第二次,就開始咬起牙根來。第二次了,如果再第叁次的時候,今天我是聽慧律法師講,不然你就該死,要你死。他這個人就功夫不到了。釋迦牟尼佛很厲害的,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因緣際會,因緣際會該還人家的就還人家,如果今生今世有人毀謗我們,就當作是我們自己的業障,他在替我們消災。現在消災一個五百塊,罵你一句賺五百,罵你兩句賺一千,不錯,這種行業。是不是?你只要不跟他回答,你只要沈默。

  釋迦牟尼佛有一招很了不起的,就是沈默。在經典裏面講,釋迦牟尼佛一生一世沒有說過一句廢話,他講出來的統統有營養的,統統利益衆生他才講的,他才不會像九嬸婆,什麼事情從樓下講講到樓上,樓上講到樓下來,他不會這樣子。人家侮辱他、毀謗他,沈默。他連解釋都不必要的,他不要向衆生交代的,他對他自己的良心交代的,就這樣子。釋迦牟尼佛這個大聖者,他常常保持沈默,所以衆生看到他的威嚴,會怕,敬畏他。可是我們衆生就沒有辦法,忍辱心不夠,碰到一點境界的時候,就不得了了,就像四聲道的一樣大呼小叫。

  確實忍辱不是一件簡單的,佛要你透視它,你要透視它。怎麼樣透視呢?這個是因緣合因緣散,兩個人沖的時候,明天見面很尴尬的,我現在跟他起沖突的時候,我避開他,明天、後天、一個月、兩個月,久而久之自然就淡忘了。有的人就問了:“師父,你這樣是不是姑息養奸?”我說:“不然你跟他拚了。”你就跟他拚了,你認爲我這樣做是姑息養奸,那你就跟他拚了。拚的時候兩敗俱傷,有什麼用呢?不是增加煩惱嗎?他已經無藥可救了,你改變不了他,你爲什麼不改變自己呢?所以不要改變對方,改變我們自己。對不對?這種人的程度,就到這個地方,他無理取鬧,你講得再多也沒有用,噢,就是這樣子。是不是?所以忍辱不是弱者,忍辱不是弱者,忍辱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

  佛教教義是最究竟的解脫。那麼要想心裏清淨心入于禅定,一定要先去除妄想。妄想要去除,靈性就自然有光明,就有無量的智慧,不假外求。所以我們只知道外在的世界,很少人去體會內在的世界。我們去體會內在的世界太少了,叁藏十二部經典,統統在講我們內在的世界,所以釋迦牟尼佛講一句話,你一定要把它寫起來,貼在你的牆壁上每天去看它,哪一句話這麼值得呢?釋迦牟尼佛說:入我門中,絕不貧窮。出我門中,不見得富有。了不起!釋迦牟尼佛,入我門中,絕不貧窮。爲什麼?你擁有大智慧,世間什麼事情都騙不了你。對不對?

  我從來沒有感覺到跳舞有什麼快樂的,世間人喝酒、打牌、跳舞或怎麼樣子,世間人覺得這個是快樂的,在我的感覺裏面,這個沒有什麼叫做快樂的。對不對?到MTV去還是TMV、WMT去看看那個閉路的,什麼叫做快樂呢?看完的時候很累,想睡覺,出來的時候喝一杯摩卡咖啡,然後就這樣,再來牛排館吃一點東西,要回來了,把今天的時間打發了,好像活得很不耐煩一樣的。“老張,你今天怎麼過日子?”不知道。我們修行人一天到晚念佛,求往生極樂世界都來不及了,哪有時間打妄想呢?對不對?哪有什麼生命怎麼過的?他好像活得很無聊一樣的,像這種人早死跟晚死是沒有什麼兩樣的。迷迷糊糊、茫茫然不知所向。

  佛要我們把心安住在四個角度上:第一觀身不淨。這個觀身不淨,可以去除很多的貪欲。譬如說男人喜歡拈花惹草,討好幾個老婆,慢慢的觀察色身是不清淨的,那麼如果觀照我們的身體不清淨的話,對什麼東西也不會貪吃,身體是不清淨的,我們吃,有的人這個東西很多,已經剩下了也不想給別人吃,就甯願放著讓它壞掉。身體是不清淨的,不要吃別人的,你不相信身體是不清淨的嗎?這很簡單,假設你每天在吃飯的時候,我先教你一招,你就會觀身不淨,你就先怎麼樣呢?你就先吐在你自己的飯上,然後再攪一攪、攪一攪,然後喝下去,你敢吃嗎?那是你身上自己的東西,你怎麼不敢吃呢?是你身上自己的東西,你怎麼不敢吃?所以佛教我們悟,覺悟,有生必有苦。老子講:“吾有大患,爲吾有身。”老子講的,吾有大患,爲吾有身。我很痛苦,因爲我們有這個身體,有這個身體,就想追求吃更好的東西,貪吃、貪睡是不是?

  我有一個同學,第二天睡醒的時候他開始罵了,“誰把我的鬧鍾切掉了?”可是一看門,門又鎖起來,也沒有人進來。“誰把我的鬧鍾切掉了,混帳,害我睡到現在。”然後第二天睡也是一樣的,門又鎖起來,怎麼每次起來鬧鍾都切掉了呢?原來他是睡到兩、叁點的時候,因爲他提前要比忏雲法師早起,我們在忏公那邊都是叁點多,他說他兩點多就要起來拜佛,結果兩點多起來再切下去,自己按下去自己也不知道,再繼續用功。自己切掉,自己也不知道,貪睡。慢一點去大殿,忏雲法師就會...嗯,就知道了。所以我們在忏公那邊,都很精進的。親近一個高僧大德,實在不容易的,忏公每天都是兩點多、叁點多起來,我們都希望他睡晚一點,他就是那麼早,我們現在在轉大人的時候需要睡眠,他就不要。轉大人,你聽不懂?青春期。青春期就是需要睡眠比較長一點。

  佛告訴我們聽聞到佛法是不簡單的。要是說你一天到晚都花費在吃、睡,還是男女,或者是說這些名、利,那就慘了。沒有聽到佛法的人,沒有話講,你聽到佛法的人,不懂得去珍惜、去控製,那就慘了。所以我們要修行,很多人都住在道場,就是這樣子,在家居士也可以。觀身不淨,就可以去掉很多的貪、瞋、癡等等。

  第二個叫觀受是苦。觀察這個世間的感受,無論身體的感受、心靈的感受,都是痛苦的。所以佛要我們了解因果的關系,知因果,要知道這個世間任何一件事情,它都有因果的關系,生命是過去、現在、未來叁世的觀念,如果沒有前世,那你怎麼樣?上帝用什麼來判斷,給你的貌相是這樣子好看,給我的貌相是這樣子,給你長得這麼高,給我長得這麼矮,爲什麼?你要怪誰?怪爸爸、媽媽他的基因不好,還是怪什麼?你不能怪誰的,這是我們自己造的業。你造的福報有多大,你造什麼業,你應該出生在哪一個家庭,就到那個地方去,是你自己本身的問題,不是父母的問題。

  有的人一出生就殘障,那怎麼講呢?所以佛要我們知道因果。如果你單單拿上帝來解釋一切的時候,這個解釋不通的。是不是?上帝爲什麼這麼寵愛你?把他創造得長得那麼英俊。是不是?上帝爲什麼對他這麼懲罰,他一出生什麼都不懂,貌相就千差萬別,將來的發展也是千差萬別。爲什麼?這個當然要講到因果。你不講到因果,又怎麼解釋呢?對不對?每一個人貌相都不一樣,成就不一樣、頭腦不一樣,人家一考考取臺大醫學院,我們考了叁、四年,對不對?臺大門外,考不上,怎麼考都考不上,爲什麼?人家前世不曉得讀多少書來的,你今生今世才要念書,太慢了。是啊!人家那個頭腦IQ就是那麼強,所以後天的努力當然是需要,可是沒有先天的資質,還是沒有辦法。

  因此我們要了解觀受是苦,那麼這個世間我們了解要悟。我們要了解,對于突然來的逆境或身體,有的人一出生身體就一直生病,我整整吃了二十年的藥。所以今天我不算命,我認命。命有好幾種,一種是算命來,武俠小說裏面是納命來(衆笑),我們今天是認命來。認命,就這麼樣子。忠于原味(廣告詞),不想再與世間辯論,就認命了。那麼當你認命的時候,在這個世間,你發生什麼沖擊性的遭遇,他們不變的,處驚不變,他知道這個世間突然爆發出來的事情太多了,對不對?要認命。所以你已經盡力了,已經可以了,你的能力就是只有到這個地方,不然你叫他怎麼辦呢?要認命,要這樣子。

  有的人鼻子長得比較塌一點,就想去隆鼻,是不是?頭發長得怎麼樣子不好,就想去燙發,是不是?這個眉毛或怎麼樣子,想去把它怎麼樣紋眉,或者是皮膚比較皺,去割屁股肉起來補,何必要這樣子呢?是不是?歌星、影星這個例子大概就比較多,這個例子就比較多。有的人一補大得不象話,那個鼻子大得實在是太大了,隆鼻。感冒了,鼻子那麼大,所以我們沒有鼻子就沒有鼻子,那有什麼關系呢?對不對?又不是布袋戲裏面的千心魔,沒有鼻子。所以說我們這個五官,就是前世所造善因、惡因來的,今天得到這個報應,誰也不怪誰,這樣才認命。

  如果說是上帝來的或者是用某一種力量在支配著你,這個誰都會抗議的。所以一個人研究基督教的話,基督教的教義,他在裏面講過一句話,他說:如果說這個世界是上帝所創造的,你簡直是控告上帝是瘋狂的人物。再講一遍,如果你說這個世間是上帝所創造的,你等于控告上帝是瘋狂人物。爲什麼?他不該創造一個世間,這麼不平等,這麼痛苦,戰爭那麼多、饑餓那麼的多,空難那麼多、火災那麼多,對不對?對啊!佛講的一切都是因緣果報,時間跟空間的交會點,一碰到就逃不掉。

  前一陣子在報告飛行記錄,這個飛機就差那麼一點點,兩架飛機啪碰撞過去,一下來死五十幾個人。在看飛機的時候,看得很高興,等一下哭了。一次死了五十幾個人,他也不知道今天去看飛機表演,今天要再見了。(日語)再見,要不然就趕快大吃一頓了,不知道。對不對?那…

《佛教心理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談初發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