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祖壇經>講座第四天▪P5

  ..續本文上一頁,然後就出發,也沒有上廁所,就上去了,因爲我一直以爲一下子很快就賺到錢了,小孩子只有想錢,沒有想到膀胱,我今天爲什麼膀胱這麼無力?就是那一只蝴蝶害死的。就一直憋就遊街,我底下有一個小女孩,她被扮成仙女,那個仙女還弄一個白色的彩帶,兩叁個鍾頭快憋不住了。我就跟那個仙女講,因爲我不知道她的名字啊,來自何方的仙女,我根本不認識她,我就跟她講,我說:仙女、仙女!我要尿尿,你忍耐一直。喂!你不要滴下來啊,拜托!我們統統是賺六塊錢的喔!你沒有權利跟我尿尿喔!後來,我還是忍耐住,一直忍……,六塊,快賺到了,那個忍耐實在沒有辦法。我告訴你,車子一停下來,那個仙女忘記了她是仙女,一停下來,水溝旁邊,那個仙女就尿尿,小孩子嘛!來不及了,我還有辦法忍,那個仙女一下子,唰!何其自性赤裸裸見性,後來,沒辦法了!那個領導就說:好了!可以了,上廁所。哪有什麼管許多人那麼多。

  回來了賺的錢,領導扣住了,六塊錢沒得拿。辛苦了整個下午,被綁在上面裝一只蝴蝶,六塊錢被人家拿走了,我苦命啊!賺六塊錢,叁四十年前那六塊,沒有辦法!我今生今世當和尚的,沒有那個命賺錢,沒有辦法!我告訴你,這個生命,世間苦不堪言。【後念忽絕一世休】。後念忽絕,突然間斷了,今生今世就沒有了。莫悠悠就是不要等閑視之,不要白白浪費你的生命!若悟大乘得見性。虔恭合掌至心求】。如果你了悟這個大乘,得見本性,虔恭合掌至心求,好好的努力啊。諸位!你不要一直記得那只蝴蝶,要記得正法喔。

  經文,【師言:善知識,總須誦取,依此修行,言下見性,雖去吾千裏,如常在吾邊;于此言下不悟,即對面千裏,何勤遠來?珍重好去。一衆聞法,靡不開悟,歡喜奉行。】

  【師言:善知識,總須誦取,依此修行,言下見性,雖去吾千裏,如常在吾邊】;這個就是依法不依人,依法是最重要的。【于此言下不悟,即對面千裏,何勤遠來】?你不認識正法,就在你的前面,如同遠在千裏,依見性法修行,雖然是遠在千裏,如同在對面。何勤遠來【珍重】,你們那麼辛苦的、那麼遙遠的來,意思就是:要好好的體會自性。珍重【好去。一衆聞法,靡不開悟,歡喜奉行。】【一衆】就是大衆,大衆聞法,沒有一個不開悟的,

  【參請機緣第六】

  經文,【師自黃梅得法,回至韶州曹侯村,人無知者。有儒士劉志略,禮遇甚厚。志略有姑爲尼,名無盡藏,常誦《大涅槃經》,師暫聽,即知妙義,遂爲解說】。

  【師自黃梅得法】,從五祖弘忍大師那邊得到正法,得到衣缽。【回至韶州曹侯村】,廣東,【人無知者】。大家都不認識他,不了解這一代的大徹悟的聖人,就在這個曹侯村,沒有人知道。【有儒士劉志略】,【儒士】就是學儒家思想的,叫做劉志略。【禮遇甚厚】。對六祖非常的恭敬。【志略有姑爲尼】,姑姑就是父親的姐妹,有姑姑爲尼,【名無盡藏】比丘尼,這個無盡藏比丘尼【常誦《大涅槃經》】,可是,不明其義。【師】就是六祖,【暫聽】,就聽她誦一遍,【即知妙義,遂爲解說】。因此爲這個無盡藏比丘尼解答。

  經文,【尼乃執卷問字,師曰:字即不識,義即請問。尼曰:字尚不識,曷能會義?師曰:諸佛妙理,非關文字。尼驚異之,遍告裏中耆德雲:此是有道之士,宜請供養。有晉武侯玄孫曹叔良及居民競來瞻禮】。

  【尼乃執卷問字】,問六祖這個字。【師曰:字即不識,義即請問】。字我是不認識,如果要問這個義理的話,你就請問吧。這個無盡藏比丘【尼曰:字尚不識,曷能會義】?連字都不認識,怎麼能夠體會諸佛的義理呢?【師曰】:這句話很重要,【諸佛妙理,非關文字】。這句話很重要了。所以你書讀得多,讀的少,其實跟開悟沒有關系,你受教育高受教育低,只要有因緣,你照樣開悟。因爲文字是假相的東西,自性是第一義谛。【尼驚異之】,這個比丘尼太驚訝了,竟然住一個聖人不知道。【遍告裏中耆德】,【耆德】,七十歲以上的,年紀大的,很有德行的,我們稱爲長老。【雲:此是有道之士】,要好好的,【宜請供養】。這是真是修道人,很有德行的一個聖人。【有晉武侯玄孫曹叔良】,【玄孫】就是遠孫,晉武侯的後代、玄孫叫做曹叔良,【及居民競來瞻禮】。

  經文,【時寶林古寺,自隋末兵火已廢,遂于故基重建梵宇,延僧居之,俄成寶坊。師住九月余日,又爲惡黨尋逐。師乃遁于前山,被其縱火焚燒草木,師隱身挨入石中得免。石于是有師趺坐膝痕及衣布之紋,因名避難石。師憶五祖懷會止藏之囑,遂行隱于二邑焉】。

  【時寶林古寺,自隋末兵火】,兵火就是戰亂【已廢】,隋末兵火已廢,【遂于故基重建梵宇】,于是在以前的這個地方,老地方重建這個佛寺。【梵宇】就是佛寺。【延僧居之】,就請六祖,還有一些來住,還有請這些出家衆。【俄成寶坊】。【俄】就是立刻,立刻成爲名寺寶刹。【師住九月余日】,六祖住了九個多月,【又爲惡黨尋逐】。壞人又追了,要殺了。【師乃遁于前山】,【遁】就是隱蔽。六祖就隱避在前山,道場四面環山,有後山、有前山。【被其縱火焚燒草木】,你看這個惡人壞到什麼程度,惡人竟然不認識那個人就是六祖,這個人可不得了!一個人動一個念頭傷害叁寶,都不得了!竟然放火燒山,燒草木,要把六祖燒死。【師隱身挨入石中得免】。【挨】就是勉強進入。六祖一看,這個火一燒,趕快避開來,要不然燒死了,六祖隱身勉強進入這個石頭小小的縫隙當中,免掉了這個災難。【石于是有師趺坐膝痕及衣布之紋】,這個石頭上有著六祖趺坐,結跏趺坐,吉祥坐或者降魔坐,膝蓋的痕迹以及衣服的紋路,就是烙印在石頭上了。【因名避難石。師憶五祖懷會止藏之囑】,【懷】就是懷集,【會】就是四會。你到懷集的時候要停止,到四會的時候要藏起來,想到五祖的交代了。【遂行隱于二邑焉】。【邑】就是人多的城市,叫做邑。

  經文,【一僧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參祖師,問曰:即心即佛,願垂指谕。師曰: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說,窮劫不盡。聽吾偈曰: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等,意中清淨。悟此法門,由汝習性。用本無生,雙修是正。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贊曰: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雙修離諸物】。

  【一僧法海】,有一個出家衆叫作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參祖師】,來參這個六祖。【問曰】:就問了,【即心即佛,願垂指谕】。當下這顆心,回歸當下這一念,無所住就是佛。願垂指谕,來指導、開曉。【師曰: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什麼叫做前念不生呢?不留戀過去一切相,過去心不可得,當下這一念大智慧,怎麼樣?即心,後念不滅,爲什麼不滅呢?大智慧不滅,只要你不住著過去、現在、未來,心體離一切相,離一切念,就是如如不動的本來的面目。《大乘起信論》講得最好:心體離念,是法界一總相,就是我們的這個心的本體,離念,離開一切執著的念頭,分別的念頭,就是法界的平等的相。因爲你著相,就有不平等,你離相,就完全平等了。見一切相,徹底的摧毀,了悟這個是假的、是短暫的、是刹那生滅的,就是無相,相當體即空就是無相。不必轉個彎,連轉個彎都不必,徹底放下。所以叫做:前念不生即心,一切的妄想、顛倒、沒有生起來,這個就是我們本來的心,大智慧不滅,後念不滅,就是佛。

  【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什麼叫成一切相?圓滿成就一切相,就是我們的清淨本性,不能離開緣起,離開緣起,不能找到清淨的自性。意思就是在緣起法裏面,他都能夠圓滿的成就一切緣起法。佛陀從不傷人,佛陀對惡人寬恕,佛陀有施舍的心,連身命都布施,持戒、忍辱、大般若智慧,所有跟他有緣的衆生,乃至于殘害佛陀的,統統度他。所以,佛陀叫做:成一切相即心。什麼是我們本來的心?我們本來的心跟釋迦牟尼佛的心是一樣的,是不離開緣起法,又能夠圓滿的成就一切緣起法,相就是緣起法,就是心,就是本心。我們本來這一顆心,是可以圓滿成就一切緣起法的。而我們現在因爲執著、顛倒、煩惱,什麼都要破壞,搞破壞,搞動亂,搞滲透。諸位,這個就是破壞別人,其實就是破壞自己的清淨心。牢牢地記住:天地萬物都是我們清淨心的展現,乃至于你動一個惡念,去破壞一棵樹,動一個念頭,都不是很好。如果是有必要,非不得已,連植物都不要去傷害。

  離一切相即佛,離一切相,就是《金剛經》講的:離一切相,就是什麼佛呢?就是自性佛,我們的清淨自性,能離一切相。【吾若具說】,我如果要來發揮的話,【窮劫不盡。聽吾偈曰:即心名慧】,我們這一顆心叫做智慧,【慧】就是自性的般若智慧。我們這一顆心,本來就有具足般若的智慧。【即佛乃定】。佛就是覺性,我們當下的這一念無所住心,不著相的覺性。乃定就是自性的定,即心就是自性的慧,即佛就是覺性自性佛。【定慧等等】,【定】是體,【慧】是用,因爲依體起用嘛!依照清淨心起這個智慧的用,攝用歸體,凡所有的智慧都離不開定這個本體,叫做定慧等等。等等就是一如。雖用,也無有能用、所用。【意中清淨】。所有的念頭都是清淨的。

  【悟此法門,由汝習性】。習性就是你生生世世都是修這個本性的法門,宿世所帶來的因緣。有的人,你叫他念佛,念不來的;有的人,你叫他持咒,他拼死命的;有的人,你叫他聽這個最上乘論,聽不來的,我要誦經,每天誦經……,每天誦經,不是不好,宿世的因緣不一樣。我們今天種這個金剛種子。諸位!你百千萬劫不會消失。我說:聽經聞法非常重要,在座諸位今天所落下的這個金剛種子,百千萬劫一定會有收成,你一定會成佛。【用本無生】,所有的作用,其實就是本體的無生,所有當體的空,就是…

《<六祖壇經>講座第四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