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六祖坛经>讲座第四天▪P5

  ..续本文上一页,然后就出发,也没有上厕所,就上去了,因为我一直以为一下子很快就赚到钱了,小孩子只有想钱,没有想到膀胱,我今天为什么膀胱这么无力?就是那一只蝴蝶害死的。就一直憋就游街,我底下有一个小女孩,她被扮成仙女,那个仙女还弄一个白色的彩带,两三个钟头快憋不住了。我就跟那个仙女讲,因为我不知道她的名字啊,来自何方的仙女,我根本不认识她,我就跟她讲,我说:仙女、仙女!我要尿尿,你忍耐一直。喂!你不要滴下来啊,拜托!我们统统是赚六块钱的喔!你没有权利跟我尿尿喔!后来,我还是忍耐住,一直忍……,六块,快赚到了,那个忍耐实在没有办法。我告诉你,车子一停下来,那个仙女忘记了她是仙女,一停下来,水沟旁边,那个仙女就尿尿,小孩子嘛!来不及了,我还有办法忍,那个仙女一下子,唰!何其自性赤裸裸见性,后来,没办法了!那个领导就说:好了!可以了,上厕所。哪有什么管许多人那么多。

  回来了赚的钱,领导扣住了,六块钱没得拿。辛苦了整个下午,被绑在上面装一只蝴蝶,六块钱被人家拿走了,我苦命啊!赚六块钱,三四十年前那六块,没有办法!我今生今世当和尚的,没有那个命赚钱,没有办法!我告诉你,这个生命,世间苦不堪言。【后念忽绝一世休】。后念忽绝,突然间断了,今生今世就没有了。莫悠悠就是不要等闲视之,不要白白浪费你的生命!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如果你了悟这个大乘,得见本性,虔恭合掌至心求,好好的努力啊。诸位!你不要一直记得那只蝴蝶,要记得正法喔。

  经文,【师言:善知识,总须诵取,依此修行,言下见性,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于此言下不悟,即对面千里,何勤远来?珍重好去。一众闻法,靡不开悟,欢喜奉行。】

  【师言:善知识,总须诵取,依此修行,言下见性,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这个就是依法不依人,依法是最重要的。【于此言下不悟,即对面千里,何勤远来】?你不认识正法,就在你的前面,如同远在千里,依见性法修行,虽然是远在千里,如同在对面。何勤远来【珍重】,你们那么辛苦的、那么遥远的来,意思就是:要好好的体会自性。珍重【好去。一众闻法,靡不开悟,欢喜奉行。】【一众】就是大众,大众闻法,没有一个不开悟的,

  【参请机缘第六】

  经文,【师自黄梅得法,回至韶州曹侯村,人无知者。有儒士刘志略,礼遇甚厚。志略有姑为尼,名无尽藏,常诵《大涅槃经》,师暂听,即知妙义,遂为解说】。

  【师自黄梅得法】,从五祖弘忍大师那边得到正法,得到衣钵。【回至韶州曹侯村】,广东,【人无知者】。大家都不认识他,不了解这一代的大彻悟的圣人,就在这个曹侯村,没有人知道。【有儒士刘志略】,【儒士】就是学儒家思想的,叫做刘志略。【礼遇甚厚】。对六祖非常的恭敬。【志略有姑为尼】,姑姑就是父亲的姐妹,有姑姑为尼,【名无尽藏】比丘尼,这个无尽藏比丘尼【常诵《大涅槃经》】,可是,不明其义。【师】就是六祖,【暂听】,就听她诵一遍,【即知妙义,遂为解说】。因此为这个无尽藏比丘尼解答。

  经文,【尼乃执卷问字,师曰:字即不识,义即请问。尼曰:字尚不识,曷能会义?师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尼惊异之,遍告里中耆德云:此是有道之士,宜请供养。有晋武侯玄孙曹叔良及居民竞来瞻礼】。

  【尼乃执卷问字】,问六祖这个字。【师曰:字即不识,义即请问】。字我是不认识,如果要问这个义理的话,你就请问吧。这个无尽藏比丘【尼曰:字尚不识,曷能会义】?连字都不认识,怎么能够体会诸佛的义理呢?【师曰】:这句话很重要,【诸佛妙理,非关文字】。这句话很重要了。所以你书读得多,读的少,其实跟开悟没有关系,你受教育高受教育低,只要有因缘,你照样开悟。因为文字是假相的东西,自性是第一义谛。【尼惊异之】,这个比丘尼太惊讶了,竟然住一个圣人不知道。【遍告里中耆德】,【耆德】,七十岁以上的,年纪大的,很有德行的,我们称为长老。【云:此是有道之士】,要好好的,【宜请供养】。这是真是修道人,很有德行的一个圣人。【有晋武侯玄孙曹叔良】,【玄孙】就是远孙,晋武侯的后代、玄孙叫做曹叔良,【及居民竞来瞻礼】。

  经文,【时宝林古寺,自隋末兵火已废,遂于故基重建梵宇,延僧居之,俄成宝坊。师住九月余日,又为恶党寻逐。师乃遁于前山,被其纵火焚烧草木,师隐身挨入石中得免。石于是有师趺坐膝痕及衣布之纹,因名避难石。师忆五祖怀会止藏之嘱,遂行隐于二邑焉】。

  【时宝林古寺,自隋末兵火】,兵火就是战乱【已废】,隋末兵火已废,【遂于故基重建梵宇】,于是在以前的这个地方,老地方重建这个佛寺。【梵宇】就是佛寺。【延僧居之】,就请六祖,还有一些来住,还有请这些出家众。【俄成宝坊】。【俄】就是立刻,立刻成为名寺宝刹。【师住九月余日】,六祖住了九个多月,【又为恶党寻逐】。坏人又追了,要杀了。【师乃遁于前山】,【遁】就是隐蔽。六祖就隐避在前山,道场四面环山,有后山、有前山。【被其纵火焚烧草木】,你看这个恶人坏到什么程度,恶人竟然不认识那个人就是六祖,这个人可不得了!一个人动一个念头伤害三宝,都不得了!竟然放火烧山,烧草木,要把六祖烧死。【师隐身挨入石中得免】。【挨】就是勉强进入。六祖一看,这个火一烧,赶快避开来,要不然烧死了,六祖隐身勉强进入这个石头小小的缝隙当中,免掉了这个灾难。【石于是有师趺坐膝痕及衣布之纹】,这个石头上有着六祖趺坐,结跏趺坐,吉祥坐或者降魔坐,膝盖的痕迹以及衣服的纹路,就是烙印在石头上了。【因名避难石。师忆五祖怀会止藏之嘱】,【怀】就是怀集,【会】就是四会。你到怀集的时候要停止,到四会的时候要藏起来,想到五祖的交代了。【遂行隐于二邑焉】。【邑】就是人多的城市,叫做邑。

  经文,【一僧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参祖师,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谕。师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说,穷劫不尽。听吾偈曰: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等,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赞曰: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一僧法海】,有一个出家众叫作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参祖师】,来参这个六祖。【问曰】:就问了,【即心即佛,愿垂指谕】。当下这颗心,回归当下这一念,无所住就是佛。愿垂指谕,来指导、开晓。【师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什么叫做前念不生呢?不留恋过去一切相,过去心不可得,当下这一念大智慧,怎么样?即心,后念不灭,为什么不灭呢?大智慧不灭,只要你不住着过去、现在、未来,心体离一切相,离一切念,就是如如不动的本来的面目。《大乘起信论》讲得最好:心体离念,是法界一总相,就是我们的这个心的本体,离念,离开一切执着的念头,分别的念头,就是法界的平等的相。因为你着相,就有不平等,你离相,就完全平等了。见一切相,彻底的摧毁,了悟这个是假的、是短暂的、是刹那生灭的,就是无相,相当体即空就是无相。不必转个弯,连转个弯都不必,彻底放下。所以叫做:前念不生即心,一切的妄想、颠倒、没有生起来,这个就是我们本来的心,大智慧不灭,后念不灭,就是佛。

  【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什么叫成一切相?圆满成就一切相,就是我们的清净本性,不能离开缘起,离开缘起,不能找到清净的自性。意思就是在缘起法里面,他都能够圆满的成就一切缘起法。佛陀从不伤人,佛陀对恶人宽恕,佛陀有施舍的心,连身命都布施,持戒、忍辱、大般若智慧,所有跟他有缘的众生,乃至于残害佛陀的,统统度他。所以,佛陀叫做:成一切相即心。什么是我们本来的心?我们本来的心跟释迦牟尼佛的心是一样的,是不离开缘起法,又能够圆满的成就一切缘起法,相就是缘起法,就是心,就是本心。我们本来这一颗心,是可以圆满成就一切缘起法的。而我们现在因为执着、颠倒、烦恼,什么都要破坏,搞破坏,搞动乱,搞渗透。诸位,这个就是破坏别人,其实就是破坏自己的清净心。牢牢地记住:天地万物都是我们清净心的展现,乃至于你动一个恶念,去破坏一棵树,动一个念头,都不是很好。如果是有必要,非不得已,连植物都不要去伤害。

  离一切相即佛,离一切相,就是《金刚经》讲的:离一切相,就是什么佛呢?就是自性佛,我们的清净自性,能离一切相。【吾若具说】,我如果要来发挥的话,【穷劫不尽。听吾偈曰:即心名慧】,我们这一颗心叫做智慧,【慧】就是自性的般若智慧。我们这一颗心,本来就有具足般若的智慧。【即佛乃定】。佛就是觉性,我们当下的这一念无所住心,不着相的觉性。乃定就是自性的定,即心就是自性的慧,即佛就是觉性自性佛。【定慧等等】,【定】是体,【慧】是用,因为依体起用嘛!依照清净心起这个智慧的用,摄用归体,凡所有的智慧都离不开定这个本体,叫做定慧等等。等等就是一如。虽用,也无有能用、所用。【意中清净】。所有的念头都是清净的。

  【悟此法门,由汝习性】。习性就是你生生世世都是修这个本性的法门,宿世所带来的因缘。有的人,你叫他念佛,念不来的;有的人,你叫他持咒,他拼死命的;有的人,你叫他听这个最上乘论,听不来的,我要诵经,每天诵经……,每天诵经,不是不好,宿世的因缘不一样。我们今天种这个金刚种子。诸位!你百千万劫不会消失。我说:听经闻法非常重要,在座诸位今天所落下的这个金刚种子,百千万劫一定会有收成,你一定会成佛。【用本无生】,所有的作用,其实就是本体的无生,所有当体的空,就是…

《<六祖坛经>讲座第四天》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