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六祖坛经>讲座第四天▪P6

  ..续本文上一页无生,无生的清净自性,会起种种的大作用。所以定就是寂,慧就是照,其实这个是寂照同时,体用一如,不生不灭。无生就是如如,我们见到这个世间就是一直生,我们所看到的这个相,不知道这个相是不可得,我们一直生执着、一直生烦恼,从来没有停止过的,一天到晚就是搞这个假相的问题。

  【双修是正】。双修就是定慧,是指定慧双修。定跟慧,它是同时存在的。【法海言下大悟】,祖师大德一两句话就解决了,生死就了了。【以偈赞曰:即心元是佛】,我当下的这一颗清净心自然就是佛,不必另外找了。【不悟而自屈】。我竟然没有悟到,我这一个当下的清净自性,而我委屈了自己,一直在找。心外求佛,不晓得当下这一念不生不灭的清净心就是佛。【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我知道定跟慧的来源是什么,来源就是见性,只要你见性,定慧均等,大彻大悟的人,二六时中都在定,因为动中有不动嘛,所有的作用都是无生。双修就是定慧,你想要修定吗?想要产生在般若智慧吗?首要的工作,离诸物,这个也是见性的最大的动力:离开一切相的执着,只要你离开一切相的执着,不要去起心,不要去动念,定跟慧就具足。

  经文,【僧法达,洪州人,七岁出家,常诵《法华经》。来礼祖师,头不至地。师诃曰:礼不投地,何如不礼?汝心中必有一物,蕴习何事耶?曰: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师曰:汝若念至万部,得其经意,不以为胜,则与吾偕行。汝今负此事业,都不知过。听吾偈曰:礼本折幔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

  【僧法达,洪州人】,洪州在今天江西南昌县。【七岁出家】,很早了,【常诵《法华经》。来礼祖师,头不至地】。很狂妄!来顶礼六祖,头不碰到地,因为他觉得不得了。【师诃曰】:六祖就诃责他了,修行人这么我慢,要求求法,顶礼,这个头还不碰到地上,那成什么礼啊?【礼不投地】,就是这个顶礼就简单点个,点个还不到地面上。【何如不礼】?你干脆就不要顶礼了,你内心世界里面这么狂妄,这么自负,你自己觉得很行,你又来顶礼,又来求法,觉得自己很行,你干脆不要顶礼好了。

  六祖就说了:【汝心中必有一物】,你心中一定执着某一种东西。必有一物就是:你心中就是着一种相。他就问了:【蕴习何事耶】?蕴就是酝酿成一个风气,蓄积,累积的意思。蕴习就是从以前到现在,你从过去累积以来是修什么行的?【曰: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哇!够多的吧!《法华经》有六万多字,将近七万字。我们平常人诵《法华经》,一天都不必去公司上班,不必去赚钱,不必去外面辛苦,早上关起门来,刷牙、洗脸、用个早餐,隔一会儿,开始跑在佛前诵经,诵《法华经》喔!最多一天诵两部。那是很快、很快,其实很难,一部都不得了,一部将近七万字喔,他诵三千部啊,这怎么得了,用过多少时间啊,可惜没有悟,可惜!

  【师曰】:六祖慧能大师就说了,【汝若念至万部】,你就算念了一万部的《法华经》,【得其经意】,了悟《法华经》一实相的道理,还不能执着喔!【不以为胜】,还不自己觉得说:我很了不起。我慢心动个念头都不行。【则与吾偕行】。那么,你就是跟我走在一起的,我们就是同路人。【汝今负此事业】,【负】就是仗势着,你现在仗势着你自己所修,诵《法华以》三千部,来狂妄他人,傲视他人。【都不知过】。就是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过错,狂妄是障道的根本。

  【听吾偈曰】:听我偈颂,【礼本折幔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什么叫礼本?你礼拜这个《法华经》,我们现在诵经,都得到这个严重的病,我一天要诵多少部,还作一个笔记,当然这个是很好啦!经教不通,心性不明,你礼拜这个《法华经》,原本的用意就是要折服你的我慢啊!这个【幢】就是以前吊在高空,让人家知道我这一次要庄严了,要祈福了,那个幡;幢就是竖着高幢,就是说,你礼这个《法华经》,原本就是要折服你这个贡高我慢,因为这个【幢】就是挂得很高的意思,那么慢幢就是高高的挂在一起,就是表示你自己觉得你很高、高傲,了不起,比别人高一等,这个【幢】就是挂得高高的。

  你头为什么顶礼不着地呢?有我罪即生,诸位会背吧,那个【我】啊?虚空法界尽是佛,其中多了一个小人,就是【我】。就是这个样子,问题就出在这个【我】,着一个【我】,问题就出来了。所有的烦恼、争执、斗争、统统来。人家虚空法界早就成佛的无量无边了,而我们在这里打转,问题出在哪一个地方?出在一个【我】,这个【我】,一【我】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统统跑出来了。亡功福无比,亡功就是你不要着一个做功课这个功德,着一个修行、诵经的功德,叫做亡功。不着功德,你的福就无比。哎呀!这个要没有听到六祖惠能大师这个无相的清净自性的大法,我告诉诸位!包括佛弟子,没有一个不着相。

  经文,【师又曰:汝名什么?曰:法达。师曰:汝名法达,何曾达法?复说偈曰: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汝今有缘故,吾今为汝说。但信佛无言,莲华从口发】。

  【师又曰:汝名什么】?你的名字叫什么?【曰:法达。师曰:汝名法达】,你的法号叫做法达,【何曾达法】?你从来就没有通达佛法。【复说偈曰】:就对他做这个偈颂。【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你的名字叫法达,你一直认真的诵,从来就没有休息。诸位!底下这十个字很重要,全世界佛弟子的通病,就是这十个字。【空诵但循声】,口诵空名,循声何用呢?心不悟道,内心三毒不除。空诵就是说没有见性,你只有跟着《法华经》的文字一直诵,叫做空诵,毫无体会实相的道理。循声就是生灭法。你只循着《法华经》的文字、音声,一直诵……,循着这个音声,一直在找佛道。诸位!道本无言,你这样诵经,诵到什么时候啊?我们的清净自性,佛道本来就不可说,是不是?所以说,空诵但循声,你白白的在那边诵经,只是依照这个文字音声在找,找不到的。

  【明心号菩萨】。你要明心见性了,我说你就是菩萨。了解佛的用心嘛,心性的大法嘛!【汝今有缘故,吾今为汝说】。你现在跟我有缘,我来跟你说法。【但信佛无言】,你要相信真佛无言,无言就是道本无言。真正的佛是讲不出所以然的,不是像你这样诵经的,你这个诵经是生灭的,没有明心见性,真佛是不能讲的。你要相信,真正的佛是不能够透过任何语言的,就是我们的清净自性,你说不出所以然的。【莲华从口发】。你这个莲花从这个嘴巴发出来。为什么?如果见性,加四个字:【若见心性】,莲花从口发。你见性,诵每一句的经典,统统大智慧,统统莲花化生。所以师父就重复讲了:明心见性有多重要啊。

  经文,【达闻偈,悔谢曰:而今而后,当谦恭一切。弟子诵《法华经》,未解经义,心常有疑,和尚智慧广大,愿略说经中义理。师曰:法达,法即甚达,汝心不达。经本无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经,以何为宗】?

  【达闻偈,悔谢曰】:法达听到这个偈颂就忏悔,感谢六祖的开示。【而今而后,当谦恭一切】。从今后,要谦卑自己,要恭敬一切众生。【弟子诵《法华经》,未解经义,心常有疑,和尚智慧广大,愿略说经中义理。师曰】:六祖说了,【法达,法即甚达】,你的法号叫做法达,法应该是甚达。【汝心不达】。但是你的心性不通达,没有明心见性,不通达。【经本无疑】,经典本来就没有怀疑,《法华经》有什么怀疑呢?我们现在诵经,是诵给佛菩萨听,不是诵给自己听,佛菩萨还要你诵经给他听吗?诵经是熏习啊!经典就是佛交代下来的遗言。诵经的意思就是:遵照佛陀的遗言,去观照和实践,叫做诵经。

  诵《金刚经》,早上诵一遍,晚上诵一遍,那诵经做什么?佛交代我们要怎么样?佛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三千大千世界,是名三千大千世界。诵经做什么?喔!体悟那个空性的般若智慧,原来诵经是诵给自己自性听的,经是佛讲的,还要你诵给他听吗?和尚啊!希望您能够开示。法达你的法应该是很达,但是,你的心却不达,经典本来没有怀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经,以何为宗】?你念这个经典是以什么为宗旨,【宗】就是最重要的,一本经有它的宗旨嘛!

  经文,【达曰:学人根性暗钝,从来但依文诵念,岂知宗趣?师曰:吾不识文字,汝试取经诵之一遍,吾当为汝解说】。

  法达就说了,【达曰:学人根性暗钝,从来但依文诵念】,就一直念,什么意思,不知道。【岂知宗趣】?我怎么知道《法华经》的重点在讲什么。【师曰:吾不识文字】,文字我不认识,【汝试取经诵之一遍】,你拿《法华经》诵一遍给我听,我就为你解说,【吾当为汝解说】。

  经文,【法达即高声念经,至方便品,师曰:止!此经元来以因缘出世为宗,纵说多种譬喻,亦无越于此。何者因缘?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见也。世人外迷着相,内迷着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

  【法达即高声念经,至方便品,师曰:止】!停!【此经元来以因缘出世为宗】,你看!开悟的人一听就知道。【纵说多种譬喻,亦无越于此】。讲了很多的比喻,还是没有超过这个因缘出世为宗旨。【何者因缘】?什么因缘?【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一大事因缘就是开佛的知见,示佛的知见,悟佛的知见,入佛的知见,开、示、悟、入佛的知见,所以,世尊来人间降生。世尊为一大事因缘故,什么因缘呢?什么因缘呢?就是开佛的知见,示佛的知见,悟佛的知见,入佛的知见,开、示、悟、入佛的知见,所以,世尊来人间降生,要不然他这么忙干什么?而世人就一直迷,迷到死就是摆脱不了。…

《<六祖坛经>讲座第四天》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