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就是塵勞。我們爲什麼會活得很累?自己給自己執著,給自己壓力;自己給自己執著,給自己勞碌、辛苦,我們執著,就象挑這個重擔,要走很遙遠的路程,一切衆生就是肩膀挑了很重的擔,要走完這一趟人生。執著跟分別就是很重的擔子,一切塵勞妄想從此而生,【自性本無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說禍福】,若有所得,妄說世間人的禍福,【即是塵勞邪見。故此法門立無念爲宗。】
經文,【善知識,無者,無何事?念者,念何物?無者,無二相,無諸塵勞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體;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無,眼耳色聲當時即壞。】
【善知識,無者,無何事】?沒有什麼事呢?【念者,念何物?無者,無二相,無諸塵勞之心】。了解這些都是緣起如幻的東西,總有一天會消失,你現在看不開,就是苦了自己。所以,爲什麼要叫你了悟緣起無自性?一切無我,就是叁藏十二部經典的精要啊!好好的體悟無諸塵勞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體】;念念就是清淨的真如自性。【念,即是真如之用】。用就是大般若智慧。【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這個真如怎麼有性呢?真如有不動之性,真如自性是如如不動的,叫真如有不動之性啊!【所以起念】,起念還是真如啊!【真如若無,眼耳色聲當時即壞】。
我們這個色身很重要。有一個護法居士,女衆,她也學出家人日中一食,剛開始她是過午不食,後來就日中一食。我們看了就很心疼,她就來拜訪師父啊!來講堂見到師父,坐下來,渾身是病,因爲吸收的能量不夠開銷,四十歲的人看起來象老太婆,象我高中的奶奶。她就說:哇!師父!您這麼年輕,我就跟她講:是啊!我也控製不住啊!它就這麼年輕,我有什麼辦法呢?我一直不好意思說:你怎麼這麼老?四十歲,而發蒼蒼,而視茫茫,而齒牙動搖,我就問說:哎呀!當然那時候,沒有象六祖這樣講:善知識!我說:這位女菩薩,居士大德啊,你修什麼行啊?她說:我現在持戒清淨,我每天都持八關齋,我過午不食。我看她有氣無力,然後很難過,臉都發白了,堅持自己的理念,這樣叫做修行。我告訴她說:居士啊!你是不是要調整一下呀?晚餐是不是要吃一點呢?因爲這個能量還是很重要嘛!因爲我們看了《六祖壇經》,身心不二的嘛,身安而後道隆,你身體不健康,正念提不起來啊!對不對?
人,心裏想要修行,可是這個身體一直病,找不下來,承受不下來,沒有辦法,沒有能量啊!手又發抖,然後就坐在那邊,寢食難安,很痛苦!她回答一句話,我說不下去了,她說:我過午不食,打死不開緣。再來就講不下去了。打死不開緣,這個理念,就象我剛剛出家那個時候的理念,我跟她是同路人,我持午持了八年啊!嚴格的持午,有時候,十二點以前要吃飯。在高速公路開著車子,爲了趕回高雄吃那一頓午餐,我告訴你,因爲時間來不及了,親近廣化律師(當時在臺中南普陀佛學院),晚上鍋蓋統統翻過來蓋的。廣化律師那個持律很精嚴的道場,碗、鍋、鼎統統倒蓋。倒蓋是什麼意思?叫做動彈不得,想要炒一盤什麼東西那沒辦法的,統統蓋起來的啊。我在高速公路,開一百多,一直趕著要回來過午不食,結果開了一百二十七。外省人說的:你奶奶!速度,那個時候真的沒有想到,就是:我要持午,我要持戒,結果,開到彰化那個地方,一個大轉變,好死不死,那個警察躲在旁邊,一支紅旗子,唰!就停,沒辦法了,因爲很急,要過午啊!一看,和尚,哇!很popular,和尚開一百二十七!因爲他不知道我過午不食,好了,沒辦法了,他說:師父,您知不知道您開多少啊?我說我不知道。您開一百二十七喔!我說:那很快嗎?啊?當然很快啊,一百二十七,那有什麼辦法?
罰單就要開了,這個警察就內心不敢講,意思就是說:師父您有沒有背景?師父!我要開罰單了喔!開就開,警察就很可愛,還要一直問我,我要開罰單了!師父你想一想喔!我給你開罰單好不好?意思就是說:您有沒有背景,隨便報一個。我說:趕快開,趕快開!他說;好了,就開!六千。結果開了以後,那沒辦法了,再繼續要趕回高雄,趕回高雄的時候,因爲嚴格的持午,那個觀念很嚴重,非常嚴重,就是這樣叫做修行。一開到高雄,一坐下來剛好十二點。沒得吃,放下!那個時候是這樣,到晚上發抖,因爲我還要吃一些西藥。就這樣一直在那個觀念裏面,我不是說持午不好,沒有這個意思,要看個人知道嗎?象我這個吃得少的,又沒有什麼體力的,就這樣子持了八年,胃潰瘍、胃酸過多,胃下垂、十二指腸潰瘍、幽門阻塞、嘔吐、頭痛、胃腸不能蠕動、心肺功能衰竭。那種以前的觀念非常嚴重,認爲這樣叫做修行,人家給我建議聽不進去的,那個悲情的故事,自己給自己一個多美好的前景:我是持戒啊!開玩笑!卡住那個觀念,這個女衆就是這樣子,卡住那個觀念,我叫她開緣,四十歲,完全不成人形,煩惱沒有斷,晚上不吃有什麼用?
廣欽老和尚座下有一個比丘尼,她是打餓七,七天不吃飯喔!這樣一直用功,不吃飯、不喝水、不睡覺,就這樣子。《廣欽老和尚開示錄》裏面寫的,自己打餓七,自己死掉了!《廣欽老和尚開示錄》你要看的呀!很有意思的,晚上好好的吃,吃得飽,好好的做常住的功課,廣欽老和尚在回答很直截了當的。師父!我念佛念了以後總困,念佛很累、很想睡覺,師父!我怎麼辦?廣欽老和尚在回答很直截了當:去睡飽再起來,再起來念。他沒有跟你講很多,很累,你就去好好的睡一覺,起來再繼續用功,就不要地那邊一直熬……,熬壞掉了。就這樣,修行就是平常心就是道。我們觀念錯誤,就是用這個教化衆生,以前就是這樣子。所以,這個持午,我們不能說持午不好,要看個人的能力。
這個女衆回去以後沒有多久,送加護病房,出來,每二次又來講堂,我看她還是不行。她就說:慧律法師,你幫我加持一下。我就跟她講:吃飯比加持更重要啊!她就是轉不過來,她就說;嗯!我還是要持午。我就給她講一句:你死定了!你一卡住持午這個觀念,沒有辦法的,我是不會那麼殘忍:你去死好了,不管你了!不是這樣子,你現在是沒有體力啊!又不是卡住什麼陰、什麼亡魂。對不對?你要卡住那個亡靈,我們還有一點辦法,你這不吃飯沒有能量,還叫我加持?沒辦法了。我說:我先去吃飯,再來跟你加持。你不要能量,我要啊!修行不是這樣子的。
經文,【善知識,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故雲:能善分別諸法相,于第一義而不動。】
【善知識,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所以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是常常自在,你只要不被萬境所汙染,就是不要起心動念,了知萬境本空。【故雲:能善分別諸法相,于第一義而不動。】你善于分別六根六塵六識所顯現的萬法,但是,對這個真如自性如如不動,第一義谛不動。
【教授坐禅第四】
經文,【師示衆雲:善知識,何名坐禅?此法門中,無障無礙。外于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爲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爲禅。】
【師示衆雲:善知識,何名坐禅?此法門中】,我們這個見性大法當中。【無障無礙,外于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多了不起啊,六祖一句話就解決了。我們上面講的那個蛋餅,在那邊打轉,我舉這個持午的例子,看個人。諸位!這個統統叫做相上打轉的。晚餐還有沒有吃的!晚餐還是要吃一點。我看過《印光大師(淨土宗第十叁代祖師)全集》七冊,看了叁遍,全部都做滿了筆記,我今生今世受到印光大師的影響最大。爾後,在叁十二、叁十叁歲時,看到《六祖法寶壇經》,自己頓悟,沒有人講過。出家,大學,研究院畢業以後,將近十年的時間,一直沒有辦法悟到清淨自性,我認爲我的煩惱一直沒有斷,我認爲修行絕對不是這樣子,一定有更好的東西,我來自己找找看。因爲二、叁十年前,根本沒有人在講經說法,有人講經說法,就是講《地藏經》、《藥師經》、《普門品》!就這樣子,哪有講什麼見性大法的?你聽我的課,我告訴你;你睡不著,你想睡覺了,我講笑話,嘻嘻…吵醒了。就這樣子。所以,這個講經還是要收到效果。【內見自性不動,名爲禅】。
經文,【善知識,何名禅定?外離相爲禅,內不亂爲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本性自淨自定,只爲見境思境即亂;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真定也。】
【善知識,何名禅定?外離相爲禅,內不亂爲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本性自淨自定,只爲見境思境】,我們看到外境就攀緣執著,【即亂】,意思是:著境就亂,你著一物就亂了。【若見諸境心不亂者】,了悟境不可得,唯在起心動念當中,【是真定也。】這個就是真正的定,若見諸境心不亂,是真定啊!
經文,【善知識,外離相即禅,內不亂即定。外禅內定,是爲禅定。《淨名經》雲:“即時豁然,還得本心。”《菩薩戒經》雲:“我本性元自清淨。”】
【善知識,外離相即禅,內不亂即定。外禅內定,是爲禅定】。外離相就是禅,內心不亂就是定,外境內定就是禅定。【《淨名經》雲】:就是《維摩诘經》了。【即時豁然,還得本心。】哎呀,原來我們的清淨自性是離一切相、如如不動、本不生滅的,因爲你妄動産生生滅。【《菩薩戒經》雲:我本性元自清淨。】
經文,【善知識,于念念中,自見本性清淨。自修自行,自成佛道。然此門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淨,亦不是不動。若言著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無所著也。若言著淨,人性本淨;由妄念故,蓋覆真如。但無妄想,性自清淨;起心著淨,卻生淨妄。妄無處所,著者是妄;淨無形相,卻立淨相,…
《<六祖壇經>講座第叁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