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方啰!是不是?道在心悟,岂在坐?对不对?道是在心悟,哪里在那里坐?【从此置功】,从这个地方着力点,就在这个地方下功夫。【迷人不会】,迷惑颠倒的人不了解。【便执成颠】,就颠倒了,就按照这个坐在那边不动,怎么样?看心观静,不动不起啊!【如此者众】,这些众生。【如是相教】,我教你,你教我,大家来打坐,坐在那个地方看自己的心。【故知大错】,这样是大错特错啊!
刚刚讲的宴坐有人不了解,这个【宴】就是坐在那个地方,盘坐在那个地方不动,他认为这叫做修行,刚刚有人不懂。
经文,【善知识,定慧犹如何等?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虽有二,体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复如是。】
【善知识,定慧犹如何等】?哎呀,六祖这个比喻真是很好,一看就懂。【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之体】,就像电灯发亮,发光。灯就是体,放射出来的光就是用。【光是灯之用。名虽有二,体本同一】。这个体本来就一个,【此定慧法,亦复如是】。这个定慧之法也是这样。
经文,【善知识,本来正教无有顿渐,人性自有利钝。迷人渐契,悟人顿修。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
【善知识,本来正教无有顿渐】。这个顿跟渐,其实是【人性自有利钝,迷人渐契】,慢慢一步一步来。【悟人顿修】。什么叫顿修?一下子就见到清净的圆满佛性,一下子就顿悟到清净自性,虽然还留有一些习气,不足为害。迷的人慢慢地修,顿悟到自性的人虽然有一些微细的习气,可是已经没有障碍了。【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就没有什么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讲到这一段经文,这个要讲到《楞伽经》了。大慧菩萨问世尊:法是渐还是顿?你打开《楞伽经》一看就知道,里面讲的很清楚,释迦世尊的回答是:法亦渐亦顿。这一句话很重要了!一般我们是:万法到底是渐法还是顿法?释迦世尊对大慧菩萨说:法亦渐亦顿。大慧菩萨就问佛了:世尊,为什么法叫做渐,同时也叫做顿呢?世尊就比喻了:譬如种子栽种下去,水分、肥料,渐渐成长,发芽,茁壮到结果,渐渐一步一步来,叫做渐。渐就是站在因果的连锁性角度说的,修行人不能坏因果。
世尊说:譬如说陶器,印度当时可能很多制造这个陶器。譬如这个碗盘,它一定要轮转盘啦、陶土啊,然后要绳子啊、要转盘啊,还有种种技术啊,然后做了模型以后,再窑洞里面烧。所以,世尊说:大慧菩萨,这个陶器的成就,完成了这陶器就是渐。要靠种种的材料,靠种种的技术,所以法是渐,知道吗?这个也是不坏因果。世尊就说:法也是顿,为什么?譬如镜子,后面如果有一个大块镜子,同时显现这个是站在刹那之间来说的,镜子一放,刹那之间,相统统显现。譬如大海,所有的东西都影现在大海里面;包含在虚空,法就是顿。没有任何的时间刹那,跟永恒的分别。讲顿讲刹那,其实是因为人心的方便说,到这个时候,没有所谓的刹那跟永恒。刹那是观念,永恒是人类的观念,因为不了解永恒,所以我们方便说刹那。
世尊说:法亦渐亦顿。好,现在我们把它展开来,渐的意思是说:所有的事相都有因、缘、果,产生了这个世间,你不能违反这个因果定律。什么叫顿?就是在因果法的任何一个角度、时间、空间,你也了悟到,因当下就是无生、缘当下也无生、果当下也是无生,因是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缘是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法,果是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因为起心动念,色身的产生或者是人生、宇宙的连锁性,所以你看好象这个种子慢慢慢慢成长,所以这个叫渐。但是,你如果有那个能力,任何一个时间、空间契入无生法,马上就超越了因果,超越因果而不坏因果,就是正法,叫做非因、非缘、非果。这在《菩萨戒》里面讲:非因、非果是诸佛之本源,行菩萨道之根本,就是不生不灭。诸位!不生不灭站在哪一个角度说:站在顿、刹那无生说;因果站在什么地方说:站在事相的生灭连锁性、业感缘起说,业感缘起,就离不开当下的顿悟,当下的顿悟不能离开缘起,生灭的连锁性。所以缘起的生灭连锁性就是生灭,任何一个生灭的动点,只要你有因缘碰到正法、大善知识,当下体悟到因空、缘空、果空,当体因、缘、果,统统叫做空。但是不坏缘起,又悟到无生,就契入,这个叫做顿,顿就是无生,渐就是方便讲,生灭。
这个顿、渐,不是法有顿、渐,是因为众生的根器有顿、渐,所以有的要慢慢,一步一步来,站在因果连锁性,因为他根性不够,前世所种的善根不够,记住喔!这个顿还是由渐来的。六祖是不是顿根的人?对,是顿教的人,六祖难道是今生今世来就有办法顿悟吗?不可能,对不对?那要培养多久才有办法?六祖才能顿悟。话讲回来,就是这样的,慢慢去悟……所以,世尊说,法也是顿也是渐,就这样子。
经文,【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要画线起来,这三句你看得懂,后面统统不用看,就见性。怎么修法呢?如何修禅宗的?无念就是:你所有的执着、分别、颠倒要彻底放下;无相为体:你要了解,一切法本来就是无相,是你妄执,所以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你要怎么修行,就是无所住。见一切相无所住着,这个就是修行顿悟的根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不管你是怨恨的人,跟你最要好的人,【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就是有人去伤你、损你,动不动就削你几句,刺激你、欺骗你、跟你斗争,这个时候【并将为空】,彻底放下,就是这个,修行要掌握住这个根本问题。就是并将为空,一定要把它彻底放下,一切的善、恶、好、丑、冤:你的冤仇的人,对你最亲爱的人、执著的人,乃至有人说话伤害你,触刺你、欺负你、斗争你,统统放下。【不思酬害】,不要想要动不动要反过来害他,找个时间反过来害他。【念念之中,不思前境】,每一个念头当中不要挂碍,不要回忆,不思前境,前境就是以前所发生过的事情。台语有一句话,就是讲得很贴切了:“一直溜一直溜,好象在溜狗屎干台语:意思是:你烦不烦哪!(这句话)国语就不知道怎么说了?意思就是:不断一直讲重复的话,你烦不烦啊?
一个人活地过去的记忆就是不幸,不晓得过去心不可得)。【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系缚就是什么?业障现前,你每一个念头都执着,回忆过去、不满现在、盼望未来都是执着,叫业障现前。台语有一句话讲得很好:业在绞,业在转动就是这个,念念割舍不下,一直相信自己所看到的,是真实性的东西,辗转停不下来,名为系缚,绑得死死的。【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每一个法,念念不要去著它,绑不住你,【此是以无住为本】。
经文,【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即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
【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你看,讲无相不是把它除掉,是即一切相,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即法体清净】,因为离一切相就不会起心动念。即一切相,离一切执着、颠倒、分别、妄想,当体就空,法体就清净了,【此是以无相为体】。
经文,【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误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不要去染污。【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在每一个念头上了解境本空。为什么要离诸境?缘起就是空。这几天师父不是说:见到一切相,把它碎为微尘吗?譬如说:这山很漂亮,上面种了很多树。诸位!把树移开来,在面的石头移开来,土移开来,山不存在,山不存在的呀!所以,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注意!拥有一个好环境,不如拥有一个好心境,这个是最重要的。修行会用功,哪里统统叫做道场,不会用功,跑到没有人的地方,还是用不上,在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不于境上生心,就是生执着的心,因为境不可得。【若只百物不思】,什么都不要去想。强迫【念尽除却】,强迫自己什么都不要去想,叫做念尽除却。如同【一念绝即死】,【死】就是如同死人。如同一念一气不来,死人才没有念头啊!就象死人没有念头。【绝】就是断,如同一念断,就像死人没有念头。怎么样?【别处受生】,只想到别处受生,意思是:表示继续轮回。你把这个百物不思强迫自己的念头断除,就象一个死人断了念头,如同死人死了以后,只想到别处去继续轮回,继续去受生,这样还是生灭的东西呀!【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这个意义,【自错犹可,更误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
经文,【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于境上有念】,迷惑颠倒的人,在境上又起种种的念。【念上便起邪见】,这个叫做动念即乖,因为境不可得、相不可得啊!【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有尘劳必定有妄想,尘劳就等于妄想,妄想…
《<六祖坛经>讲座第三天》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