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祖壇經>講座第二天▪P2

  ..續本文上一頁爲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

  【宗又問】:印宗法師又問了。【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要問清楚了。【能曰:法師講涅槃經,經明見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你不是在講《涅槃經》嗎?這個經明見佛性,就是講經的當下那一念,就是常、樂、我、淨,所以這個經典已經講得很清楚了,常、樂、我、淨的見性大法,佛法就是不二之法。譬如說我們講無常,無常當體即空,就是常,方便說的,佛性無相,講常不對,講無常也不對,等一下我們就會討論到。【如涅槃經高貴德王菩薩】,《涅槃經》第二十一到第二十卷,就講這個高貴德王菩薩這一品。【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闡提等,當斷善根、佛性否】?佛陀就說:犯了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這是四重禁作,那麼四重有殺、盜、淫、妄,犯了這個殺、盜、淫、妄還有五逆。有的菩薩講七逆,有的講五逆罪,其實這是開跟合,其實差不多。第一個就是殺父,殺掉自己的父親,以下犯上叫做逆;第二殺母,殺掉自己的母親;第叁是殺和尚、阿奢黎;第四破羯磨、轉*輪僧;第五殺佛或者殺阿羅漢。那麼,有的已經過去了,象佛也不在了,阿羅漢你也殺不死,所以現在有殺父殺母的,殺和尚,阿奢黎,還是很少聽到,我跟你沒有深仇大恨,你幹嘛,要把我幹掉呢?對不對?恭敬都來不及,殺掉自己的上人,這個大逆罪。一闡提,一闡提就兩個:第一、謗佛、謗法、謗僧、毀謗叁寶,斷一切衆生慧命就是一闡提。第二、起惡心盜常住物,會斷衆生慧命。和謗叁寶,這個叫做斷善根,叫一闡提。叁寶是我們所依靠的,是我們要解脫的一條道路,我們反過來起惡心來傷害他。這一闡提等,當斷善根佛性否?就是犯了四重戒,造了五逆罪,以及一闡提,很極重罪,怎麼樣?佛性有沒有斷呢?有沒有斷這個善根呢?

  【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到這個地方,把筆統統放下來,看我這裏,這個就是最大的問題,我先講一個臺灣大學,有一個臺大晨曦佛學社的,他到美國哈佛大學來攻讀博士,他對佛法很有興趣。有一次,看見《大般若涅槃經》常、樂、我、淨,很歡喜,結果從美國回來,要來找師傅。來客廳就問訊啊、頂禮啊!就說:師父啊,我是您的學生,你記得嗎?說不記得嘛,不好意思,說記得,不可能!那麼多學生。我說:從哪裏來啊?他說:哈佛。我說:有什麼事呀?師父啊,我看了《大般若涅槃經》很法喜。我說那你得到什麼啊!我們這個佛性是常、樂、我、淨。我就說:先講第一個字就好,你認爲佛性是什麼?他就說:佛性是常啊!我就問他:我們的清靜自性如果是常,如何轉凡成聖呢?如何轉識成智呢?如何轉煩惱爲菩提啊!大德居士,我又問你:轉轉凡成聖、轉識成智、轉煩惱成菩提,是常還是無常?說?當然是無常啊!無常才能轉得動啊!我問你,你這個常的東西,你吃東西,你要無常才能消化啊!常,吃下去,常常含在口中,你怎麼吃下去呢?要無常才能作用啊!

  諸位!我現在如果用清淨自性在說法,雖然所顯現的是生滅的無常法,可是當體即空,就是清淨自性顯現,知道嗎?好,現在我問他了:你說佛性是常,我說不對,佛性是無常。佛性如果是常,如何轉凡成聖、轉煩惱成菩提、轉識成智呢?他說:師父!你講的跟我看的經典好象不一樣。我說:我悟佛的心法,跟佛講的一樣,我講的才跟佛一樣呢,你覺悟的好象不太一樣!我告訴你:衆生他就是這樣,這個在《楞伽經》裏面講:我們爲什麼有這樣的觀念呢?就是因爲不了解當下。譬如說外道:佛在世時有一種外道,這外道就說:我們這個世間是無常,一定有一個上帝,是常。這個上帝,創造天地萬物,變成無常。世尊就問他:無常是無常的因,常如何創造無常的世間呢?此因跟果完全不對稱啊?我們衆生就是這樣,用觀念在學佛。

  譬如說:在座諸位,我們今天聽經聞法了,知道說:我們這個色身是不淨、苦、空、無常、無我、刹那生滅,一切法不可得,我們現在就是,我們永恒的佛性,不知道開悟的人的境界,就說:佛性是永恒的,他就馬上避開無常,然後另外接受一個常的觀念。這個就完蛋了!爲什麼師父說:大徹大悟的人于刹那間即見永恒,爲什麼在刹那間馬上就見到永恒的法身慧命?因爲刹那當體即空,沒有刹那,沒有永恒,那是方便說,常跟無常也是這樣。好,再回歸到《阿含經》跟大乘經典。這個常跟無常很難講的。小乘經典《阿含經》叫我們觀照:一切法不淨、苦、空、無常、無我。凡夫認爲一切法無常,很苦;二乘人就是體悟到色身、五蘊皆空,不淨、苦、空、無常、無我,所以他一直在修行。修行到一半的時候,一切法苦、空、無常、無我,那怎麼辦?那我依靠什麼呢?一切法無我,那你叫我依靠什麼?世尊就說:小乘裏面最多就證到斷見思惑,證阿羅漢果。

  佛在大乘裏面就更清楚地告訴我們:因爲小乘知道世間是苦的,舍掉這個苦,追求這個永恒的法身慧命,可是他認識的就是斷見思惑的我空。大乘到《圓覺經》就不是這樣談的:叫幻滅,就是我們這個相都是虛妄的,緣起如幻的這個世間,這個緣起幻化出來叫做業感緣起的世間,我們因爲業力召感這個世間,這個業力所感召的世間,就是生滅無常法的這個世間,虛幻的。虛幻的這個世間就是六根、六塵、六識所建立的十八界的萬法,都是衆生的執著的。我們要記得,萬法既然是幻,如果這個幻徹底的放下,叫幻滅,幻法滅掉,非幻不滅。這句話就重點。非幻就是我們的清靜自性,不會損毀,不會滅掉。幻法盡除,非幻不滅,就是當你舍掉這一些六根、六塵、六識所建立的十八界,徹底的摧毀的時候,統統不著,統統放下,非幻不滅,我們的清淨自性,不是虛幻的這個假相就不滅,就是我們的清靜自性就存在。

  這樣講,你還是兩眼直瞪,實在摸不著頭緒,沒關系,我很有耐性。這個比喻要注意聽,開悟的關鍵、常跟無常這個觀念,這個就是關鍵。我用一個比喻:譬如我後面是一面大鏡子,我們這個汽車開過來、開過去,人走過來、走過去,這個鏡子有沒有看到相?看得到。你走近這個鏡子摸摸看,摸得到嗎?沒有。我們的清淨自性就是這個樣子,我們的清靜自性從無量劫就是本如來藏、妙真如性,從來不增從來不減,從來不生,從來不滅。生、滅、增、減統統叫做相,知道嗎?當體即空,就是性。好!再來討論常跟無常,你看這個鏡子相一直增增減減,車子開來開去……你在這個鏡子前面看得到車子開來開去嗎?生、滅、增、減,這個就是無常知道嗎?無常映現到這個鏡子的裏面,鏡子的本體摸得到嗎?摸不到相。在座諸位!衆生就是看錯了!把這個假相誤爲永恒。因爲依靠的東西錯誤,有一天他的理想會破滅、會痛苦,正因爲他追求錯誤的東西,因爲他只看到有相,沒有看到本體。如果我們也能夠體悟,一切法變化到最後的結果就是空。我告訴你,起點就是終點,終點就是起點。

  好!用這個比喻還是有一個能照一個所照,清淨自性不是這樣,那是方便說。在相上運作,我們說無常,在本體的不變,我們說是常;反過來,鏡體是常嗎?不對,因爲裏面相一直在變化;難道是無常嗎?不對,無常當體即空,就是天地萬物同一空性,無常當體即空,就是永恒。所以沒有一定的無常,無常就是畢竟清淨的自性展露出來的相,所有清淨自性展露出來的相完全不可得,衆生就是在這個清淨自性所影現出來的假相迷惑、顛倒,叫做妄想、顛倒、執著。本如來藏、妙真如性,動到念頭,忘了,沒有辦法恢複原來這個樣子,清淨自性。所以說,再一步一步來討論,講常跟無常,注意那個是方便說,清靜的自性是無相,可是它能起作用啊!好,現在站在凡夫的角度說:我們見到無常,就非常嘛!好!我們體悟到有一個常的清淨自性,這是站在凡夫說的,無常當體即空,就是有一個清淨自性。站在聖人、大徹大悟人的角度,我們這個常的清淨自性能夠運用大智慧在這個無常的世間裏面,所有的運作永恒的大智慧的常,常、樂、我、淨,清淨自性的常展露在無常的世間裏面,叫依體起用,大用現前,佛性無常,所以它能起作用。好了!講常跟無常,還是二法,知道嗎?佛法是什麼法呢?不二、無常、空性就是常,其實就是畢竟空。所以,常當下不離無常,無常當下就是常。看你站在哪一個角度說。所以對凡夫、小乘人講無常,是要你離開五欲、六塵,告訴我們這個世間不是實在的,然後小乘人修行到一半時,哎呀!一切法無常,我依靠什麼?世尊又講一個常,你可以依照我們的清淨自性。二乘人就說:我們還有一個永恒的佛性,還可以依靠。如果達到證悟的時候,性相一如,萬法本不可得,沒有來去、生滅、增減相。來去、生滅、增減都在起心動念間,統統在我們起心動念。動一個念頭就有生滅,有增有減,現在要用我們的觀念來解釋了。

  我現在講的很多人都聽不懂,我現在用錢來解釋,眼睛爲之一亮,你比較能聽得懂。你還沒有出生的時候,有沒有這些錢?沒有,你現在的銀行存了很多錢,你內心裏面的觀念怎麼樣?是增加。你現在從銀行一直取出來……,你內心的觀念錢減少了,這個統統叫做意識型態,叫做執著、顛倒、妄想。錢在我們沒有出世的時候有沒有?沒有,我們生命結束的時候有沒有?沒有。所以錢從來不增也從來不減,這個就是清淨自性,這個叫做照見五蘊皆空,悟到我們本來的面目,所以什麼叫做大徹大悟的心境?就是這個世間怎麼變化,都跟清淨自性沒有關系,我們後面會講到。六祖惠能大師就有講過一句話,用現在的語言叫做:天搖地動,山崩地裂,都無關于清淨自性,跟清淨自性扯不上關系。爲什麼?清淨自性無相,不能離開這些相,當體即空,即是無相,要不然,世尊怎麼能如…

《<六祖壇經>講座第二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