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祖壇經>講座第二天▪P3

  ..續本文上一頁如不動,不取于相?他怎麼有這個能力?就是即一切相,離一切相,要是用我們現代化的語言叫做即現實又超越。知道嗎?

  簡單講:你今天從出生一直到死亡,你所看到的,只要記得一句話:統統叫做幻相,統統叫做虛妄的生,虛妄的老,虛妄的美,虛妄的醜,到最後虛妄的死,虛妄的病,因爲業力卡住了,透不過這個五陰,從出生到死亡統統是叫做虛妄。但是注意,當你有一天學佛,進入佛門,我告訴你:開大智慧,凡所有的相,統統叫實相,你懂嗎?You see no see

  (笑)兩眼瞪得大大的,不知道怎麼回答,完全搞不懂,我已經講得快昏倒了!我已經講得很明白了,再聽不懂就沒有辦法了。意思是說:凡所有相,你只要記得,我們從出生,包括我們現在每一分每一秒,統統叫做虛妄、執著。虛妄的分別,虛妄的老,虛妄的死。世尊看起來很好笑的:電視上報道的:這個林名模漂亮,還是蕭大美女漂亮啊?世尊就說:太好笑了,有這個人嗎?有沒有?沒有,你把她用X光一照射,剩下一堆骨髓,對不對?再把她碎爲微塵,有沒有這個林名模啊,有沒有這個蕭美人啊?還有什麼比較的嗎?我告訴你:開悟就是不比較、不計較,進入絕對真空狀態,知道嗎?有的點頭了,是聽得懂還是聽不懂啊!好了!慢慢慢慢一步一步來,我沒有時間了,你看!這個常跟無常,講了現在快叁點半了。

  是故不斷,佛性講常不對,講常失去作用;無常不對,無常當體即空,就是究竟永恒,是故不斷。【名爲不二】。有一個老菩薩,她說:我們慧律法師,明天要講這個不餓的法門呢!不餓。她還告訴人家:慧律法師很利害,他告訴人家不會餓的法門,不用吃東西喔!我說老菩薩:真是的!你也幫幫忙,我講的是這個法門嗎?我是教你不餓的法門嗎?我是講【不二】呢,她誤會說不會餓,差那麼多,沒辦法了!跟我媽媽同一等級的,沒辦法!八十五了,念佛了。

  再來,名爲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你說善,不對,是觀念;說不善,還是觀念,因爲它是不二的東西,是空無自性的。【是名不二。蘊之與界】,【蘊】就是五蘊;【界】就是十八界,六根、六塵、六識叫做界。【凡夫見二】,有兩種:有五蘊,有十八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大智慧的人了解,爲什麼其性無二呢?畢竟空,空無自性,五蘊本空,十八界還是空,沒有兩個空性啊,叫做不二。【無二之性】,如果你也悟到不二這個當下,相不可得,當下就是性。無二之性,【即是佛性】,你見一切事情煩惱、執著、顛倒,你不要離開本處,放下,清靜佛性就顯現出來,不要尋找,連轉個彎都不必。

  經文,【印宗聞說,歡喜合掌言:“某甲講經,猶如瓦礫。仁者論義,猶如真金。”于是爲能剃發,願事爲師。能遂于菩提樹下開東山法門。】

  【印宗聞說,歡喜合掌言:某甲講經,猶如瓦礫】。沒有價值。【某甲】就是某一個法師,這是指沒有見性的法師在講經,就像瓦礫,沒有什麼價值。【仁者論義】,你討論這個義理,【猶如真金。于是爲能剃發,願事爲師】。願意事奉他爲師傅,畢竟大家是大徹大悟的聖人。【能遂于菩提樹下開東山法門】,【能】就是惠能。惠能因此在這個菩提樹下,開東山法門。作一下筆記:道信四祖大師和五祖弘忍大師是住東山,東山法門就是見性法門,直截了當就是這樣。因爲四祖道信大師跟五祖弘忍大師都是住在東山,所以只要是見性大法的,叫做東山法門。

  經文,【能于東山得法,辛苦受盡,命似懸絲。今日得與史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會,莫非累劫之因。亦是過去生中,供養諸佛,同種善根,方始得聞如上頓教得法之因。教是先聖所傳,不是惠能自智。願聞先聖教者,各令淨心,聞了各自除疑,如先世聖人無別。】

  【能于東山得法,辛苦受盡,命似懸絲。今日得與史君官僚】,史君就是韋刺史,跟這些屬下、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會,莫非累劫之因。亦是過去生中,供養諸佛,同種善根,方始得聞如上頓教得法之因。教是先聖所傳】,我們這個見性大法,是先聖所傳。【不是惠能自智】。不是我自己有辦法的,迷了,還是要師父度了。【願聞先聖教者,各令淨心】,好好的清淨這顆心,萬緣放下,聽經聞法。【聞了各自除疑,如先世聖人無別】。如果你聽聞佛法,把你心中的執著、分別、顛倒見除掉了,你跟以前見性的聖人,是沒有什麼兩樣的。

  經文,【師複告衆曰:善知識,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當知愚人智人,佛性本無差別,只緣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師複告衆曰】:六祖就對大家這麼說。【善知識】,你看!六祖得祖師位,還稱底下的人叫做善知識呢!【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每一個人都有菩提般若的智慧。【只緣心迷】,就是因爲迷了,拼命的往外追求,不了解歇即是菩提。【不能自悟】。割舍不下,煩惱一堆,拜佛拜了幾十年,還是煩煩惱惱,顛顛倒倒。【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當知愚人智人。佛性本無差別。只緣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悟了,就很有智慧,迷了就是大愚癡。

  經文,【吾今爲說摩诃般若波羅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谛聽,吾爲汝說。善知識,世人終日口念般若,不識自性般若,猶如說食不飽,口但說空,萬劫不得見性,終無有益。】

  【吾今爲說摩诃般若波羅蜜法】,【摩诃】就是大。我現在告訴你:大智慧到彼岸的法門。【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谛聽。吾爲汝說:善知識,世人終日口念般若,不識自性般若】。就是象誰呢?我們早課念《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晚課也念《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念了幾百次,幾萬遍了,就是悟不來,對不對?就是這樣,問題就出在這個:終日口念般若。不識自性,《心經》大家不會念嗎?念得嘎嘎叫!對不對?就是悟不來,不識自性般若。【猶如說食不飽。口但說空,萬劫不得見性,終無有益】。一點益處也沒有。

  經文,【善知識,摩诃般若波羅蜜是梵語,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須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電。口念心行,則心口相應。本性是佛,離性無別佛。】

  【善知識,摩诃般若波羅蜜是梵語】,中國話。傳到我們漢地來是,【大智慧到彼岸】,大智慧就是……,能言不能行,不是真智慧,這個大智慧就是你說那個地方,是真的說放下就放下,說不著不相就真的不著相,叫做真的是大智慧到彼岸。【此須心行,不在口念】,這個就是重點,修行要打牛,不能打車,知道嗎?打牛才會動,用清淨自性修行,道業就自然進步,用色身修行那不叫作大修行啊!很多人,太多人了,今天誦了多少部經典,我今天拜了多少佛啊!碰到人就問:你有沒有?

  講堂有個老菩薩,碰到人:我昨天夢到觀世音菩薩喔!你有嗎?意思是:我有夢到觀世音菩薩,你有夢到嗎?表示很自負啦!師父就問他了:你夢到的觀世音菩薩有多大尊啊?他說:這樣(法師用手比的很小),這樣子一點點。我就告訴他:凡所有相都是虛妄,人生醒著的時候已經在做夢了,晚上睡覺的時候,還要:師父我夢到什麼……。還要我解答。真的,這個人太多人。夢到什麼就說:慧律法師!我請教您我晚上夢到什麼……還要師父來解答。人生已經如夢了,晚上做夢叫做夢中裏面的夢,就這樣,夢中裏面的,我們現在醒著,都叫做做夢啊!還晚上做夢!對不對?還要來問我解答,有實體可得嗎?對不對?

  此須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嘴巴念一念般若波羅蜜,心不斷煩惱,不斷執著、不斷顛倒見,就象【如幻如化如露如電】,就是不實在的意思。修行是腳踏實地的,不是空談理論的,你嘴巴念一念般若,可是你心不契入這個不生不滅的清淨真如自性,所以說:就象幻、化、露、電,不實在。【口念心行,則心口相應。本性是佛,離性無別佛】。

  經文,【何名摩诃?摩诃是大。心量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亦無方圓大小,亦非青黃赤白,亦無上下長短,亦無嗔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有頭尾。諸佛剎土,盡同虛空。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複如是。】

  【何名摩诃。摩诃是大。心量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我們這個心沒有邊際的,我們這個心無形相,【亦無方圓大小】,要不然,你的心長得怎麼樣啊?是大是小,是方是圓呢?你的心是什麼色?【亦非青黃赤白。亦無上下長短】。因爲它不是相嘛!【亦無嗔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有頭尾】。爲什麼?這些因爲都是相嘛!注意喔!我們就講一個嗔就好,你就知道,諸位看,師父這裏,嗔就是恨、嗔恨。好,諸位看,你恨一個人,恨他。注意觀照:這個人把頭發剃掉,把這個皮膚割開來,把這個肉用刀子刻一刻,腸、胃,再來就見骨,這個骨頭曬幹,磨成粉末,風一吹,呼!好了!那個叫做卡死觀念,知道嗎?恨一個人,叫作卡死觀念,爲什麼?沒有這個人,當你恨一個人如是觀照,你就會發現,萬法唯心所造,完全都在我們起心動念。當然,世界上真的是有很多可惡的人,你就這樣觀想:哎呀!因果分明,不需要我們擔憂。用這嗔,你就曉得萬法當體即空,也無喜,我們的清靜自性,也沒有是、非,善惡,也沒有頭跟尾。【諸佛刹土。盡同虛空】,碎爲微塵。【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複如是】。

  經文,【善知識,莫聞吾說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靜坐,即著無記空。善知識,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複如是。】

  【善知識,莫聞吾說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講空,你就把這個相否定掉,講空又著一個空,錯了!【若空心靜坐】,空心就是什麼都不要想。諸位!那個還是執著,那只是…

《<六祖壇經>講座第二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