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微細的執著。空心就是什麼都不要想,跟外道沒有什麼兩樣。佛性是可以展現任何狀態的,一切法,動中裏面有不動,不動,當體就是動,當下就是動,可以起用的,要不然,佛性就死板板的了。空心靜坐就是什麼都不想。【即著無記空】。無記就是說:善也不去想,惡也不去想,就跟外道沒什麼兩樣,這不是真正徹底悟到空性的清淨自性,叫無記空。無記空就是說,也不能說它是善,也不能說是惡,也不能說是跟非,可是什麼都不想,可是不想又沒有開悟,卡在那個地方,這個就是世間人。
我現在很煩,我要到木屋去住一住,世間要沒有學佛就這樣,我現在很煩,你不要理我,我要去那裏坐一下,這個就是空心靜坐,就著無記空。認爲:我現在沒煩惱了,不是沒有煩惱,是潛伏在八識田中。
【善知識!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空】就是虛空。善知識,這個世界虛空,能夠包容種種的萬物色像,無論是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溪澗就是兩座山中間缺口,流出來的水。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就是高大的山,就象我們今天所講的喜馬拉雅山。總在空虛空當中,【世人性空。亦複如是】。
經文,【善知識,自性能含萬法是大,萬法在諸人性中。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虛空,名之爲大,故曰摩诃。】
【善知識,自性能含萬法。是大】。【大】,絕對。佛法講的叫做絕對,絕對的大不是大小比較的大。【萬法在諸人性中】,萬法就是在我們清淨自性當中所影現出來的,只要你不要顛倒、妄相,一執相一直搞。從早上拜佛,打佛七打到晚上,打了一年、兩年、一次、兩次,執著從來不放下,是非從來放不下,諸位!這個不是修行人。【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舍】。這個就是功夫,【亦不染著】。也不批評他,也不傷害他,也不毀謗他,你看,見一切惡人與善,統統不取,也不舍,取舍是對立嘛!就變成二法了。【心如虛空,名之爲大,故曰摩诃】。
經文,【善知識,迷人口說,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靜坐,百無所思,自稱爲大。此一輩人,不可與語,爲邪見故。善知識,心量廣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應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來自由,心體無滯,即是般若。】
【善知識!迷人口說,智者心行】這一句就是開悟的重點啊!愚癡的人,嘴巴每天念,大智慧的人,從內心釜底抽薪的轉化,轉煩惱成菩提,轉識成智。識就是分別,智就是平等。轉凡成聖,就在自性轉動。所以什麼叫做轉*輪?自性自轉叫做轉*輪,是不是?善知識只是給諸位一個方便,一個增上緣,要轉動大*輪,要在哪裏轉?要在清淨自性轉動。
【又有迷人,空心靜坐,百無所思】,這個就是外道,什麼都不要想。【自稱爲大,此一輩人,不可與語】。連跟他討論這個真理都沒有必要。【爲邪見故。善知識!心量廣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在作用的時候,了解說:我這個作用心,是沒有執著的心,是沒有分別的心,是沒有顛倒的心,作用就是這個在作用。當你執著一件事情,起嗔恨、貪、嗔、癡,清淨自性失去作用了。爲什麼?妄想意識在作用,無明在作用。
我問你一個問題,你會回答嗎?來!你爸爸叫做什麼名字?林大頭?姓李,你爸爸叫什麼名字?你媽媽叫什麼名字?會回答嗎?就答不出來了。你爸爸也不叫林大頭,你媽媽也不是什麼阿英、阿美,我告訴你:我們有一個共同的爸爸,你爸爸跟我的爸爸是一樣,我們的爸爸叫做無明,我們的母親叫做妄念,無明加上妄念,我們就跑出來了。無明爲父,妄念爲母,我們就出生了,莫名其妙就來了,業力所牽,這樣就來了。
用即了了分明,【應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切就是萬法,一就是真如自性,萬法當下就是真如自性,真如自性這個一,佛教講的一二叁四五不是比較而來的,你要記住這個觀念,佛教講的一就是絕對,絕對的清淨自性就能夠顯現的萬法裏面。一切即一,就是萬法不離清淨自性,清淨自性的絕對的一,能展現在萬法裏面,周遍法界。【去來自由。心體無滯】,我們的心的體性沒有障礙,【即是般若】。
經文,【善知識,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莫錯用意,名爲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終日說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稱國王,終不可得,非吾弟子。】
【善知識,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莫錯用意,名爲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爲什麼叫一真呢?你只要大徹大悟,悟到了這一顆清淨自性,天地萬物統統本如來藏,妙真如性。你會發現萬法不可得,當體即空,就是我們清淨自性的展現。【心量大事,不行小道】。空心靜坐叫做小道。二乘人接近這樣子,但是二乘人也有斷見思二惑,凡夫跟外道都是這樣子。要是心量大事是見性,大用現前。【口莫終日說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稱國王】,凡夫就說:我是國王。【終不可得】。他每天說是國王,他是國王嗎?不是的,每天凡夫一直講:我是開悟的聖人,有用嗎?沒開悟啊!這個多了,裝聖人啊。
有一次,我去臺灣清華大學的佛學社講經說法,好幾百個人在聽,我就講到這個涅槃,不生不減,不垢不淨。其中有一個同學,聽了就很高興,聽了師父講的:我們的涅槃自性不生不減。他也學師父了,因爲這個同學跟師父很熟,我就說。清華大學下課完了走出來,在一個視聽教室,講完了,我上來,因爲視聽教室是講臺在底下,觀衆在上面,我就走上來,我就聽那個同學在跟人家另外一個回答,一個說:慧律法師今天講的那個涅槃是什麼?他說:你笨蛋!那個涅槃就是不生不減嘛!然後我剛好就在旁邊,因爲那個同學跟師父很熟,我就走過去,從他的頭部就啪!哇!好痛,好痛!我說:現在涅槃是什麼啊?我現在痛得快涅槃了!快死掉的意思。我說:裝聖人!不開悟,亂講!因爲他沒有悟,你知道嗎?這個就是沒有悟,裝聖人。一切時中,就是這樣子用功,凡夫就說,我是國王,終不可得。【非吾弟子】。
經文,【善知識,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見般若。口說般若,心中常愚。當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說空,不識真空。般若無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何名波羅蜜?此西國語,唐言到彼岸,解義離生滅。著境生滅起,如水有波浪,即名爲此岸;離境無生滅,如水常通流,即名爲彼岸,故號波羅蜜。】
【善知識,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每一念都不愚癡,這個有多難,每一念起心動念都是大智慧,【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愚癡,般若就消失了。絕,就跟智慧沒有因緣了。【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見般若。口說般若,心中常愚。當自言我修般若】,我在修般若。【念念說空,不識真空】。每一念都在念,念這個空、講空,這個大家都會講。可是,不了解真如自性的空。不識,不了解真如自性的般若的空性。【般若】我們的大智慧是【無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我們這一顆智慧心就是般若。【何名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此西國語】,【西國】就是印度話。中國話呢?【唐言到彼岸】,底下這句很重要,【解義離生滅,著境生滅起。】解這個無生的義理,萬法當體即空。【義】就是義理,無生的道理,無生是十方叁世一切佛所共宣說的。叫作:解這個無生的義理,當體即空,你就一定要放下這個生滅,【離】就是放下,在這裏不是指離開。徹底的放下假相、生滅,叫做離生滅。
著境生滅起,執著這個境界是實在的,生滅就起來,我們今天紛紛擾擾,政治的、經濟的環保,不管怎麼樣的,不得了。爲什麼?著境,生滅就起,鬧得很嚴重。【如水有波浪】,水,幻化出來,受風一吹,波浪就跑出來,波浪不離水。水有波浪,【即名爲此岸】;生死的此岸。【離境無生滅】,只要放下,徹底的放下假相,心不執著,就是修行。不著一個境界,哪有什麼生滅呢?就不起心,不動念,心生則種種法生嘛,心滅則種種法滅嘛。【如水常通流】,意思就是說:心著相,心就不通,如果悟到無生,離開一切境界,不著一切境界,就象水很流動。【即名爲彼岸,故號波羅蜜】。
經文,【善知識,迷人口念,當念之時,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善知識,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
【善知識,迷人口念,當念之時,有妄有非。】迷人、愚癡的人,嘴巴念般若。在念般若的時候,有種種的妄想、是非。【念念若行】,若行般若,【是名真性】。當下就是真性。念念若行,就是念念若行般若,當下就是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我們就是佛。【善知識,凡夫】當體即空【即佛,煩惱】當體即空,【即菩提】。不離當下,【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所有衆生,都是依靠錯誤的東西,依靠緣起的假相,所以有無量無邊的煩惱。我們修學佛道的人,多少、增減、其實都是觀念,本不存在,隨緣度日,我們盡心盡力,該做的事情要做,該擁有的責任要擁有,該完成的事情要完成,可是,要徹底的放下。著念著境就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
經文,【善知識,摩诃般若波羅蜜,最尊最上最第一,無住無往亦無來,叁世諸佛皆從中…
《<六祖壇經>講座第二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