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六祖坛经>讲座第二天▪P2

  ..续本文上一页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宗又问】:印宗法师又问了。【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要问清楚了。【能曰:法师讲涅槃经,经明见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你不是在讲《涅槃经》吗?这个经明见佛性,就是讲经的当下那一念,就是常、乐、我、净,所以这个经典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常、乐、我、净的见性大法,佛法就是不二之法。譬如说我们讲无常,无常当体即空,就是常,方便说的,佛性无相,讲常不对,讲无常也不对,等一下我们就会讨论到。【如涅槃经高贵德王菩萨】,《涅槃经》第二十一到第二十卷,就讲这个高贵德王菩萨这一品。【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佛陀就说:犯了杀生、偷盗、邪淫、妄语,这是四重禁作,那么四重有杀、盗、淫、妄,犯了这个杀、盗、淫、妄还有五逆。有的菩萨讲七逆,有的讲五逆罪,其实这是开跟合,其实差不多。第一个就是杀父,杀掉自己的父亲,以下犯上叫做逆;第二杀母,杀掉自己的母亲;第三是杀和尚、阿奢黎;第四破羯磨、转*轮僧;第五杀佛或者杀阿罗汉。那么,有的已经过去了,象佛也不在了,阿罗汉你也杀不死,所以现在有杀父杀母的,杀和尚,阿奢黎,还是很少听到,我跟你没有深仇大恨,你干嘛,要把我干掉呢?对不对?恭敬都来不及,杀掉自己的上人,这个大逆罪。一阐提,一阐提就两个:第一、谤佛、谤法、谤僧、毁谤三宝,断一切众生慧命就是一阐提。第二、起恶心盗常住物,会断众生慧命。和谤三宝,这个叫做断善根,叫一阐提。三宝是我们所依靠的,是我们要解脱的一条道路,我们反过来起恶心来伤害他。这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就是犯了四重戒,造了五逆罪,以及一阐提,很极重罪,怎么样?佛性有没有断呢?有没有断这个善根呢?

  【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到这个地方,把笔统统放下来,看我这里,这个就是最大的问题,我先讲一个台湾大学,有一个台大晨曦佛学社的,他到美国哈佛大学来攻读博士,他对佛法很有兴趣。有一次,看见《大般若涅槃经》常、乐、我、净,很欢喜,结果从美国回来,要来找师傅。来客厅就问讯啊、顶礼啊!就说:师父啊,我是您的学生,你记得吗?说不记得嘛,不好意思,说记得,不可能!那么多学生。我说:从哪里来啊?他说:哈佛。我说:有什么事呀?师父啊,我看了《大般若涅槃经》很法喜。我说那你得到什么啊!我们这个佛性是常、乐、我、净。我就说:先讲第一个字就好,你认为佛性是什么?他就说:佛性是常啊!我就问他:我们的清静自性如果是常,如何转凡成圣呢?如何转识成智呢?如何转烦恼为菩提啊!大德居士,我又问你:转转凡成圣、转识成智、转烦恼成菩提,是常还是无常?说?当然是无常啊!无常才能转得动啊!我问你,你这个常的东西,你吃东西,你要无常才能消化啊!常,吃下去,常常含在口中,你怎么吃下去呢?要无常才能作用啊!

  诸位!我现在如果用清净自性在说法,虽然所显现的是生灭的无常法,可是当体即空,就是清净自性显现,知道吗?好,现在我问他了:你说佛性是常,我说不对,佛性是无常。佛性如果是常,如何转凡成圣、转烦恼成菩提、转识成智呢?他说:师父!你讲的跟我看的经典好象不一样。我说:我悟佛的心法,跟佛讲的一样,我讲的才跟佛一样呢,你觉悟的好象不太一样!我告诉你:众生他就是这样,这个在《楞伽经》里面讲:我们为什么有这样的观念呢?就是因为不了解当下。譬如说外道:佛在世时有一种外道,这外道就说:我们这个世间是无常,一定有一个上帝,是常。这个上帝,创造天地万物,变成无常。世尊就问他:无常是无常的因,常如何创造无常的世间呢?此因跟果完全不对称啊?我们众生就是这样,用观念在学佛。

  譬如说:在座诸位,我们今天听经闻法了,知道说:我们这个色身是不净、苦、空、无常、无我、刹那生灭,一切法不可得,我们现在就是,我们永恒的佛性,不知道开悟的人的境界,就说:佛性是永恒的,他就马上避开无常,然后另外接受一个常的观念。这个就完蛋了!为什么师父说:大彻大悟的人于刹那间即见永恒,为什么在刹那间马上就见到永恒的法身慧命?因为刹那当体即空,没有刹那,没有永恒,那是方便说,常跟无常也是这样。好,再回归到《阿含经》跟大乘经典。这个常跟无常很难讲的。小乘经典《阿含经》叫我们观照:一切法不净、苦、空、无常、无我。凡夫认为一切法无常,很苦;二乘人就是体悟到色身、五蕴皆空,不净、苦、空、无常、无我,所以他一直在修行。修行到一半的时候,一切法苦、空、无常、无我,那怎么办?那我依靠什么呢?一切法无我,那你叫我依靠什么?世尊就说:小乘里面最多就证到断见思惑,证阿罗汉果。

  佛在大乘里面就更清楚地告诉我们:因为小乘知道世间是苦的,舍掉这个苦,追求这个永恒的法身慧命,可是他认识的就是断见思惑的我空。大乘到《圆觉经》就不是这样谈的:叫幻灭,就是我们这个相都是虚妄的,缘起如幻的这个世间,这个缘起幻化出来叫做业感缘起的世间,我们因为业力召感这个世间,这个业力所感召的世间,就是生灭无常法的这个世间,虚幻的。虚幻的这个世间就是六根、六尘、六识所建立的十八界的万法,都是众生的执着的。我们要记得,万法既然是幻,如果这个幻彻底的放下,叫幻灭,幻法灭掉,非幻不灭。这句话就重点。非幻就是我们的清静自性,不会损毁,不会灭掉。幻法尽除,非幻不灭,就是当你舍掉这一些六根、六尘、六识所建立的十八界,彻底的摧毁的时候,统统不着,统统放下,非幻不灭,我们的清净自性,不是虚幻的这个假相就不灭,就是我们的清静自性就存在。

  这样讲,你还是两眼直瞪,实在摸不着头绪,没关系,我很有耐性。这个比喻要注意听,开悟的关键、常跟无常这个观念,这个就是关键。我用一个比喻:譬如我后面是一面大镜子,我们这个汽车开过来、开过去,人走过来、走过去,这个镜子有没有看到相?看得到。你走近这个镜子摸摸看,摸得到吗?没有。我们的清净自性就是这个样子,我们的清静自性从无量劫就是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从来不增从来不减,从来不生,从来不灭。生、灭、增、减统统叫做相,知道吗?当体即空,就是性。好!再来讨论常跟无常,你看这个镜子相一直增增减减,车子开来开去……你在这个镜子前面看得到车子开来开去吗?生、灭、增、减,这个就是无常知道吗?无常映现到这个镜子的里面,镜子的本体摸得到吗?摸不到相。在座诸位!众生就是看错了!把这个假相误为永恒。因为依靠的东西错误,有一天他的理想会破灭、会痛苦,正因为他追求错误的东西,因为他只看到有相,没有看到本体。如果我们也能够体悟,一切法变化到最后的结果就是空。我告诉你,起点就是终点,终点就是起点。

  好!用这个比喻还是有一个能照一个所照,清净自性不是这样,那是方便说。在相上运作,我们说无常,在本体的不变,我们说是常;反过来,镜体是常吗?不对,因为里面相一直在变化;难道是无常吗?不对,无常当体即空,就是天地万物同一空性,无常当体即空,就是永恒。所以没有一定的无常,无常就是毕竟清净的自性展露出来的相,所有清净自性展露出来的相完全不可得,众生就是在这个清净自性所影现出来的假相迷惑、颠倒,叫做妄想、颠倒、执着。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动到念头,忘了,没有办法恢复原来这个样子,清净自性。所以说,再一步一步来讨论,讲常跟无常,注意那个是方便说,清静的自性是无相,可是它能起作用啊!好,现在站在凡夫的角度说:我们见到无常,就非常嘛!好!我们体悟到有一个常的清净自性,这是站在凡夫说的,无常当体即空,就是有一个清净自性。站在圣人、大彻大悟人的角度,我们这个常的清净自性能够运用大智慧在这个无常的世间里面,所有的运作永恒的大智慧的常,常、乐、我、净,清净自性的常展露在无常的世间里面,叫依体起用,大用现前,佛性无常,所以它能起作用。好了!讲常跟无常,还是二法,知道吗?佛法是什么法呢?不二、无常、空性就是常,其实就是毕竟空。所以,常当下不离无常,无常当下就是常。看你站在哪一个角度说。所以对凡夫、小乘人讲无常,是要你离开五欲、六尘,告诉我们这个世间不是实在的,然后小乘人修行到一半时,哎呀!一切法无常,我依靠什么?世尊又讲一个常,你可以依照我们的清净自性。二乘人就说:我们还有一个永恒的佛性,还可以依靠。如果达到证悟的时候,性相一如,万法本不可得,没有来去、生灭、增减相。来去、生灭、增减都在起心动念间,统统在我们起心动念。动一个念头就有生灭,有增有减,现在要用我们的观念来解释了。

  我现在讲的很多人都听不懂,我现在用钱来解释,眼睛为之一亮,你比较能听得懂。你还没有出生的时候,有没有这些钱?没有,你现在的银行存了很多钱,你内心里面的观念怎么样?是增加。你现在从银行一直取出来……,你内心的观念钱减少了,这个统统叫做意识型态,叫做执着、颠倒、妄想。钱在我们没有出世的时候有没有?没有,我们生命结束的时候有没有?没有。所以钱从来不增也从来不减,这个就是清净自性,这个叫做照见五蕴皆空,悟到我们本来的面目,所以什么叫做大彻大悟的心境?就是这个世间怎么变化,都跟清净自性没有关系,我们后面会讲到。六祖惠能大师就有讲过一句话,用现在的语言叫做:天摇地动,山崩地裂,都无关于清净自性,跟清净自性扯不上关系。为什么?清净自性无相,不能离开这些相,当体即空,即是无相,要不然,世尊怎么能如…

《<六祖坛经>讲座第二天》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