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宗,學孔孟的,就是對儒家的思想很有研究的學士。【僧尼道俗】,【道俗】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四衆弟子,我們今天都是講四衆弟子。【一千余人】,一千多人大概就像我們今天這個講堂差不多了。【同時作禮,願聞法要】。
經文,【大師告曰:善知識,總淨心念摩诃般若波羅蜜。】
【大師告曰:善知識】,我告訴你,這一句話很重要的,你看這個六祖,得到了五祖的傳法,擁有了祖師位,他對衆生是這麼稱呼的。稱一切衆生、聽法的法師、居士大德爲善知識,大徹大悟的人多了不起,多麼尊重衆生。是不是?我們今天世間人講的,叫人家:矮子!喂!大胖子!都是這樣叫的。那個有錢人:你幫我叫那個窮鬼、窮光蛋進來。窮鬼,真鬼不怕,只怕窮鬼,都是藐視人家。我告訴你這麼一句話,就足以叫我們好好的效法祖師大德,他連稱這個大衆聽法的人都這麼尊重,稱大家叫善知識,可見大師是多麼了不起,降伏了自我,不敢輕視任何一個人。【總淨心念摩诃般若波羅蜜】。大家要把這個心靜下來,念摩诃般若波羅蜜。
經文,【大師良久複告衆曰:善知識,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大師良久】,經過了一會、一陣子,【複告衆曰:】然後對大衆就這麼說了。【善知識】,再一次的稱呼大家善知識。每一個人的【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就用這個菩提清淨自性,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你就可以成佛。大家當然也想成佛啦,我告訴諸位:你今天念佛到極樂世界去,阿彌陀佛要講什麼法門呢?我告訴你,要講見性的大法。爲什麼?只有見性大法,見性後面接兩個字叫做【成佛】,見性就能成佛,不見性沒辦法成佛。所以就算你到極樂世界去,也一定要開這個課程。我們既然知道,成佛是必修的課程,我們就提前來修。所以你聽多少算多少,總要學學這些祖師大德的謙虛也好,隨便嘛,聽個兩句,回去都受用不盡。
經文,【善知識,且聽惠能行由得法事意。能嚴父本貫範陽,左降流于嶺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遺,移來南海。艱辛貧乏,于市賣柴】
【善知識,且聽惠能行由得法事意】。來聽聽看,我如何得到五祖的傳法衣缽。【能】就是慧能;【嚴父】就是父親。一般稱爲嚴父慈母。【本貫】就是籍貫,在【範陽,左降流于嶺南】,這個【左】是對【右】講的,右爲尊,左爲卑。所以講【左】就是被降職的意思。左降表示說:我的父親被降職了,跑到領南,在廣東,領南這個地方。【作新州百姓】。沒有官可以當了,當百姓。【此身不幸】,六祖自己說:哎呀,我是一個不幸的人,命苦的人。【父又早亡】,父親早死。【老母孤遺】,丟下我們母子。【移來南海】。【移來】就是遷來南海,這是個郡名,屬于廣東。【艱辛貧乏,于市賣柴】。
經文,【時有一客買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能得錢,卻出門外,見一客誦經。能一聞經雲: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心即開悟。遂問客誦何經。客曰:《金剛經》。複問從何所來持此經典。客雲:我從蕲州黃梅縣東禅寺來,其寺是五祖忍大師在彼主化,門人一千有余;我到彼中禮拜聽受此經;大師常勸僧俗,但持《金剛經》即自見性,直了成佛。】
【時有一客買柴,使令送至客店】。我們現在稱飯店、旅社,以前叫做客店、客棧。【客收去】,把這個木柴收去。【能得錢】,惠能得到這個錢。【卻出門外】,剛剛出這個門外,叫做動。【見一客誦經】,有人在誦經。【能一聞經雲: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我一聽到應當無所住著而生這個清淨心,心即開悟。哇!我們《金剛經》念了多少遍了?還沒有消息,人家這樣一句:當無所執著而生我的真如自性的清淨心出來,其實撥雲就是見日,見日就是撥雲。應無所住自然生清淨心,生清淨心就是于相無所執著,心就開悟。【遂問客誦何經】。就問客人,你是誦什麼經典呢?【客曰:《金剛經》。】六祖沒聽過。【複問從何所來】,從哪裏來的,【持此經典。客雲:我從蕲州】,就是黃州府東邊一百八十裏,【黃梅縣東禅寺來,其寺是五祖忍大師】就是弘忍大師,【在彼主化】,在那邊教化衆生。【門人一千有余】,有一千多人。【我到彼中禮拜聽受此經】;我就是到五祖那個地方,禮拜聽受。這個五祖【大師常勸僧俗,但持《金剛經》即自見性】,達摩大師傳到中國來,是傳《楞伽經》。這個《楞伽經》是佛陀在楞伽山講的,沒有神通沒有辦法到達,從達摩傳到五祖都是傳《楞伽經》,現在五祖傳給六祖開始傳,用《金剛經》。因爲《楞伽經》艱澀難懂,不容易了解,五祖傳給六祖,後來就叫六祖傳《金剛經》,說:但持《金剛經》即自見性,【直了成佛】。
經文,【能聞說,宿昔有緣,乃蒙一客取銀十兩與能,令充老母衣糧,教便往黃梅禮拜五祖。】
【能聞說,宿昔有緣】,惠能聽說宿世有這個因緣,好了,就去吧!希望到五祖這個地方來。【乃蒙一客】,【客】就是恩人,對這個六祖很好,就給他【取銀十兩】,哇!這個人了不起,這個投資投對了。這個十兩幫助一個人成佛,這個可花得不得了,這投資正確。其實他也不知道他是六祖,了不起的人再來的,就給你十兩嘛!就把你的母親安頓好。乃蒙一客取銀十兩【與能】,就給惠能大師。【令充老母衣糧】,【充】就是作爲,讓他作爲老母親的衣糧。【教便往黃梅】到黃梅來,東禅寺。【禮拜五祖】。
經文,【能安置母畢,即便辭親。不經叁十余日,便至黃梅禮拜五祖。問能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能對曰:“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遠來禮師,惟求作佛,不求余物。”祖言:“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爲堪作佛?”能曰:“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
惠【能安置母畢,即便辭親】。把母親安置好了,即使辭親,就辭去母親,就往五祖蕲州黃梅縣東禅寺前進。【不經叁十余日】,【不經】就是差不多,差不多叁十多天,【便至黃梅禮拜五祖】。這個【不經】也可以不到,不到叁十多天,意思是很快。以前沒有什麼火車、飛機、汽車、客運的,以前統統是馬。諸位聽經聞法,聽《六祖法寶壇經》,曆史要倒退一千叁百年,想像當時候惠能大師的那個時候,是什麼朝代?看不到什麼腳踏車、汽車,什麼摩托車、還有飛機,沒有這種東西的,統統是馬在跑。
差不多叁十多天,就來到黃梅,禮拜五祖。五祖就【問能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你是何方神聖?來這兒想要求什麼東西呢?【能對曰: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遠來禮師】,我那麼老遠的來,就是來頂禮弘忍大師的,頂禮您的。【惟求作佛,不求余物】。只想成佛,不想其他的,不求其他的。【祖言】:五祖說,【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有一點輕視,五祖是故意的,祖師大德不是說輕視人家,是用這個語調來試探試探他。這個【獦獠】是一種犬(狗),嘴巴很短,是野獸的名字。獦獠是說你們那個地方根本就沒有開化,充滿著野獸,你們那個地方是西南。【夷】,就是蠻邦,叫做西南夷或夷邦,叫作獦獠。不象我們現在去的廣東,那還得了!這麼發達,以前嶺南就是很蠻荒,沒有開化。五祖就試探他,【若爲堪作佛】?你是來自于未開發的那個地方,蠻荒之地,你們那個地方根本就不開化,你從那個地方來,你能成佛嗎?【能曰: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哇!五祖碰到敵手,這個人不得了,這一回答,哇!不得了!色身跟你不一樣,佛性有什麼差別呢?
經文,【祖更欲與語,且見徒衆總在左右,乃令隨衆作務。予曰:“惠能啓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未審和尚教作何務?”祖雲:“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著槽廠去。】
【祖】就是五祖。【更欲與語】,五祖還想要更進一步的,趨前去跟慧能講話。【且見徒衆總在左右】,看著四周圍的人,都在旁邊。【乃令隨衆作務】。你就跟著大家好好的做吧。【予曰】:就是六祖大師自己形容、描述,我惠能就這樣回答了,【惠能啓和尚】,啓禀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哇!六祖可不是普通人。【未審和尚教作何務】?我現在內心,每一分、每一秒都産生智慧,不能離開我的清淨自性,這個就是福田了。清淨自性就是最大的心田、福田,請問和尚教作何務?你叫我做什麼叫做種福田啊?【祖雲:這獦獠根性大利】,這太厲害了!【汝更勿言】,你不要說了。好,停!停!怕人家嫉妒。【著槽廠去】,【著】就是命令,【槽廠】養馬的小屋叫槽。1300多年前,那個時候的唐朝滿街的驿站,一站一站叫做驿站,都是馬。去去去!
經文,【能退至後院。有一行者差能破柴踏碓,經八余月。】
【能退至後院】。到後院來,【有一行者】,【行者】就是帶發修行人。也有一個帶發修行,六祖這個時候是在家居士,碰到了這個,也是在有居士。【差能破柴踏碓】,【差】就是推派,就派我惠能,怎麼樣?破柴,劈柴;踏碓,以前是用腳踏舂米,哪有我們現在用機器的,噜……,米跟糟糠就分開來了,以前不是這個樣子,要舂米啊!用腳踏碓來舂米,【經八余月】。
經文,【祖一日見能曰:吾思汝之見可用,恐有惡人害汝,遂不與汝言。知之否?能曰:弟子亦知師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覺。】
【祖一日見能曰:吾思汝之見】,就是你的看法、見地,【可用】,就是知見正確。五祖就對慧能說:我想一想,你的看法、見地,還算知見正確。【恐有惡人害汝】,恐怕有壞人傷害你,【遂不與汝言】,所以我就不跟你說話了。【知之否】?知道嗎?【能曰:弟子亦知師意,不敢行至堂前】,我就是知道師父你的意思,所以,不敢來到堂前,就到後院來。【令人不覺】。總是不要驚動大家,【覺】就是驚動,不驚動大家。
經文,【祖一日喚諸…
《<六祖壇經>講座第一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