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祖壇經>講座第一天▪P6

  ..續本文上一頁注意聽,你說:啊,今天我覺悟了。記得,你那個覺悟還是迷。爲什麼?迷跟覺是對立的,真正徹悟,迷跟覺沒有,不存在,無所謂迷,也沒有所謂覺,迷是對覺講的,覺是對迷講的,迷覺、覺迷仍然是生滅代謝之詞。大徹大悟的人,不會說:哦,我覺悟了,我覺悟了,衆生都是迷。他連這個能覺悟,動一個念頭,執著說:能覺悟的心,都沒有,開悟,大難大難!沒關系,結一個法緣也不錯。所以說,我們的清淨自性、菩提自性,本來就沒有形狀,無樹無形。沒有相的東西,我們能照的這清淨菩提自性,也沒有能跟所的關系。本來無一物,就是指五蘊跟萬法,本來無一物,萬法,色受想行識,當體即空,萬相不可得。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

  本來無一物,爲什麼呢?《楞伽經》叫我們作如是觀察:你見到任何的相,徹底的摧毀,碎爲微塵,如是觀照,世尊在《楞伽經》對大慧菩薩說:大慧,看到任何的相,都把它碎爲微塵。諸位,你就會發現,菩薩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譬如說:這個毛巾,碎爲微塵,毛巾的相沒有,沒有這個東西,討論這個沒有意義,世間本來就沒有這種東西,我們就是在本來沒有,沒有這種東西的假相,緣起無自性的假相,一直在分別這個是啊、非啊,衆生就是這樣,下決定心,取決定義,這個就是毛巾。大智慧的人看,毛巾本空,因爲緣起不可得,它是條件所構成的,所以,毛巾沒有毛巾的相;桌子徹底的摧毀,如是觀照,沒有桌子相;美女,徹底的摧毀,醜女,徹底的摧毀,沒有美女之相,也沒有醜女之相,沒有,對不對?如果有相,統統叫作妄想,顛倒、執著,本來無一物,何入惹塵埃?哪裏有能所呢?哪裏可以說沾惹到煩惱呢?沒有的啊,那你起心,動念即乖,起心動念才産生妄想、顛倒、執著嘛。

  經文,【書此偈已,徒衆總驚,無不嗟訝。各相謂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時,使他肉身菩薩?”祖見衆人驚怪,恐人損害,遂將鞋擦了偈。雲:“亦未見性。”衆人疑息。】

  【書此偈已,徒衆總驚】,大家嚇一跳,【無不嗟訝】,太驚訝了!【各相謂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時使他肉身菩薩】。究竟再過多長時間,使他成爲一個色身的活菩薩呀!這個【肉身菩薩】觀念不能錯誤,這個肉身菩薩是活的,不是死了以後,把他坐缸,屍體不爛,叫作肉身菩薩。在這裏就是說,這個色身就能說法,是活菩薩的意思,這個不能搞錯。以前有人看到這個《六祖壇經》就說:何得多時,使他肉身不壞菩薩。我說你搞錯了,這不是這個意思啊,他把這個肉身菩薩,當作是死了以後,把他腌製起來,然後屍體不壞,把它搞成這個樣子。我說不是這個意思啊,這個意思就是說:肉身它就是成道的意思,現在就是佛啊,就是可以講經說法的,是活的菩薩,不是死菩薩。看經典不能搞混。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時,就是究竟再過多少時間,他就成爲一個活佛。【祖見衆人驚怪】,大家都嚇一跳。【恐人損害。遂將鞋擦了偈雲】,就把這個鞋子拿起來,擦一擦,擦了這個偈頌,就這麼說了:也沒有見性!祖師大德啊,你在搞什麼啊,沒有人看得懂。神秀大師作這個偈頌,沒有開悟,卻叫人家燒香禮拜,傳誦;這個大徹大悟的惠能作偈頌,大家嚇一跳,趕快把它擦掉。這個祖師在做什麼沒有人能知道的。所以這個祖師內心裏面想的世界不是我們凡夫能夠推敲,你沒有辦法去了解的,他一定有他的用意啊。【亦未見性,衆人疑息】,衆人懷疑也平息啦。

  經文,【次日,祖潛至碓坊,見能腰石舂米。語曰:“求道之人。爲法忘軀,當如是乎?”即問曰:“米熟也未?”能曰:“米熟久矣,猶欠篩在。”祖以杖擊碓叁下而去。能即會祖意,叁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爲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遂啓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次日,祖潛至碓坊】,潛到這個舂米的小房子,本來就是放馬的地方,現在要把它舂米的地方。【見能腰石舂米】,腰子,腰綁這個石頭,舂這個米。【語曰】:就告訴他了,【求道之人,爲法忘軀】,求道的人爲了這個法,要忘掉這個生命。【當如是乎】。意思就是腰系這個石頭,因爲重量不夠,腰綁這個石頭比較重,綁這個石頭很辛苦的。你是求道之人,爲法忘掉你的生命,應當如此。【即問曰】:馬上就問了,【米熟也未】?米熟了嗎?意思就是你所舂的這個米熟了嗎?沒有開悟的人就會說:快了快了!他的回答一定說,快了!快了!您再等會兒。其實人家是問,你的清淨自性顯露了沒有?人家內行的人,一問就知道,要我們這些外行的人,是不是啊?【能曰:米熟久矣】。我有見性,見了很久了。【猶欠篩在】。【篩】就是竹編的用具,篩一篩,不好的篩掉,好的留下來。就是差您師父來印證我。我就欠篩,欠印證,你幫我印證一下,我就差一個你幫我印證一下,我有沒有見性。【祖以杖擊碓叁下而去。能即會祖意】,惠能馬上即會祖師大意,就是叁更要來見我。要我們沒有開悟的,回答就不一樣了,五祖就這樣(師父用擊桌叁下)喔,師父,你要吃叁碗,馬上來,我馬上就……沒開悟,馬上來,你等會,舂米很快,沒有開悟,不曉得人家敲叁下是什麼意思。

  【叁鼓入室】。【叁鼓】就是叁更,入室。【祖以袈裟遮圍】五祖用袈裟把周圍圍起來,不要讓光線透過去。【不令人見,爲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講到這個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萬法當體即空,我們行于世間,應當無所住一切相,而生清淨心。【能言下大悟】,惠能當下大悟,以前的悟就一點點,一點點,哇,現在一悟,跟五祖一樣,言下大悟。五祖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講到這一句,同時證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一切萬法,不能離開我們的清淨本性。【遂啓祖言】:因此就禀報了五祖,就說了,【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就是哎呀,太贊歎了,太不可思議了,爲什麼我們每一個人的清淨本性,是這麼清淨呢?本來就清淨呢?哎呀,太不可思議了,我們的清淨自性,本來就不生滅,哎呀,太不可思議了,我們太不可思議的清淨自性,本來就具足無量功德,不缺少一法,沒有欠缺,但看你悟不悟。【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我們的清淨自性,本來就如如不動,從來沒有動搖,我們現在動叫作妄動。【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在這個萬法裏面運用,沒有阻礙,能影現在這個萬法裏面,叫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展現在萬法裏面,統統是清淨自性。所以《楞嚴經》裏面講:本如來藏,妙真如性。萬法本來就是我們如來藏顯現出來的,本來就是妙真如的心,真如自性的心,衆生是妄見相,拼命的執著分別顛倒。佛看,萬法無取舍。萬法無咎,沒有過錯的,過錯在我們的妄想、顛倒,問題在我們這一顆妄念,顛倒的東西,要悟了就這樣子,萬法不可得。

  經文,【祖知悟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叁更受法,人盡不知。便傳頓教及衣缽雲:“汝爲第六代祖,善自護念,廣度有情,流布將來,無令斷絕。”聽吾偈曰: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

  【祖知悟本性】,五祖就知道,惠能悟到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叁更受法,人盡不知】。叁更把這衣缽傳給惠能,記得!那個時候還是盧行者,他還是個在家居士,所以,悟到清淨自性,不分在家、出家,就是佛。不過出家是現僧相,是叁寶;那麼,在家是大德。人盡不知,【便傳頓教】,頓教就是沒有漸,頓教就是跟漸教講的。這頓、漸還有一個差別。頓跟漸還要解釋一下,所謂漸教呢,就是信、住、行、向、地,初果、二果、叁果、四果,或者菩薩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頓悟不一樣,頓悟直接就見到最究竟的清淨自性,沒有階位。漸教跟頓教要用一個比喻,譬如說電梯,頓教的人就是象坐電梯,一下子電梯一按,六樓、十樓、二十樓、叁十樓,一按就到目的地,有沒有經過每一層樓呢?有。這個很重要哦,頓悟的人,雖然一下子見到清淨自性。但是,他對漸教這個理,這個事相,都清清楚楚。他一下子頓悟自性,不是說,他沒有這些漸教的事相的基礎,或者漸教的義理不懂,不是這個意思哦。所以爬樓梯就象漸教,慢慢地來,知道嗎?一步一步地來,一樓爬了,再來爬二樓,再來爬叁樓,再來爬四樓……,爬到二十層樓。頓教不一樣,但是頓教雖然是說頓悟自性,但是也經過每一層樓。現在的人要講經說法,變成用現在的名詞,讓你去體會,頓跟漸其實究竟處是一樣的。在坐諸位!我們一樓、二樓、叁樓……一直爬,爬到最頂樓,爬到叁十樓,跟坐電梯爬到叁十樓是一樣的,對不對?只是時間快跟慢而已,所以頓悟不是說否定了這些漸教,不是這個意思,它還是一步一步來,只是它的速度快。頓悟就象坐電梯,嗖!叁十樓。漸悟的人根器不夠,就慢慢來,今天悟一點,明天悟一點,後天再悟一點,慢慢來,慢慢來,也沒有幾人象六祖的呀!

  便傳頓教,【及衣缽雲:汝爲第六代祖,善自護念,廣度有情,流布將來,無令斷絕。聽吾偈曰】:我跟你講一個偈頌,【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有情就是有情識的衆生,來播下這個佛的種子,種菩提因。【因】,善因,表示良田。善因良田下了種子,一定有一天結果。【生】就是成佛。善良的因下在這個地上,有一天一定會成佛。就象現在諸位坐在這個地方,諸位就是在下成佛的種子。無情既無種,無情就象草木,這些草啊!石頭啊!這些無情物啊!無種就是不能播種,不能成佛。無性亦無生,【無性】就是沒有佛性,也不能成爲佛果。叫做:無情既無種,就象草木一樣無情,也沒有辦法播下這個種子,沒有佛性,…

《<六祖壇經>講座第一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