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心地法門▪P10

  ..續本文上一頁情緒化的動物,他今天早上情緒很好,明天早上情緒就不好,他會隨著境界,隨著自己的順逆二境,而來判斷一件事情。一個人從小就是溺愛的孩子,長大他就會狂妄跟無知。他的觀念裏面容不下別人,他在家裏就是做霸王,長大了以後他就想領導別人,他的自尊心跟優越感強得不得了,高得不得了,他明明知道這個真理是什麼,但是他有一大套的理由,來解釋他的行爲是正確的。

  人最無知的並不是犯錯,而是不知道在犯錯裏面來修正自己。知道意思吧?人的可憐不是錯誤,而是不知道從錯誤裏面來修正自己、來改造自己,所以稱不上修行。人不願意改變自己,你就永遠不可能達到佛陀的境界。人要勇于認錯,勇于忏悔,勇于運用我們真正本來的面目。所以說你們今天來,並不是說從我這邊得到什麼,是說要從你的內在,發出觀照的智慧。佛道跟基督教、天主教、神教的教義教理,完全不同,是因爲它們靠著外來的力量。那麼靠著外來的力量,這樣是非常有限的,你的悟性本身不提起來,所有的外力都不能夠讓你快樂。

  就像今天你的內在裏面,你不擺平,今天你走到全世界去旅遊,你也沒有辦法獲得到快樂。所以佛教叫做內典,外道就是心外求法,這個差很多。內心不改變,你靠別人的施舍,永遠不可能快樂。今天,你希望活在快樂的日子裏面,你一定要從內心裏面透出那一種大智慧,那一種觀照的能力,我們一下子沒有辦法頓悟到無生、不生不滅的境界,我們至少要隨時觀照自己。

  我們人的習氣太重了,沒有幾個可以受得了人家的攻擊、毀謗跟侮辱跟傷害,所以這條戒律叫做佛祖真傳,是非常重要的一條戒律。佛講的貪猶可度衆生,瞋完全沒有辦法度衆生。我今天貪心沒有關系,這個貪心還可以度衆生。你瞋恨心就是兩句話,兩句話講起來就臉紅脖子粗,那麼人家看到你這一臉的瞋心,你再好的佛法人家都不接受。貪心可以度衆生,瞋恨心沒有辦法度衆生。所以說忍辱少罪多福,因此什麼叫做最大的福報?不是布施。你今天布施,你脾氣不改,你的罪過禍患你逃不掉。最大的福就是忍辱多福,這一句話要記住,而且是一句很重要的座右銘,忍辱少罪多福。忍辱多福,你要求得最大的福報,除了忍辱這一法,沒有其它的方法。

  忍辱必須跟空觀相對應。所謂空觀就是,你透視它,你不是放棄它,活著的時候用虛空的胸量來面臨現實的社會。其實佛教是世界上最積極的,而且它的積極是建立在大智慧裏面的,外道也是很積極,它的積極是建立在我執,像開百貨公司。“你信我就得永生...”你不信我就麻煩大了,是不是?爲什麼回教的戰爭會這麼多?動不動就殺?你不信我就...對不對?阿拉右手拿一支寶劍,左手拿一部可蘭經,信不信我?不信我...釋迦牟尼佛這個叫什麼印?你知道嗎?這個叫無畏印。無畏,你看到一個小孩子在哭的時候,那麼大人他就說:“不要哭,不哭。”這個叫讓衆生沒有恐懼。你看過釋迦牟尼佛拿刀?是吧!沒有。所以說我們佛教還是世界上最不起的宗教,世界上最徹底的宗教,最徹底的宗教。

  好,諸位看二十七,念:遠俗事,俗家人事如麻。杜絕塵緣煩擾,自然別有生涯。

  遠俗事,就是要遠離這些世間的這些是是非非的。爲什麼?這個俗家人一碰到,她就會跟你講她的老公怎麼樣,他的老婆又怎麼樣,所以我現在很怕信徒,就是這樣子。有一個四十幾歲的,跑到師父的客廳來,然後看到師父在裏面坐,“師父,我可以進來坐嗎?”被她看到了,你不能講:“不可以。”“好啊,你就進來坐。”“師父,我來十次都沒有碰到你老人家,我今天碰到你老人家,我想請教你幾個問題。”我說:“好,盡快的簡潔省力氣。”那麼直接了當的談,對不對?她就說:“師父,我告訴你,我從小時候開始講給你聽...”我說:“不用,不用了。”每一個人來從小時候講給我聽,一部電影就兩個鍾頭,哪有那個生命來聽你從小時候講給我聽呢?拜托,你不要這樣子,你有什麼問題你直接講。其實講來講去也沒什麼問題,對不對?

  哪一個法師他的生命有限,他哪裏說我一天到晚專門來聽世間人的這個故事呢?我們沒有辦法的,對不對?師父的生命是屬于大家的,哪還有說你一個人來占用一天,就占用了一個鍾頭,或者是兩個鍾頭,那沒有辦法。俗家人事如麻,太多了。你可以在世俗人,師父教你一個絕招判斷一個人,如果一個在世間的人,碰到你他就大發牢騷,而且專講別人不對,你可以判斷這個人煩惱是很重的,而且你要遠離他。他今天會在你的面前抱怨,明天就會在別人面前對你産生不滿。檢討不算,使一件事情的改進,大家冷靜在檢討,這個不算。這個很重要,碰到一個人也是要這樣子,那一個人一碰到你,就他家的什麼事情,從頭搬到尾講給你聽,這個人你要遠離,你跟他接近以後,將來他也把你全部的底細、底牌搬給別人聽。小心。

  見人只說叁分話,夫妻也是這樣子。這個男孩子就是這樣子,男孩子他就是說,一開始見到女朋友,他就拚命的把他的過去,他是怎麼樣的花,是怎麼樣玩女人,是怎麼樣,他爲了讓對方信任,然後他告訴她:“我是對你怎麼樣忠誠。”你把所有的事情全部告訴她,你麻煩大了。有一天你跟她吵架,你麻煩就大了,“你自己講的,你忘了你跟十幾個睡過。”她還會附上一句“你講的”。我們人很奇怪,在某一種時空,跟某一種另外的時空不同,可是他在憤怒的時候,他就會把不同的時空,挪到這個時間來講。你本來是對她很誠意的,來告訴她你的一切,你毫不隱瞞的告訴她,你小心,她就會利用你的誠心來攻擊你。人,你不是人,沒有幾個人有良心的。沒有,一點良心都沒有。

  所以見到人,你不要把你的缺點一直在告訴你的什麼知己,統統不要。他對你了解多少,你做錯事情,好好求忏悔就好。對不對?求忏悔就好。你不要把你的缺點一直告訴別人,除非是僧團,僧團他有裁決的力量,你發露忏悔那很好。對不對?世間人不可能,你告訴他缺點,他反而傷害你。所以你知道錯,你好好的在佛前求忏悔。俗家人事如麻,事情太多了,所以我現在看到俗家人就跑。並不是說我們不慈悲,實在沒有辦法的事情。杜絕塵緣煩擾,自然別有生涯。沒有出名的人一直很想出名,出名的人呢?他就會很痛苦,跑都跑不掉,所以名跟利是斷頭的慧劍,會使一個人修行死在名利裏面。因此我們修行人,遠離這個名,遠離這個利。就是不貪名也不圖利,不是爲了名,也不是爲了利。但是這個講,大家都會講,理論上講得很好,可是境界現前,就不見得了。

  有一個人他是俗家,他就告訴師父:“師父,我很有布施心,我對一切金錢我都不會貪心。師父,我都不貪心。”我說:“那是因爲錢少,錢少你才不貪心,一千萬放在這裏你就傻眼了。不貪心?兩、叁萬我也不貪心,何只是你,兩、叁萬就不貪心,對不對?一千萬放在這裏,哪有可能不動念。”不可能。講話稍微瞻前顧後一下,哪一個不貪錢的,這個可能嗎?這個可能嗎?你認爲呢?真的不貪錢嗎?我認爲不可能。我認爲人這個貪念,不可能說完全絕對的清淨,不可能。

  好,諸位看二十八,念:斷妄心,妄心好事難成。若以妄心行事,必有禍患臨身。

  斷掉這個妄心,妄心好事難成。妄心就是虛妄的,是分別心意識形態。意識形態的一種日子,就是我們平常所講的,一種慣性意識。我們常常透過慣性意識,來批判一件事情,事實上我們失去這種正確的價值觀,人活著因爲自己,但是我也希望你能夠爲別人,如果你能夠交換立場,分別跟執著心慢慢就會除掉。交換立場,交換立場。你不希望別人傷害你,我們也不希望你去傷害衆生,所以這個虛妄心,就是對一件事情沒有透視。

  譬如說名、利、色、名,或者是這些酒、妄語,這不應該依循著妄心去做,可是我們一般人沒有辦法。所謂妄心就是以自我的觀念,不是透過大智慧的,或者是接受經驗的人。那麼妄心含有執著的意思,意思就是說,以自己的觀念來做自己的事情,而且不接受人家的勸告跟輔導,那個叫做妄心。因爲畢竟我們是凡夫,什麼事情,我們有時候要接受人家的勸告,接受人家多方面的意見跟參考,這樣子的話可以把這個妄心提升到一種均衡。就是透過多人的意見,也許是一種智慧。

  如果依照妄心行事,必有禍患臨身。像我們辦道,我們就不可以有分別。今天大部分的人都不願意弘法,是因爲弘法沒有錢,弘法沒有錢。像我們辦這個短期出家,我們講實在話,我今天跟你報告一下帳目,我們總共花了叁百多萬,我們這裏總共收進來的,大概一百多萬,一百多萬。昨天你們去化緣,總共化了大概一百二十萬左右,一百一十萬到一百二十萬左右這樣子。所以有的人說,走弘法路線很辛苦,可是我說辛苦還是要辦。這個是佛教最重要的事業,怎麼不辦呢?對不對?

  如果我今天,也站在名利上的分別,我會說辦這個沒有賺錢,對不對?沒有賺錢你還是要辦,爲什麼?這個要成就無量衆生的道業。那麼你們這樣出家,將來佛門裏面才有下一代,對不對?下一代。我們不要說虧一百萬,虧叁百萬還是要辦,希望你們下次再來,這是我一點心意,這是我一點心意供養。我倒不是說,我在炫耀自己或怎麼樣,就是我告訴你我們人要達道理。

  所以看二十九,好,念:達道理,切莫非人是己。謙和每讓叁分,相見人人歡喜。

  達道理,就是我們要用智慧去透視一件事情。切莫非人是己,這個非人就是攻擊、傷害。我常常一直告訴,百般的勸告這一些修行人,講話不要有攻擊性。我已經一百次的勸告這一些徒弟們,講話不可以有攻擊性,講話不可以有殺傷力,不可以的。除非你在破除外道,你講話殺傷到人家,將來有一天你會傷害到自己。我沒有騙你。你今天不滿人家,有一天人家就會不滿你。所以人畢竟不是聖人,無論怎麼樣,一定要好好的站在客觀、中庸、…

《心地法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如何轉識成智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