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情绪化的动物,他今天早上情绪很好,明天早上情绪就不好,他会随着境界,随着自己的顺逆二境,而来判断一件事情。一个人从小就是溺爱的孩子,长大他就会狂妄跟无知。他的观念里面容不下别人,他在家里就是做霸王,长大了以后他就想领导别人,他的自尊心跟优越感强得不得了,高得不得了,他明明知道这个真理是什么,但是他有一大套的理由,来解释他的行为是正确的。
人最无知的并不是犯错,而是不知道在犯错里面来修正自己。知道意思吧?人的可怜不是错误,而是不知道从错误里面来修正自己、来改造自己,所以称不上修行。人不愿意改变自己,你就永远不可能达到佛陀的境界。人要勇于认错,勇于忏悔,勇于运用我们真正本来的面目。所以说你们今天来,并不是说从我这边得到什么,是说要从你的内在,发出观照的智慧。佛道跟基督教、天主教、神教的教义教理,完全不同,是因为它们靠着外来的力量。那么靠着外来的力量,这样是非常有限的,你的悟性本身不提起来,所有的外力都不能够让你快乐。
就像今天你的内在里面,你不摆平,今天你走到全世界去旅游,你也没有办法获得到快乐。所以佛教叫做内典,外道就是心外求法,这个差很多。内心不改变,你靠别人的施舍,永远不可能快乐。今天,你希望活在快乐的日子里面,你一定要从内心里面透出那一种大智慧,那一种观照的能力,我们一下子没有办法顿悟到无生、不生不灭的境界,我们至少要随时观照自己。
我们人的习气太重了,没有几个可以受得了人家的攻击、毁谤跟侮辱跟伤害,所以这条戒律叫做佛祖真传,是非常重要的一条戒律。佛讲的贪犹可度众生,瞋完全没有办法度众生。我今天贪心没有关系,这个贪心还可以度众生。你瞋恨心就是两句话,两句话讲起来就脸红脖子粗,那么人家看到你这一脸的瞋心,你再好的佛法人家都不接受。贪心可以度众生,瞋恨心没有办法度众生。所以说忍辱少罪多福,因此什么叫做最大的福报?不是布施。你今天布施,你脾气不改,你的罪过祸患你逃不掉。最大的福就是忍辱多福,这一句话要记住,而且是一句很重要的座右铭,忍辱少罪多福。忍辱多福,你要求得最大的福报,除了忍辱这一法,没有其它的方法。
忍辱必须跟空观相对应。所谓空观就是,你透视它,你不是放弃它,活着的时候用虚空的胸量来面临现实的社会。其实佛教是世界上最积极的,而且它的积极是建立在大智慧里面的,外道也是很积极,它的积极是建立在我执,像开百货公司。“你信我就得永生...”你不信我就麻烦大了,是不是?为什么回教的战争会这么多?动不动就杀?你不信我就...对不对?阿拉右手拿一支宝剑,左手拿一部可兰经,信不信我?不信我...释迦牟尼佛这个叫什么印?你知道吗?这个叫无畏印。无畏,你看到一个小孩子在哭的时候,那么大人他就说:“不要哭,不哭。”这个叫让众生没有恐惧。你看过释迦牟尼佛拿刀?是吧!没有。所以说我们佛教还是世界上最不起的宗教,世界上最彻底的宗教,最彻底的宗教。
好,诸位看二十七,念:远俗事,俗家人事如麻。杜绝尘缘烦扰,自然别有生涯。
远俗事,就是要远离这些世间的这些是是非非的。为什么?这个俗家人一碰到,她就会跟你讲她的老公怎么样,他的老婆又怎么样,所以我现在很怕信徒,就是这样子。有一个四十几岁的,跑到师父的客厅来,然后看到师父在里面坐,“师父,我可以进来坐吗?”被她看到了,你不能讲:“不可以。”“好啊,你就进来坐。”“师父,我来十次都没有碰到你老人家,我今天碰到你老人家,我想请教你几个问题。”我说:“好,尽快的简洁省力气。”那么直接了当的谈,对不对?她就说:“师父,我告诉你,我从小时候开始讲给你听...”我说:“不用,不用了。”每一个人来从小时候讲给我听,一部电影就两个钟头,哪有那个生命来听你从小时候讲给我听呢?拜托,你不要这样子,你有什么问题你直接讲。其实讲来讲去也没什么问题,对不对?
哪一个法师他的生命有限,他哪里说我一天到晚专门来听世间人的这个故事呢?我们没有办法的,对不对?师父的生命是属于大家的,哪还有说你一个人来占用一天,就占用了一个钟头,或者是两个钟头,那没有办法。俗家人事如麻,太多了。你可以在世俗人,师父教你一个绝招判断一个人,如果一个在世间的人,碰到你他就大发牢骚,而且专讲别人不对,你可以判断这个人烦恼是很重的,而且你要远离他。他今天会在你的面前抱怨,明天就会在别人面前对你产生不满。检讨不算,使一件事情的改进,大家冷静在检讨,这个不算。这个很重要,碰到一个人也是要这样子,那一个人一碰到你,就他家的什么事情,从头搬到尾讲给你听,这个人你要远离,你跟他接近以后,将来他也把你全部的底细、底牌搬给别人听。小心。
见人只说三分话,夫妻也是这样子。这个男孩子就是这样子,男孩子他就是说,一开始见到女朋友,他就拚命的把他的过去,他是怎么样的花,是怎么样玩女人,是怎么样,他为了让对方信任,然后他告诉她:“我是对你怎么样忠诚。”你把所有的事情全部告诉她,你麻烦大了。有一天你跟她吵架,你麻烦就大了,“你自己讲的,你忘了你跟十几个睡过。”她还会附上一句“你讲的”。我们人很奇怪,在某一种时空,跟某一种另外的时空不同,可是他在愤怒的时候,他就会把不同的时空,挪到这个时间来讲。你本来是对她很诚意的,来告诉她你的一切,你毫不隐瞒的告诉她,你小心,她就会利用你的诚心来攻击你。人,你不是人,没有几个人有良心的。没有,一点良心都没有。
所以见到人,你不要把你的缺点一直在告诉你的什么知己,统统不要。他对你了解多少,你做错事情,好好求忏悔就好。对不对?求忏悔就好。你不要把你的缺点一直告诉别人,除非是僧团,僧团他有裁决的力量,你发露忏悔那很好。对不对?世间人不可能,你告诉他缺点,他反而伤害你。所以你知道错,你好好的在佛前求忏悔。俗家人事如麻,事情太多了,所以我现在看到俗家人就跑。并不是说我们不慈悲,实在没有办法的事情。杜绝尘缘烦扰,自然别有生涯。没有出名的人一直很想出名,出名的人呢?他就会很痛苦,跑都跑不掉,所以名跟利是断头的慧剑,会使一个人修行死在名利里面。因此我们修行人,远离这个名,远离这个利。就是不贪名也不图利,不是为了名,也不是为了利。但是这个讲,大家都会讲,理论上讲得很好,可是境界现前,就不见得了。
有一个人他是俗家,他就告诉师父:“师父,我很有布施心,我对一切金钱我都不会贪心。师父,我都不贪心。”我说:“那是因为钱少,钱少你才不贪心,一千万放在这里你就傻眼了。不贪心?两、三万我也不贪心,何只是你,两、三万就不贪心,对不对?一千万放在这里,哪有可能不动念。”不可能。讲话稍微瞻前顾后一下,哪一个不贪钱的,这个可能吗?这个可能吗?你认为呢?真的不贪钱吗?我认为不可能。我认为人这个贪念,不可能说完全绝对的清净,不可能。
好,诸位看二十八,念:断妄心,妄心好事难成。若以妄心行事,必有祸患临身。
断掉这个妄心,妄心好事难成。妄心就是虚妄的,是分别心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一种日子,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一种惯性意识。我们常常透过惯性意识,来批判一件事情,事实上我们失去这种正确的价值观,人活着因为自己,但是我也希望你能够为别人,如果你能够交换立场,分别跟执着心慢慢就会除掉。交换立场,交换立场。你不希望别人伤害你,我们也不希望你去伤害众生,所以这个虚妄心,就是对一件事情没有透视。
譬如说名、利、色、名,或者是这些酒、妄语,这不应该依循着妄心去做,可是我们一般人没有办法。所谓妄心就是以自我的观念,不是透过大智慧的,或者是接受经验的人。那么妄心含有执着的意思,意思就是说,以自己的观念来做自己的事情,而且不接受人家的劝告跟辅导,那个叫做妄心。因为毕竟我们是凡夫,什么事情,我们有时候要接受人家的劝告,接受人家多方面的意见跟参考,这样子的话可以把这个妄心提升到一种均衡。就是透过多人的意见,也许是一种智慧。
如果依照妄心行事,必有祸患临身。像我们办道,我们就不可以有分别。今天大部分的人都不愿意弘法,是因为弘法没有钱,弘法没有钱。像我们办这个短期出家,我们讲实在话,我今天跟你报告一下帐目,我们总共花了三百多万,我们这里总共收进来的,大概一百多万,一百多万。昨天你们去化缘,总共化了大概一百二十万左右,一百一十万到一百二十万左右这样子。所以有的人说,走弘法路线很辛苦,可是我说辛苦还是要办。这个是佛教最重要的事业,怎么不办呢?对不对?
如果我今天,也站在名利上的分别,我会说办这个没有赚钱,对不对?没有赚钱你还是要办,为什么?这个要成就无量众生的道业。那么你们这样出家,将来佛门里面才有下一代,对不对?下一代。我们不要说亏一百万,亏三百万还是要办,希望你们下次再来,这是我一点心意,这是我一点心意供养。我倒不是说,我在炫耀自己或怎么样,就是我告诉你我们人要达道理。
所以看二十九,好,念:达道理,切莫非人是己。谦和每让三分,相见人人欢喜。
达道理,就是我们要用智慧去透视一件事情。切莫非人是己,这个非人就是攻击、伤害。我常常一直告诉,百般的劝告这一些修行人,讲话不要有攻击性。我已经一百次的劝告这一些徒弟们,讲话不可以有攻击性,讲话不可以有杀伤力,不可以的。除非你在破除外道,你讲话杀伤到人家,将来有一天你会伤害到自己。我没有骗你。你今天不满人家,有一天人家就会不满你。所以人毕竟不是圣人,无论怎么样,一定要好好的站在客观、中庸、…
《心地法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