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可以懶惰。那麼大家已經叁天了,慢慢的習慣了。我看你們第一天報到,那一天晚上,第二天一大早上課的時候睡了整片,大人也睡,小孩也睡,我看了很不好意思,很嚴重。所以今天慢慢的習慣了。不過,弟弟們或者是大沙彌們,你們精神也是很了不起,你們比我了不起,你們都在樓下受苦,我在樓上很享受的,所以你們比我更了不起,你們很精進的修行。除懶惰,人不可以懶惰,人懶惰的話什麼事都不行,也不能看經典,也不能精進,什麼都不行,將來不可能成爲人中的大器。凡事要向前去做。你如果避懶偷安,你如果避開來苟且偷安,人神那得衛護,沒有人要保佑你。我們今天修行,希望龍天護法,然後就必須要精進。
我講個故事:以前有一個很懶惰的人,一天到晚都不用功,被他師父打了。他求忏悔,求忏悔他就到山頂上去修行,山頂上,坐在這個山頂上要是打盹就掉下去,墜入懸崖,馬上粉身碎骨,就要死,就會死亡。有一天,他在打坐很精進,因爲非常精進,就坐在山頂上很精進,龍天護法非常的感動,感動這個人非常精進。有一天他因爲太精進了,沒有辦法控製不住就睡覺,就掉到這個山谷裏面了,然後就一道白光把他扶住,很飄飄然的到山底下。然後他在清醒當下,他說:“是誰救我?”然後護法就講:“是我韋馱。”韋馱是誰?護法。“是我韋馱。因爲你很精進,所以我們很感動,護你的法。所以就救你起來。”這個人因爲沒有得過這個感應,他很高興而且很驕傲,他內心裏面就想:“你看看,我修到護法都保護我。”修到護法都保護我,起一念驕傲的心,是不是?後來第二次再坐的時候:“反正我掉下去,我因爲這麼精進,韋馱尊天菩薩太感動了,反正我掉下去有人會護我的法,沒有關系?”起一念驕傲、狂妄護法都走了,不護他的法。
我們只要一心精進就好,不可以動到一個念頭,說:“我很精進在修行。”不可以說:“你看,我這麼用功。”那是一種執著,知道嗎?所以你很精進,那麼這些護法龍天都會保佑大家的平安,因此諸位小沙彌們務必要聽師父的話,回去要多念佛,好好的念佛。希望你們好好的用功。所以說除這個懶惰,凡事要向前去做。你如果避懶偷安,避懶偷安就是懶惰,偷安就是苟且偷安,人神那得衛護?那麼沒有人會保護你保佑你。
諸位,大家一起念,第九:學定力,直把私心盡絕。誓死往生極樂,自然萬緣俱息。
學定力就是說我們內心裏面,要放下跟不執著。我們一般人,大部分的人,都把定力當做是禅定力;都把定力,認爲是打坐修行的定力,所以說六祖慧能大師是很呵叱的,坐不一定是禅,禅不必要坐。坐不一定是禅,爲什麼?你坐在那個地方,如果你不悟,哪裏是禅呢?禅是重悟不是重坐,佛教是萬法唯心。所以觀心破除無始無明,那是最重要的。這個定力是在無所住而生其心,下觀照的功夫。所謂無所住就是內心裏面,永遠保持這份不執著的安詳,這個很難。于名、于利、于色、于貪瞋統統放得下,于心無所著,你想哪一件事情會受影響。定力的意思並不是說,我坐在那個地方,把眼睛閉起來坐著,這個叫做定力,那麼起座怎麼辦呢?坐著有定力,起座怎麼辦呢?起座就沒有定力了。
我坐在那個地方兩個眼睛閉起來,什麼境界來,都放得下。把眼睛張開來,起座呢?你要應付這麼瑣碎的事情,怎麼辦呢?什麼叫定?內心無所住叫做定。內心不執著任何一件事情,就是你不受影響,保持那份永恒的安詳,永遠如此、永遠歡喜,永遠了解人家的優點,不看人家的缺點。那就是定力,你也不必禅坐,你也不必特殊的盤腿,你就坐在椅子上,觀一切法無常,自性本空,無所執著,當下直入佛陀的本懷,那個就是無量無邊的叁昧力。沒有一件事你受影響,就是把生命交出來你也不怕。
人在無奈當中來到人間,人迷迷糊糊的來到這個人間,可是在無奈之下交出你的生命,無奈就是沒有辦法。這個世間你不死也沒有辦法,所以你必須要不怕死,世界上有一種人最有勇氣,就是不怕死。當你了解這個死亡是一種很自然的定,你就不會執著。死亡是一件很自然的,人有生、老、病、死,天地有成、住、壞、空,人的心有生、住、異、滅,這是一種很nature,一種自然的定律。人若不死違背了大自然,死亡是一種很自然的,而且你碰到這個事情,誰也挽回不了,你只有歡喜去接受它。何況死亡以後,那個極樂世界有多好,其實死亡並不恐怖,不了解死亡的人才是恐怖。
不了解真正死亡的人他才會恐怖,了解死亡的人他不但是不會恐怖,而且很安詳快樂。早一點解脫,早一點到極樂世界去,對不對?哪裏會有什麼恐怖的?沒有什麼恐怖。恐怖來自于無知、無明。所以說如果要學這個定力,一定要放下對死亡的恐懼,對名利的爭執、對女色的執著。要先學定力,永恒的自我叫做定力,不生不滅的心、如如不動的心。如如不動的心很簡單,但觀無常。既然世間是無常,就沒有一件事情可以讓你執著的。既然沒有一件事情永恒的,你的錢也會消失,你的名也會消失,你的老婆也會去世,你的兒子也會去世,總有一天你也必須走這條路的,當你透視這一點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世間沒有什麼好執著的。短暫剎那之間的刺激、享受,這個都是虛妄的東西,如果你脫不了這一關的束縛跟執著,你是一個愚癡的人。你說你必須要負起你的責任,要養活你的家庭,可以,你到社會上你一樣要負起你的責任,但是在責任當中,當下就解脫,不一定要擺脫這個家庭才能夠解脫。
如果你有這種透視的理念,你走到哪裏你統統一樣。定力是由觀照而來的,不是只有坐在那個地方發呆的。我坐的時候有定力,我起來怎麼辦呢?釋迦牟尼佛打坐的時候有定力,那麼起來度衆生呢?所以佛是“那伽常在定,無一不定時。”這個定力必須動態有靜,靜態有動,動靜一如,名爲定。而不是說我在靜的時候我能靜,我在動的時候我必須拿一種力量來克製它,它才能夠定,那這個還不是定力。在動態裏面必須觀空,在靜態裏面必須觀無常。
在動態裏面爲什麼必須觀空?因爲你所有的六根、六塵、六識統統是虛妄的東西,短暫的、變化的,所以在動態裏面必須觀空。在靜態裏面必須觀無常,爲什麼?在靜態裏面必須觀無常呢?因爲在靜態裏面,譬如說你打坐,你就會發現這個身體有變化,吃進去的東西馬上變化,又拉出來,我們的每一個細胞都在變化,事實上這個身體找不到一個真正的自我,只是一個臭皮囊而已,短暫的、變化的,然後你對這個執著馬上放下。你就不會說:我一天到晚都要化妝,我一天到晚就要買什麼西裝,我一天到晚就是要怎麼樣享受。因爲你知道這個是假的,你就知道我必須運用我的智慧,來跟一切衆生生活在一起,而在現實裏面當下即入超越的境界,而超越的境界裏面,必須面臨這個現實,這個定力就出來。永遠如此。
還有一點,定力有兩個角度來調伏:外在的跟內在的。第一個外在的,要隨順衆生。恒順衆生,不要跟衆生作對。如果我確實要糾正他,我也必須態度和善。衆生的無知我們憐憫他、同情他,因爲他生活在無知、無明之下,他不可能有智慧,他沒有智慧他就會執著自我,執著自我的人他就會傷害別人。所以別人對你的傷害,你不要怨恨,這是我們的業障。因此學這個定力是很重要的。
在靜態裏面必須觀無常,在動態裏面必須觀空。用空觀跟無常觀很容易。如果你智慧夠的話,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本來就沒有,世間本來就沒有你執著什麼?哪一點可以讓你執著?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空中的受法、色法也是假的,受想行識,這個色身所有的前五識、第六意識分別、第七意識,都沒有這一些,連根本無明也沒有,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本來就沒有,哪裏有什麼染汙不染汙的?空中你潑這個墨水去,空中也不會停住墨水,染汙不了它們。一個人胸量如虛空的時候,你怎樣傷害他,怎麼樣侮辱他,連感覺都沒有,他永遠如此,定力就跑出來了。所以定力不一定是坐。
直把私心禁絕。就是當下把自私自利的這個私心除掉,私心禁絕。誓死往生極樂世界。誓死往生極樂世界,當我們動一個念頭堅定不移,我發願要到極樂世界清淨的國土去,我要遠離這些惡的衆生,濁惡的衆生,因爲我們還是沒有那個定力,破除一切的煩惱,我們很容易受人家影響,所以到極樂世界去,就是先換一個環境修行。有的人講:“往生極樂世界是逃避現實。”其實他根本不了解佛法。往生極樂世界是換一個環境好好的去修行,換一個環境好好的去長養聖胎,而不是逃避現實。因爲在這個娑婆世界裏面,壞的人多好的人少。
自然萬緣俱息。我們發一個願往生極樂世界,什麼叫做萬緣?就是紛爭。就是那一些紛爭,你自然的就會除掉。現在針對這些大沙彌講,當你出社會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這些衆生,嘴巴講的跟做的都不一樣,他講的不計較,他就會計較;他講的不貪,他就會貪心;他講的不爭,他就會爭執。他有一大堆的理由,來說明他自己爭執的理由是什麼,他有一大堆的理由,來寬恕自己爭執的理由是什麼。所以說萬緣,就是一切的紛爭,一定會來到的,不可能沒有紛爭,有人的地方一定有是非。但是你內心裏面常常講:“我是極樂世界的人,我不要跟你一般見識。”我是極樂世界的人,我不要跟你一般見識,你用這種心態來面對一切的境界,這樣子的心情會好一點。無知是走到哪裏都是無知的。衆生不可能像我們修行人,隨時隨地都在寬恕你,都在原諒你,都會跟你講道理的,不可能的。無知的衆生他哪裏跟你講道理的?弟弟睡著了?帶這個來還是有效,我這個放在這裏。辛苦了,小沙彌們。萬緣俱息,自然萬緣俱息,就是這些擾擾紛爭就不存在了。
好,諸位看第十,大家一起念,念:近善人,死心塌地親近。學學好樣在肚,自然脫俗離塵。
這個近善人就很重要了,就是…
《心地法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