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心地法门▪P4

  ..续本文上一页可以懒惰。那么大家已经三天了,慢慢的习惯了。我看你们第一天报到,那一天晚上,第二天一大早上课的时候睡了整片,大人也睡,小孩也睡,我看了很不好意思,很严重。所以今天慢慢的习惯了。不过,弟弟们或者是大沙弥们,你们精神也是很了不起,你们比我了不起,你们都在楼下受苦,我在楼上很享受的,所以你们比我更了不起,你们很精进的修行。除懒惰,人不可以懒惰,人懒惰的话什么事都不行,也不能看经典,也不能精进,什么都不行,将来不可能成为人中的大器。凡事要向前去做。你如果避懒偷安,你如果避开来苟且偷安,人神那得卫护,没有人要保佑你。我们今天修行,希望龙天护法,然后就必须要精进。

  我讲个故事:以前有一个很懒惰的人,一天到晚都不用功,被他师父打了。他求忏悔,求忏悔他就到山顶上去修行,山顶上,坐在这个山顶上要是打盹就掉下去,坠入悬崖,马上粉身碎骨,就要死,就会死亡。有一天,他在打坐很精进,因为非常精进,就坐在山顶上很精进,龙天护法非常的感动,感动这个人非常精进。有一天他因为太精进了,没有办法控制不住就睡觉,就掉到这个山谷里面了,然后就一道白光把他扶住,很飘飘然的到山底下。然后他在清醒当下,他说:“是谁救我?”然后护法就讲:“是我韦驮。”韦驮是谁?护法。“是我韦驮。因为你很精进,所以我们很感动,护你的法。所以就救你起来。”这个人因为没有得过这个感应,他很高兴而且很骄傲,他内心里面就想:“你看看,我修到护法都保护我。”修到护法都保护我,起一念骄傲的心,是不是?后来第二次再坐的时候:“反正我掉下去,我因为这么精进,韦驮尊天菩萨太感动了,反正我掉下去有人会护我的法,没有关系?”起一念骄傲、狂妄护法都走了,不护他的法。

  我们只要一心精进就好,不可以动到一个念头,说:“我很精进在修行。”不可以说:“你看,我这么用功。”那是一种执着,知道吗?所以你很精进,那么这些护法龙天都会保佑大家的平安,因此诸位小沙弥们务必要听师父的话,回去要多念佛,好好的念佛。希望你们好好的用功。所以说除这个懒惰,凡事要向前去做。你如果避懒偷安,避懒偷安就是懒惰,偷安就是苟且偷安,人神那得卫护?那么没有人会保护你保佑你。

  诸位,大家一起念,第九:学定力,直把私心尽绝。誓死往生极乐,自然万缘俱息。

  学定力就是说我们内心里面,要放下跟不执着。我们一般人,大部分的人,都把定力当做是禅定力;都把定力,认为是打坐修行的定力,所以说六祖慧能大师是很呵叱的,坐不一定是禅,禅不必要坐。坐不一定是禅,为什么?你坐在那个地方,如果你不悟,哪里是禅呢?禅是重悟不是重坐,佛教是万法唯心。所以观心破除无始无明,那是最重要的。这个定力是在无所住而生其心,下观照的功夫。所谓无所住就是内心里面,永远保持这份不执着的安详,这个很难。于名、于利、于色、于贪瞋统统放得下,于心无所着,你想哪一件事情会受影响。定力的意思并不是说,我坐在那个地方,把眼睛闭起来坐着,这个叫做定力,那么起座怎么办呢?坐着有定力,起座怎么办呢?起座就没有定力了。

  我坐在那个地方两个眼睛闭起来,什么境界来,都放得下。把眼睛张开来,起座呢?你要应付这么琐碎的事情,怎么办呢?什么叫定?内心无所住叫做定。内心不执着任何一件事情,就是你不受影响,保持那份永恒的安详,永远如此、永远欢喜,永远了解人家的优点,不看人家的缺点。那就是定力,你也不必禅坐,你也不必特殊的盘腿,你就坐在椅子上,观一切法无常,自性本空,无所执着,当下直入佛陀的本怀,那个就是无量无边的三昧力。没有一件事你受影响,就是把生命交出来你也不怕。

  人在无奈当中来到人间,人迷迷糊糊的来到这个人间,可是在无奈之下交出你的生命,无奈就是没有办法。这个世间你不死也没有办法,所以你必须要不怕死,世界上有一种人最有勇气,就是不怕死。当你了解这个死亡是一种很自然的定,你就不会执着。死亡是一件很自然的,人有生、老、病、死,天地有成、住、坏、空,人的心有生、住、异、灭,这是一种很nature,一种自然的定律。人若不死违背了大自然,死亡是一种很自然的,而且你碰到这个事情,谁也挽回不了,你只有欢喜去接受它。何况死亡以后,那个极乐世界有多好,其实死亡并不恐怖,不了解死亡的人才是恐怖。

  不了解真正死亡的人他才会恐怖,了解死亡的人他不但是不会恐怖,而且很安详快乐。早一点解脱,早一点到极乐世界去,对不对?哪里会有什么恐怖的?没有什么恐怖。恐怖来自于无知、无明。所以说如果要学这个定力,一定要放下对死亡的恐惧,对名利的争执、对女色的执着。要先学定力,永恒的自我叫做定力,不生不灭的心、如如不动的心。如如不动的心很简单,但观无常。既然世间是无常,就没有一件事情可以让你执着的。既然没有一件事情永恒的,你的钱也会消失,你的名也会消失,你的老婆也会去世,你的儿子也会去世,总有一天你也必须走这条路的,当你透视这一点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世间没有什么好执着的。短暂剎那之间的刺激、享受,这个都是虚妄的东西,如果你脱不了这一关的束缚跟执着,你是一个愚痴的人。你说你必须要负起你的责任,要养活你的家庭,可以,你到社会上你一样要负起你的责任,但是在责任当中,当下就解脱,不一定要摆脱这个家庭才能够解脱。

  如果你有这种透视的理念,你走到哪里你统统一样。定力是由观照而来的,不是只有坐在那个地方发呆的。我坐的时候有定力,我起来怎么办呢?释迦牟尼佛打坐的时候有定力,那么起来度众生呢?所以佛是“那伽常在定,无一不定时。”这个定力必须动态有静,静态有动,动静一如,名为定。而不是说我在静的时候我能静,我在动的时候我必须拿一种力量来克制它,它才能够定,那这个还不是定力。在动态里面必须观空,在静态里面必须观无常。

  在动态里面为什么必须观空?因为你所有的六根、六尘、六识统统是虚妄的东西,短暂的、变化的,所以在动态里面必须观空。在静态里面必须观无常,为什么?在静态里面必须观无常呢?因为在静态里面,譬如说你打坐,你就会发现这个身体有变化,吃进去的东西马上变化,又拉出来,我们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变化,事实上这个身体找不到一个真正的自我,只是一个臭皮囊而已,短暂的、变化的,然后你对这个执着马上放下。你就不会说:我一天到晚都要化妆,我一天到晚就要买什么西装,我一天到晚就是要怎么样享受。因为你知道这个是假的,你就知道我必须运用我的智慧,来跟一切众生生活在一起,而在现实里面当下即入超越的境界,而超越的境界里面,必须面临这个现实,这个定力就出来。永远如此。

  还有一点,定力有两个角度来调伏:外在的跟内在的。第一个外在的,要随顺众生。恒顺众生,不要跟众生作对。如果我确实要纠正他,我也必须态度和善。众生的无知我们怜悯他、同情他,因为他生活在无知、无明之下,他不可能有智慧,他没有智慧他就会执着自我,执着自我的人他就会伤害别人。所以别人对你的伤害,你不要怨恨,这是我们的业障。因此学这个定力是很重要的。

  在静态里面必须观无常,在动态里面必须观空。用空观跟无常观很容易。如果你智慧够的话,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就没有,世间本来就没有你执着什么?哪一点可以让你执着?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空中的受法、色法也是假的,受想行识,这个色身所有的前五识、第六意识分别、第七意识,都没有这一些,连根本无明也没有,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就没有,哪里有什么染污不染污的?空中你泼这个墨水去,空中也不会停住墨水,染污不了它们。一个人胸量如虚空的时候,你怎样伤害他,怎么样侮辱他,连感觉都没有,他永远如此,定力就跑出来了。所以定力不一定是坐。

  直把私心禁绝。就是当下把自私自利的这个私心除掉,私心禁绝。誓死往生极乐世界。誓死往生极乐世界,当我们动一个念头坚定不移,我发愿要到极乐世界清净的国土去,我要远离这些恶的众生,浊恶的众生,因为我们还是没有那个定力,破除一切的烦恼,我们很容易受人家影响,所以到极乐世界去,就是先换一个环境修行。有的人讲:“往生极乐世界是逃避现实。”其实他根本不了解佛法。往生极乐世界是换一个环境好好的去修行,换一个环境好好的去长养圣胎,而不是逃避现实。因为在这个娑婆世界里面,坏的人多好的人少。

  自然万缘俱息。我们发一个愿往生极乐世界,什么叫做万缘?就是纷争。就是那一些纷争,你自然的就会除掉。现在针对这些大沙弥讲,当你出社会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些众生,嘴巴讲的跟做的都不一样,他讲的不计较,他就会计较;他讲的不贪,他就会贪心;他讲的不争,他就会争执。他有一大堆的理由,来说明他自己争执的理由是什么,他有一大堆的理由,来宽恕自己争执的理由是什么。所以说万缘,就是一切的纷争,一定会来到的,不可能没有纷争,有人的地方一定有是非。但是你内心里面常常讲:“我是极乐世界的人,我不要跟你一般见识。”我是极乐世界的人,我不要跟你一般见识,你用这种心态来面对一切的境界,这样子的心情会好一点。无知是走到哪里都是无知的。众生不可能像我们修行人,随时随地都在宽恕你,都在原谅你,都会跟你讲道理的,不可能的。无知的众生他哪里跟你讲道理的?弟弟睡着了?带这个来还是有效,我这个放在这里。辛苦了,小沙弥们。万缘俱息,自然万缘俱息,就是这些扰扰纷争就不存在了。

  好,诸位看第十,大家一起念,念:近善人,死心塌地亲近。学学好样在肚,自然脱俗离尘。

  这个近善人就很重要了,就是…

《心地法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如何转识成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