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心地法門▪P8

  ..續本文上一頁會比開水來得幹淨,用開水,知道嗎?

  這些小沙彌回去,你們吃飯不能夠剩下一粒米,一粒米都不可以剩下,掉到地上的可以吃的,再撿起來。聽得懂嗎?回去你吃多少,就盛多少,你不要盛了一大碗。像我們出國的時候,以前我們跟了一個十四人的一個小團體,出國到泰國去,講實在話,臺灣人出國也是很沒有水平,他去國外的時候用自助餐。自助餐的時候,他看到那個菜那麼多,拚命的弄一堆如山,結果拿來吃,這邊咬兩口吃不下,那邊咬兩口吃不下,後來吃不到叁分之一,整盤都要倒掉,很浪費,很損福報的。雖然說那個是不必錢的,但是也不可以這樣做。講實在話,難怪國外的人不欣賞臺灣的旅客,你到東京去,Tokyo,東京去的時候很多旅館,他都不給臺灣的觀光客住,不夠水平,內衣、內褲都給人家拿回來,像日本的那個內衣褲、肥皂,什麼都給人家拿回來。這個犯什麼戒?厲害!我們這一班的沙彌很厲害。偷盜戒。偷人家的東西不可以的。

  我們做人要清淨,幹幹淨淨的一塵不染,不是我們的東西,什麼我們統統不要拿,就是這樣子。所以說與其讓人家侮辱而活,不如我們清潔而死。清清潔潔的,我們一塵不染,什麼東西都不要跟人家拿。那麼吃了若不修行,做牛做馬還補。做牛做馬還補,吃了不修行那不行的。

  好。和大衆,慎勿互相爭鬥。聚頭說是說非,空把光陰來送。

  這個第十八,是警惕我們,就是在大衆的生活,那只嘴巴不要像烏鴉嘴一樣的,叽哩咕噜的講不停,不要互相爭鬥。在團隊裏面,鬥爭是最可怕的。你今天去犯戒,譬如說晚餐去偷吃一點東西,那還沒有什麼關系,你這個一爭鬥起來,整個僧團就不能修行,所以這個是列爲我們講堂最大、最重要的第一條戒規。這裏打架,立刻出去,絕不饒,一點都不會留,其它什麼事慢慢再研究。你犯戒沒有關系,忏悔,但是鬥爭、打架那就麻煩了。

  慎勿互相爭鬥,聚頭說是說非。什麼叫做聚頭說是說非呢?聚在一起,說哪個對哪個錯,這樣子對我們修行一點幫忙都沒有,是非是兩面體的,你不深入內容,你又知道誰是誰非?他的是非又跟你有什麼關系?沒有關系。沒有關系你就好好修你的行,對不對?如果說他實在是錯得很離譜,我們做一個同參道友的,我們要用善意的,用柔軟語來勸告他,來勸告他,不可以傷害到人家的自尊。如果你要規勸一個人向善,你的語言不能爲他所接受,再好的道理也沒有用,所以首重別人的自尊心。

  聚頭說是說非,空把光陰來送。浪費生命、浪費時間。所以以後我們講堂到十點半,十點半就要禁語,除非有公事,十點半。就是這些跟師父出家的,這些十七位,十點半就必須把禁語的牌子弄起來,有的人講講到十一點十二點,又不是爲了公事,或者是爲了師父的事情,所以說我們以後十點半,每一個人必須把禁語的牌子挂起來。就是不要在那邊聚頭,說是說非,不要浪費生命。出家以後要實施這個十點半禁語,好好的休息,早一點睡覺,要用功的人,也不准兩個、兩個在那邊一直講話,除非是公事。

  十九,好,大家念:吃些虧,又要帶叁分呆。心似寒灰枯木,是非從何處來。

  這個很重要!這個就是告訴你,不要一直想要表現自己。我們吃虧,其實並不吃虧,兩個人爭執,我讓你贏,我並沒有輸。——這一句話是很高深的哲學。兩個人爭執,我讓你贏,其實我並沒有輸。你對我大聲,我順從你,我沒有輸什麼,反而人家會認爲大聲的人比較沒有修養。兩個人鬥爭,我讓你贏,我哪裏有輸呢?你講我很壞,我沈默寡言,人家就一定會認爲我壞嗎?不見得。人家會認爲你沒有修養。你罵人家,人家沈默,你看人家會站在哪一邊?一定會站在被罵的這一邊。這個人怎麼那麼凶?對不對?所以說你不必跟他罵,人家就有人替你講話。

  因此吃些虧,又要帶叁分呆。帶叁分呆,就是不好表現。一個人太過于好表現,那就麻煩大了。所謂表現,就是贊歎自己,在人群當中就是表現自己,很有能力,以爲自己很了不起。真正的領導人,雖然領導大家,可是他都是很謙虛的來請教大家:“我這樣做對嗎?我們需不需要改進?”帶叁分呆,比丘常帶叁分呆。爲什麼要裝呆呆的呢?因爲裝呆一點,人家傷害我們,我們才不會辯駁,而且我們有功夫,人家也看不出來。世間人是怕別人比他更厲害,所以說,強出頭,你的生命就很快結束。你事業愈出頭,你的麻煩就愈大,毀謗就愈多。

  韓愈講:德修而謗來。你們去公園看看,公園那個樹木,有的整排是不是剪得很整齊?那麼如果有一枝營養比較夠的,吸收水分比較夠的,突出來了,突出來很快就會被人家剪掉。表示說,我們一個人強出頭的時候,很快就有人找你麻煩的。知道嗎?世法、出世法,本來無二法。所以當我們事業做很大的時候,我們愈謙虛;我們當一個大法師,一個高僧大德,我們愈謙虛。愈把自己擺得最平凡最平凡,最平凡就是地,地沒有一個人可以動搖得了它,沒有辦法。

  心如大地能容一切,爲什麼?因爲他沒有高傲,就沒有危險,就沒有痛苦。放下他的自尊跟優越,他就恢複到真正的自然,這個就是大成就的人。只有愚癡的人,才一天到晚在贊歎自己。只有愚癡的人才一天到晚,在攻擊、毀謗別人、傷害別人,你造如是因,你將來必得如是果。所以你裝得呆呆的,呆呆的話,你這個是非也看不清楚,也不要看,心似寒灰枯木,寒灰就是不會死灰複燃,寒灰就是灰燼已經盡了,再也燒不起來了,枯木就是沒有生機了,心似寒灰枯木,就是永遠這樣子的冷靜,永遠這樣子的理性,永遠是這樣子的清醒,永遠是這樣子的慈悲喜舍。不會再起心動念了,叫做心似寒灰枯木。是非從哪裏來?哪裏有什麼是非呢?所以吃一些虧,沒有關系,其實吃虧的人就是占便宜。

  好,二十,念:常知足,莫管衣衫淡泊。休想他人財物,不顧自己福薄。

  常知足就是,一個人常常覺得說:“我很知足了。”貧窮的人他聽到佛法,他就會說:“我已經很知足了。我今天雖然是很窮,但是我有這樣七天出家的因緣,我死而無憾。”所以朝聞道夕死可矣,知足了。我從今以後不再造業了。有錢的人要常常觀知足:“太好了,你看我有飯吃,有叁餐,而且我有衣服穿。你看,多好,而且我今天又能夠學佛,還有錢拿出來,布施給叁寶做佛事。你看這多好!”

  健康的人常知足。健康的人就是:“你看我有一個強壯的身體、色身,好拜佛用功,以後替佛教做一點事情。”病苦的人也常觀知足:“身體不好這是宿世的業障,我很知足,爲什麼?因爲我能夠聽到佛法,我知道要償還這些債務,我必須要生病,現在來討債的,我好歡心喜地的來還。”不知足的人就沒有辦法。

  莫管衣衫淡泊。我們今天就是衣衫淡泊,隨隨便便的,只要我們穿得整齊就好,不要說一件貂皮大衣幾百萬,一顆鑽石幾克拉的,掉了以後就在那邊哭,很麻煩的。是不是?男孩子大概就不太可能了,以前男孩子戴了一個表“滿天星”,我們去歐洲的時候,瑞士,看那個“滿天星”,一個表一百多萬,因爲他定價用計算機,一百多萬,我嚇一跳。結果,結果有的人戴了滿天星這個表,讓人家要打打殺殺,手要把他砍掉,多可憐,多痛苦,是不是?所以我們手上的財物或者項鏈,尤其是女衆,這個最好不要露白。學佛的人很平淡,很淡泊就可以了。

  休想他人財物,不顧自己福薄。以不正當的手段得到的財物,那就是觊觎之想;休想,不要過份的去想別人的財物。別人有別人的財物,要想想自己的福報,好還是不好,你有沒有大的福報,還是小的福報,是不是?因此休想他人財物。那麼釋迦牟尼佛也講:我們要以正當的手段來賺取正當的金錢,才可以供養叁寶,以殺生的手段來得到財物,在佛製的戒律是不可以供養叁寶的。

  我們每一年,每一年有伯勞鳥是不是?伯勞鳥要飛經過什麼公園?墾丁。是不是?飛過墾丁。有一次,有一次他們在烤這個伯勞,因爲報章雜志、電視都有報導,那麼我們就走過去了,然後我們就告訴他說:“這個鳥不可以抓的,警察會取締,不可以抓。”然後賣那個伯勞鳥的,烤鳥的他就說:“對。不可以抓,但是可以吃。”不可以抓但是可以吃?他造業賺來這個錢,聚不住的,有一天會破産的。別人的財物,不是你應該得的,我們不要去動到人家,不要動到人家。爲什麼呢?因爲我們必須守戒清淨,甯死我們不要去犯到偷盜戒。

  二十一,念:惜物資,一針一草勿棄。隨心恣意侵損,福享與你算計。

  要愛惜這個物資,包括我們吃飯用的衛生紙,用我們這個水洗澡。像我們晚上洗澡的時候,簡單,重要的洗一洗就好,看哪裏比較重要,臉看到,臉比較重要,臉洗一洗,其它的用沖的就好,簡單扼要的叁、兩下就OK了。有的人洗一個澡水用得很多,那是很浪費的,不過像我們這個衛生紙,該用的就用,像有的人他爲了要省衛生紙,他只用一張,只用一張,結果一擦屁股破掉了,然後抓到一大把大便,太省了,這個不需要這樣子。愛惜物資,也不需要愛惜到連那一張衛生紙也這樣愛惜,沒有這個必要。還有洗衣粉,或者是洗衣服的,或者是洗澡的用水,還有用電,盡量的能夠節省。

  一針一草勿棄,包括一支針一支草,就是有用的。以前這個草,是用來燒的,用來煮飯用的,勿棄,不要丟掉,表示最微細的。隨心恣意侵損,就是這個心,“恣意”就是任意侵損、隨便的丟掉、隨便的打破任何的東西,打破碗或是怎麼樣子,要小心。福享與你算計,就是你有多大的福報。你要享多少的飲食,一定的。所以一針一草,無非前定,一飲一啄,都是前世有修的福報。

  第二十二,念:趁少年,諸般要去向前。當此臂力強健,莫待老來悲殘。

  我們現在大家都是年輕人,尤其小沙彌福報大,能夠聽到佛法,又可以短期出家,來日前途不可限量。諸般要去向前,我們趁年紀輕的時候沒有病苦,而且頭腦清醒…

《心地法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如何轉識成智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